|
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节录编辑][白话解说]:首楞严三昧
为了让大家能原汁原味的体会佛经深义,
所以暂时不附注解释(有时候若有人要求,末学会增加在后面。[白话解说在后面])
贴经文是让大家能多看佛说,把自己的凡夫俗见转化成佛的知见
不是像有些人误解成贴经文在教训人
贴原文也是为了避免曲解佛义,所以让大家多看原文
不过有人又会觉得原文太难,所以不愿意看
若加上解释,可能又会被批评曲解
所以宣扬佛法是有难处的,请大家耐心体谅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如何破离四魔?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五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虚空藏菩萨品第八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萨破诸怨敌去离四魔者。
若菩萨翘勤修习。
观五阴如幻。得离[阴魔]。
观诸法性净故。得离[烦恼魔]。
观一切法从缘生性不成就故。得离[死魔]。
观一切法缘所庄严是无常败坏相故。得离[天魔]。
菩萨如是观故得离四魔。
发趣菩提终不懈息。所有障菩提魔业。菩萨皆能远离。
何谓魔业。所谓
心向小乘是为魔业。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于众生生异想是为魔业。
行施望报是为魔业。
为受生故持戒是为魔业。
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
为世事精进是为魔业。
于禅生着味想是为魔业。
于慧生戏论是为魔业。
厌惓生死是为魔业。
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
厌恶烦恼是为魔业。
犯罪覆藏是为魔业。
憎嫉菩萨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是为魔业。
不受正法是为魔业。
不知报恩是为魔业。
不进求诸波罗蜜是为魔业。
不敬顺法是为魔业。
悋惜于法是为魔业。
为利养说法是为魔业。
不知方便而化众生是为魔业。
舍四摄法是为魔业。
轻毁禁者是为魔业。
嫉持戒者是为魔业。
学二乘行是为魔业。
悕望正位是为魔业。
舍离大慈而观无生是为魔业。
欲证无为法是为魔业。
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
不愍众生是为魔业。
不谦下尊长是为魔业。
习行两舌是为魔业。
谀谄多奸是为魔业。
显己净行是为魔业。
作恶不耻是为魔业。
不流布法是为魔业。
以少德为足是为魔业。
不遮结使是为魔业。
不舍心垢是为魔业。
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善男子。若亲近行一切不善法。远离一切善法尽是魔业。
善男子。是谓诸魔业。行是业者障菩提道。
==============================
为了方便众生了解
以下浅陋之见,略做解释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
=============================
善男子。云何菩萨破诸怨敌去离四魔者。
若菩萨翘勤修习。
观五阴如幻。得离[阴魔]。
观诸法性净故。得离[烦恼魔]。
观一切法从缘生性不成就故。得离[死魔]。
观一切法缘所庄严是无常败坏相故。得离[天魔]。
菩萨如是观 故得离四魔。
====上面佛经原文==说明如下=======================
以上这四个观法,可以远离(断除)四种魔
不过,这对初学佛者来说,可能完全看不懂
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对古文的不了解,
第二是对佛法名相的不了解,
第三是对佛法没有一定的体证
其实上面四种观法已经是相当深奥的佛法,在意境上和实修上都非常深
所以要把上面四种观法讲清楚,让不同根器众生都能有程度上的了解
