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8 16:4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10-8 16:56 编辑
(学习用时 1 小时 50 分钟)
-- [经文] --
佛子。若诸菩萨。修习慈心。应在空闲寂静之处。以清净信。摄诸心法。
观察其身上下支节。皆微尘聚。地水火风。和合所成。
复应思惟。即彼一一微尘之内。皆有虚空。是诸虚空。莫不悉以容受为相。
又应想念。彼诸微尘。清净明彻外如瑠璃。内如紫金。庄严妙好。柔软芬馥。
▪[末学解说]▪
佛子(指信顺佛之教法,而承其家业者,即欲成佛而使佛种不断绝者。乃大乘用为菩萨之美称)。如果诸菩萨。修习慈心(四无量心之一。与人以乐之心也)。应当在空闲(闲静而适于比丘等修行之场所也)寂静(幽静的地方)之处。以清净信(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对一对象,能令其心与心之作用产生清净之精神作用)。摄取诸心法(指七十五法或五位百法中之心法,心法有八,又名八识心王,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观察其身上下支节。皆由微尘(单称微、尘。即眼根所取最微细之色量。极微)所聚。地水火风(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有坚、湿、暖、动之四性,故称为“大”。诸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又如植物的枝干是坚性的地大;体内的水分是湿性的水大;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发育是暖性的火大;吸收碳气吐出氧气是动性的风大。如再以星球为例,星球表面的山石大地,是坚性的地大;掘地得泉,是湿性的水大;其内部的岩浆,是暖性的火大;星球与星球间互相吸引是动性的风大。由于四大遍及于一切物质现象之中,所以佛经称之为“四大种所造诸色”)。和合所成。
还应思惟(思量所对之境而分别之也)。即这些一一(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微尘之内。皆有虚空(虚与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这些诸虚空(虚与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全都以容受为相。
又应想念(思想念虑)。那些诸微尘。清净明彻,外观如瑠璃(一种青色的宝石。七宝之一)。内观如紫金(指带有紫色之黄金,为黄金中之最上品。又称紫磨黄金、紫金。紫,紫色;磨,无垢浊之意。同于印度之阎浮檀金。紫磨黄金之莲台称为紫金台。紫磨金之色,称紫磨金色,即带有紫色之金色)。庄严妙好。柔软芬馥。
注解:
【佛子】:梵语 buddha-putra,巴利语 buddha-putta。<一>指信顺佛之教法,而承其家业者,即欲成佛而使佛种不断绝者。乃大乘用为菩萨之美称。(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梵网经卷下)
<二>指佛教徒受大乘菩萨戒者。(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
<三>指佛弟子、佛教信者。
<四>指一切众生。众生常依顺佛,佛之忆念众生,亦犹如父母之于子女;且众生本具成佛之性,故称众生为佛子。(法华文句卷九)p2611 FROM:【佛光大辞典】
【慈心】:(术语)四无量心之一。与人以乐之心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空闲处】:(杂名)阿兰若Aran!ya之译。去聚落三百乃至六百步。闲静而适于比丘等修行之场所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寂静处】:幽静的地方。《佛学词典》
【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信】:梵语 s/raddha^。音译舍罗驮。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为七十五法之一,亦为百法之一。为“不信”之对称。即对一对象,能令其心与心之作用产生清净之精神作用,故“唯信能入”为进入佛道之初步。俱舍宗立为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识宗则立为善心所之一。反之,则称为“不信”,为俱舍宗十大烦恼地法之一、唯识宗则为八大随烦恼之一。成唯识论卷六(大三一·二九中):“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又同书谓信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之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之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之善中,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
信步入道之第一部,故菩萨五十二阶位中即以十信位为首,五根或五力中亦分别以信根、信力为最初。六十华严经卷六贤首菩萨品(大九·四三三上):“信为道元功德母。”大智度论卷一(大二五·六三上):“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皆是此义,故诸经论中,有关劝发起信之处特多。此外,关于所信之法,诸经论所说亦有别,俱舍论举出四谛、三宝、善恶业果等事理之法,杂阿含经卷三十则谓佛法僧及圣戒等四证净信。梁译摄大乘论卷七主张信有如下三处:(一)信自性住佛性之实有,(二)信其之可得,(三)信其有无穷之功德。大乘起信论则强调对真如及佛法僧之信心。(旧华严经卷六贤首菩萨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俱舍论卷四、品类足论卷三)p3715 FROM:【佛光大辞典】
