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佛弟子净莲[修行随笔]记录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1 15:44
标题: 佛弟子净莲[修行随笔]记录帖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2 11:12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1

日常中常常会碰到各种所谓的“巧合”
从前,没有学习修行佛法时,与世间众生的知见是一样的
自己对于遇到的种种事、人,不会反观自照,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

善知识慈悲教导:
其实没有巧合这种事情
一切都是因缘果
只是众生不明白因缘果的原理
看到眼前发生的就以为是巧合

其实人当下的每个念头都在造业都在造因
每个念头都会和众生和周遭产生共业因缘影响而产生后果
今生为人也都是种种过去的念头所成

巧合其实也是过去已经存在八识田的念头
因为妄念驱使,所以物以类聚,众缘和合,就形成果报
凡夫因为不明白这些深远的因果影响
所以误以为是巧合
——[分析解说]如何解释巧合?

由此,针对“因果”,学习善知识的相关正贴:
因果也是一套法界(宇宙)的生命公式,因果并不是迷信或虚幻,那只是因为小学生不明白公式的意义和原理的误解
就像化学反应式,导入不同的反应物和催化剂,就可能生成不同的结果(生成物),或甚至不会产生反应
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因为众生的生命过程非常复杂,所以,这因果公式会随着各种变因而有更复杂且难以解释的结果
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或研究生(初学者到实修者,小乘声闻到大乘菩萨而后成佛),
就会对因果有不同次第(阶段性)的认识,从因果报应相貌的听闻了解和背诵,到明白其甚深的因果次第原理

所以,因果并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是宗教迷信,而是非常深奥的宇宙超科学,是非常深奥的生命科学
一切事物都有因和果,任何「数学公式」或「运算式」或「方程式」或「化学反应式」或「物理公式」也都是因果原理,人生的因果原理更是如此
因此,如果妄说人生的因果是迷信,那就太不科学了,可以说这人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科学,只是口中好说科学罢了
(以上只是简单说明,实修者可自己深入思维观照因果的各种相貌和原理)
——「生命方程式:因果」&「实修的次第和原理」&「为什么修行?」
什么是「因果」?
其实,「因果」不仅是宗教上的「因果律」

「因果」就是「前因后果」,「因果」显示的是一种特性与现象,
就像水往低处流,这有其重力特性的原理,所以造成往低处流的现象
又或者就像化合物的合成:
特定的两种物质(此为因)经过特定的化合过程(此称为缘)就会合成特定的一种物质(这是结果)
意思是说,因果的原理特性和现象,无论你是否相信,法界(宇宙)中都仍然具备这种特性,这称为「法性」
(「法性」一词,随「法」字定义的范围不同,而有不同深浅的内涵与意义)
——以「超科学」看「因果」
这个因果不是谁规定的,也不是谁给您的
这个因果现象是自己给自己的

就像您爱上了某人,这是因,
没看到对方就会难过,看到对方会欢喜,这都是果
这就是因果,问题就在于观念的执着,是自己给自己的,是自己造成的——[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当我们心念转为清净光明,念头转为正念,思维转为正思维
这样因果马上就会转变,心清净,身就清净,身体就会转好
随之,依报随正报转,周遭环境也会变好,也能影响其他人或众生
这就是因果的原理,其实就是身心变化的原理,就是心和相的原理——现代科学真的科学? 因果真的是迷信? (转念&转变人生的方法)

善知识所讲的这些关于因果的相貌、次第、原理
要学习、思维,领悟,从而帮助自己能够深信,进而实修
对于深信因果,善知识也有相关的教导:
什么才是真正「深信因果」?
就是,你真正明白「法性原理」的时候,你能「见性」的时候(这个「性」包含法性、佛性、众生性)
这时候,你看到因,就会知道果,又或者,你看到果,就会知道因,因为,因果道理就是如此
等你明白法性原理的时候,你「见性」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因和果
这时候,才能称为真正「深信因果」
(也就是,真正的深信,那应该是你能真正明白其原理与相貌,而不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
如果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这以前说过,这叫善根,属于愚信、迷信,就是还没开窍还迷惑不懂
如果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能印证,真正懂,这叫智信)

又或者,你看到法,你会知道法的原理、法性,反之,你知道原理、法性,你也就能由原理、法性而生出法门
又或者,你看到众生相、众生的行为,你就会知道众生心(心念)、众生性(特性习惯)、众生欲(欲望),
反之,你知道众生(或某人)的众生心、众生性、众生欲,你也就能知道众生相和行为
这些,在大乘佛经中都有描述,都是实修菩萨该修学的

不过,又如佛经(大般涅槃经)上佛说(意思是说):
「佛才能真正完全明白佛性,不同次第的菩萨对佛性则有不同次第的理解和体会程度」

而「愚迷者」呢?
愚迷者因为不信因果、不明因果,所以,自己犯错了,受苦报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因为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明白法性原理,没有见性,所以,无知无觉,整个在混沌之中,随业流转
——「深信因果」的法性原理

特别是这一段:
真正的深信,那应该是你能真正明白其原理与相貌,而不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
如果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这以前说过,这叫善根,属于愚信、迷信,就是还没开窍还迷惑不懂
如果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能印证,真正懂,这叫智信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如果只是单纯的相信,没有真正明白其原理与相貌
那么,真正遇到考验时,就很容易退转,很难坚持
只有真正的明白原理与相貌,心念才能真正的转变
因果不可思议,一般人是很难真正明白的
所以,所谓真正的深信因果,是指对因果真正的明白透彻
而不是一般人以为的迷信

所以,真正的实修者,如何修行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或人生的各种境界呢?
就是真正要把佛经上的法义实际运用出来,运用在生活上,运用在每分每秒

真正的实修者面对人生的各种情境,都会用佛法不断的提醒自己
用佛经上讲的种种正观去转化自己凡夫的知见和妄念

这都是要一点一滴实修出来的
一般人一开始当然会觉得困难,觉得不容易
不过,世界上或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哪一件事情不是慢慢上手的呢?
所以,还是要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做
——[略说]念头的执着和造业,以及修行转念

末学当按照善知识的教导
真正要把佛经上的法义实际运用出来,运用在生活上,运用在每分每秒
用佛经上讲的种种正观去转化自己凡夫的知见和妄念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2 11:46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2 11:49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2

在学习修行、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过程当中
对于“转念”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善知识和老师一直都在教导,要始终保持清净光明心
面对任何外境,心念是否清净光明,决定了后续的发展与结果
对于转念,善知识和老师都有相关的教导,义理智慧深远,受益匪浅

由此,认真进行学习思维:

一、什么是转念?
心法的用意和功用,就在于:
让众生远离俗念、凡念、杂念、妄念、欲念、贪念、瞋念、苦念,而转为清净、平等、光明、自在、慈悲、圆满、无碍的正念
这就是常说的「转念
」——「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转念就是知见的转化
众生的知见,原先是世俗的,所以不能解脱
必须透过接受佛法知见,逐渐以佛法知见来取代自己原有的世俗知见,这就是转念
——如何放下欲望和仇恨?如何解脱非人干扰?~转念,正观,解脱
任何遭遇都可以透过光明的想法而改变原有的业报
这就叫做[转念],要把[凡夫习惯的负面思考]转成[正向光明的思维]——[转念]~学习用[光明心]和[善念]转变[恶业果报]

二、为何要转念?
以原理和相貌来说
(在甚深佛经中都是谈原理和相貌的,如果您读经不够多不够深,当然不知道这道理
而可能误解佛经都只谈唸佛和往生,而错把佛法当迷信)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当我们心念转为清净光明,念头转为正念,思维转为正思维
这样因果马上就会转变,心清净,身就清净,身体就会转好
随之,依报随正报转,周遭环境也会变好,也能影响其他人或众生
这就是因果的原理,其实就是身心变化的原理,就是心和相的原理
——现代科学真的科学? 因果真的是迷信? (转念&转变人生的方法)
学佛就是转变知见,用佛法的知见来转换原本的错误知见
这样就能逐渐放下执着,就能迈向解脱之路
——如何放下欲望和仇恨?如何解脱非人干扰?~转念,正观,解脱
这样业报就会转变,人生就会改善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全看念头好坏驱使行为造作而成就不同的业报
所以我们对于任何事情应该存好心存好念
用善心善念就可以转变以前愚痴的业报——[转念]~学习用[光明心]和[善念]转变[恶业果报]

老师慈悲教导(大意):
其实并不难,没有什么不好懂或者难以操作的,就是实修罢了,在习气还很重的阶段上,就是要不断提醒自己罢了,因为总是反复

这就是实修的过程

也是转念的过程

业力转变的过程

三、如何能转念?
「转念」的方法通常有4个步骤,就是所谓的「四正勤」
1.如果有负面念头,就当下放空念头、断除负面念头
2.如果没有负面念头,就继续保持
3.如果没有正面念头,那就应该生起正面念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微笑来让自己保持开心,这也能让别人开心。
4.如果已经有了正面念头,那就应该让正念持续增广。
例如藉由微笑而感染他人,或闭眼冥想深呼吸,让开心增广到宇宙深处,并进而引发其他正念,例如:清净、光明、慈悲、平等。

除了上面的4个步骤,在转念过程的心法的方法上,也有两个方向,那就是「定」「慧」的观照
也就是「解深密经」讲的「奢摩他」和「毗婆奢那」的修行

「定」就是置心一处而不动,一般来说,就是所谓「止观」的「止」,就是佛经上的「奢摩他」(这是梵语名称),就是止静、寂静。
行法上(就是实际的修行方法),可以透过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敲木鱼)、经行、打坐等等来达成,方式很多。
更多细节的原理可参考: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慧」则是觉观,一般来说,就是所谓「止观」的「观」,就是佛经上的「毗婆奢那」(这是梵语名称),就是透过正心思维来明白问题和原理。
这如果细分,又可分为「观」和「觉」,就是「圆觉经」讲的「三摩钵提」和「禅那」。
「三摩钵提」就是观,就是冥想,就是想像,也就是神通的原理,也是「四正勤」的3和4步骤,许多大乘观行,都是这原理。
「禅那」就是觉,就是法义、法性的通达,就是不二,就是中道。简单说就是清净平等的分析和明了而不执着两边。
「禅那」也就是「六祖坛经」中的「三十六对」,就是以36种正反对照组的方式来破除众生的两边执着,
「36对」是六祖所传的36种破执方式,原理简单说就是,如果执着「左」就打往「右」,如果执着「右」,就打往「左」
以这道理,如果更简单来说,观察呼吸的进出也可以算是一种「表相」方式,以保持「中道」(这才是心法)

「圆觉经」称「奢摩他」、「三摩钵提」和「禅那」叫作「三净观」,可单独或混合修持。
以上面的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经行、打坐来说,如果掺入观想佛菩萨形象或净土(例如:「观无量寿佛经」中的观照法),那就是混合了「三摩钵提」。
又例如:以佛经中常见的一字、一句、一偈的法义来提醒自己,这也是混合了「毗婆奢那」的观行
例如:常念或思维「清净六根」、圆觉经:「净觉随顺」、金刚经:「无住生心」,让自己保持正念或正觉。
更多细节的原理可参考:瑜伽师地论:[毗钵舍那]四种慧行

藉由深入经藏,逐渐深入佛经中不同深浅次第的正知见
然后,透过「毗婆奢那」的观行分析、明了、融会贯通,就能逐渐明白法性原理。
这就像,许多事情,当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就会看得更清楚,就是所谓的「登高望远」。

其实,对于佛法和修行上也是如此,
如果能从法性原理的角度去看,从不二、中道、实相、实义去看,或贴近佛陀本怀、心要、心印的观念去看
就能厘清表相、表法或文字上的问题,从而回到根本,就能解除常见的执着、迷惑与疑惑

就像,当我们面对一大堆饮料,被迷惑而无法选择的时候,
如果能净心回到根本,想想喝饮料的根本目的、和对身心的真实影响
这样应该就能排除众多负面因素,而做出适当的选择了

同样的道理,对世俗的迷惑、以及对佛法上的疑惑也是如此,
如果能从根本、究竟、实义的方向来思维,通常就能很容易的厘清问题,破除众生的执着和迷惑
这样就不容易执着于世俗、戒律表相、文字表相,而比较能深入佛陀的真心和本怀,才能明白佛经的真义与实义

其实,戒律和佛经的种种文字,都是要让众生回复到清净、平等、光明、无染、圆满、自在的本然佛性
所以,佛后来才说自己未曾说过一法,这就是要佛弟子和众生摆脱「文字相」的束缚,才能真正以「心」证道,才能增上修行次第
就像,我们要从这级阶梯往上爬,那么脚也要离开这层阶梯,不然怎么爬上去呢?就是该舍则舍!

所以,如果能站在这个原则之上,那么就容易跳脱表法、表相、文字相上的执持、执迷与诤论
如果能由「佛心」、「佛性」为准,不仅能破除迷障和执障,也能以「佛心」依「众生心」而生万法。
也就是「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所以,「佛心」和「佛性」才是根本。

那么,「佛心」和「佛性」如何显露呢?
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就是先断恶修善,然后自净其意,就是透过心法的定慧观行,转凡心为佛心,这就是佛的教导,这就是佛教。

至于「毗婆奢那」的观行分析,就是以甚深法义来明了一切性
就是逐渐深入经藏,透过甚深法佛经中高次第的正知见和法义,做「法性原理」的分析而逐渐明白法性和一切性。
——「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放下其实很简单,不想那些妄念就行了,一念觉得虚妄,当下就可转念
就像您突然想到什么急事,就会放下或忘记眼前的事情

所以,实修者应该当下舍弃累或生气的念头
1.直接观照法义实相(由实义破除虚妄),
2.或三昧观法(由定力观照破除虚妄),
3.或直想一些光明乐观开怀的事情
这样就能逐渐抽离累世被妄念困住的习气,能逐渐迈向解脱之道——现代科学真的科学? 因果真的是迷信? (转念&转变人生的方法)


末学当要按照善知识与老师的教导,用心体会练习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3 17:08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3 17:35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3

在前一段时间的闭关中,感恩佛菩萨给予末学一些为众生演说的机会
一方面末学深深的忏悔,在这个过程当中,切身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发现自己的“料”太少了
一方面末学深深的感恩,在这个过程当中,切身体会到“众生性”,实际练习了如何用各种方便来引导众生

关于如何弘法、引导众生,其实善知识已经教导了很多具体的方法,认真学习相关内容:

一、如何坚持弘法
其实只要知道[法界真相]和[生命轮回的真相]
就不会太在意世俗的事情
而能真心把时间用在修行和普渡众生上了

想要真正明白[法界真相]和[生命轮回的真相]
这只要多阅读佛经,多落实实修
这样就能逐渐由浅入深的深入了解
——[问答]什么力量使您坚持学佛坚持弘法呢?末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毅力很难坚持

二、弘法的重点与方法
真正的弘法者,应该细究「字性」「法性」「众生性」,正确的运用,才容易顺利引导和解救众生。——弘法者应该在遣词用字上细心斟酌,避免错误引导和知见偏差
学佛和弘法,最好就是由法义让众生自己提升,学会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人生
而不用透过互相接触联系而产生各种修行上的障碍
重点在于法义,就像佛经就是佛陀留下的法宝,我们好好阅读实修佛经就行了
我们的心应该系念在佛菩萨和佛经上,而不是放在一般凡夫身上或其话语上(末学就是凡夫)
——[法门实修]提供初学佛者,尽快消业,快速成长的实修方法(137#)
这是说教导众生自己学会解脱的方法,教导众生自己实做体会
而不是像一般父母只给小孩钱,宠坏小孩,让小孩失去成长的机会
教导众生修行如果能够在方法和实修上落实,
而且避免在[金钱财物]和[世俗情感]上交流互动
这样弘法就能长久,不会牵扯世俗种种烦恼和障碍
——[略说]如何引导众生学佛?该给什么经典?

三、引导众生学习佛经的具体方法
1.可以为对方介绍内容,所以我们自己必须先读清楚,
先熟知各经内容,博览群经才能适应众生根器为人演说

2.或让众生选择,看众生喜欢哪位佛菩萨,或喜欢哪本经的内容和功德

3.如果您修得不错,能知道众生心,以后一看就知道该给哪部经
首先要发大慈悲心,这样由发心和心法才能逐渐体会众生心
这要由平常就关怀众生,注意各种细节对众生的影响,善护念众生
这就是[华严经]或[大般涅槃经]上讲的菩萨智慧养成的方法
再者,必须要自己熟读各种经书,才知道哪本经适合哪些众生,
然后,自己都要实修过这些经,才知道实修各种经的细节
这样知道众生心知道佛经内容和实修,就能真正引导众生

4.如果还不行,就是还没有真正发心和实修,
这就是体恤慈悲众生的心还不够,这是需要先发心然后实修的
例如有些众生可能会害怕地狱和鬼,所以不敢读[地藏经]
那就推荐可以富裕健康破邪除病和对找工作有帮助的[药师经]
如果对[地藏菩萨]有特别情感的就给[地藏经]

关于该给什么经,有诸多考量
1.要看佛经的内容对众生是否合适,是治病还是超度还是想富裕
2.还有众生比较喜欢哪位佛菩萨,是否生起信心
3.再者就是佛经的文字份量和古文是否对众生太过庞大和艰难而无法负荷
先发慈悲心,然后发大愿,也就是先立志
这样就能引导自己精进,就能引导自己思维方法去帮助众生
然后在实际引导众生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智慧
——[略说]如何引导众生学佛?该给什么经典?

四、如何引导度化外道的方法
末学认为,这对于真正实修菩萨道的行者来说,
菩萨行者自己应该深入心法次第,实修般若深义,破除四相执着
关于这点,[大般若经]也讲了如何引导度化外道的方法,就是要学习[不二]才能逐渐做到
这对于一般人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这就是需要实修的地方
如何在正邪对立的地方,自己觉照不二,而能平等对待众生,依照众生的根器来调教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这样您就能从乱象中脱困,就能自在的来去,自在的引导众生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4 15:19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4 15:23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4

以光明心持咒,对佛菩萨升起了深深的感恩之心!

回想起小时候与观世音菩萨结缘的情境
那个时候自己大概12-3岁,家中没有一个人信佛,出于好奇跟随同学到佛寺中游玩
当时第一次见到了大殿中的千手观音像,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到现在还记得,自己那时从佛像的左边走到右边,又从右边走回左边,来回走了好多次
末学看着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始终慈悲的看着末学,心中感到无比的神奇,也觉得与观世音菩萨是那么的亲近
所以,从寺庙出来后,自己便在路边请了一尊碧绿色的,只有拇指高的,观世音菩萨的小石像
而这尊佛像一直和末学在一起,到现在,始终都供奉在佛龛上

虽然家人不信佛,但并没有阻止末学在家中供佛
但末学业障深重,那时周围并没有懂佛法的人,也一直没有遇到自己的善知识
所以,虽然很早就与佛结缘,但在很长的时间中,其实都是处于迷信、愚信的次第
就算都是「信佛」或都叫「信佛」,那也有各种不同次第上的差别
虽然如此,不过,如果能信佛,总的来说还是好的,而这其中的次第差别则是来自于众生的累世业障
所以,在信佛的过程,因为业障和智慧的差别,就会产生不同次第的信解

例如:把「信佛」当作拜神来看,完全不懂佛法,这种信佛也叫「迷信」
又例如虽然信佛,但是无知、无智、不明白原理,那也还是在「愚信」的阶段
——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佛菩萨慈悲,没有放弃末学,始终护念末学
终于在焰光明师兄的接引下,末学幸运的来到了清净光明净土
在这里,学习到善知识的无数宝藏、正贴
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咒心老师
在这里,开始了真正的修行,走上了正途
想到这里,心中充满了感恩!充满了光明!

由此,对于“信”,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正如善知识所讲的那样
你会相信一个宗教或人或观念或学说,原因在哪?是表相吸引了你,还是道理原理吸引了你?
如果只是因为某人容貌好看,或亲切?如果是这样,是因为喜欢表相,那就是堕入情绪中,还算是迷信和愚信的阶段
虽然,佛菩萨也都相好圆满、亲切慈悲、普渡众生而让众生容易接受和相信
但是,这都还没到明白原理的「智信」或印证真实的「真实信」阶段,还是属于初学者的迷信和愚信阶段——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佛陀同样的一句话,众生却因为各自根器次第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信解和不同的修行次第结果
所以,只要尚未成佛,而且不明白上述情况,而执着于某个阶段的修行,这就是迷,就容易堕入「楞严经」讲的「50阴魔」状态
因此,真的想成佛,就要不断的增上,随时反观自照,破除自己当下的执着(不论是外相或观念认知,甚至情绪),朝真正的「佛智」迈进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要真信,除了需要修好各种定课
还要不断深入经藏,树立正知见
要依善知识和老师的教导如实做

善知识教导:
真修,真正老实做,才能对佛生起真正如实的信心
真信和真修行就是建立在如实两字上
所以说,不老实不是真信,不是真修行
大智慧大慈悲才是真信
因为透彻一切法和相,故真知真信

如果还在感应上执着,那表示尚未有透彻的智慧
这时候的信,只是初学的善根,并不明白原理和方法,
所以经常在很多地方会产生疑惑

因此,学成后的真信和初学的善信,两者是有差异的
学佛也很多这种情况,往往开始修行或精进修行后,遇到困难和考验就退转
类似这样的人其实都还没有真正明白一件事情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困难和成果
所以这都尚未真信

真正的真信应该是透彻一切法相和甘苦的
真正信佛的人,
必定深信自己人生的每个遭遇都是佛菩萨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而不会哀怨或抱怨自己的人生,对佛法有所怀疑
——为什么说[真修才能真信]
真正的深信,那应该是你能真正明白其原理与相貌,而不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
如果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这以前说过,这叫善根,属于愚信、迷信,就是还没开窍还迷惑不懂
如果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能印证,真正懂,这叫智信


又或者,你看到法,你会知道法的原理、法性,反之,你知道原理、法性,你也就能由原理、法性而生出法门
又或者,你看到众生相、众生的行为,你就会知道众生心(心念)、众生性(特性习惯)、众生欲(欲望),
反之,你知道众生(或某人)的众生心、众生性、众生欲,你也就能知道众生相和行为
这些,在大乘佛经中都有描述,都是实修菩萨该修学的——「深信因果」的法性原理

老师慈悲教导(大意):
修行要真正入心才行
真信佛法真心接受才能真正入心
不然就会一直浮在表面难有真正进展
真有信心真信佛法,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真信佛,那就能很放松很安心的修行
佛菩萨会安排好一切

末学当按照善知识和老师的教导,如实修行。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5 11:46
修行随笔 2023.8.5

每每学习善知识的教导,老师的教导
都不禁深深的赞叹其智慧、定力、心力
每一次自己都能有所收获,从中受益,也由此发心要向善知识、老师学习

学习做一名真正的智者
真正的智者,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会用心去弄明白,学取正确的知识和观念
有了正确的知见和观念,弄清楚因果的原理,才能创造真正美好的未来
而不是逃避和不敢面对,等到真的面临死亡,又恐惧害怕,不知道如何是好,或怨天尤人
这不是像盲人摸象,瞎忙乱走一通,死后受因果报应的苦报
——随时正观清净光明,当下身心自在

智者见真,愚者疑伪
有智慧的人能从世俗万象中看到真相而不疑惑
愚痴的人却时时执着计较表相怀疑而迷失真心


智者真心无量法,愚者妄心不可得

有智慧的人能因为真心与佛相印而以智慧产生无量慈悲方便法门
愚痴的人却总是因为疑心而无法真心实证,堕入虚妄,浪费光阴
——智者见真,愚者疑伪

学习做一名真正的实修者
真正的实修者,不在乎财富或世俗情欲,也不在乎病痛死亡
而是让自己能以正确的知见和观念,让自己随时保持清净光明的正观
因此,人生中即使遇到各种世俗变故,或人情冷暖,或意外事故,或重病和死亡
也能觉悟生死,以清净光明正观,让身心契入光明安乐中而消除痛苦,进而往生净土

反观世俗一般人,或一些还不能放下生死的佛弟子
整天执着七情六欲,为种种世俗欲望而烦恼,也因身体伤病而痛苦
穷尽一生追逐于世俗名利和情爱,堕入红尘各种爱恨情仇纠葛中
最终不仅无法自拔,无法解决上述各种痛苦,也难逃死亡这个关卡,更无法逃离轮回的因果
——随时正观清净光明,当下身心自在

如果您是一位真正实修或实证者,就能随时破除众生的无明执着,令众生心开义解——[略说]实修者不自怨自哀,实证者更不会如此

想入世普渡众生,必须真心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以及成就「大乘菩提」的决心
并且至少要熟悉并熟练许多大乘经论中所教导的法义和其中所教导的观照法门,这样才能在入世学习中,不因世俗尘染的干扰和障碍而退转

那么至少要熟悉和熟练哪些大乘经典法义和观照法门呢?
以下先提出一些给有缘的实修者参考(以下只简单介绍,请自行详阅并修学经典的全部内容),
除下面提到的少数佛经,另外请自行深入大乘经藏,学习各种法义和观行内容


要学习禅观妙门,以便行菩萨道,应该先遵守下面经文的告诫(戒):
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 楞严经

要学习观照(定),应该先明白佛法就是心法:相由心生,业随心转,万法唯心
【诸经辑要】佛法就是心法

「金刚经」系统经典:破除四相,有为观,无为观。 这应该是最基本的

「圆觉经」:三净观。经中说这也是任何想成佛的众生都需要学习的

「无量义经」:无量义观。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菩萨念佛三昧经」
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 ~ 菩萨念佛三昧经

「大宝积经」
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 大宝积经

「瑜伽师地论」或「解深密经」
如何修学菩萨道? ~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瑜伽师地论:[毗钵舍那]四种慧行
[禅观实修]:不净观,慈愍观,缘起观,界差别观,数息观
「维摩诘所说经」
不二法门 ~ 维摩诘所说经
观佛实相 ~ 维摩诘所说经
『尽』、『无尽』解脱法门: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佛藏经」
真念佛 ~ 佛藏经 鸠摩罗什译
念处&四念处 ~ 佛藏经
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 佛藏经
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 ~ 佛藏经

「持世经」
如何[正观五阴],[观五受阴细微生灭相]?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转身成就不断之念,乃至成佛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能修集一切法分别章句慧 ~ 持世经
学佛修行,如何能得念力 ~ 持世经

「占察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何巧说深法?
『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菩萨道心法次第的实修者该如何看电视和世间一切?