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费一些功夫
一般来说,如果对古文没有问题,对于佛法名相也有些了解,
这样可以直接多多念诵,慢慢就会有所体悟,
尤其多从日常生活上去观照这四句法义, 这样更能逐渐明白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述的佛经原文
先说明一下上述经文的四种魔,
魔是梵语的音译简称, 意思是夺命、障碍、扰乱、破坏
1.[天魔]
[天魔]也是有情众生,所以天魔是属于外魔,所谓真正实体的魔
楞严经50阴魔中谈到的天魔分别是[他化自在天魔](想阴第十种魔境)和[摩醯首罗天魔](识阴第一种魔境)
2.[阴魔]
[阴魔]则是众生对于[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或称[五蕴])所形成的妄想执着造成的魔扰
[五阴魔]是属于众生[第一识]至[第八识]妄想执着所形成的困境,(并非真正有什么魔)
但是这也会勾引外魔和鬼神精魅,不过根本来源就是众生自己的妄想执着,
这就是心魔勾引外魔, 详细50种阴魔情况可参阅楞严经,
简单说(根据参阅许多佛经(例如楞伽,大般涅槃,楞严,解深密...)和古大德的解说)
[色][受][想]是属于前六识的执着妄想, [行]属于第七意识, [识]则属于第八意识
[色阴](色蕴)魔境就是来自于众生着于色相,误以为成就
[受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觉受(感觉感受),误以为成就
(前两类多是民间信仰或自修者,贪着色相和觉受,误以为得到圣境,讲的都是很明显的外道法)
[想阴]魔境则是众生忆想贪着种种境界而物以类聚勾引外魔
(这类则多是附佛外道,尤其那些带头者多是此类, 讲的多是相似佛法)
[行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七识妄念流的细微分别
[识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八意识恶种子
(楞严经说这两类都是断除前六识妄念后,启发神通,然后因为神通不究竟,却以其认知的错误知见为究竟,因此自己成了外道魔, 这些魔多是天上外道的, 而且识阴最后两种魔就是不回小向大的小乘[钝阿罗汉]与[钝辟支佛])
总之五阴魔很复杂(所以刚刚才说这一小段经文不容易说明白),
佛弟子都应该好好了解,避免误入歧途
3.[烦恼魔]4.[死魔]
基本上这两种都不是外魔, 只是众生解脱的障碍
因为众生无法断除烦恼和死亡,所以称为[烦恼魔]和[死魔]
接下来讲断除四魔的方法
若菩萨翘勤修习。
(附注: 佛告诉我们要勤修习下面方法,断除四魔)
观五阴如幻。得离[阴魔]。
(附注: 经过上面对魔的说明,这边应该就比较好了解了,
就是观照五阴如虚幻,简单来说,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
不过如果能先弄清楚楞严经讲的五阴魔(1阴有10魔境,共50阴魔境)
这样就更能避免堕入魔扰中)
观诸法性净故。得离[烦恼魔]。
(附注: 观察诸法本性清净,这样就可以断除烦恼, 这是说,能够明白一切烦恼, 都是来自于对一切世间相的欲望执着, 而一切世间相是生灭的,本质是空, 所以欲望执着本身也是不实在的, 能够看清这个真相事实, 这样就能逐渐断除烦恼, 因为一切本清净, 庸人自扰之, 也就是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观一切法从缘生性不成就故。得离[死魔]。
(附注: 观察一切法从缘所生,本性是虚幻, 这是指,如果能明白12因缘(或称12缘起),明白缘起缘灭, 由12因缘知道众生轮回生死的真相和过程, 这样就能不畏死, 就能断除所谓的死魔困扰)
观一切法缘所庄严是无常败坏相故。得离[天魔]。
(附注: 观照一切因缘所生法之功德庄严相是无常败坏的,这样就能断除天魔困扰,
这是指应该断除法执,断除功德庄严的执着
大集经中谈到四依法如下~
[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甚深经难持难了...
