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使人聪明
素食民族聪明还是肉食民族聪明?关于这一点曾有许多争论。其实历史明摆着那呢,
自古以来,汉族就是一个素食或被称为半素食的民族,它与周边的那些食肉的氏族部落到底谁聪明,不言而喻。 华章典籍、物美民丰,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富有创造性的大脑活跃在天地间。即使在与食肉民族西方列强角力落败的近代,一个西人聪敏还是一个华人聪敏的问题也是自有公论的。
印度因为信奉印度教的原因举国吃素(当然除了穆斯林)印度人是否聪明也是自有公论的。
在世界上,智慧之王——数学和哲学都被印度人把持。举世公认,印度人最擅长数学,世界上许多数学大师都是出自印度, 以至余习至今,印度成了软件第一国;印度古典哲学超过了古希腊、古埃及,其研究事物的深邃和系统甚至超过了以黑格尔和尼采为代表的日尔曼(德国)哲学,其他国家更是不能望其顶背。
东方最有影响的宗教也多发自印度,佛教的智慧和深邃就不用说了,研究和信奉佛教的人,在入门后大都恍然大悟而感慨:太深邃了,太智慧了!
确实,有位西方科学家(忘了名字了)说,越研究越觉得,现代科学不过在证实佛教早在三千年前的发现…… 更古老的印度教其体系与佛教一样广大而理性……西方广泛流传,耶稣在印度学习十几年后回去而传基督教…… 世界知识界至今最敬仰的古希腊哲学也是素食者缔造,古希腊巨匠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格拉斯全是严格的素食者…… 文艺复兴以来的巨匠中,素食者也不少。我们过去多是略知他们的作品和政治倾向,而对影响他们整个人生的生命倾向知之甚少,这其实是他们最重要、最本质的一个层面。达芬奇、托尔斯泰、萧伯纳、甘地、爱因斯坦(很长一段时间严格食素)他们为什么吃素?因为他们内心都有一种他们认为最神圣的爱和非暴力主义。很不幸,还有一个恶名昭著的人也是素食主义者,他就是希特勒,仅就素食对他智力的影响来说是勿庸置疑的。
以上这些最需要脑力去建造的智慧王国都是素食者所为,真是没什么话可说。
素食者的一个标志就是头脑灵活。嗜肉者的标志是头脑沉钝。中国人曾经因太过灵活了而屡被西人防范。
不少人改为素食之后,发觉自己脑筋灵活了,想象力丰富了,领悟力提高了,思考敏捷了,有些记忆力增加了……总之,脑部的功能明显渐入佳境,比年青时状态更美妙。事实上,世界各地自少素食的儿童往往都智能特别高,由此可知,素食增进脑力,该是千真万确的事了。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也有同样的观察和判断!“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能而巧”。这是《大戴礼记》里的话,白纸黑字,流传了这么多世代。
为什么素食令人头脑特别灵活
西方科学家研究,人脑的细胞原来具有“正”“反”两种的力量,二者产生交互作用,就有活动力。
人们每次想做一件事之时,“正作用”的讯息就传出,与此同时,我们的大脑细胞又产生“不要做”的讯息,阻止进行,这个就是“负作用”。 这样一个要进行、一个要阻止,正反两种作用在脑髓里一层高于一层地撞击不已。而我们要头脑运作得好,思考能力强、判断力准确,必须正反作用协调配合。 若要达到这个境界,大脑的细胞一定要得到它们所需要的养份。原来大脑细胞“正作用”“负作用”活动,主要靠麸酸提供动力(麸酸也叫做麦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不过还要维他命B1和B12配合,才可以令大脑细胞发挥出“正作用”,同时,又要有维他命B6和泛酸(又叫做本多生酸)配合,才可以令大脑细胞发挥出“负作用”。而优质麸酸和维生素B族主要是从哪里来?植物和谷物。
人的脑袋主要的成份是蛋白质。许多人因此有个误解,以为只要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就可以“补脑”,过去几十年,甚至营养学界误以为肉类的蛋白质比较“优质”。
事实恰巧相反:肉类确实含有大量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是酸性的,人们吃多了,会而令体内的血液变成酸性。为了平衡这种对身体不利的情况,身体从各部分抽出钙质来中和,又消耗大量维他命B1,结果造成全身钙质及维他命B1欠缺,引起骨质疏松症及其它骨骼问题,而且精神不稳定,头脑活力迟钝,血液循环欠佳。
那么,究竟哪些蛋白质对人体最有利?植物类蛋白,这是因为它含很少酸性物质。
蔬菜水果一般都会令人体变碱(虽然有些水果表面上很酸),多吃会令我们的血液呈弱碱性,保持头脑清醒。
大便畅通也是脑力充沛的一个关键。理由很简单:食物若留在肠子里时间一久,即会发酵变臭变毒,引起复杂的生物化学连锁效应,导致全身受害,包括头脑昏沉。
凡是多纤维的食物,都有助于大便畅通,凡是鱼肉类食物都有使大便滞留的倾向,因而从这点上说,蔬果也有间接令人思想敏锐的功效。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动物性脂肪黏着力非常强,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洗刷炖过肉的锅并与素食锅比较就可得出。
而肉食者的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被动物油脂附着,变形细化,使血液流通不畅,大脑因而也运行不畅。这一点我们从胖墩型的孩子一般反应迟钝上也可看出。
一位医生告诉笔者,维生素B1和C对脑部运作非常重要。吃素特別容易吸收此二者,结果活力充沛,头脑清明敏銳。“吃肉不多的孩子特別聰明伶俐”——他说这是他多年冷眼旁观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