学习做一名真正的菩萨行者
我们虽然不是一般世俗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也不是有钱有权势的名人或贵妇,不是政商名流,更不是高帅富

但是,我们是发心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这才是法界中最难得最珍贵的
而且,这才是突破六道轮回的根本因素
——不追求高帅富,愿当生生世世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

1.不要怪罪众生,菩萨行者应该反省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自己没有方便善巧和智慧威德力能劝化众生?

2.对于众生的愚痴应该不起烦恼,保持不二才能看清楚状况

3.能真正做到慈悲引导让众生不起恶念,这才是真慈悲,
而不是只会用言语讥讽或文字辩论,变成激怒众生的帮凶

关于这点,佛经上讲的很好,如下,但是大多数佛弟子没有依教奉行
行菩萨道该怎么讲话? 怎么净修口业?  ~ 华严经

4.由论坛上的种种现象就可以看出,
大多数人对于佛法只会嘴巴上说说,并没有依教奉行,
毕竟真能实修并不容易,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教训别人呢?
能明白这点,就会有谦卑心了,就不会诤论了
——[略说]真菩萨行者,不要怪罪众生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6 15:06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6 15:08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6

今日学习了善知识的这篇帖子:「实修」与「压力」
在开头,善知识便说明了此篇正贴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初学者的正信、正念、正思维、正知见
接下来,善知识一点一点的分析解说实修与压力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认真的学习思维体会

1、为什么世间众生认为修行是一种压力呢?

这是因为:
以一般人来说,都希望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所以,大都觉得希望尽情吃肉、喝酒,尽情发展男女关系、随心所欲,希望有钱有闲整天玩乐
而且觉得这样的人生才舒畅,才有意义,才尽情尽兴、才幸福

所以,如果谈到信仰宗教、修行持戒或道德修养,
对一般人来说大都是不愿意的、退避三舍的,会认为何必拿宗教或修行或甚至道德来约束和限制自己
也因此,很多人宁愿当无神论者,也不愿意受到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的约束、限制和压力

众生沉迷执着于世俗欲乐和假相,
就像吸毒、中毒一样饥渴和难过,恶性循环,无法正确认知和解脱(没有分辨和超越的能力),只能不断的堕落和轮回
所以,拜佛就全身僵硬酸痛或头晕目眩,念佛就昏沉,诵经就打瞌睡,听经就不专心或睡着,亲近佛寺是全身不舒服、发烧呕吐
(这些通常都是业障和魔障干扰,就是自己心念不正、不清净、妄念多、累世负面习气障碍,或宿世怨仇鬼神障,或精进过程的魔障)
整颗心躁动不安,无法安静和清净,因此视「修行」、「正向的提升修持(善法、善行)」为压力

如果是业障比较重的人,就算有修行解脱成佛的初发心
但是,因为自己的累世欲望习气深重,因为习气现形,修行过程就容易感到苦闷或压力而懈怠,
也因为累世怨结鬼神的干扰,就容易失去信心或观念偏差、错误,因此退失初心或后继无力而退转

这就像毒瘾发作的人,看不到光明,无法克服欲望和超越苦受,
而不断的用负面心念来说服自己,不断的饮鸩止渴,一退再退,而不断的堕入轮回的深渊

2、为什么身为佛弟子、修行人不认为修行是一种压力呢?

这是因为:
身为佛弟子、修行人,具有基础的佛法知见和因果道理
应该大都能了解,上述那些世俗欲乐和执着,就是造成我们不断累世轮回的根源,因为执着,所以无法解脱轮回
这些欲望、执着、习气,往往引发杀生、抢夺、情感的仇恨和纠结,而导致恶业恶果
也往往会让人心念迷乱、执着、昏沉、丧志,而无法提升身心灵的真善美品质,障碍修行和成佛

而且,实修者也都明白,佛经中也常教导,
那些压力和苦的感受,正是来自于自己对欲望和累世恶业习气的执着
也因此,在翻转业障和累世负面习气的同时,就会产生压力和苦受,就是反作用力
所以,反而对修行和佛法上的真正「清净、光明、自在」感到相反的错误认知和感觉
这就是佛陀在佛经上讲的:众生以苦为乐!

(就是把真正苦的根源当作乐,就是以世俗假相和虚幻为实为乐,而造成苦果和所谓的压力
就像杀生吃肉、视修行为迷信的人,不仅缔结杀生的因果报应,常受鬼神干扰和各种魔障
也因为吃肉过多而让血液酸化、脂肪过多、身体沉重、头脑昏沉,造成癌症和各种疾病
而身心精神净化转生天道或往生净土者,则身心清净光明,不再需要这些物质肉体和食物)

如果真心提升境界,希望自己能净化和飞升
那么,这样的人,对于佛经上的教导和修行以及智慧,就会很有兴趣,就会去思维体会、实践实修
如果累世实修、业障较轻、福慧俱足,那么,就更容易修行和超越

3、对于修行中所谓的“压力”,应树立怎样的正知见呢?

佛经常讲:「人身难得」
这是说,在长久的累劫轮回之中,难得能投胎为人身而得以有修行解脱轮回的机会
所以,更应该把握修行成就的机会,努力实践和超越,这样才不会浪费今生这人身的时刻

虽然,累世轮回累积了很多难以超越的习气,但是,如果今生生为人身而不努力超越
那么,如果再次堕入轮回,想要解脱成佛,可能就更遥遥无期,累积的习气会更沉重、更难以降伏和超越

因此,
奉劝修行者,如果依法修行却感到压力或苦受,那正是你的习气现形在抵抗和翻转
这时候更应该安忍于佛法,实修法忍心,以降伏累劫累世所累积的恶习和魔障,这样才能逐渐消除累世的业障
而不是反而堕落于世俗的安稳舒适或欲望,那只会消磨你的正念和信心,让你逐渐退心和退转道业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同样道理,想要修行成就,解脱六道轮回,普渡众生而成佛,这当然也是要消除累世恶业和磨练的
如果连自己的负面心念都无法降伏、压力无法调解、身心的苦受和欲望都无法超越,那是拿什么来成就道业呢?

当然,(佛经中常说)娑婆恶世中修行并不容易,也因此,若能安忍和超越,成就更大
如果真的觉得困苦、辛苦、难以超越,那么,「释迦牟尼佛」也告诉我们一个最方便、简单的方法
那就是:一心信念「阿弥陀佛」并求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个脱离恶世困境而能往生佛国安乐修行的最低门槛,用以救度能「信、愿、行」的苦难众生

不过,如果能在娑婆恶世中深入大乘实义深义、普渡众生、实修实证,
如佛经上所说,那当然不仅能随愿往生十方净土,也能上品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

4、相关的法性原理

是不是菩萨根器、能不能当菩萨根器、能不能普渡众生,这其实都看自己的发心和善知识的引导,
如果心境能不断正向、向上提升,就能不断超越,相反,就可能一退再退。
想提升,当然就像爬楼梯,都是费力或辛苦的,而费力和辛苦就是来自累世负面习气业障,
而能不能超越业障和痛苦,这就考验实修者的决心和毅力,也显示用心与心力、光明与智慧

如果常接触的是负面思维、懈怠懒散,又落实没有正向提升的定课,
那么,当然就会被负面心念和沉重的身体业障所侵蚀和障碍。
所以,
忏悔和亲近善知识是初学非常重要的,常忏悔才能改过向上,亲近善知识才能避免退转

而如果这些都做不到,所看所想都不远大,而只剩下少许善根(不具备大乘根器或退失大乘发心),
那佛菩萨只好用比较低次第的方法和善法,来引导增上修行者的基础信心和发心

另一个常见现象,那就是:「听闻过多而不或无实修实证,那只会增长我慢与懈怠」
我慢的情况下,最容易自以为是,以听闻的知识而批评毁谤他人或真正的实修者,
懈怠则是因为无知,往往误以为自己听过就是懂了、会了,事实上没有实修实证,荒唐不实

如果真正能够领悟、理解善知识的教导,那么对于修行中的“压力”,就能有正确的知见
有了正确的知见,这些压力,就能转化为动力,转化为阶梯,转化为方便,便不再是压力了
末学当会认真的领悟理解,认真的体会练习,把压力视为转化、提升的契机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7 14:06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7 14:1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7

今日学习了善知识的这篇正帖:世俗的颠倒知见和观念,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沉沦和堕落

首先,善知识在帖子中列举了一些佛菩萨与世间众生的不同知见:
例如: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菩萨会慎重的检视自己的心念,深怕错误的心念而造成错误的后果.
所以,菩萨特别慎重反观自己的贪嗔痴.
众生则相反,尽情的贪嗔痴,却又害怕贪嗔痴的恶果.

又例如:菩萨不怕死亡,但是众生都怕死亡.
死亡只是每一段生命的过程,并不是终结,但是众生无明,都怕死.

又例如:菩萨乐于出家,但是众生都害怕出家.
出家是成佛的正因,是天大的喜事.
但是众生无明,一有家人想出家就哭天喊地的,好像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

又例如:烟酒容易害人害己,可是众生就是喜欢烟酒,还用种种冠冕堂皇的话来误导世人

接下来,善知识教导,如果佛弟子没有以吸收正知见为主,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浪费自己修行成就的时间,勾动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徒增凡夫俗见的干扰和障碍

最后,善知识教导了应如何正确对待世俗的颠倒知见和观念
世俗的颠倒知见和观念,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沉沦和堕落.
因此,如果我们修行了,就应该把这些观念导正才行,可别让自己和众生又堕入错误的观念.
纵使自己无法分辨,那也应该降低世俗杂染,多深入经藏,
这样才能逐渐以佛法正见取代凡夫俗见

如果知见错误,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善知识教导:
知见的错误是很严重的,这就是十恶业中的邪见
果报就是堕入三恶道
——[外道知见]和[佛法正见]如何分别?
人有人所错误的知见和行为,如是因,如是果,所以生为人
鬼道和其他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各自因为其各自的错误知见和行为,
所以分别生为各类众生,各有其爱欲和恐惧害怕之处
——知见错误,所以有[喜怒哀乐][爱欲][恐惧][害怕],所以轮回

老师慈悲教导(大意):
众生误将蒙蔽真心的层层无明知见,认作自心,这就是问题所在
【众生就是喜欢死死地执着轮回当中累积的知见,就连学佛了的佛弟子都是如此啊,这可怎么办呢?】

【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成为现实。 你所相信的凡俗观念,就会制造那个境界让你去经历,让你切身体会更加深信不疑。牢牢地抓住你。】

【愚痴众生却不知道,是自己的信念害了自己。因为心与凡俗相应,所以就会承受凡俗的果报】

所以,一定要深入经藏,一定要紧紧跟随善知识、老师,认真落实其教导,树立起正确的知见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8 11:4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8 11:4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8

今天开始学习善知识的串贴中的相关内容:[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学习到善知识的这段教导:
佛法在细微处能让身心圆满,而不是执著在表相上
如果您有发觉细微的智慧,自然就能圆满的处理各种事情
再者,打坐不是一定要双盘,虽然打坐是修禅定的一种方式
不过,心法的实修者,随时都能修三昧禅定
因为三昧禅定在于心,而不是在身体的姿势上
随时能把握住心,才是真禅定
这样不论在日常生活或梦中或禅定中都能如如不动
一般凡夫的禅定只是像梦境一样而已
如果白天或睡梦中都不能如如不动,禅定中也是会有种种妄念魔扰的
所以,随时保持正观正念,这才是实修三昧的高次第修行
——[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2#)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1、【佛法在细微处能让身心圆满,而不是执著在表相上
如果您有发觉细微的智慧,自然就能圆满的处理各种事情

由此,什么是表法?
[表法]就是用戒律来告诉你不可以吃肉,不然会有因果报应
那你就要遵守戒律,用忍(六度中的忍辱)的方式来抗拒吃肉的念头
又例如以要求打坐姿势的方式来学习禅定,由外而内
[表法]就是由表相来规范

什么是心法?
[心法]就是用(告诉您)正确的知见和观念以及观想方式来保持正观和清净自在
就是让心慈悲和清净安定,自然就会不想吃肉
禅定的方式也是如此,由内观而外,心清净光明,外在就会合乎表法
[心法]就是以心来引导和转化

什么是甚深心法?
[甚深心法]就是要懂上面这些原理,知道根本实相和一切相貌以及原理和运用方便
[甚深心法]就是明白实相,明白这一切道理,能随缘运用表法和心法来摄受和引领众生——什么是[表法]?[心法]?[甚深心法]?[显]?[密]?

由此明白,表法与心法虽然是修行的不同方向
修行其实有两个方向
一是从表法上来精进增上修行次第
二是由心法来转化身心,超越一切——[短讯回覆]心法深入说明,表法和心法修持的差异&众生愚笨的原因

但学习心法【是让身心超越世俗,而能直接实证甚深次第

这是因为【一切因果障难都是来自于自心
实修心法就是正视挑战自己的妄心
所以心法实修的考验也是挺辛苦了
不过确实比较直接了,不用在表相上打转
这样成就会比较快速,因为不走曲路

所以,末学的目标就是学习佛法,学习心法,希望能够【让身心超越世俗】【直接实证甚深次第
佛法的心法其实就是~
先透过佛陀的教导,明白法界真相,生命的实相
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然后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作用的正确修行引导,
由正确的心念观行,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略说]什么是因果轮回?佛?佛法?佛教?佛门心法?

2、【心法的实修者,随时都能修三昧禅定

因为三昧禅定在于心,而不是在身体的姿势上
随时能把握住心,才是真禅定
这样不论在日常生活或梦中或禅定中都能如如不动

由此,学习相关法性原理:
真正的甚深密行行者,平常就能落实,而不是靠戒律
从法性原理上来说,戒律是用来约束那些刚修行或不懂的人
而真正懂的实修者,真正的实修者平常就能落实,不需要靠戒律来约束
因为他是真正在实修、真正在做和学习,所以不用戒律来强迫或约束、也不会犯戒
而那些次第、根器低落者,因为无法自动自发如实修行,所以就变成戒律来约束和持戒,
甚至有些沦为表相求法,这种根器行者堕入外相、表相,而无法提升次第,无法真正提升到禅定的次第
——冷热、禅定与实修
禅是指观念,定是指安定
禅定就是指透过观念来达到身心安定

以禅宗来说,禅是专指佛法上的不二正观,禅就是觉,就是观念上的通达,因为通达而定,才叫作禅定
关于禅,可以详阅楞伽经上的说明和分类

定则不一定指佛法上的定,定的方式很多,也有次第程度和是否圆满究竟上的差别
简单说可能有:佛定,菩萨定,缘觉罗汉定,天人外道定,凡夫定
——禅定的超科学佛法原理

想要修习禅定,应当按照善知识的教导去做:
想修禅定要有善知识教导,也要先做到基础修行,更要有完整健全的知识
所以要先由佛经学习正确的方法,按部就班增上,才不会出问题
以[楞伽经]来说,[禅]有四种次第(请自己搜索末学的经文帖)
简单说,[禅]包含[高等的实相义禅],或[一般的禅定]

以佛法来说,不论[大乘][小乘]或[在家][出家],
是一定要先[持戒]才能修[禅定]的,因为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这在末学的帖子中讲过很多次了,您可以多搜索就会明白)
所以[菩萨道][六度]的顺序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初地菩萨]到[六地菩萨]的主修也分别是这六项,这参考[华严经十地品]就会知道
如果是[小乘解脱道]来说,更是注重[戒律],因为只是自度,不需要普渡众生的方便
[解脱道]注重自己解脱,所以更是要断除一切行为和心念的杂染
[菩萨道]则注重[发起大乘心普渡众生]和[不退转],所以有种种方便
[解脱道]观察[不净][无常][苦],以[出离]和[厌世]为发心
[菩萨道]则是[广大包容][光明圆满法界],特别注重[大乘发心]
相较下,[解脱道]是比较刻苦的,但是[菩萨道]发心更大更超越一切苦
所以想要修行禅定,不论大小乘必定都要先降低或断除[凡夫恶心]和[世俗心]
不然,[打坐]或[观想]的过程,就容易因为[恶劣心]或[世俗心],而引发种种幻境,甚至引来外在非人鬼神的干扰或魔扰
所以,佛经上教导的[解脱道比丘],都是持戒,舍弃一切,自己在野外安静处修禅定的
[解脱道]的重点就是要舍弃一切,[菩萨道]的重点则是发起普渡众生的心
菩萨道行者,不论[在家]或[出家],也都是要由基础修行做起,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出家人]因为舍弃家庭和世俗,所以才有条件比较快速学习[禅定]——[略说实修事前须知]戒律与禅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念
所谓的禅定,基本上是指一心不乱,指清净心没有妄念的状态,
深入探讨,则有深浅不同的禅定状态和实义观照
因为众生任何时候没有不存在妄想,所以随时都能练习禅定,除去妄想
可见每一个当下都是练习禅定的好时机,只是一般人不懂原理和方法
禅定的方式深浅次第各有不同,简略来说大略有几个方式
就是
[圆觉经]所教导的三种大乘净观成佛法门
[奢摩他](这就是止静),[三摩钵提](这就是观想),[禅那](这就是觉义,不二)
这全部都是转念的法门,透过三种不同方式,达到转化或破除妄念的目的

第一种,就是置心一处(取静),(这只是最初浅的奢摩他,其实甚深的奢摩他如同禅那)
例如,持名念佛,或观鼻(不做生灭义理观照,只是置心一处,不做观想)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安静的地方(通俗一般来说就是安静的地方打坐),
比较熟悉后,地方吵不吵闹是没差别的(随处一刹那的时间都能运用,不限定要坐)

再者,就是透过观想忆想,转妄心为清净心,讲白一点就是幻想,这也是神通法
例如,观无量寿经中的观想法,或者慈心三昧的修法,或者所谓光明定,
又或者诵经随闻入观(观想置身法会现场)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闭起眼睛,又或者先观像来加强印象,熟练后张开眼睛也没问题
场地姿势也没有限制,随处都行

另外,就是思维觉观义理,破除世俗虚妄(两边对立虚妄)
这是指观照佛经上讲的种种不同次第法义,观照生灭空有对立两边,以破除妄心
例如,最初浅的就是观照呼吸数息生灭两边不着,
甚深的义理例如,甚深四谛,甚深十二缘起,不二法,第一义谛,
又或者随文入观,思维[心经][般若经]等经的法义
初学者可取佛经上的一四句偈,随时观照日常生活中心态执着的对立两边
这没有场地时间任何一切限制,基本上就是张开眼觉观,开放式的状态下保持觉性


所以这些基本上都要熟悉佛经内容,才能正确且随时的练习观想或觉照实义
因此,熟读佛经,深入经藏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对于法门和义理才能融会贯通

以上透过这些净观的方法来达到禅定的状态,
这时候妄心消除,佛性的圆满功德就会逐渐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因为佛心显露,所以当下业障逐渐清净
所以就能让身心转为清净,原本身心的业障痛苦就会逐渐消失
所以常保持清净心就能让自己身心状态保持健康——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3、【一般凡夫的禅定只是像梦境一样而已
如果白天或睡梦中都不能如如不动,禅定中也是会有种种妄念魔扰的
所以,随时保持正观正念,这才是实修三昧的高次第修行

由此知道,应随时保持正观正念
真正的智者,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会用心去弄明白,学取正确的知识和观念
有了正确的知见和观念,弄清楚因果的原理,才能创造真正美好的未来
真正的实修者,不在乎财富或世俗情欲,也不在乎病痛死亡
而是让自己能以正确的知见和观念,让自己随时保持清净光明的正观
因此,人生中即使遇到各种世俗变故,或人情冷暖,或意外事故,或重病和死亡
也能觉悟生死,以清净光明正观,让身心契入光明安乐中而消除痛苦,进而往生净土
当下具备正确的知见观念,并且随时保持正观,让身心清净光明,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果修行人或佛弟子当下不能正观,而随着世俗团团转,那要如何解脱呢
——随时正观清净光明,当下身心自在
学习正确的知见和观念,随时保持正观
这样就能改善自己的身心情况,甚至改变家庭和社会以及一切众生
[正观]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人类的理解
只要能打开心胸,就能逐渐明白心念的力量和不可思议
就能明白法界清净光明的力量
——错误观念的负面影响与正观的重要性
不是任何世间相都会令人堕落,而是看您如何面对,用什么心念去面对
智者以佛心看透世相,修学者以戒律避免自己堕入相中,愚痴者则念念都堕入悲苦或迷恋的虚幻执着中
——随俗而不流俗的正念解脱
想到自己学佛的清净自在美好未来,就能放下人生的种种执着
想到自己今生命终能往生极乐世界,就能放下今生的种种苦难

今生的执着,轮回转世后,一切就如过往云烟,皆是虚幻

睁开双眼,别再迷糊,认清六道真相,自然就能解脱

六道轮回如幻,自心净土(或念佛求生净土)是真
认清六道真相,别再迷糊,念佛求生净土吧
——提起正念,认清真相,别再迷糊 ~ 给正面临人生苦难的人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9 23:59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10 00:00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9

学习善知识的串贴中的相关内容:[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学习到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1、【佛法应该在和平的方式进行,这样才正确,也才容易成功引导
学佛不是让自己变成不可沟通的人,所以处世应该要圆通
如果佛菩萨看到您有真正用心按部就班改进,就会适时帮助您

修行还是要先从自己下手,自己能做到,才能当别人的表率
这样引导别人才有信服力
】——[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8#)

这段内容,末学也有深刻的感受
曾经在老师的教导下,修行过“微笑布施”的功课
当你敞开心扉,以微笑待人,以真心待人,以平等待人时
很多看似非常难以沟通的事或人,都能顺利的与之沟通,得以解决
这就给了我们能够成功为众生演说,引导众生的机会
同时,这也是末学做的不足之处,末学深深的忏悔
在和家人相处时,有时就不能做到以平和的方式进行引导
常常会有傲慢之心,不够圆通,令家人觉得自己难以沟通
一方面,自己要忏悔深重业障,要断除我慢习气
一方面,自己要不断反省检视,先要自己能做到

2、【佛法懂了还要用出来,而且能讲出来
而且透过这些过程~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
更明白深入众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智慧方便
这样才能由[实义空]幻化诸有,真正利益众生
所以建议大家各自实修后,也要多宣扬佛法
过程中对自己的实修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10#)

不论是对佛经的学习,还是善知识与老师的教导
都需要上面所讲的这些过程:“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
就好像善知识为众生解答种种问题的串帖,不仅仅是利益了问问题的众生
像末学这样的众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解除了很多相关的困惑与不解
也知道了今后如果遇到类似问题,自己应当如何去解说和引导
善知识和老师不仅教导了自利利他的方法,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由此,深深的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

3、【正邪或苦乐只是众生的执著
这并不是说没有正邪和苦乐
而是说[有无]是一回事,能放下是另一回事
娑婆世界的现象就是如此,存在[苦乐][正邪]
不过,佛菩萨不会因此而烦恼,这就是能放下
这问题在于众生都喜欢圆满快乐真善美
都不喜欢缺陷痛苦灾难和丑陋
这个喜欢和不喜欢就造成了执著,就不会清净
所以在种种不圆满的环境中,而能断恶修善
却又能不取正邪,没有挂碍,
这就是实修者该增上修行方向次第
而能体会到这点,做到这点的,
就能逐渐实证菩萨果位而成佛
】——[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10#)

这段教导是末学第一次读到
对于“正邪和苦乐”,不执着,能放下,真清净
在种种不圆满的环境中,而能断恶修善
却又能不取正邪,没有挂碍
这是善知识教导的实修者增上修行方向次第
也是末学今后要努力的目标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15 17:37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15 17:4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15

学习善知识的串贴中的相关内容:[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学习到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1、【念佛持咒诵经不是为了让自己有福报,而是要让自己身心都能解脱轮回
精进实修的目的就是正视自己的心念和执著,透过放下心念的执著而消除重业,重业必须在安忍中发起大心转向慈悲普渡众生,这样才能重业轻报

业就是心念和外在共业的总合
心念能放下世间苦难和欲望的执著,
又能真正落实四无量心和六波罗蜜以及四摄法去普渡众生,这样才能转化外在共业干扰
这要真实去做,也要承受自己过去世所造恶业的苦报,
每个实修者都是这样过来的
苦报有多苦,就是自己的心念执著和外在恶业有多大
】——[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22#)

日常中,观察身边的众生,包括末学自己在内
因对贪嗔痴的执着而造作种种“业”,有很多时候自己会因外在共业被影响
表面上看,是外在共业的影响,但实际上究其根源,主因还是自己的心念
比如,别人让我们做一些事,内心明明知道,这些事对于解脱没有益处,但还是去做了
虽然不是自己主动去做的,不是恶事,不是违反戒律之事,而且看似是别人要求或恳请我们去做的
但如果心念足够坚定,依然是可以拒绝的。而且如果心念足够清净,即便是有共业,也是能消除的
就好像老师讲的(大意):
对于黑暗,看都不用去看,光明中哪来的黑暗
只管融入法界光明,一切幻境都会消失

认真学习善知识相关教导:
1.如果您是个佛弟子,那应该知道因果业报
既然是业报,承受就能消业,一报还一业
若要谈原因,贪嗔痴三毒就是原因
消除贪嗔痴的心念和恶习,守五戒,消除十恶业
这样就能断除苦报恶报的源头
如果还能多方行善,这样就能转化业力
因为报应的来源有二,
一个是自己心念的执著
另一个是来自共业干扰,就是自己无知而对众生做了恶事,而形成外在众生的报复
所以只要多行善布施广结善缘,
这样就能逐渐转化共业

2.许多病痛都是因为众生无智所造成,
而这无智就是业障,也是因果业报,
这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是没有脱离轮回的出世间智,
另一个是没有利益人生的世间智慧
没有世间智慧,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就是造成许多病痛的原因,这可以先去医院检查,请教医师,然后修正自己的生活习惯,再者,学习佛法,深入经藏,逐渐就能圆满[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所以,如果没有智慧,没有正确的思想行为
那就会因为不断的错误思想行为而造就苦报和恶报
因此想脱离苦报恶报,先要纠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3.如果您是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
那就应该要明白重业轻报的道理
无始劫来,众生的恶业数不清,苦报当然不断
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应该要安忍种种苦报苦受
这样才能重业轻报,逐渐净业
让自己临命终能顺利往生