【心法】:1、经典以外所传授的佛法。2、一切诸法,分为色法和心法二种,色法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心法是指一切无形的精神。3、指七十五法或五位百法中之心法,心法有八,又名八识心王,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支节】:<一>梵语 pras/a^kha^。音译钵罗奢佉、波罗舍佉、钵罗赊佉。为俱舍论所说胎内五位之第五。即托胎第五七日后,肢节等形相皆已圆满之位。另于瑜伽师地论卷二之中,有胎内八位之说,以五七日内名钵罗赊佉,六七日内名发毛爪位,七七日内名具根位,七七日以后名形位。即开五位中之钵罗奢佉位而为四位。(俱舍论卷九、法华经玄赞卷四、俱舍论光记卷九、玄应音义卷二十三)((参见:胎内五位)3933)
<二>梵语 marman。音译末摩。又作死穴。指由身体外部加少许伤害即会丧命之部位。(俱舍论卷十、俱舍论光记卷十)((参见:末摩)1945、“断末摩”6559)p1419 FROM:【佛光大辞典】
【微尘】:梵语 aN!u-raja 或 aN!u-rajas,巴利语同。音译阿拏、阿耨。单称微、尘。即眼根所取最微细之色量。极微,为俱舍论卷十、卷十二所说色法存在之最小单位。以一极微为中心,四方上下聚集同一极微而成一团者,即称微尘。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合七微尘为一金尘,合七金尘为一水尘。此外,诸经论亦每以“微尘”比喻量极小、以“微尘数”比喻数极多。(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分别功德品、大智度论卷七十、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参见:极微)5479)p5445FROM:【佛光大辞典】
【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有坚、湿、暖、动之四性,故称为“大”。诸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又如植物的枝干是坚性的地大;体内的水分是湿性的水大;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发育是暖性的火大;吸收碳气吐出氧气是动性的风大。如再以星球为例,星球表面的山石大地,是坚性的地大;掘地得泉,是湿性的水大;其内部的岩浆,是暖性的火大;星球与星球间互相吸引是动性的风大。由于四大遍及于一切物质现象之中,所以佛经称之为“四大种所造诸色”。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思惟】:(术语)思量所对之境而分别之也。无量寿经上曰:“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对于定心之无思无想而定前一心之思想,谓之思惟。观无量寿经曰:“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善导序分义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一一】:梵语有 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p1 FROM:【佛光大辞典】
【虚空】:虚与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想念】:(术语)思想念虑。观无量寿经曰:“当起想念,正坐西面,谛观于日。”无量寿经下曰:“想念贪计。”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琉璃】:一种青色的宝石。七宝之一。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紫磨金】:指带有紫色之黄金,为黄金中之最上品。又称紫磨黄金、紫金。紫,紫色;磨,无垢浊之意。同于印度之阎浮檀金。紫磨黄金之莲台称为紫金台。紫磨金之色,称紫磨金色,即带有紫色之金色。观无量寿经中,阐明九品往生者之相,谓上品中生者临终时,阿弥陀佛持紫金台来迎,行者身作紫磨金色。此外,佛身为紫磨金色身,有忍辱柔软之相,称“紫磨忍辱”。(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无量寿经卷上、普曜经卷五、续博物志)p5197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复应观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一一众生所有支节。
一一支节。所有微尘。皆亦如是。
若诸菩萨。于自他身一切众生。作于如是决定解已。
▪[末学解说]▪
再应观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一一(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众生,所有支节。
一一(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支节。所有微尘。全都是如此。
如果诸菩萨。对于自身、他身,一切众生。都作于这样的观想,决定(谓事定而无动也)解(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者,称为解)后。
注解:
【一一】:梵语有 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p1 FROM:【佛光大辞典】
【决定】:(术语)谓事定而无动也。无量寿经上曰:“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胜鬘经宝窟上末曰:“决定谓信也。”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解】:<一>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者,称为解;系与“信”、“证”相对之词,例如“十解”相对于“十行”、“十住”。此外,作领知之义者,称为领解;作信知之义者,称为信解;作心意开悟之义者,称为悟解、了解、开解;作印持审决之义者,称为胜解、慧解;作义推之义者,则称义解。
