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经心得] 透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咒】相关内容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547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3991

[精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5 16: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学习这段内容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帝 揭帝 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 菩提 僧莎诃”

可知般若波罗蜜多咒的威力与作用: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由此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咒]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咒]?
咒是导引心念让心念愿力强化放射的一段文字
要透过口持心念来执行,熟练者心念亦可
因为咒的作用是来导引心念的力量,所以重点在心念

为了训练引导众生心,所以咒相应而生
所以咒也是方便
以究竟佛法来说,成佛前一切都是方便

咒由心念而生
佛菩萨的咒由清净智慧和慈悲愿力而生——[解答]请教咒语到底是什么啊?是怎么产生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邪咒呢?
每个咒都是由佛的慈悲愿力圆满佛果所流露——您懂咒吗? 请看[观世音菩萨]谈[陀罗尼相貌]

二、咒语的方便义和实义
在[真言法](持咒应该叫做[真言门])的经中(例如大日经,先不考虑经的争议),
经中说的很清楚,其实[真言法]的根本在于[第一义], 而真言咒语只是方便
但是不论念佛(佛号功德)或者持咒(咒语功德),
这些方便都是从[佛的究竟圆满果报]中流露出的方便法
所以,如果修行者能契入[第一义], 这样[念佛][持咒]的方便就会变成[究竟实义]
心法很重要,心真正改变,心真正明白,才能逐渐契入实义
不论念佛持咒诵经, 修行者的差别次第就在这边, 方便或究竟的差别也在此——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佛咒
对于不能明白实相义的佛子
佛菩萨教导众生佛咒的功德和神力

但是,其实佛咒的根本义就是佛性,就是法界根本实相义
所以心经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大明咒大神咒无上咒
因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佛性就是首楞严三昧(请详见大般涅槃经)
本圆满具足一切功德,不生不灭,不着二相,所以能破除一切相和魔扰

这样说可能众生还是无法明白
简单说就是自性本自光明,功德本自具足,所以没有一切障碍
这就是佛咒的真相,所以首楞严三昧能破一切,因为佛性本自圆满
这都是讲同一个东西,就是实相
所以功德本自具足,这就是佛咒的实相和威力
佛性和般若波罗蜜才是真正的佛咒,无上咒

不过对于一般众生可能无法明白这实相的原理和内涵
所以佛咒变成了众生可揣测的表相方便义,
变成了一种有神力的咒语,变成了可以摧破障难的工具
其实这是因为众生不明白本自圆满的自性本体
因为不明白佛性不明白实相,所以佛咒变成了由佛性功德流露出的方便,变成了方便义
所以佛咒变成了可以佩带和念诵的咒语,再借由众生对佛咒的信心,逐渐引领众生回归佛性本体,启发自己的自性功德
佛咒就由方便义回到根本的真相~佛性的真实功德

一切佛法都是如此,念佛拜佛持咒诵经,都是如此
不过这可不能认为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没用,因为方便与真实不一不异,都是圆满佛地的显露
您可以相信佛咒神力能摧破一切无明障碍,更应该相信自性功德圆满具足,光明无碍
——[略说]佛咒的方便义和根本实相原理

二、持咒的作用
[为什么要持咒?]
每个咒都有其代表的意义功能与功德,
以及相应的佛菩萨和佛菩萨的精神象征与功德
咒就是一把钥匙,
将我们的愿望和佛菩萨以及这些精神愿力与功德串联起来
为了获得持咒的真实功德利益,我们必须发起和佛菩萨同样的精神愿力
透过持咒,我们可以逐渐加强我们的精神愿力和专注禅定力,
而且和所代表的佛菩萨起连结相应,奉行佛菩萨的精神,得到众多护法的支持
透过持咒的愿力,从而启动整个法界的相关佛法事业
就能逐渐成就持咒的功德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真正的佛咒,其实是「佛性」,这才是根本,而念诵的佛咒,其实只是方便和导引(这在佛经中有说过)
「第八识」才是一切神通变化或业力果报的根本,而成佛还是轮回,关键则在于正念还是邪念,问题在于心念
正确的心念,就会引导成佛,错误的观念,就会堕落和轮回

