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为何《金刚经》中佛陀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复制链接]

1328

主题

8324

帖子

3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30725

[禅定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7 11:0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6-9 16:46 编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这段经文是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经中讲:“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意思是说,如果菩萨能够通达无我法(“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话,才叫做真正的菩萨

【无我法】
“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二无我,亦名二空。人无我者,人为五蕴假合,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有真实之我体存在;法无我者,不论佛法、世法,都是依缘假立,对待而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a,人无我是什么意思呢?

【我有二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
这是说:「我」有两种,
第一种叫作「法我」,「法我」意义很深远,可以依照不同次第做不同深浅的解说,稍候再说明
第二种叫作「自我」或「假我」,「补特伽罗」就是指「有情众生」,就是指轮回中的正报主体,依报则是客体
例如:人就是主体,就是正报,车子房子就是客体,就是依报。「补特伽罗我」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自我」,
就是『有情众生所认为的自己』,而这通常就是指自己这个肉体或观念中的我。—
「真我」与「假我」

回到经文,人无我指的是“「自我」或「假我」”,这个我是“五蕴假合,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有真实之我体存在”的

认识到了色身假我后,接下来就要学习放下假的,恢复真我或「法我」:
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指真正真实的我,究竟的我,根本的我,实相的我,觉悟的我
以佛法中的不同佛法名相来说,简单说就是:
清净后的「第八识」(空如来藏、第九识=庵摩罗识)、或「佛性」、或称「自性」
「真我」与「假我」

b,法无我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说“不论佛法、世法,都是依缘假立,对待而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与思维,“依缘假立”也是次第说法的意思,由浅入深,直至成佛!

所以,虽然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实则都是“依缘假立”,都是随众生心而次第说法

也就是说,所有法都是方便说,只是一个为众生拨云见日,恢复佛性真我的过程,或是通往成佛的阶梯而已

如果停留在阶梯上,就无法攀登高峰,所以佛才要提醒我们法无我,要我们不要执着在这些过程当中,去除法执

过程虽然不是终点,但是对修行者来说,不可缺少,

因为众生的欲望和执着,「佛性」被「六尘」所覆盖,所以,才需要透过修行来除盖恢复「真我」「佛性」— 「真我」与「假我」

因此,想要成为真正的菩萨,不单要做到人无我,还要做到法无我

回说本经讲到的法无我义理很深,虽然如此,但是道理之间都是相通的,为什么要去除法执可参考下面的原理解说:

如果修行者执着表法而不知上进,不知道「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这样就会因为自己的法执,也就是知见上没有增上次第,而在智慧上没有增上,进而和外相产生执着,而引起相对应的因果
这在修行上就不会增上,也无法解脱 —
抄经的实修次第和原理

关于法执,下面的案例也是我们常常会犯的错误,比如

不知道心路历程,就会产生法执,执著昨天诵多少经?今天持多少咒?拜了多少佛?做了多少善事?始终没有在心上用功。并不是说这些不对,而是在修行上要更进一步;《金刚经》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要执著法,法是药,何况是非法?贪、瞋、痴、慢、疑、邪见,属于非法,不是正法就是非法。所以,「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心要停止起坏的念头,口要停止讲坏话,身不造作恶行。不但停止恶言、恶行、恶念,还要积极行善,把善法落实到身、口、行为当中,修了善法,要不执著善法,又归于自心;这就是开佛知见,这就是佛的见解、觉悟的见解、菩提道路的见解。
有些人执著诵经,产生法执;也有人诵经有了境界,又执著境界,这就是不了解经中的道理。了解经上的道理就知道除了口而诵、心而惟、身而行,还要知道经义,经上有空、假、中的道理,有俗谛、真谛、中道第一义谛,这些道理要明白。经是佛所说的,佛从自性智慧中说出来,为了破迷显正;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用来除去众生心当中的执著和烦恼,诵经是修行的方便法门,藉由诵经定心、明心,化除烦恼、执著。《金刚经》讲得很清楚:「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过河就不需要船了,执著、烦恼化除了,连方便法门也要舍去,所以我们依照经上的道理去实践,这才是最重要。一方面诵经,一方面要实行;因为怕自己忘记了佛法的道理,所以要诵经来提醒,不但诵经,还要去实践,这就是转经。
众生有我执,声闻、缘觉、菩萨有法执,将我执、法执都去掉,全归于一真法界;归真之后,真亦无名;如果执著自己已经得到真谛,就又违背真谛的意义了,因为有真就有假,实相当中一法不立,魔也不立、众生也不立、佛也不立。因为这念心当中,所有一切名相都是虚妄;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所有一切名相,目的就是为了开权显实,最后都归于无言无说、无名无相,目的是在这里。— 修行了数十年,读诵了数百部佛经,所以你是老修行?!

以上,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6-29 20:19 , Processed in 0.0743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