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28|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已完成] 佛弟子[淨慧],学习《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的习经记录帖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3 15:2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0-8-28 21:42 编辑

缘起:2020中元节孝亲报恩超荐祈福法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普广菩萨摩诃萨


弟子淨慧,发心学习《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第十一

祈请佛菩萨慈悲加持弟子,入清净光明心对照经文思维解义,写出符合弟子当前次第的白话解说,自利利他


深深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目前仅供参考]



点评

随喜师兄深入经藏,增长佛法智慧,自利利他。  发表于 2020-8-23 16: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33#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3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0-8-28 21:39 编辑

佛说经竟。是诸大众无不欢喜。
阿难因从坐起。演说法竟当何名之。
佛语阿难此经名为普广所问十方净土随愿往生。亦名那舍罪福因缘。又名灌顶无上章句。
佛说是经已。四众人民天龙八部。闻佛所说作礼奉行。
【学习解说】
世尊宣说完此部经了,在场一切大众都非常欢喜!
阿难此时从座上站起来,询问世尊:「世尊所宣说的这个法要以什么名字来命名呢?」
世尊回答:「此部经名为《普广所问十方净土随愿往生》,亦名那舍罪福因缘》,又名灌顶无上章句》。
世尊已宣说完这部经了,在场的四辈男女、人民、天龙八部诸鬼神等众,听世尊所宣说后,恭敬礼拜,依教奉行。


灌顶经卷第十一


点评

摘自:[浅谈]学佛解经和实修的关系 http://www.ksetra.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19  发表于 2020-8-29 23:12
【遵从佛陀的教导,多深入经藏,透过明白佛陀在不同佛经中的讲解,就能更明白每部佛经深入的涵义】,和师兄共勉  发表于 2020-8-29 2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36:02 | 只看该作者
普广菩萨摩诃萨又白佛言。若四辈男女欲修学是愿生净土灌顶经典。有几事行得
此经法。佛言普广有十二事。可得修学是经典也。
一者不信九十五种邪见之道。
二者坚持禁戒至终不犯。
三者勤学禅定教未学者。
四者忍辱不瞋见恶不恼。
五者常乐布施愍念孤老。
六者常勤精进昼夜不懈。
七者若行来出入朝拜塔像。及诸尊长然后舍去。
八者合集众人为作唱导普得信心。
九者不贪世荣衣服伎乐资生之物。常好苦行依四依法。
十者行此法时无所悕望。但欲利益诸众生辈。不于其中悕人利养。
十一者至终不谄邪命自活。
十二者行此经时不择富贵豪乐之人。贫苦求者等心看之无有异想。
是为十二正化之事。
时普广闻此心大欢喜。我当奉行至终不犯。
【学习解说】
普广菩萨询问世尊:「如果四辈男女想要修学此愿生净土灌顶经典,那要如何行持呢?
世尊说:「有具足下列十二种事者,就可以修持这部经典了:
一. 不信九十五种邪见之道
二. 坚持守持禁戒,至终不犯
三. 精勤修学禅定,并教导未学者
四. 能够忍辱不起瞋心,见恶事不恼火
五. 经常乐于布施,慈心悲悯孤苦及老者
六. 精进修行,画夜不懈怠
七. 若见到佛寺佛塔及诸尊长善知识等,应当恭敬问讯礼拜才离去
八. 合集众人一同赞叹佛法及修行,令众生能够生起信心
九. 不贪着世间荣华富贵的衣物、技乐及资生之物等,乐于苦行依四依法
十. 修持此法时不要有所期望,也不要希望获得他人供养或利益,只要自己能够做到利益众生就可以了
十一. 终其一生不因邪命而自活
十二. 行此经法时,不拣择富贵豪门及贫苦之人,平等无分别心对待一切众生,且无所求