4.如果累世曾经有重大毁谤,那也会如此
许多困苦和罪报,可能一生一世都如此,甚至多世
这在许多佛经上都有讲过
这要多忏悔,然后达到真心忏悔
然后精进学佛实修,才能改善

5.如果佛弟子没有好好检查自己的缺失,
修一漏万(虽修一法,可是常犯十恶业)
或又没有好好精进学佛,时常懈怠,那也会如此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检查自己的[身][口][意]业是否清净,要真正纠正改过,才能转变果报——[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业障]分成A[自己对自己的障碍]和B[其他众生对自己的障碍]

A:自己的部分,分成:
1.[心理障碍](无明,愚痴,没有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2.[业报身造成痛苦所形成的障碍](现在的身体好坏都是业报身,是因果所造成),自己的愚痴无明会不断造成错误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患病的原因(例如,没有世间智慧好好照顾身体)

B:外在的部分,这包含周遭一切众生和非人的干扰障碍(共业干扰,就是来自1.结怨2.或爱欲杂染障碍的亲戚朋友或非人,这也是因为没有因果观念,到处结怨而造成亲友或非人干扰报仇)

上面说明因果业障,底下说明[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

1.初学佛者如果精进念佛或读诵佛经,佛菩萨都会帮忙众生解除苦难
这是佛菩萨对众生慈悲,让初学的众生有信心,所以初学者对此都有一些感应
这是最初修行次第的型态,就是有求必应

2.但是后来,佛菩萨为了让众生明白物质和肉体生灭不实,朝向真正实修的心理层面迈进
而且加上众生的业障果报太多,所以还是会适时不断浮现苦难和病痛(这也是为了教化众生)
这时候,佛弟子应该修持的就是真正去认识物质和肉体生灭虚幻的事实,这时候该学习破除有执和
破除我执,对于生命的执着应该要有些认识,应该逐渐学习金刚经讲的破除四相
如果这阶段,佛弟子能对苦对肉体执着能逐渐放下,这样业障就会逐渐消除,就能获得清净,修行就会迈向下一阶段
——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首先,先要了解什么是业,什么是业障]]

所谓的[业],就是自己的心念行为造作
这包含众生[自己内在心识作用的习气],和[外在和众生互动形成的共业]

所谓[业障],就是因为负面的心念行为造作产生的习气和共业,
这[习气和共业]对[修行和解脱]所造成的[障碍和干扰]就是所谓的[业障]


[[消除业障的方法就是]]

1.对自己(对内):
随时反观自照,正视自己的心念和习气,
随时以[四正勤]转化自己的心念,断除自己的[贪瞋痴]习气

2.对于外在与众生互动形成的共业果报(对外):
例如,累世对众生所做的杀业偷盗邪淫妄语恶口咒骂两舌离间挑拨...
以惭愧心和真诚心,忏悔过错,甘愿承受累世共业形成的一切果报,决心不再犯,
并且积极发起正向的大心大愿,普渡众生,转化外在共业干扰和障碍

[[想要业障快速消除]]
这要靠发心,靠真心,要靠发起修正自我,真心成佛和普渡众生的决心
佛菩萨会看众生的根器因缘,就是看众生的发心发愿和承受力来教导众生
如果佛弟子真的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精进修行快速消业
佛菩萨就会依照众生的发愿和根器来教导和考验众生


所以只要佛弟子真心发露忏悔改过,精进实修
过程中(生活中或梦中)就会快速的接受各种考验和磨练
逐渐消除自己的习气和众生对自己的仇怨
逐渐改变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也逐渐转化众生对自己的观感
这样就能快速消除自己念头上的习气障碍和外在共业的干扰和障碍


总之,真心忏悔改过,发起大心,决心成佛和普渡众生,并且精进实修,体会心法,这样就能在实修的过程中快速消业或转业

[[这种案例,在佛经上都有教导,方法很多]]
例如,般舟三昧(念佛),或楞严经上的楞严坛(持咒),或准提法(持咒),或拜88佛忏(拜佛),或金光明忏(忏悔)

[[以实际经验来说]],
快速消业就是压缩时间来消业,
时间虽短(可能1-3天或7天或1个月,这是指吃苦的时间而不是定期精进的时间),减少漫长的等待,
不过,不论生活上或梦中的考验和磨练,相对的会比一般更痛苦和辛苦(不过这已经是重业轻报了)

也就是在短时间内面对[自己的贪瞋痴恶习]和[一切外在干扰障碍]
这种过程中会有业障快速现前的磨练考验和重业轻报现象
(许多佛经上都有提到重业轻受,或重报轻受)
虽然透过上述这些说明,或许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业障现前的时候,面对的往往就是自己最沉重最难改最难面对的恶习
所以,虽然或许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可能没多少作用
,还是要靠自己在过程中刻苦忍受
这就是在过程中做到[持戒][忍辱][精进]而逐渐形成[禅定],最后明白透彻而成[智慧]


[快速消业]还有一个好方式
就是[闻慧],就是透过听闻佛法,
例如,多阅读思维佛经,或多看论坛上有益的帖子
让自己的观念能够进化,破除迷惑,这就是智慧上的成长
观念弄通了,自然就不再执着,
就能影响思想和行为,不再造做恶业,不再争执,不再因为执着而忿忿不平
这样自然就逐渐消除业障——[问答]如何快速消业?

2、【很多佛菩萨虽然自己清净了,但是仍然到娑婆世界受苦来普渡众生,这就是佛菩萨,不像众生想要逃离这里

能够在苦难中还能慈悲利益众生,这才是真慈悲
所以您不要浪费了实修的机会

在苦难中无法安忍降服习气和苦报,这样只是浪费自己的实修机会和时间
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时机,一段时间后就能改变
这只有佛菩萨的智慧和方便才能知道不同的众生根器和因缘,需要考验多久

一般人都害怕困难困苦,或恐惧黑暗或贫穷
一般人都喜欢顺境,想要富有和爱情或种种欲求

佛经上常说要把爱欲贪著当作猛兽
所以实修者应该对于顺境戒慎恐惧
相反更要能安住在苦难中,把苦难当作良师益友
这样对于修行才有帮助

好逸恶劳,贪求顺境爱欲,这都是轮回的习气
所以,应该要修正】——[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22#)

由此,末学要深深的忏悔自身习气“好逸恶劳,贪求顺境爱欲
要知道:
实修者应该是为了解脱轮回和普渡众生而实修
所以福报善境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环境,还可能是个堕落的温床
如何在苦难和善境界之间实修不退,这才是实修者应该实修的真正工夫
这就是不二,不苦于苦,不乐于乐,不因苦而苦,不因乐而乐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所有的修行都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目标:“解脱轮回和普渡众生
对于顺境,要反观自照,自我反省,时时警示自己不要像温水煮青蛙一般
对于逆境,要明白因果苦报的义理,转化心念,将其视作实修练习的机会
善知识教导:
[顺境]考验您的[精进道心]
[逆境]考验您的[不退决心]
——您懂修行吗?[善][恶]都是考验,[顺][逆]都是助缘
因为执着,所以有
1.善境界的诱惑,恶境界的考验
2.有顺境的贪染,有逆境的苦受
这些其实都来自于[第八识]的习气和执着
根本问题还是在于自己的妄心
——[考验]和[助缘]的原理:细谈[善][恶]都是考验,[顺][逆]都是助缘

3、【苦报和心念的痛苦,这都是消业作用
就是第八识习气浮现,这是正视和消除的最好机会

就看您能不能把握,
所以,面对痛苦,要提起正念,这样就能消业
这些道理讲过非常多次,
如果您还不知道,那代表您没用心看帖
如果您知道,却没提起正念,那就要把帖子不断的详读
这样才能帮助您在实修过程中降服妄念

[精进实修]&[消业现象][重业轻报][魔考][磨难]

http://www.ksetra.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87&page=1#pid11135(9楼)
心法次第实修
http://www.ksetra.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87&page=1#pid11137(10楼)】——[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22#)

善知识教导:
娑婆世界其实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虽然娑婆世界很苦,但也是实修者修行最好的地方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佛菩萨,善知识也是教导我们一种转念的方法
身在娑婆世界中,将其视作为修行最好的地方,修行最好的平台,修行最好的机遇
从而放下所有的贪嗔痴,欣然接受一切,老老实实的修行,不断增上,获得解脱自在,证得佛果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19 17:38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19 21:2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19

学习善知识的串贴中的相关内容:[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学习到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其实真正的实修,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清净,越放下,越没有执著
没有任何沾粘在欲望或恐惧或痛苦或表相上,也不是脱离现实定在某处上
就是心经讲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就是不二

所以,无论这世间,或这身体,或家人,或一切任何事物,
或念头,都无法障碍心的清净,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无漏神通


由此学习【不二】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真正的不二?
[真正的不二]是指~
虽能分辨美丑和苦乐的表相,却不会堕入美丑和苦乐的执着,能知实相,不堕入虚幻
也就是不会堕入苦受中而觉得很痛苦,也不会陷入享乐的欲望中而沉迷于幻境
所以这样的觉者当然不会堕入酒色财气中,也不会堕入人生的苦难感受中
所以菩萨能入六道普渡众生而不觉苦
所以贪着酒色财气的人绝不可能是实证不二的人
举个简单容易明白的例子
就像狗会吃屎,人不会,所以狗是狗,人是人
同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是佛菩萨,众生是众生,因为众生贪着欲望
所以[不二]的道理就是~明白一切法与非法,了解众生的根器次第,也知道引导众生解脱的方法,但是心无挂碍, 也就是佛菩萨能分辨是非善恶正邪,知道众生堕落的习气,也知道引导众生断除习气的方法,又能心无挂碍,
佛菩萨都心无挂碍,这才是[不二]
也就是说,佛菩萨能以正确的善法引导众生,避免众生堕入恶习气中
而且对于所谓的坏人又能不厌恶不舍弃,一样平等度化众生
而不是
不分辨是非善恶和正邪,或不懂修行的次第和方便
所以学佛是需要具备[善择观]的,
要懂得明辨正邪,知道修行的次第方法
要知道[[断除第八识的贪瞋痴恶习种子,恢复光明圆满的佛性]]才能成佛
而且由此就可知道[贪着淫欲]或[沾染杀生吃肉习气]是不可能成佛的,更不可能是佛法
[不二]怎能[贪着淫欲和杀生吃肉喝酒等习气]呢?
如果懂这些,就能明辨哪些才是可以成佛的正法,就能明辨哪些是[外道]和[附佛外道]
佛法的智慧是真正能引导众生解脱轮回,

有智慧有方便, 明辨是非正邪,却不取正邪, 这才是[不二]
实证者或佛菩萨当然明明白白没有疑惑,
可是却不会堕入这些自认成就的情绪和执着当中,这就是不二
所以历代开悟者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开悟了, 也能看出别人开悟了没,
可是却心无挂碍不会堕入其中,这就是不二

这些当然有次第高下, 而我们只是学习当中, 实修者应该要能明辨自己的状态,不堕入凡夫妄想中

二、什么才是清净?
佛法讲的清净不是变成呆子,而是就像镜子,

镜子前面没有东西,心识就不反应任何事情,
镜子前面如果有东西~就是指面对众生,

佛菩萨则有智慧来引导众生走往正确的道路,

这就叫做[因缘],随众生因缘而普渡众生,

但是镜子本身却不沾染任何众生的习气,这就是[清净]
——[不二]的探讨

三、【不二】的练习方法及作用
[不二]的练习方法就是来自于日常生活,

这就是[圆觉经]上[禅那]的修行法,就是[觉照不二],
所以[禅宗]的修行很简单,就在生活点滴中,
[六祖坛经]中的[三十六对法]就是在破除对立
——[不二]的探讨
实修不二的人,
除了上述讲的自己不堕入恶念恶习,不堕入贪瞋痴
还要对于有恶念和恶习的人(也就是俗称做坏事的人)不会感到生气,这样叫做不执恶
同样的,对于外道或魔,
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平或排斥或害怕
所以,如果还会因为世间的是非善恶或正邪,
而生气或执着或反感或恐惧,或路见不平而义愤填膺,
这样就是执着于过程的表相
所以,真正实修不二的人,了解一切只是过程的现象,
并不会因此而陷入情绪当中,而能正确的引导众生

因此,如果您已经开始深入心法实修
当我们在引导众生或家人学佛的过程
我们除了要能明辨是非善恶和正邪,
明白修行正确的次第方法和原理
更要让自己不堕入这些过程的分别和表相之中
这样才是[不二],
才是明白[是非][善恶][正邪],而不取[是非][善恶][正邪]——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这样您就能从乱象中脱困,就能自在的来去,自在的引导众生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只有真正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

因此,虽然对于众生性和法性以及诸法万相都能明白,但却不堕入执念之中,能清净自在,光明自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也就是能明白一切六道众生的脾气习性和因果报应原理以及一切相的法性原理,而不堕入任何一种习性和执着之中,这才能真正自在解脱——执持各自是非对错的轮回VS真正不二中道智慧的解脱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26 16:3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26 16:40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26

学习[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42#

学习到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今生的一切都和过去世的造业有关
今生就是过去的果报,过去就是今生的原因
今生就是未来的原因,未来就是今生的果报


有时在和他人演说“因果”相关内容时,有些众生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心念或知见
比如说:
既然是注定的结果,那索性就“躺平”好了,对于善恶、对错都不必区分了,反正结果都是注定的
或者,自己目前的状况都很好,说明自己的所言所行都是正确的,没必要改正,更不要说忏悔过错了
或者,既然已经在这个娑婆世界了,就是应当在这里,那么学习修行佛法也没啥用处了,等等

其实,不论佛经、还是善知识或者是老师,都一直在讲因果的义理
目的就是帮助众生觉悟,进而能够转变心念,恢复自性的清净光明

另外,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明白了、领悟了,也决定了到底能不能为众生解说清楚
所以,如果按照因果原理,若众生产生了错误的理解、生出了错误的心念,也说明:
一方面是由于众生自身的业障、根器、因缘等原因
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反省自身,是否清净光明,是否有智慧、有方便
由此,再次认真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关于「因果」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因果?
其实,「因果」不仅是宗教上的「因果律」

「因果」就是「前因后果」,「因果」显示的是一种特性与现象,
就像水往低处流,这有其重力特性的原理,所以造成往低处流的现象
又或者就像化合物的合成:
特定的两种物质(此为因)经过特定的化合过程(此称为缘)就会合成特定的一种物质(这是结果)
意思是说,因果的原理特性和现象,无论你是否相信,法界(宇宙)中都仍然具备这种特性,这称为「法性」
(「法性」一词,随「法」字定义的范围不同,而有不同深浅的内涵与意义)
——以「超科学」看「因果」

二、因果的原理
因果也是一套法界(宇宙)的生命公式,因果并不是迷信或虚幻,那只是因为小学生不明白公式的意义和原理的误解
就像化学反应式,导入不同的反应物和催化剂,就可能生成不同的结果(生成物),或甚至不会产生反应
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因为众生的生命过程非常复杂,所以,这因果公式会随着各种变因而有更复杂且难以解释的结果
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或研究生(初学者到实修者,小乘声闻到大乘菩萨而后成佛),
就会对因果有不同次第(阶段性)的认识,从因果报应相貌的听闻了解和背诵,到明白其甚深的因果次第原理

所以,因果并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是宗教迷信,而是非常深奥的宇宙超科学,是非常深奥的生命科学
一切事物都有因和果,任何「数学公式」或「运算式」或「方程式」或「化学反应式」或「物理公式」也都是因果原理,人生的因果原理更是如此
因此,如果妄说人生的因果是迷信,那就太不科学了,可以说这人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科学,只是口中好说科学罢了
(以上只是简单说明,实修者可自己深入思维观照因果的各种相貌和原理)
——「生命方程式:因果」&「实修的次第和原理」&「为什么修行?」
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自己无明,所以产生和众生的共业干扰,而有苦报

因为一切都来自于累劫[第八识]的无明执着,只要众生造作无明业,就一定有果报
因为无明想不开想不透彻的是自己,自然就会承受无明所带来的苦
因为苦的来源就是无明执着,自己抓着不放又怎能不苦呢

所以真正不想承受苦报,就要去除自己的无明执着和自己的欲望

所以1.佛法教导众生应该先守戒,逐渐断除欲望,这样就不会受苦
2.再者,佛法教导众生现在承受苦报的时候
要观四相(我,人,众生,寿命)皆空,要观三轮体空
因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承受苦报的时候,又因为执着于苦而陷入无明执着中
这个无明执着又会成为下一个苦的因

所以,佛法的教导就是先除苦因
1.一个就是现在对于[欲望]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2.另一个就是现在对于[苦报]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所以我们要对于世间的欲望尽量减少
另外对于种种不如意的苦报要尽量看开
这就是佛法的因果道理
——[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以原理和相貌来说
(在甚深佛经中都是谈原理和相貌的,如果您读经不够多不够深,当然不知道这道理
而可能误解佛经都只谈唸佛和往生,而错把佛法当迷信)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当我们心念转为清净光明,念头转为正念,思维转为正思维
这样因果马上就会转变,心清净,身就清净,身体就会转好
随之,依报随正报转,周遭环境也会变好,也能影响其他人或众生
这就是因果的原理,其实就是身心变化的原理,就是心和相的原理
——现代科学真的科学? 因果真的是迷信? (转念&转变人生的方法)

三、什么才是真正「深信因果」?
就是,你真正明白「法性原理」的时候,你能「见性」的时候(这个「性」包含法性、佛性、众生性)
这时候,你看到因,就会知道果,又或者,你看到果,就会知道因,因为,因果道理就是如此
等你明白法性原理的时候,你「见性」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因和果
这时候,才能称为真正「深信因果」
(也就是,真正的深信,那应该是你能真正明白其原理与相貌,而不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
如果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这以前说过,这叫善根,属于愚信、迷信,就是还没开窍还迷惑不懂
如果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能印证,真正懂,这叫智信)

又或者,你看到法,你会知道法的原理、法性,反之,你知道原理、法性,你也就能由原理、法性而生出法门
又或者,你看到众生相、众生的行为,你就会知道众生心(心念)、众生性(特性习惯)、众生欲(欲望),
反之,你知道众生(或某人)的众生心、众生性、众生欲,你也就能知道众生相和行为
这些,在大乘佛经中都有描述,都是实修菩萨该修学的
——「深信因果」的法性原理
[菩萨畏因]
菩萨行者做任何事情都会保持正念,避免恶念邪念的恶因造成以后的恶果
对于任何果报都能诚心接受,不起对立和恶念或执着分别,不再纠结自缚
这样放下自然不造新业,心念放下自然就得到解脱

这才是真正的信佛者,真正深信因果——[略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您确定您真正[信佛][信因果]吗?)

四、因果如何改变呢?

从原理上来看,任何一件因果事件,其实只要加入任何一个因子,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变化
而不同的因果事件,如果交杂在一起,那么,其中的复杂程度就可见一斑
然而,其中这个改变的因子的根源,最根本的就是心念,任何不同的心念或更加上行为,就会造成因果的变化

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有情众生的起心动念和行为(有情众生的内在,称为内法界,有情众生自己称正报),
全都会造成外在世间的种种变化(有情众生之外的世间一切,称为外法界或器世间,或称依报)

其实,这道理并不难理解,这意思是说
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会受到「有意识生命体」(例如人和一般动物)的影响而改变
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也有自己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人活在其中也会受影响
而「有意识生命体」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而改变

所以,只要我们深入思维,就会发现,其实,因果是很深奥的,因果并不是迷信,而是不可思议的超科学原理与现象

所以,佛法上讲「如是因,如是果」,这是说:这样的「因」,就造就这样的「果」
也就是说,每个因果现象都有其一定的原理
——以「超科学」看「因果」
佛菩萨虽然有求必应,但是一切还是在于因果
佛菩萨不可能给我们超过我们应有的福报

我们过去世如果没有累积福报,今生诵经做功课又不精进
这样就很难有求必应

佛菩萨有求必应,必定按照因果,不能违背因果
所以,如果您有所求,这样必定要先落实佛法,先累积福德
有多少福,就会有多少果报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多做少求,最后得到的就是大果报

凡夫少做多求,所以就算有求必应,也都是小果
凡夫得到小果后大都不继续精进,当然果报会转变
这样求来求去,最后可能就会失去信心
——佛菩萨有求必应,必定按照因果,不能违背因果
以佛法的因果来看,众生如果福德不俱足,就算有智慧有能力,还是没有福报
因为福报是累世对布施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的回馈,是一种累世的互动关系
因为过去世和众生结善缘,所以这些被布施的众生第八识就存在回馈的种子,善缘的种子
这些众生不是只有在人道,还可能遍布六道,所以菩萨和天人与鬼神都会帮助这个布施者
所以这个布施者,今生就能够事事顺利,这就是有福报的人
相反来说,如果一个人过去世广结恶缘,那今生不顺利的事情一定很多
因为六道中,除了地狱道的众生没办法,其余的都会想找这个人的麻烦,所以事事不顺
(世间智慧的因果则是另一个方向,这边先不讨论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虽然有世间智慧和能力,但是不见得有福报,例如怀才不遇
而有些人虽然不是很有智慧或能力,可是却能步步高升,享有福报
但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总认为不合理,认为那些人是靠吹捧,不是靠实力,怨天尤人
其实反观那些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不懂世俗应对,人缘关系并不良好
所以古人说以和为贵,广结善缘是非常有道理的,影响生生世世
上面讲这么多,就是福报的原理
所以今生除了智识和能力,想要有福报,就该朝向正确的方式来努力
但是佛弟子应该还要好好认清,福报并不能解脱轮回,
不过可以是普渡众生和成佛的助缘

如果明白了上述的原理,聪明人应该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然就是多做一些增长福德的事情,
不过没福的人要花钱去布施或花时间去广结善缘,
这的确就要自己如实发心了,不然也难以办到
不过方法还是挺多的,也不一定要花大钱,或者甚至不用花钱
一般增长福德的事情就是多做一些世间的好事
例如,捐善款利益地方医疗文化各项建设,或照顾孤苦老人病患儿童
如果以宗教来看,还可以超度鬼神亡灵,戒除杀生,广行放生
如果以佛法来看,念佛持咒拜佛诵经,增上一切佛法,都可以增长福德和智慧,方法很多
——[略说]福德的因果原理

相关内容:[诸经辑要]因果报应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8-27 15:52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8-27 16:24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8.27

学习[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63#

昨天[末学]问一个跟随[末学]学习几年的佛弟子一个问题
什么叫做[业障]?
结果他愣住好几秒答不出来,后来说什么人的贪瞋痴
末学认为他应该要会的,因为[业障]两字末学讲过非常多次了
在这里也顺便考考大家
什么叫做[业障]?
[业障]两字在很多佛经上都有,[地藏经]上也有
如果连[业障]两字都讲不清楚,那您真的懂[地藏经]和一切佛经吗?
这点让大家思考看看

然后再查询参考末学以前讲的吧

学习到善知识的这段教导时,想起前段时间父亲不小心摔倒后,末学与父亲的沟通

当时末学和父亲说(大致意思):
应将其看作是重业轻消,继续好好念佛、拜佛,这其实是在消除业障,不是坏事
父亲当时听到[业障]这个词,不是很高兴,反驳末学,说他没有业障

那时,末学便知道,原来众生对于什么是[业障]并没有真正明白
他们认为有[业障],似乎就代表自己做了坏事
而所谓的“坏事”,应当是诸如杀人偷盗等恶事才算,像是吃荤、说谎之类的,都不算坏事
所以,父亲才会非常反感末学说他有业障,他不认为自己做了所谓的“坏事”
其实这就是错误的知见了

末学又和父亲讲,不要错误理解[业障],末学也是有[业障]的,而且很深重
[业障]是指错误的知见、错误的心念导致错误的行为,从而形成了种种障碍
所以,娑婆世界中,除了佛菩萨是倒驾慈航而来,其他的众生都是有业障的

因为父亲没有学习过佛经,学习善知识的正贴,所以听了末学的解说后,还是似懂非懂
不过,他也没有再对消除[业障]这个词,产生反感,抵制

由此,认真学习清净光明专辑关于[业障]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业障]?
「业」就是众生心念与行为造作的通称
「业障」就是累世所累积的错误的心念和行为对今生当下所造成正向发展的障碍
——什么是【业】?什么是【业障】?如何【消除业障】?
什么是「业」?
就是一切心念和行为的造作
什么是「业障」?
就是障碍修行成就的一切(心念和行为造作),都叫「业障」
就是1.自己的负面习气(心念和行为)和恶种子(不断轮回过程中的深层心识记录),
2.以及累世和众生互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力,就是障碍修行成佛的一切恩怨情仇,
这些会在人生过程的每个当下中障碍修行,所以叫作「业障」
所以,业障不是年老才会现前,而是当下随时都在、都会现前,只是年纪大后会更难抵挡更明显,所以特别叮咛
——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二、[业障]的分类
[业障]分成A[自己对自己的障碍]和B[其他众生对自己的障碍]

A:自己的部分,分成:
1.[心理障碍](无明,愚痴,没有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2.[业报身造成痛苦所形成的障碍](现在的身体好坏都是业报身,是因果所造成),自己的愚痴无明会不断造成错误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患病的原因(例如,没有世间智慧好好照顾身体)

B:外在的部分,这包含周遭一切众生和非人的干扰障碍(共业干扰,就是来自1.结怨2.或爱欲杂染障碍的亲戚朋友或非人,这也是因为没有因果观念,到处结怨而造成亲友或非人干扰报仇)
——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这又分成「内在」与「外在」两方面

「内在」方面就是自己的心念是否成熟、是否智慧圆满,
如果不成熟不圆满,在轮回过程中面对一切,没有圆满的智慧可以超越,那就会堕入种种苦中
也就是错误的知见和观念使我们无法解脱,累积的错误念头和习气就会障碍我们的正向发展

「外在」方面就是与众生互动的层面的问题,如果累生累世广结善缘,那就会有正向的互动能量
如果累世都累积恶缘或仇恨,那就会有种种负面的障碍,也因此,想改善,就应该广结善缘
——什么是【业】?什么是【业障】?如何【消除业障】?

