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佛陀在舍卫国说法度众时,有一天早晨进城乞食。就在同时,也有一位年老的婆罗门,一手拄着柺杖,一手持钵,挨家挨户地乞讨。
佛陀看见这位婆罗门,便向前询问:“这位长者,为什么你如此年迈,却还要挨家挨户地乞食呢?”
婆罗门回答:“我将所有的财物都交付给儿子,还为他娶妻。没想到他成家之后,竟然不愿意抚养我,要我离开。我现在一无所有,只好沿路乞讨。”
佛陀告诉婆罗门:“我现在为你说一首偈子,你能不能将它记起来,然后回到村族中,向你的儿子重说一遍呢?”婆罗门回答:“可以。”佛陀便说了一首偈:
“生子心欢喜,为子聚财物,亦为娉其妻,而自舍出家。
边鄙田舍儿,违负于其父,人形罗刹心,弃舍于尊老。
老马无复用,则夺其[麸-夫+黄]麦,儿少而父老,家家行乞食。
曲杖为最胜,非子为恩爱,为我防恶牛,免险地得安。
能却凶暴狗,扶我闇处行,避深坑空井,草木棘刺林。
凭杖威力故,峙立不堕落。”
婆罗门将这首偈语背下来后,便返回村族中,在族人及儿子的面前,将这首偈子完整地背诵出来。
听完父亲所诵的偈语后,婆罗门的儿子对自己不孝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与惶恐,随即搀扶父亲回家,帮他沐浴更衣;从此之后恭敬地奉养父亲,并尊为一家之主。
这位婆罗门心想:“我今日得到儿子的孝养,恢复过去尊贵的身份,都要感谢佛陀的恩德。经书中说:‘对自己的师长,应当以奉事师长的礼节供养。’因为有佛陀的帮助,我才能获得现在享有的一切事物,因此佛陀就是我的师长,我应当用最好的衣物来供养佛陀。”
于是婆罗门捧着上妙好衣,来到佛陀的精舍,诚恳地向佛陀问讯,并且说:“佛陀啊!经书中说:‘对自己的师长,应当以奉事师长的礼节供养。’我现在又得到儿子的孝养,并且成为一家之主,这都是因为您的帮助,所以您就是我的师长。我现在以最好的衣物供养您,希望您能接受。”
此时,佛陀慈悲地接受了婆罗门的供养,并且为他开示佛法的道理,婆罗门听闻开示后欢喜离去。
典故摘自《 杂阿含经.卷四 》
省思
饮水,当思源头;为人,当念从何处所生。父母亲咽苦吐甘,劬劳辛苦,将子女养育成人,让子女接受教育,乃至协助成家立业。子女的任何成就,莫不从父母生身启始。《诗经》中言:“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的深重恩德,为人子女者应铭记在心。除了奉养双亲,让父母衣食无忧外,更应供养三宝、受持斋戒、布施修福,乃至清净自心,转凡成圣,将种种功德回向累世父母,使父母得到究竟的解脱自在,才是知恩、感恩、报恩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