以上就是十二种需要具足的条件

那时,普广菩萨听到了后非常欢喜,说:「我定当依教奉行,至始至终不犯!」


名相:禁戒
释文: 梵语 savara,巴利语同。佛为防止弟子们身、口、意之过非而制定之戒律。音译作三婆逻、三跋罗。又作律仪。三藏中律藏专明禁戒者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一护法品谓,持守禁戒者即为佛弟子,毁坏禁戒者即为魔弟子。又梵语 vrata(音译作没栗多),亦译作禁戒,即非长时期所持之戒,而系因应于短期内发愿修法所制之禁戒。大日经疏卷十七(大三九‧七五一下):「没栗多,是有时愿之戒。谓行者持诵时,或心一月乃至年岁等,此事了时,此禁亦罢。」(参阅「戒」2896)p5539



《佛光大藏经.般若藏.宗论部.回诤论外三部.菩提资粮论卷第六》
菩萨于诸众生,当以好事而利乐之,自不希望。彼等众生利乐好事,及诸众生有无量苦相,我独为其忍受,我有乐具,与诸众生受用为乐。
虽足大福报,心不举不喜;
虽贫如饿鬼,亦不下不忧。
虽住大具足福报天中,其心不作喜之与举;虽为饿鬼,贫穷破散逼恼,此最难活,不应生下心,亦复不应忧,何况人道贫穷破散。
若有已学者,应极尊重之;
未学令入学,不应生轻蔑。
若有已学众生,于彼应作至极尊重;若未学者,应令彼等入学,亦不应轻蔑之。
戒具者恭敬,破戒令入戒,
智具者亲近,愚者令住智。
戒具足人,应当问讯,合掌向礼等而恭敬之,亦应为彼说持戒福;若破戒者,应令入戒,亦应为彼说破戒罪;智具足者,应当亲近,亦应为彼显智慧德;愚者应令住智,亦应为彼演愚痴过。
        流转苦多种,生老死恶趣,
        不怖此等畏,当降魔恶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31:48 | 只看该作者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告诸大众善男子善女人等。及天龙八部一切鬼神。汝等众辈
。闻说十方净佛国土。复闻说是那舍长者因缘罪福。生信心不。
【学习解说】
那时,世尊宣说完了后,询问在场的大众、善男子、善女人,以及天龙八部一切诸鬼神等:「您们听闻了十方诸佛净土,也听闻了那舍长者因缘罪福的故事,这样有没有生起信心呢?」


普广菩萨复从坐起。白世尊言。说是十方诸佛净土无量功德庄严快乐。复得闻是
那舍因缘。世尊又说众事因缘。甚善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世尊说是多所利益。后世众生缘此解脱以为轨则。不复贪悋资生之物。闻此经言但生施心
无所爱惜。随意施与贫乏使足。国土丰饶施心平等。如是渐渐积功累德悉成佛道。
【学习解说】
普广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对世尊说:「听闻到十方诸佛净土的无量功德庄严快乐,又听了那舍长者因缘的故事,世尊又说很多因缘,令我听的法喜充满,内心非常踊跃欢喜!」
世尊说:「此等的功德利益是说不尽的,如果后世众生有缘得见,并以此为解脱的依据来依教奉行,也不贪着世间资生之物,听闻此经,如实发起施舍心平等心,随缘施与贫困穷苦之人,令其得足,如此渐渐积功累德,终究成就无上佛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2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0-8-28 21:27 编辑

佛语普广菩萨摩诃萨。是为灌顶无上章句。必定不二。解除亡者无量罪厄。令过
命者得生天上。随心所愿往生十方。
此大章句真实之言。在所生处常见十方微妙净土
。若在世时应当受持如是章句。斋戒一心为过命者。七日七夜受持八禁长斋菜食。礼
敬十方诸佛世尊。当发大誓愿我获得僧那僧涅。诸众生辈使向无上正真大道。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普广菩萨:「此灌顶无上章句,必定不二,定能解除亡者无量的罪报苦厄,令亡者能够得生天上,也能够随愿往生十方佛国净土。
此大章句,其功德殊胜,真实不虚,在所生处经常得见十方微妙净土。
因此,在世之时就应当受持此灌顶无上章句,并发心为亡者持八关斋戒七日七夜,以出世离欲的身心来自期自处,礼拜恭敬十方一切诸佛世尊,也应当发起四弘誓愿的大愿,引导一切众生走向无上真正解脱的大道!」