三、[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
业障现前的时候,大约有几种情况
(这些大约也都和所谓的[冤亲债主]有关,如果不喜欢用[冤亲债主]这个词,就用[非人]或者[鬼道众生]吧,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因果报应丝毫不差)

1.一种就是重病,例如,癌症,肾脏病,红斑性狼疮...各种奇怪罕见难治的重病

2.或者精神疾病,例如,自闭症,忧郁症,躁郁症,...有的一出生或从小就这样

3.还有就是附体(这种一定要断绝和外道人来往,好好按部就班学佛)...因为业障和邪见的关系,所以没有善神护法保护,所以也有很多非人精魅鬼怪干扰

4.或者家庭产生种种灾变,例如,破产,车祸,火灾,天灾....妻离子散

这些情况,如果自己没有遭遇,或者没有发菩萨心普渡众生而看过和处理过这些遭遇
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
1.自己遭遇困境,2.或者自己有帮助众生处理这些事情,才能真正深刻的体会众生的苦啊

一般众生没有遭遇,只有两个原因
(就像地藏经讲的,一般人能够到地狱只有两个情况,1.是业障2.是功德)
1.时候未到,果报还没现前
2.没有发大菩萨心肠救度这些众生,而且自己的实力功德也还不足够
——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四、如何正确面对[业障]?
[业报]由心相应而生,所以如果感受到干扰,那也是因为自己的业障显现
业障的显现,其实就是在消业,这是因果

所以不要害怕苦报,因为苦报只是心识作用的反应,相由心生
只要能正视这心态,调整心态,转凡夫心为佛心,就能[业由心转],
这就是所谓的[烦恼即菩提],因为[烦恼]和[菩提]都在于心
所以说[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略说]如何真正帮助因果业障病患?
1.初学佛者如果精进念佛或读诵佛经,佛菩萨都会帮忙众生解除苦难
这是佛菩萨对众生慈悲,让初学的众生有信心,所以初学者对此都有一些感应
这是最初修行次第的型态,就是有求必应

2.但是后来,佛菩萨为了让众生明白物质和肉体生灭不实,朝向真正实修的心理层面迈进
而且加上众生的业障果报太多,所以还是会适时不断浮现苦难和病痛(这也是为了教化众生)
这时候,佛弟子应该修持的就是真正去认识物质和肉体生灭虚幻的事实,这时候该学习破除有执和
破除我执,对于生命的执着应该要有些认识,应该逐渐学习金刚经讲的破除四相
如果这阶段,佛弟子能对苦对肉体执着能逐渐放下,这样业障就会逐渐消除,就能获得清净,修行就会迈向下一阶段
——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五、如何消除业障?
如何确保能真正消除累世业障呢?
1. 请先真心诚意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2. 并且真心诚意忏悔过错,
3. 并且发愿断除恶业
这三点是许多佛经都是这样说的,是消业的根本
——[略说]如何确保能真正消除累世业障呢?心法实修第一步[惭愧忏悔心]
真心最难得,真心也最有效
用这样的认知,到佛前跪拜(佛像或者佛卡)真实的发起惭愧忏悔心
忏悔自己的业障,然后发愿改过,发愿透过修学佛法来消除业障

忏悔后就应该发起信心,让自己成为清净慈悲光明的人,而且相信自己真的能做到,
这样就能逐渐和佛菩萨的清净慈悲光明相应而逐渐摆脱黑暗习气——[案例说明]如何消除业障? ~ `真心忏悔,真心改过`
任何遭遇都可以透过光明的想法而改变原有的业报
这就叫做[转念],要把[凡夫习惯的负面思考]转成[正向光明的思维]
这样业报就会转变,人生就会改善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全看念头好坏驱使行为造作而成就不同的业报
所以我们对于任何事情应该存好心存好念
用善心善念就可以转变以前愚痴的业报——[转念]~学习用[光明心]和[善念]转变[恶业果报]
消业就是:
1.消除内心的习气与执着,
2.消除累世与众生的怨结。

弄清楚了消业的原理,再来就是方法,
方法就是:
1.由佛法「正知见」转变自己累世所累积的错误观念(包含世俗知见或外道邪见)
(上面这属于思想观念的部份,就是「戒、定、慧」中「慧」的部份,下面则是「戒、定」的部份),
并且由「戒律」和「定力修行」来帮助自己消除累世所累积的「恶习气」
(「戒律」方面应该先遵守基本的「五戒」「十善」或「八戒」,然后逐渐增上到菩萨戒)
(「定力修行」方面,最简单的就是先透过专心「拜佛、念佛、持咒」的方式来训练)

2.由上述的内修,并且配合外行,积德行善,广结善缘,普渡众生,
并且,对于累世所犯的错误和所结的恶缘和仇恨,应该先忏悔和改过,才能逐渐得到化解
这样就能逐渐消除累世怨结
——什么是【业】?什么是【业障】?如何【消除业障】?
如何突破业障?
最好就是趁年轻真正吃苦修行,因为年轻才有体力和心力,比较容易突破障碍
如何修行突破障碍?
就是不断的以成佛的正知见来消除累世所累积的妄念和错误知见
并且透过实修种种佛事:念佛、持咒、拜佛、诵经、布施、持戒、忍辱、禅定...和一切善业来反转一切错误的心念和行为

如果能趁早修行且真正消业(消除粗重甚至细微的负面习气),这样年老比较不容易退转
不然,年老后退转的很多,面临死亡那刻退转的更多,因为这时候更难突破累世黑业
所以,修行应该趁早,更应该兢兢业业,不要懈怠
虽然可以依靠佛力,念佛求生净土,但是,自己如果不努力,心力不足,恶业黑业过多过大,也是难与佛相应而往生净土的
虽然念佛往生是最容易的方便法门,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点本钱,又造一堆恶业拖累,想往生也难——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相关内容:
如何忏悔,消除业障? ~ 金光明经 [忏罪法门]

[法门实修]提供初学佛者,尽快消业,快速成长的实修方法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5 11:15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5 11:18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4

复次善男子。汝因此故。
求善知识。勿于身心而生疲倦。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

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

供养善知识。无令间断。

随顺善知识教诲。不应违逆。

于善知识所有功德。不应疑惑。

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应生决定。

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

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心不应变改。

在这部分佛经中,从求善知识、见善知识、请问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随顺善知识教诲、于善知识所有功德、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心十个方面提出了10点要求,分别是:

1.不要于身心而生疲倦——(求善知识)
2.不要心生厌足——(见善知识)
3.不要害怕劳苦——(请问善知识)
4.不要心怀退转——(亲近善知识)
5.不要令其间断——(供养善知识)
6.不应违逆——(随顺善知识教诲)
7.不应有疑惑——(于善知识所有功德)
8.应生决定——(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
9.不要生嫌怪——(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
10.不应变改——(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心)

由此来检视自己,以上10点有没有都做到呢?
末学深深忏悔!很惭愧,自己并没有全部都做到
比如,在请问善知识方面,虽然不是害怕劳苦,但自己做得并不好
最初,有时会因为害怕受到老师批评,担心自己做的不好,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跟随老师学习修行一段时间后,老师的慈悲令末学不再害怕担心,老师的智慧令末学深深的赞叹钦佩
末学很珍惜能够遇到恩师,也很珍惜能够得到老师的教导
老师对末学而言,如同严师,如同慈母,严管厚爱
有这样的恩师在,上述的这些要求,末学很愿意且欢喜去遵守

今生今世能够遇到老师,是多么的幸运,有多大的福报啊
因为末学对恩师:尊重,赞叹,感恩,深信
所以,对这10点要求,末学发心要全部都做到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6 13:22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4 11:18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6

关于知见的重要性,不论是善知识还是老师,一直都在谆谆教导

比如,清净光明专辑中的这篇帖子:
[倒果为因的邪见]为何行凶做恶的人都多子多福!?

其中,善知识教导了什么是邪见?
在佛法上来说,错误的知见观念,造成众生无法解脱轮回,这就是邪见

帖子中讲到:
我们所处在的娑婆世界本来就是五浊恶世
有了福报后,往往不信因果,
往往纵容自己的欲望和脾气而造恶业,然后又堕入恶道
经过累劫恶道中的煎熬,业障逐渐消除,回生人道继续受苦
因为受苦而行善或念佛求福,来生可能因此得福
可是因为没有求智慧解脱,所以每每因为享受福报而堕落,又继续轮回
真相就是如此

可见,错误的知见观念,便是邪见,便会造成众生无法解脱轮回

还有这篇帖子:[解析]说的是事实就不会堕入三恶道吗
里面讲说了两种错误的观念,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观念

1.
有人以为不受戒就没有犯戒的问题,就不会有果报
这问题以前解释过~这是错误的观念
其实,戒律是帮助修行人不犯错,就能不受恶果报

不受戒,或还未受戒,不代表可以任意妄为,不代表没有因果

而一般人就算不受戒,每个人还是都有因果报应,不然您就不会六道轮回了
因为因果来自于起心动念和行为造作,而不是受不受戒

2.
还有另一些人,以为自己说的是事实,就没有过错
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

其实这也是错误的观念,而且可能正犯很严重的错误,可能就是三恶道的恶因

在佛经中讲的很清楚,[事实]这两个字有不同次第的解释
此[真实义]品类差别复有四种。

云何[真实义]? ~ 瑜伽师地论

一者[世间极成真实]。
二者[道理极成真实]。
三者[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四者[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

简单说,佛所知道的真实,才是真实
而一般凡夫所认为的事实,那是凡夫所认为的真实

何况每个人所认定的都不同,所以这种凡夫的真实是不可靠的

而这些错误的观念,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如果您理直气壮,或得理不饶人的以为自己没错
其实往往已经犯了错误,造了三恶道的恶因
因为因果是在[起心动念]和[行为造作]中

念头如果不能心怀[慈悲][清净][平等][光明][感恩][恭敬][谦虚][关怀]
而随时都是[批判][对立][斗争][猜忌][报复][嘲笑][仇恨]
那离[三恶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因为当您有了这些心念
您就有了这些念头的习气的果
这些心念就是三恶道的因

念头产生的行为造作,是行为造作的因,又会产生行为造作的果
例如,说话或行为激起群众这些恶念的心,又产生群众共业
因此业因变大,也变复杂,果报就越来越不可思议

善知识教导:
世俗的颠倒知见和观念,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沉沦和堕落.
因此,如果我们修行了,就应该把这些观念导正才行,可别让自己和众生又堕入错误的观念.
纵使自己无法分辨,那也应该降低世俗杂染,多深入经藏,
这样才能逐渐以佛法正见取代凡夫俗见
——世俗的颠倒知见和观念,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沉沦和堕落

所以,树立正知见,践行正知见,宣扬正知见,是末学要努力去做的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1 19:55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4 11:17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1

今日学习了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 ~ 华严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

精勤心,一切所作悉究竟故;

不懈心,积集相好福德行故;

大勇健心,摧破一切诸魔军故;

如理行心,除灭一切诸烦恼故;

不退转心,乃至菩提终不息故;

性清净心,知心不动无所著故;

知众生心,随其解欲令出离故;

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知诸众生种种解欲,不以别乘而救护故;

空、无相、无愿、无作心,见三界相不取着故;

卍字相金刚坚固胜藏庄严心,一切众生数等魔来乃至不能动一毛故。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光明藏心。」


菩萨摩诃萨的这10种“心”,似乎与我们平日中学习过心法中讲到的那些心不太相同

菩萨摩诃萨有的10种“心”:
精勤心,不懈心,大勇健心,如理行心,不退转心,性清净心,知众生心,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空、无相、无愿、无作心,卍字相金刚坚固胜藏庄严心

我们日常学习过心法中讲到的“心”:
[清净心],[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感恩心],[光明心],[平等心],[舍离心],[惭愧心],[忏悔心]...

通过学习,末学有以下体会:

1.有的“心”叫法不同,实质相同
比如,性清净心与清净心,二者从文字上的叫法虽不同,但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二者都是指自性清净之心

2.有些“心”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比如,精勤心,不懈心,大勇健心,如理行心,与[惭愧心],[忏悔心],[光明心],[欢喜心]
精进勤思,修行不懈怠,勇猛无畏,按照符合义理的行为而行;自我反省而惭愧,诚心忏悔自身业障,光明无量消除一切黑暗,欢喜舒悦自在
它们之间既联系紧密,又互相促进;既可以单独而立,又可以融合而形成更巨大的力量

3.所有“心”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
比如,知众生心,不退转心,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空、无相、无愿、无作心,卍字相金刚坚固胜藏庄严心,与[平等心],[慈悲心],[舍离心],[平常心],[感恩心]
那么,这个一致的目标、方向是什么呢?
末学理解,即是:求取佛的智慧,恢复自性光明,获得解脱自在,证得无上佛果

上述的这些“心”,是一个一个的阶梯,是一把一把的钥匙,是一剂一剂的良药,是一滴一滴的甘露......
所以,要将自己的妄心,凡夫心,世俗心修炼、修正、修习,努力成为上述这些“心”,从而成就我们达成最终目标

学习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什么是佛门心法?
佛法的心法其实就是~
先透过佛陀的教导,明白法界真相,生命的实相
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然后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作用的正确修行引导,
由正确的心念观行,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这种解脱轮回方法就是佛法的心法

其实心法并不稀奇,
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在使用
因为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在用这颗心(心识作用)
每分每秒心识作用都不停息,不断的起心动念
只不过一般人并不明白其原理和作用,而且都用在负面的方向
所以我们凡夫每天都在错误的使用心法
因为一般人常用的是凡夫心,大都是负面黑暗的思维心绪
例如,贪心,嗔心,痴心,爱欲心,仇恨心,烦恼心,恐惧心,狂妄心,傲慢心,忌妒心…
又因为累劫累世这些凡夫心不停的积习增长,
所以我们不断的堕入情绪,执着表相虚妄而生死轮回

佛菩萨和圣者因为明白法界和生命的真相
所以用的是正确的心法,例如:慈悲心清净心光明心平等心无染心…
因此能解脱虚妄和轮回,而且能在法界中自由自在的变化
——[略说]什么是因果轮回?佛?佛法?佛教?佛门心法?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所以不论[拜佛][念佛][打坐],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这才是我们心应该放的位置,就是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

例如~
[清净心][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感恩心][光明心][平等心][舍离心][惭愧心][忏悔心]...
每个人可以依照自己的相应次第和情况,运用上述的心境来[念佛][拜佛]
而且把这心境,把这心法的修持和自己相应的佛菩萨做紧密的结合
至心诚心的心念佛菩萨的名号,用这样的方式来念佛和拜佛
心想佛菩萨光明佛光照耀自己全身,让自己全身都清净光明,消除业障
并且自己发起无上大愿,希望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光明自在解脱成佛
也以此光明遍照(回向)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脱离苦难,清净自在解脱成佛


以上这就是[光明心法]
就是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绕佛和回向,种种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就是恢复清净圆满自在的佛性
——[略说]如何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回向? 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佛法是心法
依照众生因缘次第不同而有不同的引导方式和过程,这就是表法
一切表法都在引导不同众生逐渐契入心法,就是逐渐入佛种智

对于一切自身和外在环境的不顺遂和苦难
应该反观自心,调整增上
这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能改变正报和依报
发起佛心,就能逐渐成佛
——什么是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修行的目的就是转化我们的[凡夫心]为[佛心],这样就能成佛
所以修行应该重视[心法]的导入,这样才能究竟成就——[略说]念佛次第&心法次第
我们每个人的佛性都和佛菩萨的佛性平等无二,
本来我们都应该和佛菩萨一样神通自在
但是因为我们第八识累积太多这些无明妄念种子,
所以无法见性,无法像佛菩萨一样光明自在神通自如


虽然我们的佛性本俱足光明圆满,但是因为我们被尘染覆盖无法显露佛性功德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佛菩萨教导的方法,学习无量心法,而逐渐让自己契入真心,显露佛性
这些心法佛心,例如:惭愧忏悔心,感恩心,欢喜心,舍离心,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


就像刚刚讲的,无明妄想是累世不断累积而成的,
想要去除尘染妄想,只要透过不断的练习心法,逐渐用正念取代妄念
随时用心法观照各种次第的佛心,而取代凡夫妄心,这样就能逐渐显露真心佛性


所以,这边讲出了~佛法最重要法门就是心法,就是正观,正确的心法观照
必须要依照个人次第情况,随时练习不同次第的心法观照,
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妄想,显露真心——[分析解说]心法次第的观照实修
[佛性本心]本自圆满,[清净自性]不生不灭

修行是修[凡夫妄心]恢复[佛性本心]
修行是修[凡夫习性]恢复[清净自性]
——[解析]学佛不是[修心] [修性]?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3 18:0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4 11:16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3

今日学习了菩萨为什么会示现在众生梦中? ~ 华严经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佛业。何等为十?所谓:

随时开导,是佛业;令正修行故。

梦中令见,是佛业;觉昔善根故。

为他演说所未闻经,是佛业;令生智断疑故。

为悔缠所缠者说出离法,是佛业;令离疑心故。

若有众生起悭吝心,乃至恶慧心、二乘心、损害心、疑惑心、散动心、憍慢心,为现如来众相庄严身,是佛业;生长过去善根故。

于正法难遇时,广为说法,令其闻已,得陀罗尼智、神通智,普能利益无量众生,是佛业;胜解清净故。

若有魔事起,能以方便现虚空界等声,说不损恼他法以为对治,令其开悟,众魔闻已威光歇灭,是佛业;志乐殊胜,威德大故。

其心无间,常自守护,不令证入二乘正位,若有众生根性未熟,终不为说解脱境界,是佛业;本愿所作故。

生死结漏一切皆离,修菩萨行相续不断,以大悲心摄取众生,令其起行究竟解脱,是佛业;不断修行菩萨行故。

菩萨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
虽知一切法无有造作而亦不舍诸法自相,
虽于诸境界永离贪欲而常乐瞻奉诸佛色身,
虽知不由他悟入于法而种种方便求一切智,
虽知诸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
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
虽于法界本来不动而以神通智力现众变化,
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
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转净法-轮令众心喜,
虽能示现诸佛神力而不厌舍菩萨之身,
虽现入于大般涅槃而一切处示现受生,能作如是权实双行法,是佛业。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不由他教无上无师广大业。


末学认真学习了以上十种佛业,分别是:
1.随时开导
2.梦中令见
3.为他演说所未闻经
4.为悔缠所缠者说出离法
5.若有众生起悭吝心,乃至恶慧心、二乘心、损害心、疑惑心、散动心、憍慢心,为现如来众相庄严身
6.于正法难遇时,广为说法,令其闻已,得陀罗尼智、神通智,普能利益无量众生
7.若有魔事起,能以方便现虚空界等声,说不损恼他法以为对治,令其开悟,众魔闻已威光歇灭
8.其心无间,常自守护,不令证入二乘正位,若有众生根性未熟,终不为说解脱境界
9.生死结漏一切皆离,修菩萨行相续不断,以大悲心摄取众生,令其起行究竟解脱
10.菩萨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虽知一切法无有造作而亦不舍诸法自相,虽于诸境界永离贪欲而常乐瞻奉诸佛色身,虽知不由他悟入于法而种种方便求一切智,虽知诸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虽于法界本来不动而以神通智力现众变化,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转净法-轮令众心喜,虽能示现诸佛神力而不厌舍菩萨之身,虽现入于大般涅槃而一切处示现受生,能作如是权实双行法

末学最真实的体会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这些佛业都紧紧围绕着救度众生、利益众生
这些佛业都充分表达显现了佛菩萨的发心、本愿
而这样的发心和本愿,其神通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佛经最后提到:“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不由他教无上无师广大业
由此,结合善知识自身的例子
我以前讲过,我年轻的时候(高中毕业开始),也想要找个年老的智者当师父
所以,从上大学前到大学毕业后,我到处看过许多,不论是民间或书籍或电视上
后来在当兵中实修,退伍后,发心开设佛教图书馆和读经班,也与各地佛法事业体或结缘处结缘
当时,随佛经的教导,只要透过佛经或论典,只要是历代祖师或对我修行有益的,都是我心中的老师
随着我以「印心」和「咒心」为法号,我的老师,没有时空的限制,只有智慧和心的相印
逐渐,我已经不再找以前年轻时候印象中的师父,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佛性才是最好的老师,又或者当下一切都是老师,一切都蕴含佛法,一切都能见真性
——谁能当你师父呢?!
末学都是孤军奋战呢,一切都是靠自己学习领悟——[佛友案例]和[末学亲身经历]~提供给正因生活困难而烦恼难过的人参考

善知识即是靠自己学习领悟,没有“印象中的师父”
这是不是获得了“不由他教无上无师广大业”呢?
之所以能获得,是因为善知识所作所行,符合上述的佛业,比如“发心开设佛教图书馆和读经班
是因为善知识的正知见:
随佛经的教导,只要透过佛经或论典,只要是历代祖师或对我修行有益的,都是我心中的老师
佛性才是最好的老师,又或者当下一切都是老师,一切都蕴含佛法,一切都能见真性
善知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去作上述的10种佛业,发心引导帮助利益众生,发愿恢复佛性成就佛果

认真学习善知识相关教导:

佛法讲的[发愿]是指立志做大事的心愿,这个大事就是成佛
[发愿]就是指立志以慈悲普渡众生和以智慧解脱轮回,自度度他成佛的志向
而这样的广大心就会让人有力量能持续,而且逐渐恢复佛性,显露佛性功德智慧和无上神通,这就是[愿力]
所以菩萨法有[四无量心]和[四弘愿]

由于发愿成佛和解救众生,所以和佛菩萨的悲愿一致
因此就更能得到佛菩萨的教导,真正增上菩提

所以佛弟子发起自己愿意精进成佛和普渡众生,这才叫做[菩萨愿]
就像父母为了小孩,所以努力工作,想让小孩能顺利成长,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行菩萨道也正是如此,
发愿的菩萨就像父母一样,视众生如子,希望一切众生都能顺利学佛成佛
所以自动自发,心愿和愿行力都力量非凡
这是因为心愿大,力量就大
就像父母为了小孩,工作就特别有力量和拼劲——[略说]佛教发愿和民间信仰发愿的不同
佛经上讲,修行成佛,一切靠的都是佛力,而这佛力,从法性原理上来说,是佛力,也是佛性之力,无二无别
所以,在在都破除修行者和佛菩萨的分别,平等无二,心心相印

而一般众生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因为凡俗,就是因为心量次第不足
从众生的凡夫性来看,因为众生贪生怕死、畏苦怕难,也因此,十方佛建立十方净土以方便摄受凡夫众生
也因此,这些求生净土的众生大都不能发起真正的大菩萨心,也因此无法看到真正的大菩萨经典,例如「大悲莲华经」
「大悲莲华经」就是讲真正大菩萨发心在秽土(五浊恶世)成佛普渡众生的经典,而有别于一般凡夫的求生净土

当然,佛菩萨当然知道一般凡夫众生的凡夫性,知道凡夫都怕苦难和退转
知道凡夫众生无法发心在秽土中修行成佛,也因此建立一般常见的诸佛净土
而且诸大菩萨也率先往生净土,引导凡夫众生求生净土,这都是诸佛菩萨的慈悲和方便摄受

然而,如果众生真正发起大心,就会深入经藏,也会熟读「大悲莲华经」,并学习「释迦牟尼佛」累世在秽土中普渡众生和直至成佛
也会明白,如经中所说,真正发起大心在秽土中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不仅不会退转,而且更会相应且相印于佛菩萨的愿力与加持而更加速成佛

所以,这就是众生性的差别,凡夫性和菩萨性的差别

众所皆知,凡夫畏苦怕难,害怕退转
然而,在佛经中所叙述,「不能怀疑自己做不到」,这就是「菩萨性」的其中一个特点
也因此,发心在秽土(五浊恶世)中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不仅不会退转,反而更能突飞猛进
这点可能大大出乎一般凡夫众生的意料之外(因为一般众生都怕修行退转而求生净土)
而正因众生的凡夫性,当然无法深入经藏阅读和实修,当然也不可能明白这点,这就是常说的原理和相貌的道理,性相的原理
——辨析:自力?他力?
其实, 不论发愿去极乐世界
又或者如大悲莲华经所说, 真正的大悲菩萨发愿不断的在五浊恶世救度众生
其实真正发起无上菩提心的行者, 是不再会去担心他力自力的问题
一切都是行者的无上慈悲愿心, 而且诸佛如来必定护持
不论发愿去西方极乐, 又或者发愿生生世世回入娑婆恶世普渡众生
其实都是行者与诸佛, 彼此愿力的结合, 密不可分
所以, 弥陀经说~念弥陀经者能得到诸佛护念, 永不退转
而大悲莲华经也说~真正发起无上悲心的大悲行者,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普渡众生, 诸佛必定护念, 绝对不会退转
这点可能也是担心害怕自力他力,或没有深入经藏者所不知道的

为了众多不是累劫修行大乘菩萨道的初学者, 因为娑婆的末法太过辛苦
众生不堪受苦, 也没有实相智慧和定力, 更还没有发起真正大悲愿心
所以回入娑婆的菩萨劝我们往生极乐, 自己也发愿往生极乐, 示现带头作用
同样的, 我们也可以发现有许多的菩萨, 发大愿生生世世回入娑婆, 带领众生解脱轮回
佛菩萨的大悲愿心, 只要我们与之契合就会明白, 自力与他力~只是方便和过程的随顺说

如果能超越, 逐渐契入空有不着的实相中, 并且发愿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肯定莲品增上
就算发愿生生世世在娑婆普渡众生, 也不会退转的
至于如何选择, 有个例子, 就是地藏经中两个国王的故事
先发愿成佛或者众生未渡尽不成佛, 就是个先成佛或者先渡众生的好案例, 随喜

如果无法超越悟入实相, 还是担心自力他力问题, 那就求生极乐世界吧, 这本来就是佛为了众生准备的

众生心不真切, 所以劝众生发愿往生心要真切
同样的, 因为众生心不懂真正大悲, 所以害怕回入娑婆, 恐怕退转

所以, 如果能真正明白这些, 累世发起无上大悲愿心精进修行
我们必定每世在很年轻的时候, 就能得到诸佛护持, 契入佛性本心
一定会年轻的时候就忆念起过去世的修行本愿, 不会蹉跎岁月, 年老才学佛

其实在佛法修学的过程, 很多事情是后来才能慢慢体悟了解的
而这些在我们真正体会之前是完全无法想像的, 佛经也常讲到这个事实
除非我们已经累世修行, 不然, 我们还未体悟的境界, 在当下可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而且可能也往往认为是不可行的, 并且认为别人和我们一样无法做到, 以少为足
——自力?他力?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4 10:55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4 11:14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4

通过学习——华严经 普贤菩萨云 中的这段佛经

善男子!若有众生未种善根,及种少善根声闻、菩萨,犹尚不得闻我名字,况见我身!