所以,念诵的咒,这外在的咒语,只是引导自己契入佛性本心、引导「第八识」走向清净成佛的工具罢了
而如果对这咒的意义有所偏差或失去信心,那么当然也就无法借由此咒清净自心和回归清净本然的佛性了
而如果修行者能「见性」(明白原理),能明辨工具与本心的差别,那么自然不会被外在和流言所转
这也就是,「佛性」才是「有情众生」的根本咒,而一切宣扬的咒语,只是用来引发回归「佛性」光明罢了——我与「六字大明咒」
不要忽视「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等种种功课和定课实修
大量的这些功课或每天定课都可以训练和测试自己的心念心力,这是成就定力的基本实修
不仅如此,这也是佛菩萨观察众生有没有真心实修的一项依据,这些实修不足,就难得到认可,也难学习更深心印和更高次第的观修
而且,如果实修不足,心力定力太差,知见不正确,也容易因此吸引或受到外界或非人鬼神的干扰(这会相互吸引和影响)
又或者天人也会给予考验(这也是佛经中曾说过的)
佛弟子应该深信因果,不要怀疑任何佛经,要守持戒律,做好「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基础实修定课
这样「戒」「定」实修逐渐消除业障后,才逐渐阅读智慧经典,才能避免产生错误和偏差——世智辩聪&不要轻忽「拜忏」「拜佛」「念佛」「持咒」「诵经」
多持咒,就能成就定观——真心还是妄心

三、为什么佛咒无效?
其实问题有两个层面,第一是累世因果,该当罪报
第二是在于心念、观念,心念和观念没有依照修学和实修次第而提升
而是依照各种错误观念、外道观念或凡夫妄想去修行,所以,就会产生偏差,就会引发魔障
所以,虽然身上配戴各种咒牌法宝甚至楞严咒,但是,观念不正确,魔障太深,心不相应
这种情况通常要其他真正有实修的菩萨行者以正知见开导劝化,才能化解两方对立与恩怨或与魔错误结合的因缘

就像,同样是念「阿弥陀佛」,但是,心念怀疑,就会往生边地,而不是真正往生弥陀净土
佛陀在「无量义经」中也说过,同样教法,不同众生,因为无量众生心,无量差别,而产生无量果
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同样的教法,也会因为心念差别、观念不同而产生偏差和不同结果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观念,也就是正确的知见,不同次第会有不同知见差别,要循序增上、由浅入深才不会错误

又像,同样念阿弥陀佛求往生,经中说一念二念乃至十念或一日二日乃至...,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就是因为众生心念与弥陀相应的差别,也就是入心印心程度的差别,也是杂念妄想的差别,不能一心念佛,就有差别
这道理也常发生在一般念佛持咒上,真正的实修者念佛持咒很有效,而一般初学者往往不得力,也难超度鬼神或亡者,因为不相应
也就是戒定慧实修不足,功德不匹配,没有真正戒行和定力修行,智慧不足,心不相应,更无法相印,以致无法承藉佛力

所以,不是佛妄语,不是佛咒无效,而是各自累世因缘的关系,这原因很复杂,简单说就是心念、观念——心念、信念&念佛持咒几次才有效?
咒力有没有用~是在于[众生心]与[佛菩萨慈悲愿力]的相印或相应
一般佛弟子或初学者因为没有心法实修的工夫,信心,定力,心力,相应力不足够,所以效果才会差
又或者这在梦中考验也经常发生,梦中遇到鬼神魔扰,念佛持咒多次没用,
其实这些就是没用或不懂心法,简单说就是没入心,心不相应,所以没效—— [略说]如何真正帮助因果业障病患?