<二>呈申之意。本为下属对上司所呈之文书,后世则不限于官方所用。于日本。一般神社、寺院亦采用之。及后,不论公私,自下向上呈出之申文皆逐渐采用解之形式,称为解状、解文。p5599 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复应想念自身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佛国。
其中宫殿。瑠璃所成。白银为门。黄金为柱。
广博崇丽。光影洞彻。宝堂间列。宝墙围绕。
宝阁宝楼。处处分布。其中各有诸天宝床。重茵绮褥。敷置其上。
▪[末学解说]▪
还应想念(思想念虑)自身微尘。在一一(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微尘中。全都有佛国。
在佛国中的宫殿。由瑠璃所建成。以白银为门。以黄金为柱。
广博崇丽。光影洞彻。有宝堂间列。有宝墙围绕。
宝阁、宝楼,处处分布。其中各有诸天宝床。重茵绮褥。敷置其上。
注解:
【想念】:(术语)思想念虑。观无量寿经曰:“当起想念,正坐西面,谛观于日。”无量寿经下曰:“想念贪计。”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一一】:梵语有 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p1 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复有无量上好园苑。围绕庄严。
其园苑中。皆有浴池。悉以七宝而为提岸。黄金栏楯四面周匝。
清泉长流引注其中。香末为泥。金沙间错。八功德水。弥满澄净。
波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菡萏开敷。周布其上。
其池四边。多诸宝树。真珠为花。光色滋荣。其果成熟。香味具足。
于诸树下。置天宝座。一一座前。宝器行列。甘露美食。莫不充满。
▪[末学解说]▪
还有无量上好园苑。围绕庄严。
其园苑中。都有浴池。全部以七宝而为提岸。以黄金为栏楯,在四面周匝围绕。
清泉长流引注其中。以香末为泥。以金沙间错。八功德水(乃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所谓八种殊胜,即: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同时,包围须弥山之七内海,亦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彼具有:甘、冷、软、轻、清净、无臭、饮不伤喉、饮不伤腹等八特质)。弥满澄净。
有波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菡萏开敷。周布其上。
其浴池四边。有多种宝树。真珠为花。光色滋荣。其果成熟。香味具足。
在诸宝树下。安置了天宝座(指以宝玉庄饰之莲花座。一般称诸佛之座为莲花座,又多以七宝装饰,故称宝莲花座,或称宝座)。在一一(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座前。以宝器行列,全部盛满了甘露、美食。
注解:
【八功德水】:乃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所谓八种殊胜,即: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同时,包围须弥山之七内海,亦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彼具有:甘、冷、软、轻、清净、无臭、饮不伤喉、饮不伤腹等八特质。(阿弥陀经、弥勒大成佛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俱舍论卷十一)p279 FROM:【佛光大辞典】
【宝座】:指以宝玉庄饰之莲花座。一般称诸佛之座为莲花座,又多以七宝装饰,故称宝莲花座,或称宝座。据文殊菩萨佛刹庄严经卷上所述,如来以神通力,随按足之处涌出宝莲花,大如车轮,以白银为茎,黄金为叶,吠琉璃宝为须,于此花台中,有化菩萨结跏趺坐。又于雕像或画像中,常将莲花座之莲瓣作宝珠形,如大日如来、地藏菩萨等诸尊之座。(金光明经卷十二善集品、宝楼阁经卷上(不空译))p6751 FROM:【佛光大辞典】
【一一】:梵语有 vyasta, ekaika, pratiks!aN!am 等字。含有每一、逐一、各各、任一等意。梵网经开题(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诸尊法曼陀罗身。”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p1 FROM:【佛光大辞典】
-- [经文] --
复应想念。如是一切诸佛国土。青绀琉璃。以为其地。众妙七宝。绮错庄严。
是诸土中。所有微尘。清净细妙。如天上宝。其光晃曜。如盛明日。
其色美好如阎浮檀金。香气氛氲如乌罗伽栴檀。质性柔软如迦旃延衣。触着于身能生悦乐。
▪[末学解说]▪
再应想念(思想念虑)。像这样的一切诸佛国土。青绀琉璃。以为其地。众妙七宝。绮错庄严。
在这些诸佛国土中。所有微尘。清净细妙。犹如天上宝。其光晃曜。如同盛明日。
其色美好如同阎浮檀金(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香气氛氲如同乌罗伽栴檀。质性柔软如同迦旃延(佛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著称)之衣。触着于身上能够生起悦乐。
注解:
【想念】:(术语)思想念虑。观无量寿经曰:“当起想念,正坐西面,谛观于日。”无量寿经下曰:“想念贪计。”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阎浮檀金】:(杂名)Jambunadasuvarn!a,又作炎浮檀金,阎浮那提金,阎浮那陀金,剡浮那他金。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智度论三十五曰:“此洲上有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为阎浮檀金。”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赡部捺陀金,或作剡浮那他金,旧云阎浮檀金。名一也。(中略)那他此言江亦云海也。”大日经疏五曰:“郁金即是阎浮金色。”法华经授记品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乌罗伽】:梵语 uraga。意译作腹行。即龙蛇之类。(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十)p4182FROM:【佛光大辞典】
【迦旃延】:佛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著称。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经文] --
作是观已。即应想念。
从此东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来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彼诸世界。所有众生。皆亦如是。
▪[末学解说]▪
作这样观照后。当即应想念(思想念虑)。
从这里的东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全部都来进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
南、西、北方。四维(指东南(梵 pu^rva-daks!iN!a^)、西南(梵 daks!iN!a-pas/cima^)、西北(梵 pas/cimottara^)、东北(梵 uttara-pu^rva^)四隅。为东西南北四方之隅角)上下。那些诸世界的所有众生,全都如此。
注解:
【想念】:(术语)思想念虑。观无量寿经曰:“当起想念,正坐西面,谛观于日。”无量寿经下曰:“想念贪计。”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四维】:梵语 catasro vidis/ah!。指东南(梵 pu^rva-daks!iN!a^)、西南(梵 daks!iN!a-pas/cima^)、西北(梵 pas/cimottara^)、东北(梵 uttara-pu^rva^)四隅。为东西南北四方之隅角。一般系以四维加四方,称为八方;若再加上、下二方,则合称十方。(中阿含卷二十一说处经、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二见佛品、无量寿经卷下、大宝积经卷七十三、大智度论卷三、卷六)p1827 FROM:【佛光大辞典】
(未完待续~)
===============================================
随着佛经,一句一句,观照,太美好了!
感觉每一个支节,每一处毛孔,都被清洗,遍照,温暖...了
善知识教导
观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观佛像佛相,观佛菩萨光明,观佛国净土,观法界光明,观一切众生光明圆满,观光明不二实相,观常乐我净
(可参阅[观无量寿佛经],[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观普贤行法经],[大般涅槃经],[华严经]...)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透过这些净观的方法来达到禅定的状态,
这时候妄心消除,佛性的圆满功德就会逐渐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因为佛心显露,所以当下业障逐渐清净——[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想要去除尘染妄想,只要透过不断的练习心法,逐渐用正念取代妄念
随时用心法观照各种次第的佛心,而取代凡夫妄心,这样就能逐渐显露真心佛性
所以,这边讲出了~佛法最重要法门就是心法,就是正观,正确的心法观照
必须要依照个人次第情况,随时练习不同次第的心法观照,
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妄想,显露真心
其实这种做[佛心观照]的佛法是非常科学的
以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冥想],这已经运用在许多专业领域的教学课程当中
例如,登山者的训练,他们不可能每次都上高山训练,必须在平地就做好训练
其中很重要的训练课程就是[冥想],必须[冥想]自己在高山上,然后抵御各种恶劣的情况
又例如登入月球的太空人,或者飞行驾驶人员也都要做一定的[冥想]课程,
以帮助他们进入各种可能面临的情境氛围中,以便虚拟的适应和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冥想]的教学方式,又被称作为[虚拟情境教学]
其实这就是佛法讲的[观想][观照],这也是[三昧禅定]和[神通]的基础 透过心法观照就能逐渐显露佛性,显露佛性就能俱足一切功德
所以,以心法观照为基础,然后不论念佛持咒或诵经,就更能具备真实功德
讲到这里,相信您一定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慈悲心观照冥想方法
例如,之前末学曾经说过
如果有人因为念佛,或持咒,或诵经,或参加法会,或看到佛像,突然感动流泪
不论任何情况,只要您因为佛法而感动,甚至生活上任何感动的事情
这些都能利用来练习[慈悲观照],而且以[四正勤]的原则入[冥想],让这种心境扩大增长
这就是心法的实际观照修学,任何心法入观都是如此,可以举一反三——[分析解说]心法次第的观照实修
===============================================
以上
深深忏悔自身业障深重,存在诸多不足,实修尚浅
愿佛菩萨加持、善知识教导,开启智慧,不断增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