善男子!若有众生得闻我名,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

若见若触,若迎若送,若暂随逐,乃至梦中见闻我者,皆亦如是。

或有众生,一日一夜忆念于我即得成熟;

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忆念于我而成熟者;

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生,忆念于我而成熟者;

或见我放大光明,或见我震动佛刹,或生怖畏,或生欢喜,皆得成熟。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佛刹微尘数方便门,令诸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末学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结合菩萨为什么会示现在众生梦中? ~ 华严经 内容(因为上述佛经内容与之相关)

之所以菩萨会示现于梦中,是一种方便门
目的是帮助众生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不再退转
虽然是一种方便门,但也并不是随意想开就能开的,是需要一把“钥匙”的
而这把“钥匙”,即是“善根”
上面的佛经讲到,如果没有善根,或很少的善根,不要说见到,连名字都无法得闻

什么是善根呢?有以下这些释义:
【善根】:(术语)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注曰:“什曰:谓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大集经十七曰:“善根者,所谓欲善法。”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善根】:好的根性。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善根】:梵语 kus/ala-mu^la,巴利语 kusala-mu^la。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之根本。据中阿含卷七大拘絺罗经载,比丘知善、知善根,是谓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于正法中。无贪、无嗔、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合称为三善根。不善根(梵 akus/ala-mu^la)则为善根之相反,贪、嗔、痴等,即称三不善根,或称三毒。又善法为得善果之根本,故亦可称为善根。(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无量寿经卷上、佛本行经卷五降象品、悲华经卷八、旧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具善根品、入阿毗达磨论卷上、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七)((参见:三善根)622)p4888FROM:【佛光大辞典】

【善根】:即善之根本。又称善本、德本。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善以树根为喻,故名善根。如依《俱舍论》所说,则善根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大正28·982b)︰‘能为根,生余善法,故名善根。’同书又举出善根的种类,云(大正28·982b)︰‘善根有三种,. 一无贪,是违贪法;(二)无嗔,是违嗔法;(三)无痴,是违痴法。’此三者称为‘三善根’,为善之自性,亦为对治‘三不善根’之三种心所。[参考资料] 旧译《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卷十五〈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具善根品〉;《大悲经》卷三〈善根品〉、〈殖善根品〉、卷五〈殖善根品〉;《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六〈善根品〉;《大智度论》卷三十;《成唯识论》卷六。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善根】: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的根本。指身、口、意三业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谓之根,谓善之根性。《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云:“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南朝陈·徐陵《上智者禅师书》:“既善根微弱,冀愿力庄严。”《旧唐书·高祖纪》:“弘宣胜业,修植善根。”(超凡)FROM:【《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善根】: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注曰:“什曰:谓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
FROM:【《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那么,如何能够增长善根呢?
【梵天。菩萨有四法。[增长善根]。何等为四。
一者[持戒]。
二者[多闻]。
三者[布施]。
四者[出家]。

是为四。——如何坚定学佛信心,而不疲惫不后悔,增长善根无所恐惧,成就一切善法?

如何能够摄诸善根呢?
【菩萨有[四法摄诸善根]。何谓为四。
在空闲处离谄曲心。
(附注:不要居住在吵闹杂染处,以免扰乱凡心,尽量静心思维佛法,远离世俗虚假苟合的心)
诸众生中行四摄法而不求报。
(附注: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应该实行四摄法才能有效的利益众生,而且过程中应该不求回报)
为求法故不惜身命。
(附注: 尽财力和精力,以求解脱轮回修证成佛,对世间物质欲望和肉身生命都没有执着)
修诸善根心无厌足。
(附注:修学各种能增上学佛善根和成就佛道的方法,精进不懈没有停止和满足)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摄诸善根]。——行菩萨道,有四法可[摄诸善根]和[无量福德庄严] ~ 大宝积经

如何能够不失善根呢?

【梵天。菩萨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四。
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过]。
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
三者[常说诸法因缘]。
四者[常念菩提]。
是为四。——如何[不失善根][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 ~ 思益梵天所问经

二、以上佛经的后面,讲到了“成熟”,由此进行思维

常会看到佛经或清净光明专辑中提到,要视众生根器、机缘等是否成熟,方可解说相关佛经或义理
而这个“成熟”,末学理解
有可能表示整体都符合条件或标准了,有可能表示个别一项符合条件或标准了
有可能表示全程都符合条件或标准了,有可能表示某个阶段符合条件或标准了
总而言之,都是符合条件或标准了,可以进入或增上了
上面佛经中讲,想要得以成熟,成熟者
可以通过忆念普贤菩萨,见菩萨普贤放大光明,见菩萨普贤震动佛刹,或生怖畏,或生欢喜
结合日常的修行,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1.要脚踏实地

善知识教导

【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低处着手

其实,从基础开始学起,等到您一阶一阶爬上去,到时候就算您第一次读大经深经也会懂
不然您在底层望向高处永远也看不清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今生能够快速成就的人(高僧大德)都是因为过去世就已经学习了,所以很快能跳到高处
(这个道理在深经里面佛陀都有说明)
如果您不是,就应该老实由基础开始,这样才会顺利,也不会有挫折而产生退心
如果您是,那也应该快速完成这些基础课程

所以
1.有空可以尽量多[阅读思维不同佛经],越符合自己程度的越好,这样可以辅助了解下面定课专修的课程

2.如果[定课课诵佛经],应该单纯专注在一两部佛经上,等完全熟悉了,大约至少1-2年至3-5年,经过1.[课诵熟练经文],2.[思维解义归纳要点],3.[实际修行运用在生活上],4.[为人演说宣扬佛法],四个阶段都完全熟悉了才更换下一次课诵的佛经,这样才算完整的实修一部佛经

上面这样的课程,如果您累世已经有实修,又或者按部就班,而且今生够努力,那就会很快速,会缩短时程

在家佛弟子学佛不是整天往外跑而忽略家人或忘失工作,不尽责任,或对工作眼高手低
应该从眼前着手,由家人着手,由本务着手,把份内的工作给做好
除了要落实基础修行功课,但是也做好基本为人的道理
——[略说]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从基础开始学起,等到您一阶一阶爬上去,到时候就算您第一次读也会懂
不然您在底层望向高处永远也看不清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今生能够快速成就的人都是因为过去世就已经学习了,所以很快能跳到高处

如果您不是,就应该老实由基础开始,这样才会顺利也不会有挫折——[略说]不懂实修次第方法而造成修行混乱的状态

【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好高骛远,而要回归学佛的基本过程
就是1.听闻读诵,2.思维解义,3.生活上受持实修法义,4.为人演说
而在这些过程当中,要以佛经上常讲的[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来增上修行——修行最重要在于老实,能够按部就班持续,才能真正增上

2.要自信自强

如何坚定学佛信心?
【佛告思益梵天。菩萨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四。
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
二者[精进不懈]。
三者[信解生死如梦]。
四者[正思量佛之智慧]。

菩萨有此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如何坚定学佛信心,而不疲惫不后悔,增长善根无所恐惧,成就一切善法?

善知识教导
【正愿必成,由小见大,要相信自己正向心念的力量——正愿必成,要相信自己正向心念的力量

【只要一心向善、学佛成佛,不论世界如何变化
一切相、遭遇、逆缘、讥谤、苦受、危机,都可以成为学佛成佛的助缘、踏脚石和转机
关键就在于当下的心态是否正确,是否契入佛心,还是随凡夫心随波逐流——一心向善、学佛成佛,才能缔造你我双赢的美好未来

【成佛则是要靠自己修行,靠自己消除贪嗔痴,佛菩萨只能引导和教导,没办法代替众生修行和成佛
自己的贪嗔痴和妄念,就是要靠自己学习消除
只有靠自己转念和认清法界实相,逐渐消除贪嗔痴,这样才能成佛
这才是科学,这才是真正的原理,真正的原理在佛经中都有说明
想成佛,就是要靠自己实修,清除第八识中的妄念种子,这样才能成佛

能不能成佛,靠的是众生自己要转念,要转邪为正,要消除妄念和习气,要纠正错误的认知和观念
而不是靠佛菩萨的神通就能成佛的,如果可以,那大家都不用修行,都让佛菩萨超度成佛就好了,还要那么麻烦吗?
所以,真实上就是不可能靠神通成佛,
想成佛必须靠智慧解脱,就是自己在知见观念和实力上提升,恢复到佛性的状态
这过程就必须靠自己实修来消除妄念和习气,如此让佛性显露,就能逐渐成菩萨,最后成佛——超度和成佛是两回事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6 10:21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7 20:25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5

通过学习——华严经~  中以下佛经内容:

得令一切众生乃至于梦中增长善根解脱门.....
如来自在无有边,如云普遍于世间,
乃至现梦令调伏,此是香幢所观见。
......
得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于梦中为说法解脱门.....
如来色相无有穷,变化周流一切刹,
乃至梦中常示现,雷幢见此生欢喜。
.......
此诸菩萨,悉能遍往亲近供养;
于念念中,以梦自在,示现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示现一切诸天没生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说一切菩萨行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普震动一切刹叹佛功德神变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严净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普摄一切众生言辞佛音声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能雨一切佛法云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国土周遍法界示现神变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普现佛身充遍法界一切如来解脱力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海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如是普遍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悉令开悟。

=============================================

结合菩萨为什么会示现在众生梦中? ~ 华严经 主题
上面的佛经中,讲到于梦中
“增长善根解脱门.....”;“为说法解脱门.....”
从而能够“令调伏”;“常示现”;“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
由此,学习关于“梦”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叫做梦?
什么叫做梦?
梦其实就是乱想

【梦就是代表自己心中的欲望和愚痴的念头】

【更深入来说
梦只是累劫以来,存在第八识的无明习气种子现行
所以造成第六意识的思维幻想
而这种累劫的业力都和过去世其他众生有共业因缘
所以梦中都会有其他众生,和各种环境场合
这都只是自己累劫和众生共业干扰所产生的意念,
只是念头的综合想像】
——[解析]什么叫做梦?梦其实就是乱想,白天幻想叫白日梦,睡觉幻想就叫梦

梦境都只是心念作用交织而成的结果——[案例说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千万勿以民间外道方式解梦

二、梦的因缘

【梦多是心识所现,众生杂染深重,和其他众生的共业也多
所以梦境多是众多因缘和合而显现,我们凡夫很难真正明白因缘
所以大都只要检视自己的贪瞋痴即可,因为梦境都是贪瞋痴三毒所成
自己远离贪瞋痴三毒就不会有乱七八糟的梦境
如果有三昧正定,也就不会受到外在干扰,而出现外在干扰的梦
但是过去世我们与众生都有数不清的缘分,所以难免共业干扰而有梦境
这只要我们多忏悔,以慈心和光明心将功德回向众生,就能消除共业干扰
方法请参照诸多佛经,例如药师经地藏经金光明经

所有的梦,任何恶梦或者梦到鬼怪,或者好梦
这在地藏经,药师经,大宝积经...很多经典都有提到,无法在这边详列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众生因缘成熟,佛菩萨在梦中示现各种梦境,这是对众生的因缘教化
(注1:这在[华严经]和[菩萨善戒经]就有提到佛菩萨能入众生梦境教化众生,好梦恶梦都有可能,这要看众生因缘,这一般只在初学时期方便接引众生学佛.)
(注2:楞严经说~如果众生不吃素守戒,又贪求感应,天魔也可能假冒佛菩萨在梦中出现)


2.非人鬼神干扰障碍(因为众生本身过去世和今世造恶业的关系,所以有非人众生报复干扰)

3.邪魔外道干扰
(因为修行者本身过去世和今世曾经接触邪魔外道或贪求神通附体的关系,所以受到精魅鬼神非人的干扰,请参阅楞严经,飞精附人)

4.众生的过去世或者今世已故眷属或者有缘相遇的非人众生,请求帮助脱离恶道(
请参阅地藏经)

5.众生八识种子翻覆显现,
这就是过去世和今生的所有记忆涌现,形成妄念流,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的显现,其实也是烦恼的翻现,透过正观来转恶梦,就能消业,例如[僧伽吒经]所说,这是消业的情况

6.修行过程的梦中发相,
可能是代表修行受到肯定的好相,也可能是魔扰(行者自认修持不错),例如,地藏经(21日梦中开智慧灌顶),法华经(修持法华而梦见...),大般若经(不退转相)都有提到


梦的因缘,情况很多,很复杂
一般来说如果定力和功德力不够,可能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所以初学者只要发起大乘心,心想慈悲光明,多诵经回向即可,例如地藏经

如果业障逐渐清净,或逐渐有些三昧定力(清净心光明心和寂静的修持),或功德力(善业,善缘,福报,修习大乘菩提,六度万行),这样通常就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这时候的梦境就会比较是单纯过去世所留下的八识恶种子浮现

一般来说,劝人不要胡思乱想,这是正确的,
因为不论物质和念头都是生灭的,都是虚妄的
不过,虽然虚妄,但是众生执有太深重,所以还是会受[有]的影响
例如我们都还有这个肉身,都还会饿会痛,我们还是要吃要喝,还会生病
人与人之间还是会互相影响,打人或被打都会痛,也会生彼此的气
这是本身没有功德定力,以及与众生共业影响,所以人还是会受鬼道影响
所以认为一切都是虚妄,而否定有外界干扰,这也是不透彻的
(这种差别就像两边,就像佛菩萨与六道众生都是实有的)

除非修行不错,有三昧力和功德力,才能逐渐不受到外界干扰所影响
这种最简单的修持,就要靠刚刚讲的,多念佛,不要胡思乱想,认为一切都是虚妄
不过在功德和定力养成之前,可能还是先多忏悔多诵经回向消业,解开怨结,或者满足有缘众生的需求,这样直接沟通会来的比较直接快速】
——[诸经辑要] 梦~的佛经引证和解方法

梦形成的原因很多,
可能因果,可能虚妄,可能干扰,可能教化,可能求助】
——[案例解析]佛弟子如何自己解析梦境?

三、梦的相关原理

【佛菩萨神通广大、智慧方便不可思议,当然可以利用梦境教导众生,这在佛经中也是有说明的
但是,非人鬼神当然也会用感应或梦境来迷惑众生,这同样在佛经中都有说明的,以前也讲过多次

这问题的根本问题在于,因为你相信这些感应或梦境或幻境
所以,佛菩如果要帮你,可能也会用这种方式
但是,非人鬼神想要迷惑干扰你,也同样是用这种方式
所以,想要真正解决此一问题,那就要自己超越,超越这些表相
回到一切的本质和修行的根本上
超越梦境与妄想执着


【[梦境]是虚妄?[真实的人生]不虚妄吗?
不论是梦境,或是众生所认为的真实人生
其实都是自己与众生共业的结果,都是由妄想所筑构

不过因为众生尚未成就佛果,本身就在因果共业中
所以并不能完全否定这共业,而认为一切都虚妄没有业
应该正视共业之因,就是烦恼,若无烦恼,自然果报清净
而不是如楞严经上讲的着魔情况,认为无因无果,一切俱空】
——梦境是虚妄?真实的人生不虚妄吗? 罪性本空&真妄不二

【梦的种类非常多,大都是心念习气业障和共业显现
佛弟子应该检讨自己的贪嗔痴心念,觉照正观
这样才是正确的修行,这样才能透过梦而消业

[消业]就是转化自身心念而清净,这就是消业
进而转化众生心念,让众生心念清净,这就是[消除共业]】
——[问答]如何消除恶梦?梦境总结解说

四、执着于梦的危害

【对于修行人来说,如果开始执着梦境,尤其自以为的预梦,
因为执着梦境,很容易就会被非人鬼神所诱导和控制,而产生干扰或着魔的情况
修行人如果执着梦境,就像执着禅定中的幻境,或执着神通
只会逐渐被非人鬼神或天魔所利用而着魔】
——执着自以为的预梦,易堕入魔扰

五、应当如何对待“梦”

【佛弟子对于梦境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1.用梦来检讨自己的修行,
2.而不是像外道算命或预言一样推测自己的吉凶】
——[案例解析]佛弟子如何自己解析梦境?

【所有梦境,可能
1.有时候真的是众生和我们有缘,可能是1.过去世亲人2.结怨仇的人(恶梦)
2.或是今生缘分,
3.或是第八识种子现前的乱想乱梦
4.也有可能是佛菩萨对您的梦中考验

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况,我们不用去理会到底哪一种
不要陷入梦境当中,遇到任何梦境,
只要如实的生起[光明心][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平等心]
念您平常念的佛号或者佛咒,
这样1.就能超度他,2.或者退斥干扰,3.就能消除业障,4.就能通过考验】
——[略说]梦中遭遇和考验,如何应对?

【应该以正念、正思维、正知见去分析看待梦境,
而不是堕入梦境的表相中,那反而会走向魔障

修行要从根本去改进才是真修行,不能依靠一个梦境就不修行了或退转了,
所以,就算真是佛菩萨的示现,梦境也只是佛菩萨让众生安心或精进的方便,
但是,如果修行者或众生没有正向发心与实修,那也是不会真正改变的,相也会转变】
——超越梦境与妄想执着

【佛弟子梦中遇到恶事或求助的众生
这只要梦中起清净心光明心念佛持咒就能消除恶事
或梦中念佛持咒超度众生,这样就行了
如果梦中不知道要念佛持咒,那表示自己不懂或修行不够用功】
——[问答]如何消除恶梦?梦境总结解说

佛弟子应该要知道~[相由心生]
由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无明种子而生形成种种幻相和梦境

因此佛弟子对于梦应该要有正确的认识
应该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有贪嗔痴
而不是以外道或民间信仰的方式去解梦
例如预测吉凶祸福


此外,
梦境除了可能是自己的心识作用
梦境也可能是佛菩萨为了教导众生
所以对众生的心念投射,用以启发众生善根或考验佛弟子的修行
或累世亲人发起心念的求助
或非人鬼神发起心念的干扰


只要佛弟子保持清净心光明心慈悲心,就能通过考验或不受到干扰】——梦的案例之一]自己的心识作用

【对于梦境不要往吉凶祸福去思维,
那是外道思维的方式,就像算命一样
那些攀缘都是错误的
只会让自己堕入虚幻,迷失在轮回当中
一般人梦中的人物并不是现实中的人
那些只是由您的心识记忆配合梦中妄念所变现的,是虚幻的

如果您是精进或因缘成熟或懈怠的佛弟子
佛菩萨为了考验或引发众生善根
所以可能利用您熟悉的人物在梦中示现来考验或度化您的,也可能以佛菩萨的形象,或其他各种形象,或好坏的梦境都可能,这要看众生的因缘根器

如果是接触(附佛)外道或贪图神通或业障深重的人
梦境就可能和非人鬼神干扰有关,就算是好梦,也可能是魔扰

总之,佛经上讲的这些原则,
自己多思维慢慢就会明白
自己就能检查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了
根本不用问别人
这也是末学为大家解析梦境的用意
希望大家用正确的方式来认识梦境
检查自己的心念和行为
这样对修行才有帮助】
——梦境只是心的各种念头的综合显现

【佛弟子用佛法正确的认知梦境的因果即可】——[案例说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千万勿以民间外道方式解梦

【在实修的过程,日常生活和梦中的考验会越来越深入和细致
透过这些过程,实修者就会越来越明白实修的种种方法和原理
也更明白佛经的意思和实相义与方便法】
——光明心的考验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6 10:3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9 10:46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6

通过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  中以下佛经内容: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
通过学习这段佛经,末学有以下收获:

一、自身的业障会影响,或者说会障碍我们修行佛法,如上面讲到的:

“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而作为佛弟子,更要充分认识到业障的危害性,善知识教导:
佛弟子如果没有趁年轻修行吃苦消业,随着年纪渐增,生理退化,心力不足负面的力量就会显得强大,累世的负面习气现行,修行就很容易退转,甚至严重的往下沉沦

关于「业障」,在清净光明专辑中善知识有很多相关的教导,再次学习其中部分内容

(一)什么是「业」?
就是一切心念和行为的造作

(二)什么是「业障」?
就是障碍修行成就的一切(心念和行为造作),都叫「业障」
就是1.自己的负面习气(心念和行为)和恶种子(不断轮回过程中的深层心识记录),
2.以及累世和众生互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力,就是障碍修行成佛的一切恩怨情仇,
这些会在人生过程的每个当下中障碍修行,所以叫作「业障」
所以,业障不是年老才会现前,而是当下随时都在、都会现前,只是年纪大后会更难抵挡更明显,所以特别叮咛
————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业障]分成A[自己对自己的障碍]和B[其他众生对自己的障碍]
A:自己的部分,分成:
1.[心理障碍](无明,愚痴,没有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2.[业报身造成痛苦所形成的障碍](现在的身体好坏都是业报身,是因果所造成),自己的愚痴无明会不断造成错误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患病的原因(例如,没有世间智慧好好照顾身体)

B:外在的部分,这包含周遭一切众生和非人的干扰障碍(共业干扰,就是来自1.结怨2.或爱欲杂染障碍的亲戚朋友或非人,这也是因为没有因果观念,到处结怨而造成亲友或非人干扰报仇)
——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三)什么叫「业障现前」?
其实,业障不是年老才会现前,会说年老,只是因为年老的时候难以抵挡,比较明显

(四)什么叫「吃苦消业」?
就是借由精进实修,来反转并消除自己累世所累积的负面习气(第八识的恶种子)
在这精进的过程,因为累世的负面习气和错误知见的障碍,实修就犹如逆流而上,过程中就会觉得苦(所以才叫吃苦)
不过,如果真能努力突破负面习气和恶种子,恶的因子消除,往后当然是光明大道,所以才叫消业
道理虽然如此,但是众生累世所累积的恶因子非常多(从粗重到细微),
所以,要趁早修行且真正努力消业,这样才能避免年老力衰的时候,业障现前无力无心抵挡而退转

(五)如何突破业障,面对业障?
最好就是趁年轻真正吃苦修行,因为年轻才有体力和心力,比较容易突破障碍——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1.初学佛者如果精进念佛或读诵佛经,佛菩萨都会帮忙众生解除苦难
这是佛菩萨对众生慈悲,让初学的众生有信心,所以初学者对此都有一些感应
这是最初修行次第的型态,就是有求必应

2.但是后来,佛菩萨为了让众生明白物质和肉体生灭不实,朝向真正实修的心理层面迈进
而且加上众生的业障果报太多,所以还是会适时不断浮现苦难和病痛(这也是为了教化众生)
这时候,佛弟子应该修持的就是真正去认识物质和肉体生灭虚幻的事实,这时候该学习破除有执和
破除我执,对于生命的执着应该要有些认识,应该逐渐学习金刚经讲的破除四相
如果这阶段,佛弟子能对苦对肉体执着能逐渐放下,这样业障就会逐渐消除,就能获得清净,修行就会迈向下一阶段
——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六)如何修行突破障碍?
就是不断的以成佛的正知见来消除累世所累积的妄念和错误知见
并且透过实修种种佛事:念佛、持咒、拜佛、诵经、布施、持戒、忍辱、禅定...和一切善业来反转一切错误的心念和行为
——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二、佛经中教导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即是:

“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关于消除业障的方法,佛经中,清净光明专辑也教导过许多

比如:如何忏悔,消除业障? ~ 金光明经 [忏罪法门]

比如:
真心最难得,真心也最有效
用这样的认知,到佛前跪拜(佛像或者佛卡)真实的发起惭愧忏悔心
忏悔自己的业障,然后发愿改过,发愿透过修学佛法来消除业障

忏悔后就应该发起信心,让自己成为清净慈悲光明的人,而且相信自己真的能做到,
这样就能逐渐和佛菩萨的清净慈悲光明相应而逐渐摆脱黑暗习气

而且真实的开始做早晚定课,逐渐落实佛法实修
慢慢逐渐的开始吃素或者守五戒,这样就能逐渐改善

所谓的非人或者过去世结怨者,就会受到您真心和光明的影响
他们也会开始学佛,自然就能放下仇恨而得到超度
所以彼此心念转变,放下仇恨和执着,彼此才能真正都得度
——[案例说明]如何消除业障? ~ `真心忏悔,真心改过`

三、地藏菩萨大慈大悲,怜悯众生,便会:
“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

之后这类众生就能够:
“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地藏菩萨以这种方便,神通来帮助众生,救度众生

不禁想起了善知识的教导:
智慧无碍谓之神,平等大悲谓之通
最厉害的神通是智慧,最神奇的法术是慈悲
——神通有用吗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此学习相关内容

1.什么是神通呢?
其实,你的念头就是你的神通,念头就是神通,心念就是神通,这样懂吗!
任何众生都一样,都有神通,这讲过很多次了
神通的本体就是众生的「第八识」,众生都有神通,每个轮回都是神通,都是「第八识」的神通作用
这些,在佛经中早就讲清楚了

众生都一直在用自己的神通,因为心念没停过,每个心念都在创造自己的未来,神通并没有停过
每个生命的正报和一切外在依报都是众生自己第八识的神通作用创造出来的
众生心都是妄念,所以,就是以妄念造就自己的轮回业报,随着自己的妄念,一直轮回,神通并没有停止

2.为什么「慈悲」和「智慧」才是真正最强大的法术和神通呢?
如果你有智慧,你就能自己明白上面这些道理,如果真慈悲,你就会有救度众生的心念,不论在梦中或生活中
而且,真正的神通,不局限于产生什么光帮众生解决病苦,(这就像医生只能医病,但佛法才能解轮回苦)
而是透过任何身口意或文字,能帮助众生生起正念而觉悟,这才是真正的大神通,真正的智慧神通,能解轮回苦,才是真慈悲
所以,重要的就是心念和智慧的传达,这才是真正的神通,所以,透过第八识的展现,神通可以是任何形式,不可思议

3.要树立关于[神通]的正知见
神通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也不是一般以为的那些才是神通
如果真明白神通的法性原理,就会知道,其实,神通无所不在,
因为,神通只是心念的作用,第八识的展现,无所不在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负面和正面心念,不要小看心念的力量
因为,放眼所及,全都是心念作用的展现,全都是第八识展现的神通不论是迷是悟,神通随时都在,只是随众生心念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
而一般所认为的法术神通,不论是天人的或者非人鬼神外道的,按照实相来说,那些也是虚幻的,懂吗!
一般人所最在意的神通,其实也是虚幻的,因为那同样是相对于六道众生执着,而所产生的第八识神通作用
也因此,一切邪法的神通作用,在「佛性」根本的「首楞严三昧」下都不会起作用,也就是「漏尽通」才是根本
也就是大家都有神通,但是,最后就是看谁虚幻谁才真实啰!——闲聊「神通」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9 10:06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9 10:47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7