章句
[狮子吼站阿含经简注]
章节、句子。「章」是意义完整的一个段落,「句」是语意完全的词组。


[佛光大辞典]
八关斋戒
梵语 astāvga-samanvāgatopavāsa,巴利语 atthavga-samannāgata uposatha,或 atthavgika uposatha。乃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暂时出家之学处。受者须一日一夜离开家庭,赴僧团居住,以学习出家人之生活。又作长养律仪、近住律仪、八戒、八支斋戒、八分斋戒、八戒斋、八斋戒、八禁、八所应离。「八」指持八种戒,「关」即闭之意,「戒」有防非止恶之作用。能持八戒,可防止身口意三业之恶行,便可关闭恶道之门。八戒中前七支为戒,后一支不非时食为斋,合之称为八关斋戒。此八法,佛陀制定于每月六斋日受持,即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如以中国农历算,小月可改作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佛教虽有出家与在家弟子,但佛法以出世解脱为目的,更以出家为上,受持八关斋戒,令在家学佛者熏习长养出世善根,故称长养律仪。又因受此八戒,一日一夜远离家居,近于僧伽或阿罗汉而住,故又称近住律仪。八关斋戒为八种斋戒法,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婬。(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非时食。又受八关斋戒者,因一日一夜持不婬戒,故得称为净行优婆塞或净行优婆夷。〔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大毘婆沙论卷一二四、俱舍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三〕(参阅「斋戒」6546) p317


佛光大辞典
名相:长斋
释文: 指长时保持日中一食之戒律。又转指不非时食。此外,行长斋而节制食事,称为长斋节食。〔梵网经卷下、灌顶经卷十二、禅苑清规卷九劝檀信〕p3604


僧那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术语)具名僧那僧涅。旧译,僧那为弘誓,大誓。僧涅为自誓。皆谓菩萨之四弘誓也。即自誓四弘誓谓之僧那僧涅。或言僧那为铠,僧涅为着,着铠也。是以铠喻四弘誓之语。玄应师译为被甲。辅行一曰:「僧那西音,此云弘誓。」玄应音义三曰:「僧那僧涅,应云摩诃僧那僧涅陀。旧译云摩诃言大,僧那言铠,僧涅言着,亦言庄严,故名著大铠。大品经云大誓庄严是也。一云:僧那大誓,僧涅自誓,此皆讹也。正言[月*册]那诃此云甲,[月*册]捺陀或云被,或云衣,言被甲衣甲也。」肇论曰:「结僧那于始心,终大慈以赴难。」梵Saṁnāha-samnaddha。
又僧名。慧可之弟子。见续高僧传十九。


《佛光大藏经.法华藏.注疏部.法华义疏二.法华义疏卷第八注解》
僧那:僧那僧涅之略称。僧那,旧译为弘誓、大誓,僧涅译为自誓,具指菩萨之四弘誓。


其它相关经文节录参考:
《佛光大藏经.净土藏.经部.佛说阿弥陀经外七部.般舟三昧经卷上》
「悉晓知佛诸经所有卷所在,众会中无不蒙福者,见佛极大慈欢喜,所学诸佛经通利,于大众中无所畏,于大众中无有能过者。名声极远,破坏诸疑难无不解者,于经中极尊,于师子座上坐自在,如诸佛法教,悉晓知佛万种语,悉入万亿音,爱重诸佛经,常念在左右,则未曾离于诸佛慈。于佛经中乐行,常随佛出入,常在善知识边,无有厌极时。于十方诸佛剎,无所适止,悉逮得愿行,度脱十方万民,智慧珍宝悉逮得经藏,身如虚空无有想。教人求菩萨道,使佛种不断。行菩萨道,未曾离摩诃衍,逮得摩诃僧那僧涅极广大道,疾逮得一切智,诸佛皆称誉。