[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庄严;[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
菩萨如是观故得离四魔。
(附注: 行菩萨道如果能随时这样观照,就能断除四种魔扰)
何谓魔业。所谓
心向小乘是为魔业。
(附注:因为小乘不究竟,所以不回小向大者归类在楞严经卷十识阴最后两种魔境)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退失成佛的心,退失普渡众生的心)
于众生生异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没有平等心,要做到怨亲平等,众生平等,
或者,如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不应因众生1.美色2. 钱财3.权势,而为众生说法)
行施望报是为魔业。
(附注:为了回报而施予,为了善报而布施)
为受生故持戒是为魔业。
(附注:受生就是投胎,这里就是指为了投生天上而持戒)
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
(附注:色是色阴,想是想阴,众生或小乘行者对于世间苦,不离金刚经讲的四相而行忍,在色相上在念头上都无法超越,反观大乘菩萨则离四相,证无生忍)
为世事精进是为魔业。
(附注:执着追求凡夫俗事)
于禅生着味想是为魔业。
(附注:菩萨通晓诸禅,但是不着于天上禅味轻安,能入人间和恶道普渡众生)
于慧生戏论是为魔业。
(附注:没有实证的空谈争辩)
厌惓生死是为魔业。
(附注:凡夫贪生怕死,小乘厌倦生死,菩萨为了普渡众生,不畏惧生死,不厌倦生死)
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
(附注:回向是发大心,为了让心开阔,所以,心量狭小不回向就是魔业)
厌恶烦恼是为魔业。
(附注: 厌恶就不是平等心,菩萨能觉察烦恼,检视烦恼根源,知道消除烦恼的方法,能自觉觉他,所以菩萨能因正视烦恼而成就菩提)
犯罪覆藏是为魔业。
(附注:遮掩自己的过错和罪行,不肯认错)
憎嫉菩萨是为魔业。
(附注:憎恨忌妒菩萨行者)
诽谤正法是为魔业。
不受正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接受正法)
不知报恩是为魔业。
(附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王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不进求诸波罗蜜是为魔业。
(附注: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
不敬顺法是为魔业。
(附注:对于佛法不尊敬不顺从)
悋惜于法是为魔业。
(附注:怕别人比自己好,所以私藏佛法,没有利益众生的心)
为利养说法是为魔业。
(附注:贪图名利供养而说法)
不知方便而化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上说小乘行者没有方便智慧,因为没有圆满方便波罗蜜,所以不知道众生根器因缘,另请参阅妙法莲华经)
舍四摄法是为魔业。
(附注:行菩萨道为了摄受众生,应当学四摄法~布施, 爱语,利他,同事)
轻毁禁者是为魔业。
(附注:这是说轻视犯戒的人.菩萨应该对犯戒的人心生怜悯和救度之心)
嫉持戒者是为魔业。
(附注:忌妒持戒的人,或楞严经上说的,错把持戒当作小乘,自己不守戒律,其实是著魔的人)
学二乘行是为魔业。
(附注:二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经上说这样会退失大乘心)
悕望正位是为魔业。
(附注: 【正位】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
维摩经问疾品曰:「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肇曰:正位取证之位也。」
同慧远疏曰:「声闻见证无为涅槃为入正位。」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舍离大慈而观无生是为魔业。
(附注:大慈就是普渡众生,无生就是涅槃,所以就是说舍离普渡众生而求涅槃)
欲证无为法是为魔业。
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即不二
上述两者,白话一点说就是应该~内观无为清净而无所证,外行有为方便而不厌离)
不愍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不怜悯悲悯众生)
不谦下尊长是为魔业。
(附注:对尊长不谦恭卑下)
习行两舌是为魔业。
(附注:喜好挑拨离间和诤论)
谀谄多奸是为魔业。
(附注:心不实在,说话太过谄媚,往往别有目的)
显己净行是为魔业。
(附注:突显自己修行清净,内心对于虚名还不能真正放下)
作恶不耻是为魔业。
(附注:造恶或犯了过错,却不感到羞愧可耻)
不流布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宏扬流通佛法)
以少德为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修行以少为足,没有真正做到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不遮结使是为魔业。
(附注: 遮就是遮断,结使就是烦恼,所以这里是说~不断烦恼就是魔业 )
不舍心垢是为魔业。
(附注:心垢也是烦恼之意,以上两句有六根结使和心意识的差别)
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附注:
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无依行品第三之二
有沙门等,善根微少,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于三宝所,无淳净心,不见不畏后世苦果。
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自愚痴自谓聪敏,于大乘法,毁呰诽谤,不许众生受持读诵,
障碍覆藏令其隐没乃至一颂,如是沙门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
破三世佛一切法藏,挑坏无量众生法眼,命终定生无间大狱。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
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是比丘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菩萨过。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鬼入比丘身,骂詈毁菩萨。浊恶世比丘,不知佛方便,
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
所以此处佛说~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