通过学习——妙法莲华经~中的这段佛经

读是经者,常无忧恼,又无病痛,颜色鲜白,

不生贫穷、卑贱丑陋。众生乐见,如慕贤圣,

天诸童子、以为给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

若人恶骂,口则闭塞。游行无畏,如师子王,

智慧光明,如日之照。若于梦中,但见妙事。

见诸如来,坐师子座,诸比丘众、围绕说法。

又见龙神、阿修罗等,数如恒沙,恭敬合掌、

自见其身,而为说法。又见诸佛、身相金色,

放无量光、照于一切,以梵音声、演说诸法。

佛为四众,说无上法,见身处中,合掌赞佛,

闻法欢喜、而为供养,得陀罗尼,证不退智。

佛知其心,深入佛道,即为授记、成最正觉。

汝善男子,当于来世,得无量智、佛之大道,

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四众、合掌听法。

又见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证诸实相,

深入禅定,见十方佛。


================================================
围绕 菩萨为什么会示现在众生梦中? ~ 华严经
在学习时,末学联想到佛经中描绘的景象,无比殊胜,无比赞叹,无比向往

末学也希望自己如善男子一般,能听到诸佛演说无上法
也愿自己能受到佛陀的授记、成就最正觉
也愿能于来世,获得无量智、佛之大道,国土严净,广大无比,亦有四众、合掌听法
也愿自身在山林中,修习善法,证诸实相,深入禅定,见到十方诸佛

想要实现这些愿望,佛陀慈悲,教导了方法,即是诵持《妙法莲华经》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相关内容

一、为什么读「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
虽然信佛、信佛法是「正信」,能解脱轮回和成佛,是正确的(反之,如果相信无法解脱的外道邪见,那则是「邪信」)
但是,信佛、学佛中的多数人大都还是属于「迷信」(虽信但仍迷,不知所以然)、和「愚信」(虽信但无知、无智、不明白原理),
而非真正深入实修的智信(有智慧明原理)、实信(明白实义)、真信(见性见真)

例如:有人常说:我真的相信!但是,要他说明为什么?有什么道理?是什么原理?却讲不出来,这就是「迷信」和「愚信」
不过,这并不是佛法或正法有问题,而是学习者、信奉者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深入学习和了解,而容易使别人对正法产生误解

虽然如此,但是,如果能信,不论是上述的「迷信」还是「愚信」,都还算是有「善根」,还是能逐渐进步的,
所以说:「信为功德母」,因为,能信还是一切的根本,能信就会忏悔和改进,能信就还有机会学习和进步,逐渐变成「智信」
所以,如果能信「法华经」,虽然智慧不足、虽然外行,但是,也能因为信,而得到相应于本身次第的效益
「法华经」上讲难信难解,问题就在于「法性原理」上,
如果「众生心」没达到真正「大乘发心」和「菩萨性」的标准,「智慧」不到理解「甚深法」的次第,那是很难理解这问题的
也因此,因为众生心量差别,读任何佛经,就会产生理解次第上的差别,所以,「法华经」前先讲「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讲的就是众生无量,众生心的差别也无量,无量差别的众生心,对佛经、佛法、佛陀说法而有不同无量解,产生无量义
因此,菩萨行者应该要明白这个法性原理,明白众生心、性,更深入甚深法性,这样才能真正普渡众生和成佛

所以,如果连「无量义经」都无法真正弄明白,那更不用说「法华经」了,读「法华经」往往就变成「低次第」的求佛菩萨、求功德
而只有真正大乘次第的大乘发心菩萨行者,才会真正明白「法华经」的义涵,明白「法华经」的教法,真正落实「法华行」
请问「法华经」说什么?是什么?(又或者金刚经、心经、华严经、楞严经...说什么?或代表什么?)
......(请先思维,想想自己读过哪些佛经,自己能讲出这些佛经在讲什么或要讲什么吗?)
......(然后再想想,以自己的情况,能称为深入经藏吗?是真正实修的佛弟子吗?)
......
其实,光这样一个问题,就能考验出一个人和修行者对「法华经」的认识,也能看出修行者的次第
任何事情或佛经或修行都一样,只要一问,甚至一看(或观察),就能知道众生有没有内涵、有没有实修

如果修行者连上面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或根本没想过这问题,那代表修行根本不用心,修行还很敷浅(肤浅)和初浅、粗浅
如果还能讲出一些内容,那代表,可能还有点心去读佛经,不过,这算不了什么,就像现代人不出国,也能讲出好几个国家名字
如果能讲出很多内容,嗯,那可能有用心去读和记忆,这样在普通人中还算好的,但是对实修者来说,只是很普通的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有另一种就是:很抱歉,还没读过这本经,不知道讲些什么

如果是真正能契入「法性原理」的实修者,如果真心实修深入佛法和普渡众生,
就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经、要深入经藏?读经有什么目标?要从佛经中学到什么?重点是什么?
因此,就能很简单且简短扼要(也能长篇大论)的讲出每一本佛经的「心要」和「实修方法」与「运用方法」
也就是,学习佛经,要能明白每一本佛经的用意、目的是什么?(要教导和成就何种根器?何种法门次第?成就目标为何?)
心要(心法、根本)是什么?法门是什么(有哪些戒行、禅定观行和智慧法义)?
普渡众生的方法是什么?有哪些案例?(例如有哪些菩萨示现教导、有哪些故事)
对于上面说的这些,如果没有心(解脱成佛和普渡众生),就不会去想,也不会了解,当然也不会去做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二、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性
妙法莲华经是大经,非常重要
您目前仅是读诵和跪拜就能消除重业,重业轻报
更何况以后真正落实法华经,广行方便普渡众生
所以法华经上说,修法华经能尽速成佛,
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请参考药王菩萨本事品)
——妙法莲华启妙心~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法华经」是真正菩萨行者普渡众生和成佛的教本,是用来教导菩萨次第的佛子,发起大心,开启妙心,显露佛性,行诸妙法。——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三、什么样的人能修[法华经]?
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法华经上说,能修法华经者都是累世久修菩萨道的人
——妙法莲华启妙心~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四、[法华经]的要旨是什么?
末学所领悟的「妙法莲华经」心要、精髓就是:「妙法莲华启妙心」——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法华经]就是教导众生当菩萨而成佛的佛经
众生皆有佛性,行菩萨道,广行一切方便普渡众生,让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法华经]的要旨
所以末学以前常说~妙法莲华启妙心
就是说~透过妙法莲华经开启佛性本心
广行一切妙法,让众生都恢复佛性本心
这就是妙法莲华经的要旨
也是能够快速成佛的原因
也是能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原因
所以学佛如果能明白心法,成就是很快速的
——妙法莲华启妙心~修学[法华经]非常殊胜

五、「法华经」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法华经」一开头、然后一再重复的重点就是「一佛乘」
从方便品(指出以前都是方便)、譬喻品、药草喻品、化城喻品,都是为了说明以前的法门都只是方便,真正的只有成佛一路,就是「一佛乘」
然后,在种种「授记品」中不断的为佛弟子授记,这就是为了加强佛子的信心,有信心,才能由信而逐渐契入「佛乘」而成佛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六、「法华经」为什么有大功德,有什么不可思议功德?
答案就在于「佛性」,也就是以「法华经」让菩萨行者真正发起「菩萨妙心」,契入「佛性」而成佛,这样才是「一佛乘」
「法华经」讲「唯一佛乘」,就是说只有成佛才是正途,才是唯一的「道」路,就是要菩萨发起成佛的佛乘「妙心」而显露「佛性」,
最后,佛陀在「涅槃经」清清楚楚的讲「佛性」,涅槃前,才说明「佛性」才是真正的根本——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让真正的大乘菩萨行者开启「妙心」「佛性」,而由「妙心」「佛性」又能生一切「妙法」,而能普渡一切众生成佛。
这才是「妙法莲华经」的真正功德,真正实践「一佛乘」。
话说,如果学佛、学经而不能实践,没有真正功用,那又学来做什么呢?
所以,开启「妙心」,行「妙法」,实践「一佛乘」,让众生都能显露「佛性」,这才是真正的真实功德。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七、如何阅读[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修学的方式也不一定要从头读到尾
因为那么大一部经,可能还没读完,就因为中途弄不清楚佛义或觉得无趣而放弃了
所以,可以先读功德利益的部分,增上佛弟子的发心和信心
——[略说]如何阅读佛经?例如,楞严经,法华经

八、如何成为真正的大乘法华菩萨行者?
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大乘法华菩萨行者,除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还有许多重要的章节
例如:「法师品」和「安乐行品」以及「普贤菩萨劝发品」
另外,许多菩萨品,则都是重要的案例教导,是菩萨自己亲身示现「法华行」
例如:「常不轻菩萨品」、「药王菩萨本事品」、「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庄严王本事品」

不同的发心和次第,就有不同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一般人和初学者,可能是透过知道、学习这些菩萨品,来求菩萨保佑
但是,真正的「法华菩萨行者」,则是透过这些菩萨品来学习当菩萨,实践「一佛乘」,这就是差别所在,也是真正真实功德所在。

补充说明:
其实末学以前就曾经讲过,「妙法莲华经」就是在讲「方便(度)波罗蜜」,而且法华经的经文中就已经有提到
「方便度波罗蜜」是什么?其实,其中奥秘,自己实修深入心法、深入菩萨道就会知道
一般来说,多数大乘佛经只谈到「六度波罗蜜」,但是,少数会超过「六度」而讲到「十度波罗蜜」,例如:法华经、华严经
「六度波罗蜜」只是一般菩萨行者的基础,真正要晋升为「大菩萨」,就要由六度扩充到十度,增加「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
所以,「妙法」就是「方便度波罗蜜」的展现,也就是真正发起大心,由六度开始扩展到十度,往成佛的「一佛乘」迈进
——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九、宣说「法华经」的要求和条件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9 10:19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9 11:07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8

通过学习——佛说梦相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增上慢品 中的这段佛经

尔时佛告具寿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亦不爱乐称赞声闻及独觉地。于三界法亦不起心爱乐称赞。常观诸法如梦如响如像如幻如阳焰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虽如是观察而不证实际。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有无数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既闻法已善解义趣。解义趣已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及和敬行。并随法行。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具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常光一寻周匝照曜。与无量众腾踊虚空。现大神通说正法要化作佛事。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见狂贼破坏村城。或见火起焚烧聚落。或见师子虎狼猛兽毒蛇恶蝎欲来害身。或见怨家欲斩其首。或见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亲友临当命终。或见自身寒热饥渴及余苦事之所逼恼。见如是等可怖畏事。不惊不惧亦不忧恼。从梦觉已即能思惟。三界非真皆如梦见。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有情说三界法一切虚妄皆如梦境。令诸有情不生执着。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乃至梦中见有地狱傍生鬼界诸有情类。便作是念我当精勤修菩萨行。速趣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无有地狱傍生鬼界恶趣之名。从梦觉已亦作是念。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当作佛时。彼佛土中定无恶趣。所以者何。若梦若觉诸法无二无二分故。当知是菩萨有不退转相。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梦中见火烧地狱等诸有情类。或复见烧城邑聚落。便发誓愿。若我已受不退转记。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即时顿灭。当知已得不退转记。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不即顿灭。当知未得不退转记。

=============================================

由六种梦中境象说明,像这样的菩萨摩诃萨有不退转相、得不退转记

这六种分别是:
1.梦中亦不爱乐称赞声闻及独觉地。于三界法亦不起心爱乐称赞。常观诸法如梦如响如像如幻如阳焰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虽如是观察而不证实际。
2.梦见如来应正等觉。有无数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既闻法已善解义趣。解义趣已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及和敬行。并随法行
3.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具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常光一寻周匝照曜。与无量众腾踊虚空。现大神通说正法要化作佛事。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
4.梦见狂贼破坏村城。或见火起焚烧聚落。或见师子虎狼猛兽毒蛇恶蝎欲来害身。或见怨家欲斩其首。或见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亲友临当命终。或见自身寒热饥渴及余苦事之所逼恼。见如是等可怖畏事。不惊不惧亦不忧恼。从梦觉已即能思惟。三界非真皆如梦见。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有情说三界法一切虚妄皆如梦境。令诸有情不生执着
5.梦中见有地狱傍生鬼界诸有情类。便作是念我当精勤修菩萨行。速趣无上正等菩提。我佛土中无有地狱傍生鬼界恶趣之名。从梦觉已亦作是念。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当作佛时。彼佛土中定无恶趣。所以者何。若梦若觉诸法无二无二分故
6.梦中见火烧地狱等诸有情类。或复见烧城邑聚落。便发誓愿。若我已受不退转记。当得无上正等菩提。愿此大火即时顿灭变为清凉。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即时顿灭。当知已得不退转记。若此菩萨作是愿已。梦中见火不即顿灭。当知未得不退转记。

以上这六种境象,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也是作为菩萨行者当要做的

因这几日一直围绕 菩萨为什么会示现在众生梦中? ~ 华严经 学习相关的佛经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昨晚末学也做梦了,梦中自己一直在学习佛经,思维佛经
但醒来后,对学习的具体是什么佛经,思维的是什么内容,却记不清了
与上述第五种境象相比,菩萨摩诃萨在梦醒之后,依然能作与梦中同样的心念
与上述第四种境象相比,菩萨摩诃萨在梦醒之后,还能思维梦中境象,并发起菩提心
这就是差距啊!

上述佛经中有一句讲到:“若梦若觉诸法无二无二分故
末学体会,真正的菩萨摩诃萨,就可以不论是在梦中或是觉醒时,都能做到“不二”
由此,学习善知识相关教导

1.什么是真正的不二?
[真正的不二]是指~
虽能分辨美丑和苦乐的表相,却不会堕入美丑和苦乐的执着,能知实相,不堕入虚幻
也就是不会堕入苦受中而觉得很痛苦,也不会陷入享乐的欲望中而沉迷于幻境

所以这样的觉者当然不会堕入酒色财气中,也不会堕入人生的苦难感受中
所以菩萨能入六道普渡众生而不觉苦

所以贪着酒色财气的人绝不可能是实证不二的人
举个简单容易明白的例子
就像狗会吃屎,人不会,所以狗是狗,人是人
同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是佛菩萨,众生是众生,因为众生贪着欲望
)
佛法的智慧是真正能引导众生解脱轮回,有智慧有方便, 明辨是非正邪,却不取正邪, 这才是[不二]——[不二]的探讨
实修者应该是为了解脱轮回和普渡众生而实修
所以福报善境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环境,还可能是个堕落的温床
如何在苦难和善境界之间实修不退,这才是实修者应该实修的真正工夫
这就是不二,不苦于苦,不乐于乐,不因苦而苦,不因乐而乐
——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2.[不二]的练习方法
就是来自于日常生活,
这就是[圆觉经]上[禅那]的修行法,就是[觉照不二],
所以[禅宗]的修行很简单,就在生活点滴中,
[六祖坛经]中的[三十六对法]就是在破除对立)
——[不二]的探讨
实修不二的人,
除了上述讲的自己不堕入恶念恶习,不堕入贪瞋痴
还要对于有恶念和恶习的人(也就是俗称做坏事的人)不会感到生气,这样叫做不执恶
同样的,对于外道或魔,
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平或排斥或害怕
所以,如果还会因为世间的是非善恶或正邪,
而生气或执着或反感或恐惧,或路见不平而义愤填膺,
这样就是执着于过程的表相
所以,真正实修不二的人,了解一切只是过程的现象,
并不会因此而陷入情绪当中,而能正确的引导众生

因此,如果您已经开始深入心法实修
当我们在引导众生或家人学佛的过程
我们除了要能明辨是非善恶和正邪,
明白修行正确的次第方法和原理
更要让自己不堕入这些过程的分别和表相之中
这样才是[不二],
才是明白[是非][善恶][正邪],而不取[是非][善恶][正邪]
——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3.[不二]的道理
明白一切法与非法,了解众生的根器次第,也知道引导众生解脱的方法,但是心无挂碍, 也就是佛菩萨能分辨是非善恶正邪,知道众生堕落的习气,也知道引导众生断除习气的方法,又能心无挂碍
实证者或佛菩萨当然明明白白没有疑惑,
可是却不会堕入这些自认成就的情绪和执着当中,这就是不二
所以历代开悟者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开悟了, 也能看出别人开悟了没,
可是却心无挂碍不会堕入其中,这就是不二

这些当然有次第高下, 而我们只是学习当中, 实修者应该要能明辨自己的状态,不堕入凡夫妄想中
——[不二]的探讨


4.为何应保持不二之心
这对于真正实修菩萨道的行者来说,
菩萨行者自己应该深入心法次第,实修般若深义,破除四相执着
关于这点,[大般若经]也讲了如何引导度化外道的方法,就是要学习[不二]才能逐渐做到
这对于一般人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这就是需要实修的地方
如何在正邪对立的地方,自己觉照不二,而能平等对待众生,依照众生的根器来调教


种种乱象是不可能由外在去改变的,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境
实证不二法,显露真性佛性,这样就能达到众生平等的状态

佛菩萨自己不也正是如此吗?
您想想佛菩萨自己又是如何去看待众生的,这样就明白了
佛菩萨对待众生的态度,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态度

所以,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这样您就能从乱象中脱困,就能自在的来去,自在的引导众生
——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29 11:1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29 11:1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29

通过学习——大菩萨为什么示现出家~ 华严经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 [经文] --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事故,示现出家。何等为十?所谓:

为厌居家故,示现出家;

为着家众生令舍离故,示现出家;

为随顺信乐圣人道故,示现出家;

为宣扬赞叹出家功德故,示现出家;

为显永离二边见故,示现出家;

为令众生离欲乐、我乐故,示现出家;

为先现出三界相故,示现出家;

为现自在不属他故,示现出家;

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示现出家;

最后菩萨法应尔故,示现出家。


是为十。

菩萨以此调伏众生。」

============================================================

菩萨摩诃萨为十种事而示现出家以调伏众生,分别是:

为厌居家;为着家众生令舍离;为随顺信乐圣人道;为宣扬赞叹出家功德;为显永离二边见;为令众生离欲乐、我乐;为先现出三界相;为现自在不属他;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最后菩萨法应尔。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内容:

一、何谓出家?
入出家者。
亲近善友诸佛菩萨信心得生。
得信心故舍离世法。受持修行出世之法。
出世法者。谓菩萨戒。
若不能受。名字沙门不名出家。

断欲法故乃名出家。
不受如是菩萨戒者。不名毕竟永断欲法。

断一切爱名为出家。
受毕竟乐名为出家。
乐易行道名为出家。
增长佛法名为出家。
乐持禁戒名为出家。
是名入出家。——菩萨善戒经

二、何谓[菩萨出家]?
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
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
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
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
非自持戒行名为出家。
能令毁禁安住净戒是名出家。
非以阿兰若处独坐思惟名为出家。
能于女色生死流转。以慧方便化令解脱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守护律仪名为出家。
若能广起四无量心。安置众生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修行善法名为出家。
能令众生增益善根是名出家。
非以自身得入涅槃名为出家。
为欲安置一切众生。入大涅槃是为出家。
非以自身除烦恼故名为出家。
勤断一切众生烦恼名为出家。
非以自能将护身心名为出家。
将护一切众生名为出家。
非以自解身心缚故名为出家。
为解一切众生身心缚故名为出家。
非以自身于生死怖畏得解脱故名为出家。
能除一切众生生死怖畏。令得脱者名为出家。
非以自乐涅槃名为出家。
勤行精进为令众生满足一切佛法故名为出家。

文殊师利言。女子。
出家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名为出家。
出家者。[不见一切众生恶。亦不取相]名为出家。
出家者。[不举他罪,有惭愧者,教令忏悔]是名出家。

女子。出家者难名为属他。菩萨不尔。身心自在无系属故。

女言。云何出家名为属他。

文殊师利言。
属戒者名为出家。破戒者不名出家。
属三昧者名为出家。乱心者不名出家。
属智慧者名为出家。愚痴者不名出家。
属解脱者名为出家。离解脱者不名出家。——大庄严法门经

三、何谓真出家?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
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
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罗睺罗!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维摩诘经

四、出家之前请注意....大般涅槃经

五、出家后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 大般涅槃经

六、佛对出家僧的开示(想出家可先参考) ~ 五苦章句经

七、出家修行与在家出行的差别
[戒][定][慧]三学是修行成佛的必修课程
以下就藉由[戒][定][慧]来探讨[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的差别.

先说戒律,
戒律是一切修行的基础,所以,任何修行都一定要先守戒.
如果没有以戒律为基础,修定就会出问题,就容易着魔.
这是因为一般人的贪嗔痴,如果没有先透过戒律来消除.
而直接学禅定,就容易因为错误知见(邪见)和贪嗔痴而陷入魔障,而召引外魔干扰或附体.
所以,戒律非常重要.

至于禅定,
想修禅定,依照佛经来说,一定要寻求阿兰若处,就是真正的清净地,这样才能排除干扰和障碍.

一般在家修行,因为世俗烦恼和干扰障碍很多,所以,世俗家中并不是真正的清净处.
例如:食衣住行,吃喝玩乐,财色名食睡,男女,电视..,生活中充斥各种诱惑.
又例如:工作,家庭,经济,儿女,病痛,灾难,各种争吵和烦恼.(出家则能减少掉大半,而且有正确的方法可排解)
所以,在家修行大都没有修禅定的条件,而且大部分人连戒律都没做好,基础也不足.
因此,如果急于修禅定,大都会陷入魔扰中,或着魔而变成外道或附佛外道.

所以,一般来说,出家人才有修禅定的条件和基础.
出家就必定要落实戒律,这样就俱足修禅定的基础.
出家能舍除一切世俗烦恼欲求和干扰障碍,所以,出家后才容易达成阿兰若处(清净地)这个条件.
而且,出家后由佛经中学习正确的观念和知见(这属于智慧),这样才能由正确的观念知见来学习正确的禅定.
所以,刚刚说,出家才容易具备学习禅定的各种条件和基础.

至于智慧,
不同佛经中的观念和知见,就是各种不同次第的智慧.
所以,智慧要由佛经中来获取,就是按照修行次第,逐渐深入广览群经.
不过,这对一般世俗人来说,因为工作家庭等种种人生烦恼,所以往往无法按照次第实修,无法深入经藏.
所以,如果能出家,在智慧的修持方面也是占很大优势的

综合以上说明,可以看出:

相较下,在家修行则困难重重.
如果不是像[维摩诘居士]这种真正菩萨示现的大居士.
([居士]一词是不能随便乱用的,末法大都乱用,请自查佛学辞典)
一般的在家修行,大都变成只求往生净土,而不能在现世当下有更大的发心和进展.
这也是一般祖师劝在家佛弟子至少要求往生净土的原因,因为在家修行确实障碍多,容易退转——[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的差别
[在家菩萨]。住于慈愍不恼害心。应修二施。何者为二。
一者[法施]。
二者[财施]。


[出家菩萨]应修四施。何等为四。
一者[笔施]。
二者[墨施]。
三者[经本施]。
四者[说法施]。
——[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无生法忍菩萨]如何布施? ~ 大宝积经

八、出家修行的功德
佛陀一再在佛经上说出家修行最好,出家有无量功德.
除非您是大菩萨再来,像维摩诘居士一样,不然在家修行真的诸多障难,这点在[优婆塞戒经]讲得很清楚.

出家就像去极乐世界一样,往生极乐世界是个保障,避免累世轮回,
同样的,出家也是在娑婆不堕落的保障
——等老了再出家?或老了再学佛?或老了才吃素?