四、应当如何持咒?
「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这才是持咒的根本心要与心法)——我与「六字大明咒」
不论念佛拜佛持咒诵经,一切法的根本重心在于心法
所以佛经上经常强调[至心][诚心][深心],
也常讲到[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欢喜心]....
藉由这些心法修持,逐渐转凡心为佛心,逐渐显露根本佛性
所以[圆觉经]上说三净观是成佛的法门——[略说]以光明心法来[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
不论外表是[拜佛]或[绕佛]或[打坐]或[诵经]或[持咒]或[念佛],
重点都在于心法的逐渐契入佛心而恢复佛性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所以不论[拜佛][念佛][打坐],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这才是我们心应该放的位置,就是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

例如~
[清净心][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感恩心][光明心][平等心][舍离心][惭愧心][忏悔心]...
每个人可以依照自己的相应次第和情况,运用上述的心境来[念佛][拜佛]
而且把这心境,把这心法的修持和自己相应的佛菩萨做紧密的结合
至心诚心的心念佛菩萨的名号,用这样的方式来念佛和拜佛
心想佛菩萨光明佛光照耀自己全身,让自己全身都清净光明,消除业障
并且自己发起无上大愿,希望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光明自在解脱成佛
也以此光明遍照(回向)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脱离苦难,清净自在解脱成佛


以上这就是[光明心法]
就是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绕佛和回向,种种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就是恢复清净圆满自在的佛性
——[略说]如何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回向? 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就像家人或情侣之间,若能相知相惜,真正了解彼此
这样才能拥有真爱,而不是世俗凡夫之爱
所以,佛法的真理,
只有在真正被正确的理解后,才能显露众生真性(佛性本心)

因此,如果您有了正确的理解,
才能逐渐增上心法次第,心咒合一
真正发挥出佛咒的功德效用

这种道理和[施食]或[持咒超度]一样
只要您发心无限,清净光明无限,无所畏惧,
就能普渡众生,感化众生,影响众生

要注意的是~
当众生有求于我们的时候,就以清净光明心超度他们
或随时随地起清净光明心念佛持咒超度众生,不用等众生上门
不要像初学者怕东怕西,贪功德,又怕众生找上门,疑神疑鬼
这真是太奇怪了,这样根本不是真正慈悲,
发心不正确,当然功德少
应该要认识清楚,佛法就是普渡众生的法门
是以[慈悲心]和[智慧]([清净心]生智慧)为根本
所以是因为[慈悲心],因为想帮助众生解脱而[施食]和[超度]众生
不是因为贪功德福报——[问答]如何处理抄写的经咒?

相关学习
持咒怎样才必定有效?

[诸经辑要]修学佛法,不论[念佛][持咒][诵经][拜佛]一定要[至心][恭敬],切勿怀疑

五、持咒的实修细节
在出声方面
1.默念(增强忆念的能力,增进三昧力,也用在不适合出声念的场合或睡觉时或气虚时)
2.小声念(一般所谓的金刚持,对治散乱心,集中注意力)
3.大声念(运用在领众唱诵和退斥精魅鬼怪魔扰,有时可消除气虚状态)

在快慢方面
1.就像慢慢敲木鱼一样,慢慢一声一声佛号稳定的念佛(有些初学者这样才能安心静心)
2.就像木鱼敲的很快一样,要非常快速的口念佛而进入心念佛(有些初学者必须要这样的方法才能对治散乱心和妄念)
上述两种也都是佛寺共修的方法
3.只敲一下木鱼,棒子就停在木鱼上面,修行者的心,一念佛就黏在佛号上,一念不断
(这是比较深入的方法了,这是奢摩他的练习方法,一念寂灭安住佛号,一开始可以闭眼练习,这是奢摩他的最初练习状态,后来可以睁开眼,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圆觉经讲的禅那状态,更详细的修行要参照佛经,以及依照不同情况个别说明讲解)