其它相关资料参考:
《佛光大藏经.净土藏.附录.净土教概论之一》
         大乘佛教深信众生有成佛的可能,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同时观诸法第一义谛,悟入毕竟空理,并且要发大悲心,愿度一切众生。不惜身命,于无量劫中精进不倦,摄取十方净化的世界,自己建设一大佛国,以安稳众生,决定修成佛道,这是佛教划时代的一大转变。
        《放光般若经》第三卷〈问僧那品〉中说:「菩萨度人无有限量,住檀波罗蜜而行布施,普为一切众生故行檀波罗蜜、尸罗、羼提、惟逮、禅及般若波罗蜜,普为众生作艰苦之行。菩萨成就摩诃僧那僧涅,所度众生无有限量,不说我当度有限若干人,不能度其余人。亦不说我当教若干人至道,不能教其余人至道。菩萨为众生发起大誓愿说,我自当具足六波罗蜜,亦当教他人具足六波罗蜜。」又《不退转法轮经》第二卷等说:「菩萨以四弘誓摄取一切众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举普贤十大愿王。《大方等大集经》第十七〈虚空藏菩萨品〉说明菩萨二十大誓庄严。以上皆是菩萨于初发心时自发大誓愿,修六波罗蜜,誓愿度脱众生界,此后,即依此誓愿去实行。摩诃僧那僧涅者,即「着大铠」意,又译为大誓庄严。菩萨为度众生,建立广大誓愿,不顾身命,达成其志愿,投生于五浊恶世中,其勇猛奋斗努力之实况,犹如身着兵铠临阵战场的勇士凛凛之英姿。此即表示初期大乘佛教之泼剌精神,净佛国土之愿行亦即大誓庄严之结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8:30:19 | 只看该作者
于是世尊在大众中。宣说诸佛无上章句。即作偈颂而说之曰。
 波利富楼那  遮利三慢陀 
 达舍尼罗佉  摩诃毘罗诃 
 伽帝三慢陀  毘陀摩伽帝 
 摩诃伽利波  波帝婆弥陀 
 娑婆娄伽提  修鉢利富那 
 阿利那达摩  摩诃毘波提 
 帝利毘波伽  修勒波僧祇 
 酰帝三博叉  摩诃三慢陀 
 阿陀摩罗尼  阿利摩罗多 
 毘鼓三慢陀  达尼佉罗陀
【学习解说】
于是,世尊在大众中宣说此诸佛无上章句,以偈颂的方式而说之:
 波利富楼那  遮利三慢陀 
 达舍尼罗佉  摩诃毘罗诃 
 伽帝三慢陀  毘陀摩伽帝 
 摩诃伽利波  波帝婆弥陀 
 娑婆娄伽提  修鉢利富那 