九、应如何在家修行?
一般人可能以为修行一定要抛家弃子或出家,或完全独处念佛诵经
因为心态上狭隘了,不知道生活点滴都是修行,在于当下正念
所以,对于家人,或生活,或工作,或同事,或其他众生,就会格格不入
而总以为那些是障碍,不知道一切都是助缘


其实大乘修行,连常见的外道或非人干扰或魔扰,或苦报或逆缘,一切都是成就我们的助缘
只要心念思维一开阔,反而能增上修行次第

若是心念心量一缩小封闭,那就可能成了小乘的发心了
所以大小乘的差异就在于发心,在于心量开阔的不同,所以智慧不同
因此,菩萨以慈悲智慧胜
[菩萨行者]是以[四无量心]为根本,[四摄法]和[六度万行]为法门
菩萨行者发起[大慈心][大悲心][大喜心][大舍心](大乘舍心是指不执着和不二,不是指舍离众生),因此对众生不离不弃
然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详见后面补充说明)
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为修行
家人就是我们可以练习落实菩萨道的最小单位
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无法劝化改善,那又怎能说是在修行呢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心念一宽,您就会有不同的视野,
您就会看见光明的方向
就会明白随处都能修行,随时都是在修行
因为大乘修行侧重心法心要的当下落实,这才是真正的摄心
——[问答]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如何在家人工作和修持间得到平衡圆满?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9-30 14:54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9-30 14:55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9.30

通过学习—— 诸佛世尊有十种速疾法(见佛的功德利益) ~ 华严经 佛不思议法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速疾法。何等为十?所谓: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远离一切恶趣;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圆满殊胜功德;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成就广大善根;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往生净妙天上;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除断一切疑惑;

一切诸佛若已发菩提心而得见者,速得成就广大信解永不退转,能随所应教化众生,若未发心即能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一切诸佛若未入正位而得见者,速入正位;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清净世、出世间一切诸根;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得除灭一切障碍;

一切诸佛若有见者,速能获得无畏辩才。

是为十。」

============================================================

这10种速疾法,分别为:
1.速得远离一切恶趣;
2.速得圆满殊胜功德;
3.速能成就广大善根;
4.速得往生净妙天上;
5.速能除断一切疑惑;
6.已发菩提心而得见者,速得成就广大信解永不退转,能随所应教化众生,若未发心即能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7.速入正位;
8.速能清净世、出世间一切诸根;
9.速得除灭一切障碍;
10.速能获得无畏辩才。

想要快速,甚至立即获得以上利益,必须要达到的前提条件
即是:见到一切诸佛
那么,如何才能见到佛陀呢?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所谓:

于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

愿佛出生见;

业报佛深信见;

住持佛随顺见;

涅槃佛深入见;

法界佛普至见;

心佛安住见;

三昧佛无量无依见;

本性佛明了见;

随乐佛普受见。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十种见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应这样去努力:

一、常忆念佛

善知识教导
遇到困难,只要真心全意恳切的忆念佛菩萨,就会逐渐改善的
不论您多么痛苦,只要全心投入,就像把身体投入大海那样的把身心投入法界光明
一切的黑暗或痛苦与大海和法界相较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当下您会逐渐体会到法界光明的力量,逐渐把黑暗和痛苦完全淹没
内心会逐渐清凉,身体或人生的苦难也会逐渐消失的

不论您多么郁闷或痛苦,只要尝试把身心交给佛菩萨,与法界光明相印
您就能逐渐体会上面所说的境界
——真心相印,就会发现

忆念佛陀,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比如:
称念佛号,观照佛像,学习、思维佛菩萨的本愿、事迹等等
这些方式为何能够帮助众生呢?
透过时时忆想佛菩萨和念佛菩萨名号,仿效佛菩萨的精神,
我们由心性上逐渐改变,心常忆念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光明
借此逐渐由心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真正逐渐把自己由凡夫转变佛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再有,我们应当明白:
佛不是单一的,佛有十方佛,而且都可幻化无量,有无量变化
十方宇宙世界中都有许多佛,释迦牟尼佛只是化身出生在地球上而成的佛
所以,以地球人类的角度来看,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其他佛也可算是外星人

更正确的说,佛是存在于整个虚空宇宙中,没有所谓外星或本星的差别,或所谓娑婆世界和他方世界(例如极乐世界)的差别
虽然宇宙十方世界都有佛,但是,佛不因世界而局限,虽以世界而成佛,但这只是佛普渡众生的一项方便

再者,也不可用地球人称「人」的称谓来称佛,因为真正的佛不是人,以人身为佛,只是佛渡化众生无量变化中的一种变化
因为,真正的佛可视为是一种精神的能量体,以佛法来说不生不灭
(符合地球科学的「能量守恒」或「能量不灭」原理)
但也能随时变化成地球人类,或变化成各种众生所习惯的相化或物质化形象或生命
(这由爱因斯坦的「质能互变」理论就能明白佛或菩萨的法报化三身变化,例如:观世音菩萨32应化身)
所以,佛可存在于地球人类不可见的「反物质」或「暗物质」空间,当然也可存在于人类可见的物质空间中

有了「反物质」和「暗物质」的观念,相信可以帮助许多人消除对佛经或佛法中无法明白的种种疑惑
其实,佛经中讲的更多,如果多多深入研究,就能豁然开朗且融会贯通

其实,心念会是突破眼睛(五官)执障的重点
透过心念的超越,在精神上就能超越物质的局限,而逐渐进入质能互变的领域(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身心都变好了,细致了好看了)
所以说「佛法是心法」,一切佛法以心为重,相由心生,业由心转,用心才能看到真实世界,正确的心念才能超越物质世界和六道轮回
——「眼见为凭」的迷信

二、常练习与佛相应

末学体会,与佛相应,最重要的便是自心与佛心相应
比如,自己的发心是否与佛心相应?
自己的愿心是否与佛心相应?
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光明心......是否与佛心相应?

如何才能与佛心相应呢?
很多修行都是修行人与菩萨之间的事情
这些独自案例,旁人很难用自己的角度来理解
菩萨神通广大,自然知道众生心,知道如何引导众生
所以,每个人只要对于佛菩萨有信心,都会有自己的沟通方式
因为佛法是心法,众生心千差万别,所以法无定法
这种甚深因缘和智慧只有佛菩萨才能明白——[略说]相应心
发心开导别人,帮助众生解除疑惑而成佛
当您能发起这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进阶心法]能发起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就能不断突破

善知识和老师一直都在教导我们的方法——光明心法

1.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2.[光明心法]进阶说明

3.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4.[浅谈]心法修持

5.[分析解说]心法次第的观照实修

老师慈悲教导(大致意思):

【依止清净光明本具佛心,对于众生有难度,那么
就依止自己所相应的佛菩萨
佛菩萨代表的就是清净光明本具佛心
让自己深深地沉浸在佛菩萨的光明中,就像惊恐的小孩投进母亲的怀抱
放松而自在】

【多实修就能增上,就能够相应乃至相印了
如果无法相印,就多做功课消业
修行的道路上,不要气馁,只要按照佛法的教导持续前行,就会一直进步
修行就是净心的过程
只管净心
佛菩萨一切都会安排好】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 13:41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 13:43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1

学习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 中以下佛经内容: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

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
   
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
  
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

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

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

以己之疾,愍于彼疾。

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

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

=======================================================================

在这段佛经内容中,文殊师利菩萨询问维摩诘,应当如何宽慰晓喻有疾病的菩萨?
维摩诘进行了回答,结合善知识的解说,其中有三处提到了不应追求小乘法,分别是:
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明身体生灭无常,不说[厌离色身之小乘法], 小乘厌离色身而求寂灭, 这非大乘所】
“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说明身体有生老病死之苦,不劝众生追求小乘涅槃,劝众生应以大乘涅槃为目标】
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大乘行者应该对于身体病苦起空寂想,但是不把小乘所追求的寂灭当作究竟,不劝众生追求小乘寂灭以为究竟】

为什么佛经中教导不应追求小乘法呢?这是不是分别心呢?
其实,这是对佛法的不了解
佛经上说这叫做善分别,善择观,可成就分别智
学佛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要对法义清清楚楚却又不分别无挂碍
——[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一、大乘小乘发心和修行的差别
小乘的思想环绕在苦上面,
因为畏苦,所以离苦,所以是出离心厌世心
所以思维世间一切是苦,一切都是生灭无常,一切都不实都是空
所以小乘追求厌世离苦的小乘空境涅槃

反观大乘思想,则完全不同
大乘的思想在于空有不二,在于佛性(涅槃经:常乐我净)
所以是清净心慈悲心欢喜心平等心光明心无畏心勇猛心

大乘菩萨普渡众生,所以为了众生入六道而不畏苦,自性光明自在,于外则广行方便
大乘的涅槃则是离空有两边的真正大涅槃——[探讨]小乘是大乘的基础?
基本上,修行大乘并不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重点在于发心不同,所以修行方式和成果也不同
圆满的大乘必然涵盖小乘,但是,在修行大乘的过程,不必一定先经过小乘修行
因为这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修行,虽然大乘和小乘有部份共通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圆满的大乘的成果是成佛、是究竟圆满,小乘的终究结果则并不圆满、只是一个过程化境,所以这是完全两码子的事情

大乘菩萨道和小乘解脱道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心和修行,修行的方式和结果也不同
小乘修行的主角在于自己,以断除自身苦难和寻求自我解脱为主,所以方式约略就是离世、舍离、断除,以达到清净的空无
大乘修行的主角在于整体(一切众生),以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为主,最终全都成佛为目标,方式就是入世与平等,是一种平等无量的自在与光明
——【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二、大乘小乘在观法上的差别
关于小乘的观照法,大家只要深入经藏就会知道不外如下
例如:苦观,不净观,白骨观,无常观,无我观,空观,观五阴虚妄...
之前讲过,小乘的观法都建立在苦和负面思维上
因为种种苦难,所以才求解脱之法
所以就有苦观,观照诸苦,以此厌离世间,以此明白世间不实,以求解脱
观自身不净,以断除对自我的贪着,观世间不净,以断除对世间和情欲的追逐
观白骨(这中间有好几个细部过程,请参阅瑜伽师地论),以断除对男欢女爱的迷恋
观世间无常,以断除对世间的执着
观诸法无我,观空(身空,世间空,一切空),以破除身心障碍
这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点,断除一切障碍自己的诱惑
所以小乘法以戒律为首重,以断除一切杂染,成就自身解脱为目的

反观大乘的观法
观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观佛像佛相,观佛菩萨光明,观佛国净土,观法界光明,观一切众生光明圆满,观光明不二实相,观常乐我净
(可参阅[观无量寿佛经],[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观普贤行法经],[大般涅槃经],[华严经]...)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
因为大乘不可思议,难懂难信,所以大乘以信为首要,以发心发愿为首要,直接以宽广清净的心量契入光明实相,以自利利他为目的——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因为大乘和小乘的世界观不同,所以观照的法门和方式也不同

小乘修行者所看到的世界就是自己当下生活的环境(局限于狭隘的自己与外在环境),
因为生命中的种种苦难而寻求解脱,所以着重点都在于与自我相关的苦难与解脱

大乘修行者所看到的世界是整个无量无边法界(无垠的宇宙),
所以观照的方向在于超越当下的法界光明与圆满,这是超越凡夫世俗生命的无量光明世界

因此,简单说: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观察自身不净、世间无常,知苦、觉苦、离苦,以舍离、舍弃和放下执着来断除诸苦);
观察自身不净,这是指观察生命过程中肉体的种种不方便和生老病死过程中的种种痛苦和恶臭等,以舍弃肉体执着来追寻更高次第的状态
观察世间无常,避免自己堕入执着,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因为执着世俗而堕入轮回
观察人生过程和世俗的结果终究是苦,避免因为短暂的欲望而贪求世俗,以避免再次堕入轮回之中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这是相对于上述小乘的「不净」、「无常」、「苦」,因为大乘的世界观不同,发心不同,视界和法门也不同)
大乘以超越小我和世俗并放眼法界光明的究竟圆满状态为目标,所以观照的法门和方式以及发心也不同于小乘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圆满所以涵盖范围无量),因为,圆满的大乘也涵盖小乘,也就是说,凡夫可能先学习小乘而转大乘
又或者学习大乘的初学者也需要小乘法门来对治自己的自身问题,另外就是究竟的大乘能明白一切小乘个别法和共通法
所以说「圆满的大乘涵盖小乘」,但是,初学习大乘不一定先或必要学习小乘,不过究竟圆满的大乘必定透彻小乘,这是因为大乘圆满普渡——【放下这个臭皮囊】VS【好好善用臭皮囊】&略说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大乘有大乘的思想观念(法义)和观行方法,如果错用小乘观法,那会缩减大乘心,甚至退失大乘心,在精神上也容易错乱
基本的差别就是: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白骨观、不净观)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当然还有很多,例如:清净、慈悲、平等、欢喜、感恩、不二、中道,法门更多)

在「智慧思想」上,小乘是「三法印」,大乘是「一实印」....
简单说,就是发心、心量的不同,相信的教法和思想也会不同,而这些差别都是来自于累世因缘(第八识无明、善恶种子的影响)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小乘观不净观白骨观,观四谛义

大乘则观四无量心,观实相印,观法就非常多了,
以下经文分别有从实义,三昧观照,方法上来说明的不同
例如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 圆觉经

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 [无量义]观法

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经(16观经)

[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维摩诘所说经[大乘菩萨道解脱法]~『尽』『无尽』解脱法门: 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观佛实相 ~ 维摩诘所说经

三、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
小乘的法缘基础就是苦,因为厌苦而想要离苦,因为觉苦(发觉苦)而觉苦(研究苦和解脱苦)
所以小乘教导探究众生苦的原因和离苦的方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或教导人生一切因缘和合的原理,就是[十二因缘]
并且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引导众生离苦和解脱
再以[37道品]来解说种种细节和方法,例如:正道法(例如[八正道])和解脱法(例如[四正勤])
因为这样的道理很贴近人生,很有逻辑,所以被一般学者或知识分子所接受

不过,其实这样的教法(小乘法)并不是终点,
只要深入经藏,就能很明白的知道,小乘的解脱最后并没有说明清楚最后的结果
这是因为小乘解脱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化城,一个中继站,只是一个过程
所以当然小乘经中没有清楚说明最终结果,阿罗汉涅槃后呢?不知道了
这结果要由大乘经才能明白后续的修行,也就是[回小向大],转学大乘法而成佛
这才是最终的结果,这些在大乘经中都说得很清楚

我们都知道,六道轮回累劫不休,生命其实没有终结,只是不断轮回
而小乘法成就阿罗汉之后呢?没了吗?变成什么了?难道成就后就消失了?那不是断灭吗?
所以,小乘法确实只是一个过程法门,要转为学习大乘法才能知道真相和真实

佛法不是断灭法,不会由轮回不止的生命变成断灭,而是要转为学习大乘法,逐渐进入到真实的解脱状态
所以小乘不是终点,那不是真正的解脱,所以称为[有余涅槃],而不是真正的涅槃~大乘的[大般涅槃](无余涅槃)

刚刚说过,小乘法的建立基础在于苦上,
所以小乘法要众生去思维人生的虚妄,要众生知道人生如幻,这就是空法,以空来离苦
整个过程就是先感知苦,然后厌苦,接着观空,然后离苦
所以先让众生去感受人生的苦,体会人生如梦,生灭不实,终究是空,最后观空离苦
这就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小乘的观法全部建立在这些[苦]和[空]的基础上
以现代的说法来说,就是建立在负面思维的基础上,转而空化
所以小乘的观念和实修过程会比较着重在自己身上,心量会比较窄化,心念也比较执着在苦难上

相反的,大乘的教导着重在众生上,在慈悲欢喜光明上,在真实成就上,在佛的幻化无边和无量佛国上,在整个法界上
所以,大乘行者的心量比较开阔,比较明亮,比较正向思维,也比较不着边际,也更多神通变化和无量方便
也因此,这比较不被学者和知识分子所信任,而被当作神话或迷信
但是这样的大乘观念却被慈善家或传统华人所接受,
因为慈善家的心量比学者和知识分子更开阔,而传统华人都有慈善的大乘精神
大乘的精神是全球最重要的正向力量
这股正向的力量,反而是避免功利社会人心逐渐败坏的最大且最重要的力量

因为大乘的观念广大无量无边,有无量变化,所以世人难以理解,以为迷信
因此,大乘的基础建立在[信]上,只有信才能深入大乘,所以经上说~[信为功德母]
所有的大乘功德本愿经,都叙述着法界无量众生和不可思议现象,以及诸佛菩萨
这些唯有[信]才能逐渐深入,唯有[信]才能由无量方便逐渐契入真实
因为大乘所显露和教导的就是无量和真实,直接引导众生契入实际,不着在苦难上,而是以[信]解脱
所以,大乘行者只要能信佛,能相信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以此遵守大乘慈悲和戒行,就能往生净土
这完全建立在正向的基础上来离苦,以广大发心的氛围和共鸣方式来契入宽广的法界
以广大心量的方式超越苦难和执着,逐渐契入光明和实相而自在,自在即解脱,无量无边
这不是断灭,而是真实,这和小乘讲的贴身的苦和解脱苦的方法全然不同
大乘的教导是直接用信任佛菩萨的方式,以信来引导进入光明而离苦,以光明自在逐渐契入真实而达成真正的解脱
这用凡夫的智慧和逻辑是无法明白的,所以被小智或无智众生认为是迷信
不过,这种正向观念的精神疗法已经逐渐被医学和科学所重视,不再是迷信

所以大乘佛经有无量方便和无量神通,全都以[信]为基础,
引导众生发起大心,而契入佛菩萨光明和佛国光明,甚至法界光明
以清净和光明来解脱一切苦难和执着,不着边际,不着两边,自在解脱,这才是真正的究竟结果
这个究竟结果就是所有大乘佛经最后的结果,所以大乘佛经完全能解释小乘经论没办法解释的结果

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
大乘的修法原理就在于心念上,所以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佛法就是心法,发心和发愿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只要有信心,就能逐渐明白和体会——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四、如何区分大乘小乘之根器呢?

根本上来说,或由法性原理上来说,「信心」、「发心」、「心量」才是修行大乘或小乘的判定根本

以「信心」来说,「信为功德母」,因此,如果不信大乘,那当然就不会是大乘根器
所以,能信大乘,才是大乘根器,例如:能信佛、菩萨、净土、以及大乘法门
反之,如果把对佛菩萨的信仰当迷信,那当然就不是大乘根器
所以,信或不信就能分辨,信是基础,信是功德母,能信才有后续的一切!

「信」了以后要看「发心」,如果虽信大乘,而发心不足,畏苦怕难,或接触小乘思想,那就可能退居小乘
这样就成了佛经上所说的焦芽败种,所以,对于初发心或初学大乘的行者,要小心呵护,避免退居小乘

以「发心」、或「发愿」来说,必须要俱备大乘发心,发起大乘菩提心,就是愿意「成佛」和「普渡众生」,
「普渡众生」和「成佛」都是大乘的目标,愿意这样发心,才是大乘根器
反之,如果以自我解脱和自己涅槃为主,那就是小乘根器
所以,由设定的目标,就能知道是大乘或小乘根器

以「心量」上来说,心量开阔,能「无我为人」,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能信大乘思想,愿意相信佛国净土
反之,如果局限在自己的苦难上,无法超越,而只求解脱自己的苦难,那就是小乘根器
所以,「信心」是最简单的筛子,而「发心」是看「目标」,「心量」则是看「心的容量」
这些就能简单的看出众生的根器,属于大乘或小乘,而且,这些可由观念行为上去推敲和启发,而让根器显露
因为,众生累世轮回,虽有累世因缘,但是可能今生蒙尘,因此需要点化。

另可参阅:「觉有情」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就在于修行者所俱备的心量,菩萨道行者必须能苦众生苦、能解众生难(苦难和疑难)
也就是,我们的观念、心态、发心、愿望和行为,才是决定我们是大乘或小乘行者的真正因素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此外,可参阅「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的说明:
如是一切声闻、独觉,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故此二种非大乘器。所以者何?
1.由彼依止下劣行故,非大乘器。
2.由彼执取自诸蕴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3.由彼依止自诸界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4.由彼摄受自诸处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5.由彼系属有系属行,于诸有情不乐摄受,无有慈悲,有系属故,非大乘器。
6.由彼观他,具受众苦,舍而不救,但为自身求解脱故,非大乘器。
7.由彼自断诸烦恼首,不乐断除一切有情诸烦恼首,非大乘器。
8.由彼不能驭大乘轮趣菩提故,非大乘器。
9.由彼不能随大光轮趣菩提故,非大乘器。
10.由彼喜乐独一无侣,入涅槃城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其实讲大小乘差别的大乘佛经很多)
[诸经辑要]云何名大乘?

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 思益梵天所问经


五、大乘小乘的共法是什么?何时应修共法?
大乘行者也学37道品,或八正道,或四正勤因为这些都是基本工夫
这读法华经就会知道,如下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在许多大乘佛经中,也都会讲37道品,例如大集经或宝积经
但是,大都以[大乘义]或[实相义]来诠释,而不是以小乘的观念来说法
这点在[大般涅槃经]也讲得很清楚
[大般涅槃经]中讲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是属于[甚深四圣谛]和[甚深十二因缘]
而不是一般小乘行者所理解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

所以[无量义经]上说,同样的名相,因为众生根器智慧不同,所以产生无量义
因此佛陀告诫有大乘心的初学者,避免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
这就是为了避免初学者的大乘心和大乘观念受到误导而堕入小乘

末学以前常说[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不过很多佛弟子没有深入经藏和实修,所以可能无法明白和体会

小乘和大乘的根本差异就是心量和观念(知见,认知)的不同
所以,就算有些佛法名相相同,在心量和观念上还是不同的
虽然如此,不过小乘和大乘还是有共同的法门和观念,例如因果——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再者,就是「实修」上的问题,这可由「戒、定、慧」的实际情况来判定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由「戒」来看,如果连最简单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做不到,基础的「五戒」「十善」也做不到
就算俱备上面的「信心」和「发心」,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业障实在太深重
那就是虽有「大乘心」,但是,基础太差,仍要修学「大乘」和「小乘」的「共通法」,以补足基础「戒行」和「修行」
(附注:「大乘」和「小乘」的「共通法」就是「三十七道品」,这是基本的基础前行)
这就是下面经典所说的情况:
占察善恶业报经: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关于「三十七道品」,是小乘的解脱法,但是也是大乘的基础法(因为许多学大乘的人根基很差)
例如:常见的四正勤或八正道,都是一般修行者常学习遵守和运用的
同样是「三十七道品」,在不同次第,就有不同的教导,底下提供两则经文证明: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菩萨善戒经:菩萨[第一义修集三十七品]?[舍摩他]?[毗婆舍那]?
因为大小乘有共法和不共法,所以,对于「初学大乘者」,要学习共法,强化基础
但是,对于小乘的个别思想,「大乘初学者」不应该学习和接受,避免堕入小乘,这点在很多大乘佛经都是这样教导的,例如:上面的大般若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法华经、维摩诘所说经:欲行大道,莫示小径...等。
至于,对于久修的大乘行者,则要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所以也是通达小乘的,
所以,有些小乘声闻其实是菩萨示现的,用以度化小乘根器。举例经文如下:


《首楞严三昧经》:
「我于尔时满一小劫。三百六十亿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于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脱三十六亿众生。舍利弗。菩萨如是。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而不永灭。」『文殊师利』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光明遍照。
千亿诸天供养『文殊师利』法王子。雨诸天华。皆作是言:「是实希有。我等今日得大善利。见佛世尊。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又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成就如是未曾有法。住何三昧能现如是未曾有法?」
佛告诸天:「文殊师利法王子住首楞严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难事。菩萨住此三昧。为作信行而不随他信。亦作法行。而于法相转于法轮不退不失。...」
——以「法性原理」看大乘和小乘根器

六、[初学大乘]和[久修大乘]的差别
以大乘行者来说,
如果是初学者,那就应该避免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
这在很多大乘佛经中都是这样教导的(请查旧帖,这讲过很多次了)
这是为了避免初发心的大乘行者因为接触小乘经论和行者而退失大乘心或毁谤大乘

如果是久修的菩萨行者,因为已经累世坚固大乘心,不会退失大乘心,而且能明辨大小乘的差异
又为了能普渡一切有缘众生,所以必须学习和明白无量法门,以适应不同众生
因此也应该明白小乘的观念和教法——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 13:25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2 13:28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2

学习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 中的这段佛经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

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  (只是,不过是)以(因为)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

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是即大患,我应离之。

云何为离?离我、我所;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

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

云何平等?为我等、涅槃等。

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

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

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

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
   
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

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

何所攀缘?谓之三界;

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
   
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


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

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

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所以者何?

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

若能离此,无有疲厌,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

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

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

何谓缚?何谓解?
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又(1)无方便慧缚,(2)有方便慧解;(3)无慧方便缚、(4)有慧方便解。
何谓(1)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
何谓(2)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无愿)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

何谓(3)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
何谓(4)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
   

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
   
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

文殊师利!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复不住不调伏心。所以者何?

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

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

是故菩萨不当住于调伏、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是菩萨行


=======================================================================

在这段佛经内容中,文殊师利菩萨询问维摩诘,有疾病的菩萨应当如何调伏自心?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梳理归纳为以下重点:
一、身体为四大假和,并非真实的【我】,不应执着假我,也不应执着法相(因缘法、生灭法...)
二、应[离二法],也就是[不二法],即远离两边对立执着,于[内六根][外六尘]一切法相诸行都平等
三、应心无所受而承受诸受, [受][不受]不二, 为普渡众生而入六道, 虽受诸受,而心无所受
四、应忆想恶道众生的苦难, 而起大悲救度之心. 这样调整降伏自己的妄心和身受, 也应该如此引导调教一切众生,如此只断除这病受, 而不起法执, 这是因为[受][不受]不二
五、病的根源就是来自于攀缘心,攀缘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果能[无所得], 就能无攀缘;远离内见外见,就是无所得
六、菩萨真正的大悲心, 必须要断除六根的六尘烦恼. 如果参杂了爱染心,就会执着于生死而有疲惫和讨厌或喜乐的七情六欲凡心
七、如果自己被生死轮回所束缚, 而能解开别人的生死轮回束缚, 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能解生死轮回之苦, 又能解他人生死轮回之苦, 这样的事情才是可靠真实的.所以菩萨行者不应该被尘染给束缚
八、庄严佛土成就众生是方便, 空、无相、无作法(无愿)中自调伏是智慧
九、离烦恼是智慧, 植众德本回向菩提是方便
十、观身无常, 观身是苦, 观身是空, 观身非我,这样叫做智慧
十一、虽然身体有疾病, 能体会不执着于生死的真常, 随时入六道普渡众生,利益有情而不感到厌倦疲惫,这样就叫做方便
十二、观[病][身]不二, 不执着于病, 也不执着于身, 这叫做智慧
十三、假设身体有疾病, 而不追求永远灭除自身苦的小乘涅槃, 能入六道救度众生而不觉苦,这就叫做方便
十四、不懂安住调伏凡心, 这就是世俗凡夫的世间法 ;畏苦而离苦,舍离众生, 这样的安住调伏内心的方法, 就是声闻法;菩萨不舍众生,也不着世间苦,调伏凡夫心,又不着法相,所以[调伏][不调伏]不二, 远离两边执着,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近日,正值换季,身边也有很多生病的众生,末学也有了病苦,正在消业
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令末学看到了此贴,便发心学习思维
借此机缘,帮助末学思维正知见,保持正观正念,以破除凡夫对人生的种种执着和妄念

末学深深忏悔自身深重业障,目前对于上述内容,还只能停留于文字上的理解
即便有善知识的相关解说帮助,自己对于其中的义理还无法真正的领悟,比如:
怎样才能“观[病][身]不二, 不执着于病, 也不执着于身”?
怎样才能“于[内六根][外六尘]一切法相诸行都平等”?
怎样才能“心无所受而承受诸受”?
怎样才能“远离内见外见”?
怎样才能“不着世间苦,调伏凡夫心,又不着法相”“远离两边执着”?等等

虽然还无法真正的领悟明白上述义理,但末学并不灰心
末学相信有机缘能够看到,学习,思维,就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增上机会
只要不断的努力,终有一天,末学会真正的领悟,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自在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内容
应如何来面对疾苦呢?
治病其实很容易的
因为病的根源就是第八识的无明种子,
病的根源就是我们平常的妄念

所以只要收摄六根,只要调整心境
然后一心念佛或持咒
第八识的清净种子,或者佛性原本光明圆满的功德就会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佛性显露,报身自然转变
所以身体就会清净,病就会自然消除
这样病痛很快就会痊愈