张眼闭眼

初学的时候可以闭眼比较容易专心

避免睡着可以微张眼

如果昏沉想睡觉就张开眼

破除外扰的时候先闭眼专注后张眼

练习[奢摩他]寂静禅定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三摩钵提]幻化观照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禅那]实相观照的时候张开眼——[略说]念佛持咒的几个实修细节
念佛持咒诵经,都是为了让我们随时保持正念,随时思维法义,随时入正观,
这样才容易解脱轮回,所以任何时刻都可以念佛持咒诵经的
所以,洗澡上厕所都念佛持咒或默念佛经,这没有不恭敬的问题,
就像人要死了或者遇到灾难,更应该要念佛

另外,夫妻间行淫的时候也是可以的,(这点是一般佛弟子所不清楚的)
这时候念佛持咒或者思维经义,都可以帮助自己保持正观,
可以帮助自己逐渐觉悟生死,逐渐清净远离男女爱欲
也祈求佛菩萨能加持自己和丈夫或妻子能远离淫欲,成为梵行无欲正念清净的佛子
所以这种时候都可以默念的
如果是以默念来练习念佛持咒和诵经,这样任何时刻都可以
人生中,任何时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一边默念佛号持咒诵经,因为这是正念

但是不要一心二用在俗世的两件事情上面,例如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
世俗的事情要专一在一件事情上面,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以究竟佛法来说,世俗的事情都是妄念,
所以做俗事的时候,可以一边念佛持咒或念经,这样是可以的
这是在世俗虚妄中练习保持正念觉照

所以应该不要同时做世俗的两件事情,
应该让自己随时在做世俗事情的时候保持正念觉观
这样才是正确的修行——[解答]洗澡、上厕所时能否持咒?可否在床上看经书和那些解释经文的书?
念法虽然不会影响往生,但是正音是有必要的
这以前有说过, 例如持楞严咒,最后~泮虎(合牛)都嚧瓮泮莎婆訶。
虎(合牛)这其实是一个梵字, 这个字就是现在常念的吽
但是如果当作闽南语或北京话来读,就会变成两个字
这读起来音调和真正梵音差距甚远,咒音的威摄力就会有所差距

不过能否学到正确的咒音或佛法,这和众生的福报因缘有关
众生不用因此而烦恼,一开始如果能够学习正确的当然也是有深厚因缘
咒音来说,初学因缘还是以众生方便为主,因为这和众生福德有关
不过,当然宣扬正确的念法也很重要
不论如何,不用担心,学佛日久日深,自然就会逐渐改正
多阅读经藏自然就会更清楚佛说——[问题解析]念佛持咒,[音律]准确或错误的问题
真正实修才能明白各种实修的细节,以及适应不同众生的方法
这些如果都不懂,心力也不足够,如何能称实修呢?如何能称菩萨万行呢?
所以真正的实修必定会逐渐明白心的作用和种种细微变化,以及对治和契入佛心的方法
这些如果都还不懂,那仅还是在初修茫然的阶段,或初修专注在一法的初学阶段
真正要普渡众生,那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可不是空口白话
——法门实修帖113楼
正确的增上方式,就是以数量和时间来换取定力心力念力
只要练习的够多够久,就会消除妄想增上定力
爬楼梯一阶一阶爬比较容易而且没有挫败
如果好高骛远,想一次跨上好几个阶梯当然很困难,
还可能不慎摔落,所以不要自找麻烦,还是要老实修行按部就班
——法门实修帖42楼

相关学习
每天念佛持咒(或短期专修某法门)次数问题

六、如何应对持咒后身心的变化反应?
其实不论学佛或者学外道
专注修行后,身心都会有一些改变
但是不同的是外道因此而著相修行,这就会着魔

佛弟子如果好好修行,其实身心也都会改变
例如,累年疾病消除,身体变好,气息精神变好,心态也变宽
初期,脸上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也都会有少许气动,气脉会有些改善