 阿利那达摩  摩诃毘波提 
 帝利毘波伽  修勒波僧祇 
 酰帝三博叉  摩诃三慢陀 
 阿陀摩罗尼  阿利摩罗多 
 毘鼓三慢陀  达尼佉罗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8:29:15 | 只看该作者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若未终时礼拜十方诸佛。命终之人所生之处常得值佛。千
劫万劫亿万劫数。重罪之殃无不得脱。
亦复当为说是灌顶无上章句。三世诸佛天中之天各皆顺本。三世如来说是无上
总持章句。
普广菩萨摩诃萨。汝当谛听我今为汝。及一切众生诸病苦者。若其临终若已终
竟复是终日。闻此章句。所生之处当得见佛。不堕八难远于恶道。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普广菩萨:「若人于未命终时礼拜十方诸佛,命终后所生之处就会经常得见诸佛,千劫万劫亿万劫数,所有一切的重罪恶业都可以获得解脱!
另外,也要为其宣说灌顶无上章句,三世诸佛都是从这里成就的,三世诸佛也是如是宣说此灌顶无上章句。
普广! 您应当要好好仔细聆听,我现在要为您及一切众生所有病苦者,于临终前或已命终的当天,只要一听闻到这个灌顶无上章句,那么,亡者所生之处必当得见诸佛,不会落于八难,也不会堕在三恶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8:27:04 | 只看该作者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若人未终临终之日。若已终竟又是终日。父母亲族知识朋
友。为命终者修诸福业。斋戒一心洗浴身体着鲜洁之衣。一心礼敬十方诸佛。又当称
扬十方佛号。别以华香供养诸佛。可得解脱忧苦之患。得升天上证泥洹道。
【学习解说】
世尊告诉普广菩萨:「若人于未命终临终之日,若已命终的当天,亲人眷属善知识朋友等,应当为亡者修诸福德,净心斋戒,沐浴后着净衣,一心礼敬十方诸佛,并称扬十方诸佛名号,并以花香供养诸佛,如此,可令亡者脱离苦厄,得以生天,离苦得乐,终究证菩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8:24:39 | 只看该作者
如长者父母。虽在饿鬼其罪小轻。一切饿鬼受罪甚重不可具说。
长者父母其罪轻者。有小福德扶接使尔。长者修福竟于三七日。于诸饿鬼受罪轻也。
所以然者前章中言。若人在世不识三宝。不修斋戒无善师教。
过命已后兄弟父母。亲属知识为其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
是故长者父母有罪。虽在地狱饿鬼之中。受罪轻者缘修福故七分获一。
今修福德供养众僧。以是因缘解脱众难故得生天。
【学习解说】
那舍长者的父母,虽然曾身处在饿鬼道,但其罪报是属于比较较轻的,而其它在饿鬼道的众生所受的罪报就比较重些。
那是因为长者于他父母去世后有修诸福德二十一日,所以其罪是比较轻的,
所以就像最初前段所提的,若人在世之时不知道三宝,也不修斋戒,又没有遇到善知识的教导与提点,命终后,亲人眷属为亡者修诸福德,亡者只能获得七分之一而已!
长者的父母有罪,虽然处在地狱饿鬼道中,罪报比较轻,那是因为长者有为他父母修福的缘故呀! 所以他父母有获得那七分之一,这是第一点。
其次,长者修诸福德并供养众僧,因为这个缘故才脱离饿鬼道而得以生天!


佛光大辞典
名相:追善
释文: 又作追荐、追修、追福、追善供养。为消除亡者之苦,祈求冥福,于后事妥善安排后,所进行的各种法会,或造立佛像堂塔,或捐施法具财物,或诵经、持咒、供斋等各种作法。一般于逝后七日至四十九日为之。另有百日、年忌等法会。p4335


《佛光大藏经.禅藏.杂集部.禅林象器笺(二).卷十四》
《优婆塞戒经》云:「佛言:『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中,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7146

帖子

1万

积分

修行学员

积分
16963

[持戒勋章]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8:20:19 | 只看该作者
长者那舍即如佛言。还家供办不违尊教作供养已。缘此生天封受自然无为快乐。
汝今欲见汝父母所生宫殿处不。今更以威神。令汝得见不复受苦。长者承佛威神之力
。见其父母生在天上。诸天娱乐自在随意无复罣碍。
佛告那舍。罪福如是。不可不慎
。如长者眼所见心所开。故言自作自得非天与人。
【学习解说】
于是,那舍长者就按照世尊的教导,回到家中就张罗准备以供养众僧,依教奉行,后来,长者的父母承此功德力而生天,受诸快乐。
世尊以威神力令那舍长者看到他的父母,如今已不在饿鬼道受苦了,确实生在天上宫殿中,受诸种种快乐,自在随意,没有任何障碍了。
世尊告诉那舍长者:「自作善恶之业而自受善恶之果报,如是因,如是果,是故不可不戒慎恐惧呀!」
因此,如同长者真实所见而豁然明白,所以罪报自作自受,并不是上天给人的赏罚。」


其它相关经文节录参考:

《长阿含经》卷十九载阎罗王呵责地狱的有情云(大正1‧126c)︰「今汝受罪,非父母过,非兄弟过,亦非天帝过,亦非先祖,(中略)汝自为恶,汝今自受。」

《正法念处经》卷七之偈云(大正17‧36b)︰「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同书卷十七云(大正17‧98c)︰「汝于前世作众恶,此业今当还自受,自作自受不为他,若他所作非己报。」

《无量寿经》卷下亦云(大正12‧274c)︰「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清净光明净土

GMT+8, 2024-6-26 19:13 , Processed in 0.0729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