例如,两眼间,眉头处,或额头,或头顶,或脸颊,觉得麻麻的,或重重的,或温热
或手指手掌或身体某处温热或凉凉的,像坐到水一样,这都是身心变化的气脉和觉受反应
但是不要理会这些,根本不去想它,这样就不会1.着外魔2.或气功走火入魔,筋脉错乱

静坐时(如果没有按照佛经上的三昧观照方法),
默念佛号就好,不要乱观想,任何境相都不理,这样就不会出问题
——[解答]为什么初学佛者念佛诵经持咒,身体会有一些酸麻酥抖动等种种的感觉   

相关内容
【咒】:(术语)梵语陀罗尼Dha%ran!i^,一译曰咒。此外又有种种之译名。(参见:陀罗尼)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陀罗尼】: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按梵语dha^ran!i^,系依具‘持’义的语根所形成的名词。意为能总摄忆持。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陀罗尼】: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咒,名为陀罗尼,故对经、律、论之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记录,称作陀罗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于此之陀罗尼,有大随求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以及应不同诸尊之特殊修法,依修法之目的而诵相应之陀罗尼。FROM:【佛光大辞典】

【咒】:梵语陀罗尼,华译为咒,即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出来的秘密语。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咒】: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乃祈愿时所唱诵之秘密章句。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咒原作祝,系向神明祷告,令怨敌遭受灾祸,或欲袪除厄难、祈求利益时所诵念之密语。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术。依长阿含经卷十四载,释尊曾驳斥咒术,然杂阿含经卷九载,释尊曾说毒蛇护身咒,故知咒术于甚早时即普遍于印度,且为佛教所采用。大乘教派之般若、法华、宝积、大集、金光明、楞伽等显教经典,均有载录咒文之陀罗尼品;密教则更加重视密咒,认为咒即“法尔常然”之表示,若诵读观想,即能获得成佛等之利益。FROM:【佛光大辞典】

【咒】:指真言密咒。又称神咒、密咒或咒 文。原作祝。即为息灾、增益等目的而诵的密语。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由上述学习,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梳理总结学习重点:

1.“咒的作用是来导引心念的力量,所以重点在心念

2.“佛咒的根本义就是佛性,就是法界根本实相义

3.“自性本自光明,功德本自具足,所以没有一切障碍
这就是佛咒的真相

4.“如果修行者能契入[第一义], 这样[念佛][持咒]的方便就会变成[究竟实义]”
“心法很重要,心真正改变,心真正明白,才能逐渐契入实义
不论念佛持咒诵经, 修行者的差别次第就在这边, 方便或究竟的差别也在此


5.“功德本自具足,这就是佛咒的实相和威力
佛性和般若波罗蜜才是真正的佛咒,无上咒


6.“透过持咒,我们可以逐渐加强我们的精神愿力和专注禅定力,
而且和所代表的佛菩萨起连结相应,奉行佛菩萨的精神,得到众多护法的支持

透过持咒的愿力,从而启动整个法界的相关佛法事业
就能逐渐成就持咒的功德

7.“念诵的咒,这外在的咒语,只是引导自己契入佛性本心、引导「第八识」走向清净成佛的工具罢了

8.“咒力有没有用~是在于[众生心]与[佛菩萨慈悲愿力]的相印或相应”

9.“心想佛菩萨光明佛光照耀自己全身,让自己全身都清净光明,消除业障
并且自己发起无上大愿,希望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光明自在解脱成佛
也以此光明遍照(回向)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脱离苦难,清净自在解脱成佛

以上这就是[光明心法]
就是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绕佛和回向,种种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10.“人生中,任何时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一边默念佛号持咒诵经,因为这是正念

11."不论[拜佛][念佛][打坐],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这才是我们心应该放的位置,就是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加持
感恩护法圣众的慈悲护佑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师兄们一路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6-29 19:06 , Processed in 0.0721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