当然,一开始这对一般凡夫并不容易,因为已经累积了累劫的业障
所以[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这是需要练习的
只要多练习逐渐熟练后,就能逐渐消除无明种子
智慧和身心状况都会大大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这不仅是治病有用, 这用在人生各方面都有用,
而且最终要脱离六道轮回仍是靠这个道理
就在于转化心念,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您的念头决定您的去处
念佛往生也是这个道理——[法门实修]如何治愈自己的病痛?改善自己的生活?
1.初学佛者如果精进念佛或读诵佛经,佛菩萨都会帮忙众生解除苦难
这是佛菩萨对众生慈悲,让初学的众生有信心,所以初学者对此都有一些感应
这是最初修行次第的型态,就是有求必应

2.但是后来,佛菩萨为了让众生明白物质和肉体生灭不实,朝向真正实修的心理层面迈进
而且加上众生的业障果报太多,所以还是会适时不断浮现苦难和病痛(这也是为了教化众生)
这时候,佛弟子应该修持的就是真正去认识物质和肉体生灭虚幻的事实,这时候该学习破除有执和
破除我执,对于生命的执着应该要有些认识,应该逐渐学习金刚经讲的破除四相
如果这阶段,佛弟子能对苦对肉体执着能逐渐放下,这样业障就会逐渐消除,就能获得清净,修行就会迈向下一阶段
——浅谈[业障],和[学佛不同次第阶段,该如何面对业障,消除苦难和病痛]?
1.如果您是个佛弟子,那应该知道因果业报
既然是业报,承受就能消业,一报还一业
若要谈原因,贪嗔痴三毒就是原因
消除贪嗔痴的心念和恶习,守五戒,消除十恶业
这样就能断除苦报恶报的源头
如果还能多方行善,这样就能转化业力
因为报应的来源有二,
一个是自己心念的执著
另一个是来自共业干扰,就是自己无知而对众生做了恶事,而形成外在众生的报复
所以只要多行善布施广结善缘,
这样就能逐渐转化共业

2.许多病痛都是因为众生无智所造成,
而这无智就是业障,也是因果业报,
这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是没有脱离轮回的出世间智,
另一个是没有利益人生的世间智慧
没有世间智慧,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就是造成许多病痛的原因,这可以先去医院检查,请教医师,然后修正自己的生活习惯,再者,学习佛法,深入经藏,逐渐就能圆满[世间智]和[出世间智]
所以,如果没有智慧,没有正确的思想行为
那就会因为不断的错误思想行为而造就苦报和恶报
因此想脱离苦报恶报,先要纠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3.如果您是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
那就应该要明白重业轻报的道理
无始劫来,众生的恶业数不清,苦报当然不断
念佛求往生的佛弟子应该要安忍种种苦报苦受
这样才能重业轻报,逐渐净业
让自己临命终能顺利往生

4.如果累世曾经有重大毁谤,那也会如此
许多困苦和罪报,可能一生一世都如此,甚至多世
这在许多佛经上都有讲过
这要多忏悔,然后达到真心忏悔
然后精进学佛实修,才能改善

5.如果佛弟子没有好好检查自己的缺失,
修一漏万(虽修一法,可是常犯十恶业)
或又没有好好精进学佛,时常懈怠,那也会如此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检查自己的[身][口][意]业是否清净,要真正纠正改过,才能转变果报——[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消除业障的方法就是]]

1.对自己(对内):
随时反观自照,正视自己的心念和习气,
随时以[四正勤]转化自己的心念,断除自己的[贪瞋痴]习气

2.对于外在与众生互动形成的共业果报(对外):
例如,累世对众生所做的杀业偷盗邪淫妄语恶口咒骂两舌离间挑拨...
以惭愧心和真诚心,忏悔过错,甘愿承受累世共业形成的一切果报,决心不再犯,
并且积极发起正向的大心大愿,普渡众生,转化外在共业干扰和障碍

[[想要业障快速消除]]
这要靠发心,靠真心,要靠发起修正自我,真心成佛和普渡众生的决心
佛菩萨会看众生的根器因缘,就是看众生的发心发愿和承受力来教导众生
如果佛弟子真的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精进修行快速消业
佛菩萨就会依照众生的发愿和根器来教导和考验众生


所以只要佛弟子真心发露忏悔改过,精进实修
过程中(生活中或梦中)就会快速的接受各种考验和磨练
逐渐消除自己的习气和众生对自己的仇怨
逐渐改变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也逐渐转化众生对自己的观感
这样就能快速消除自己念头上的习气障碍和外在共业的干扰和障碍


总之,真心忏悔改过,发起大心,决心成佛和普渡众生,并且精进实修,体会心法,这样就能在实修的过程中快速消业或转业

[[这种案例,在佛经上都有教导,方法很多]]
例如,般舟三昧(念佛),或楞严经上的楞严坛(持咒),或准提法(持咒),或拜88佛忏(拜佛),或金光明忏(忏悔)

[[以实际经验来说]],
快速消业就是压缩时间来消业,
时间虽短(可能1-3天或7天或1个月,这是指吃苦的时间而不是定期精进的时间),减少漫长的等待,
不过,不论生活上或梦中的考验和磨练,相对的会比一般更痛苦和辛苦(不过这已经是重业轻报了)

也就是在短时间内面对[自己的贪瞋痴恶习]和[一切外在干扰障碍]
这种过程中会有业障快速现前的磨练考验和重业轻报现象
(许多佛经上都有提到重业轻受,或重报轻受)
虽然透过上述这些说明,或许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业障现前的时候,面对的往往就是自己最沉重最难改最难面对的恶习
所以,虽然或许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可能没多少作用
,还是要靠自己在过程中刻苦忍受
这就是在过程中做到[持戒][忍辱][精进]而逐渐形成[禅定],最后明白透彻而成[智慧]


[快速消业]还有一个好方式
就是[闻慧],就是透过听闻佛法,
例如,多阅读思维佛经,或多看论坛上有益的帖子
让自己的观念能够进化,破除迷惑,这就是智慧上的成长
观念弄通了,自然就不再执着,
就能影响思想和行为,不再造做恶业,不再争执,不再因为执着而忿忿不平
这样自然就逐渐消除业障——[问答]如何快速消业?
佛陀在佛经中都有教导佛弟子对「疾病」的态度与面对的修行方法
但是,当佛弟子遇到病痛的时候,多数的佛弟子可能都是急于找世俗医生和吃药,而不是真正用佛法去面对和实修,
这不仅浪费了实修的机会,也考验出佛弟子是否「真信佛」和「真学佛」以及「真实修」
如果不能落实佛法的教导和实修,那怎能说自己是在学佛呢?又如何说自己是佛教徒呢?那可不是妄语吗?可不就是破五戒了吗?
关于这点,佛陀早在许多佛经(例如:「大般涅槃经」,「楞严经」)中都有斥责,并称这些人不是「真佛子」,
所以,「皈依仪式」和「真佛子」可是两回事,这要认识清楚!
(佛经中也有说明哪些非真正皈依或破皈依,关于「真皈依」和「真佛子」或「非佛子」,请参考「大般涅槃经」)

透过上述的说明,大家只要反观自照,扪心自问,就能发现自己是不是「真学佛」,还是为了世俗福报而「迷信学佛」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自己的真实修行状态,再用上述关于疾病的举例,来说明下面各种不同次第的情况:
例如:「佛弟子」面对「疾病」,是急于求助「世俗医生」和「药物」,只有「吃药」才安心
还是除了「吃药」之外,为了痊癒而念佛持咒的「表相修法」,「口念心不念」,念念还是病苦和担心害怕
或是,虽然「用心念佛」「求佛」,但是观念上仍害怕疾病,对疾病不能用佛经教导的「正观」来看待,不知道「相由心生」的道理
又或,虽然听过或知道种种经文中的「文字」道理,但是「心念」上没有实修,不懂或没有落实「心法」上的「正观」实修
(关于「正观」,可参考「维摩诘经」或「持世经」)
又或者,能「正观」看待疾病,不在乎生死,以佛经中教导的「心要」来念佛和持咒,以便逐渐契入真正的佛道
(关于持「大悲咒」的「心要」,可参考「大悲心陀罗尼经」,有人可能念了一辈子的大悲咒也不知道大悲咒的心法心要,仍是表相修法)
——学佛者的迷信与智信
学习佛法,对于事情要学会正确发心
任何遭遇都可以透过光明的想法而改变原有的业报
这就叫做[转念],要把[凡夫习惯的负面思考]转成[正向光明的思维]
这样业报就会转变,人生就会改善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全看念头好坏驱使行为造作而成就不同的业报
所以我们对于任何事情应该存好心存好念
用善心善念就可以转变以前愚痴的业报——[转念]~学习用[光明心]和[善念]转变[恶业果报]
真正的实修者,如何修行面对不合理的对待,或人生的各种境界呢?
就是真正要把佛经上的法义实际运用出来,运用在生活上,运用在每分每秒
真正的实修者面对人生的各种情境,都会用佛法不断的提醒自己
用佛经上讲的种种正观去转化自己凡夫的知见和妄念
这都是要一点一滴实修出来的
一般人一开始当然会觉得困难,觉得不容易
不过,世界上或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哪一件事情不是慢慢上手的呢?
所以,还是要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做——[略说]念头的执着和造业,以及修行转念
实修者应该是为了解脱轮回和普渡众生而实修
所以福报善境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环境,还可能是个堕落的温床
如何在苦难和善境界之间实修不退,这才是实修者应该实修的真正工夫
这就是不二,不苦于苦,不乐于乐,不因苦而苦,不因乐而乐


知道了这点,就会知道娑婆世界其实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


同样的,末学讲过的精进实修和心法实修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只要您能有坚定的毅力和勇气,实修增上也会很快速

所以您是要哀怨的感叹人生和环境
还是以正面的心念,感恩[娑婆世界]和[一切众生]给您的考验
提升清净心光明心,体验不二法,光明不思议,当下即净土

该如何?这就由您智慧的自我抉择了——[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相关学习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诸经辑要]如何治愈重病?

[诸经辑要] ~ 消除一切重罪业障的方法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3 11:39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3 11:4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3

学习 诸佛世尊有十种难信受广大法 ~ 华严经 佛不思议法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难信受广大法。何等为十?所谓:

一切诸佛悉能摧灭一切诸魔

一切诸佛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一切诸佛悉能调伏一切众生咸令欢悦

一切诸佛悉能往诣一切世界化导群品

一切诸佛悉能智证甚深法界

一切诸佛悉皆能以无二之身现种种身充满世界

一切诸佛悉皆能以清净音声起四辩才说法无断,凡有信受功不唐捐

一切诸佛皆悉能于一毛孔中出现诸佛,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无有断绝

一切诸佛皆悉能于一微尘中示现众刹,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具足种种上妙庄严,恒其中转妙法轮教化众生,而微尘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证智安住法界

一切诸佛皆悉了达清净法界,以智光明破世痴暗,令佛法悉得开晓,随逐如来住十力中

是为十。」

=======================================================================
上述佛经讲了诸佛世尊有10种难信受广大法,分别为:
1.悉能摧灭一切诸魔;
2.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3.悉能调伏一切众生咸令欢悦;
4.悉能往诣一切世界化导群品;
5.悉能智证甚深法界;
6.悉皆能以无二之身现种种身充满世界;
7.悉皆能以清净音声起四辩才说法无断,凡有信受功不唐捐;
8.悉能于一毛孔中出现诸佛,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无有断绝;
9.皆悉能于一微尘中示现众刹,与一切世界微尘数等,具足种种上妙庄严,恒于其中转妙法轮教化众生,而微尘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证智安住法界;
10.皆悉了达清净法界,以智光明破世痴暗,令于佛法悉得开晓,随逐如来住十力中。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之所以称之为“难信受”,一方面是因佛力不可思议,一方面是因众生无法理解
而众生之所以无法理解,是因自身业障深重,愚痴无明,不具足佛智
由此,应当思维
一方面,当自己面对深法,无法信受时,该如何去做?
另一方面,应如何去引导众生,为其说法,令其信受?
深深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针对上述问题,都给出了答案,认真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一、听闻深法,却无法信受的时候,该怎么办? ~ 瑜伽师地论
(原文节录如下,并略作解说,仅供参考)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如果菩萨行者学习菩萨道,必须安住在菩萨清净戒律和仪轨当中)
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
(就像如果听到甚深最甚深的佛法可是却无法信受,
这时候菩萨行者应该勉强自己相信和接受,应该要直心信受如法学习)
我为非善盲无慧目。于如来眼随所宣说于诸如来[密意语言]而生诽谤。
(菩萨行者知道自己善根不够,所以没有智慧能够明白深法,才会想要毁谤甚深佛法[密意语言])
[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法信受是因为智慧不足,而能仰慕推崇佛陀对于佛法无不了知)
(菩萨行者应该这样明白自己的愚痴无智,然后推崇诸佛对于佛法无不当下了知、平等随缘看待的智慧)
如是正行无所违犯。虽无信解然不诽谤。
(菩萨行者应该要像这样正直修行不犯戒律不违背法义,虽然对于深法无法真正信受了解,但是绝不毁谤)

应当树立如下正知见
佛法不是几千年前仅于地球的产物,更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更不是迷信
(其实,执着物质表相才是迷信,只是众生不明白,再说,正当迷恋的当下,当然没人认为自己是迷信)
正确的说,佛法是一种超越地球科学的超科学,描述真正的真实,而且有实际的修行验证方法,是有实证方法的理论
透过对理论的理解和方法的修持,佛法可带领众生破除对现生现状的物质和表相迷信,
超越生死轮回和表相世界而逐渐进入真实(超越一切而来去自如的状态,可称为「如来」)

佛不是单一的,佛有十方佛,而且都可幻化无量,有无量变化
十方宇宙世界中都有许多佛,释迦牟尼佛只是化身出生在地球上而成的佛
所以,以地球人类的角度来看,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其他佛也可算是外星人

更正确的说,佛是存在于整个虚空宇宙中,没有所谓外星或本星的差别,或所谓娑婆世界和他方世界(例如极乐世界)的差别
虽然宇宙十方世界都有佛,但是,佛不因世界而局限,虽以世界而成佛,但这只是佛普渡众生的一项方便

再者,也不可用地球人称「人」的称谓来称佛,因为真正的佛不是人,以人身为佛,只是佛渡化众生无量变化中的一种变化
因为,真正的佛可视为是一种精神的能量体,以佛法来说不生不灭
(符合地球科学的「能量守恒」或「能量不灭」原理)
但也能随时变化成地球人类,或变化成各种众生所习惯的相化或物质化形象或生命
(这由爱因斯坦的「质能互变」理论就能明白佛或菩萨的法报化三身变化,例如:观世音菩萨32应化身)
所以,佛可存在于地球人类不可见的「反物质」或「暗物质」空间,当然也可存在于人类可见的物质空间中

有了「反物质」和「暗物质」的观念,相信可以帮助许多人消除对佛经或佛法中无法明白的种种疑惑
其实,佛经中讲的更多,如果多多深入研究,就能豁然开朗且融会贯通

其实,心念会是突破眼睛(五官)执障的重点
透过心念的超越,在精神上就能超越物质的局限,而逐渐进入质能互变的领域(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身心都变好了,细致了好看了)
所以说「佛法是心法」,一切佛法以心为重,相由心生,业由心转,用心才能看到真实世界,正确的心念才能超越物质世界和六道轮回
至于这些,要成为真正的佛法实修者,不断在修行上增上,才能逐渐体会和真正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说,真修真知道,不修不知道
——「眼见为凭」的迷信
谈到信,那要看信的原因在哪?!
你会相信一个宗教或人或观念或学说,原因在哪?是表相吸引了你,还是道理原理吸引了你?
如果只是因为某人容貌好看,或亲切?如果是这样,是因为喜欢表相,那就是堕入情绪中,还算是迷信和愚信的阶段
虽然,佛菩萨也都相好圆满、亲切慈悲、普渡众生而让众生容易接受和相信
但是,这都还没到明白原理的「智信」或印证真实的「真实信」阶段,还是属于初学者的迷信和愚信阶段
——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一般众生或甚至佛弟子的怀疑或毁谤,虽有其各自因果,
但是其实这也是很一般和常见的,因为凡夫性就是如此,
所以经上说众生常因此流转无法解脱,除非自己能忏悔,并且遇到智者解说和教导

在这娑婆世界,众生愚痴无智,所以人生中常会遇到种种负面想法和事情的障碍或干扰
真正的佛子如果真要学佛,那就应该站在佛的智慧的角度来看事情,就不会堕入种种世间纷争和人生迷惘中
——信佛念佛能有福慧和功德的原理
佛经上教导了很多方法,
诸如:五戒,十善,四谛,十二缘起观,八正道,37道品,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四摄法,菩萨万行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放生,施食....


如果没有实做实修,而还在哀怨或抱怨的,
这些佛法对您就是理论,您对佛法和因果就是还没有真正相信和深信


如果实做实修,佛法就是能解脱的法界真理,这些就能帮助众生自己解脱轮回
只有真正实修体会,才会真正深信不疑,不哀不怨
——[略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您确定您真正[信佛][信因果]吗?)
真修,真正老实做,才能对佛生起真正如实的信心
真信和真修行就是建立在如实两字上
所以说,不老实不是真信,不是真修行
——为什么说[真修才能真信]

二、《宝云经》: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何等为十。
(菩萨有十种法门,名叫「善说法」,因为善于说法,所以能让众生相信和接受)

1.堪任法器者而为说法。
(「堪任法器」可以有几种涵义:
A.按照「次第说法」来说,就是只对符合次第的众生说合适次第的佛法,就是要「按照次第说法」,不符合次第就不说
B.「堪任法器」是指「法水能入」,除了上面所说的次第因素,还有就是「因缘」和「能信」,「信」为功德母
所以,能信又符合次第才说
C.「法器」也被称为承继大任者,所以,真正发起无上菩提心才能对这种人说「甚深法」)

2.称其根性而为说法。
(「称其根性」,称是衡量、符合,就是看众生的「根器」和「心性」,如果是小乘根器,就说小乘法,如果是大乘根器,就说大乘法
「心性」就是看其「发心」和「性、欲」,「性、欲」就是指根性、习性和欲望,就是根据众生的习气和欲望来适应和矫正
如上所说,符合小乘的心量和根性,就用小乘法,符合大乘的心量和根性,就用大乘法)

3.不为讥呵者说法。
(「讥呵者」就是讥讽嘲笑者,因为这种人根本不信,心量狭小且心怀敌对,而且还在负面心态的毁谤嘲笑兴头上
就算为他说法,也必定不被接受、或反激起他更大的恶心,而使说法者和佛法遭受他更大的污辱和毀谤,甚至引起争斗
佛法以和为贵,佛法是无诤法,不强求,也不引起争斗,佛说:「诤心必堕恶趣」,所以不为这种人说法)

4.不为外道异见者说法。
(因为「外道邪见行者」和「执著世论知见者」已经先入为主的接受「外道思想」或「世俗观念」,以邪见或世俗为欲乐
同样,按照上述所说,这些人不符合次第和根器与因缘,他们的心念和行为都已经被外道和世论严重污染
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因缘,就算对这些人说正法,也不能扭转他的观念,而且可能还因此让他怀疑或毀谤佛法而徒增恶业)

5.不为憍慢无诚心者说法。
(娇贵傲慢者因为自大、自以为尊贵,所以对于佛法和说法者没有尊敬、恭敬的态度,自满则法水不入,所以这「不如法」
而且这种人如果自尊心受损,也大都无法承受,可能激起其怀疑、毀谤或伤害、损坏佛教和说法者的心念和行为
再者,无诚心者就是没有真心想要学佛,许多人卖弄法语或恶心踢馆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地位或能力,无心学习、实修佛法
从原理来说,不论是否有真心,都会呈现相应的相貌、现象、态度、作法、行为,就是都有其内在心念原理和外表相貌行为的相关性
因此,如果真有诚心、真心、求法学法的心,就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反之,行为傲慢者也正反应其傲慢心和没有求法的真心
所以,真正的智者由这些外在表相,就能知道众生的心、性、欲,就能知道众生的心念、习性、欲求,而能断定谁该说、谁不该说)

6.不为无信心者说法。
(这就是之前所说的没有真正信心,「信为功德母」,有信心,法水才能入,而且往往能超越次第,这才有说法的道理,
就像,「法华经」中,留下的诸弟子因为能信佛陀,所以才能听受法华大法,那些不能信的,就退席了
因此,如果对方不信或信根不足、不能领受深法,那又何必多费唇舌而反遭受讥讽或毀谤呢?所以,不对「无信心者」说法)

7.不为谄诳伪者说法。
(就是不对「谄媚、诳语、虚伪」的人说法,这些人居心不正、托大妄语、行为狡诈、别有用心,不能真心和信心领受佛法或深法
但是,这不是说佛菩萨就不救度他解脱轮回或没有办法,而是要另寻机会或运用方便,以别种方式让他反省和自觉并修正)

8.不为求活命者说法。
(这种人因为堕入世俗生死中,只是为了活命,不是为了学佛和学法,所以,无法明白所说佛法的真义
这就是次第问题,对于这种次第的人,佛法中可用「布施」来摄受他,先用「布施」和他「结善缘」
先照顾他的「胃」、救他的「命」,你才能笼络他的「心」,心亲近信受了,才能逐渐为他说合适次第的方便法
所以,对于这些种种不为说法的人,不是佛菩萨没办法,而是「不应该先说法」,而应该先用其他方式或方便法来改变或引导
因为这些都叫「不应机、不对机」,不应「说法」的机,所以就不该说法,而是该用其他方便
就像,他想要毛笔,你给他锄头,这就叫不应机、不对机,所以,智者要让众生开悟,那也要看情况,要视众生「心、性、欲」而定)

9.不为求利养悭贪嫉妒者说法。

(有人把佛法或佛教当作吃饭的工具,骗取信徒供养,又或者贪心吝啬又只贪求功德,又或者对于有才能的人或弘法者心怀忌妒
像这些都没有真心修行的人,心术不正,都不该为这些人说法,以免佛法成了这些人的工具
简单说,就是对佛教佛法没有真心、信心,也不是真心想实修,尤其又心术不正的人,就不该说)

10.不为颠狂愚痴聋哑者说法。
(这是指有特殊重度疾病和深重业障的人,这样的人正受严重的因果报应,神智不清楚或有听觉和沟通的障碍,所以不合适为之说法
这大都等其重报罪尽,或能够忏悔、或有善心、善根显露的時候,才为说法)

善男子。菩萨以何因故不作法悭。己所得法悉与众生令他信解。不为师匠秘而不说。
菩萨终不于众生起不慈愍心。亦不外于众生。但不任法器者则入舍心。


(「法悭」就是吝于说法,就是只希望自己知道、或怕教导后别人胜己,而藏法或吝于说法,这叫「法悭」
真正的菩萨不会「法悭」,而是希望把所知道的所有佛法和法门教导给众生,令众生能真信和了解
菩萨不会为了变成「师匠」、怕失去地位和权威而私藏法门,菩萨不会对众生不慈悲怜悯,也不会舍弃众生
但是,对于不符合次第、不堪担任法器的众生,菩萨则入舍心而不会为他说法
菩萨虽不法悭,但是,说与不说都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则是问「可为说的」有哪些众生)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而此众生若不为说者当为谁说。
(如果上面这样的众生不该为他说佛法,该为怎样的众生说呢?怎样的众生才应该为他说佛法呢?)
佛言。
1.有信心者我当为说。

(信为功德母,有信心则可为说,不过,这也是要看众生根器,根器利钝或修行次第深浅,都会影响对于不同次第佛法的信心)

2.善根成熟堪任法器者当为说之。
(「善根成熟」是指恶性逐渐消除而显露善性,能断恶修善,所以,则可依照其次第而为说适当的佛法
不过,修行有次第,「善根成熟」也是有分次第,「堪任法器」也是要看何种次第法器
如果是可堪任佛教弘法法器的人,则可适当调教逐渐增上,而后可为说深法)

3.于过去佛种诸善根。
(如果这人显露出种种善根,这样的人就是在过去世已经累积佛种、曾信佛行善,则可为说合适次第的佛法)

4.心不谄曲无虚伪者。亦非幻惑诈现威仪者。
(心术不正、虚伪,对佛法别有居心和用心的人,就不该为这样的人说法,相反若有真心,则可为说)
(利用佛法、用神幻来迷惑众生,骗取权威和信任的,这样的人也不该说,相反则可为说)

5.不求名闻为利养者。
(有人把佛法当作获得名声和利益供养的工具,这样的人就不该为他说法,相反则可为说)

6.常为善知识之所守护者。
(常跟随善知识学习佛法而受到善知识护念的人,这样的人受过薰陶和教导,因缘和根器都会合适,会相信也会谦卑反省
不过,这些弟子中当然也有根器的差别,说法当然还是要依据其根器次第差别来说法)

7.有智闻之能随信解者。
(有智慧能听懂的,听后能相信和了解的,则可为说合适次第的佛法
这也是要按照众生的次第,依照众生的智慧情况,说合适众生次第的佛法,这样才容易信解)

8.诸根利者。
(智慧根器聪利者,这大都有宿世久修因缘,所以今生较有修行和佛法上的智慧
对于利根者,可随其今生的修行次第而逐渐增上教导,因为根器聪利,所以,修行增上的速度较快)

9.闻法能行勤精进者。
(听了佛法之后能勤劳修行、精进不懈怠的人,能实修也代表听闻佛法有信心,也代表善根因缘俱足
另外,如果法门过深,听闻后无法相信而精进修行,那就不该说,所以,说法要符合众生次第)

10.能随顺佛教者。

(能随顺佛教的人,代表本身心量宽广、理性不激进或偏激、也不执著,所以能以宽广的心采纳而学习
另外,同样道理,符合次第,才能让众生随顺教导,不符合次第,众生就不容易相信和随顺)

若有如是善男子等。诸佛菩萨而为说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能说法」。令众生信受。

应当树立如下正知见
佛陀讲经都会看对象
对人天乘根器就讲人天法
对小乘根器就讲小乘法
对菩萨根器就讲菩萨法
所以明白的人从佛经中参与法会的弟子或所讲的义理
就能分辨每一部佛经到底是对何种根器说法
——[略说]佛陀依照众生根器不同的因缘次第说法
真正的菩萨行者,则会观察众生的发心、心量和次第,而随缘教化
但是,不会强迫谁修行,也不会刻意去挽回谁
修行是要靠自己发心和实修的,如果自己没觉悟,那就是自己的因果,各自承担自己的因果报应
所以,想为自己和众生的未来负责而发心修行,那自己就要有一定的发心、心量、实修与努力
——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想要为众生演说,这必定要先发起利益众生的心,有这真心,才会往这目标迈进
发心后还要不忘初心,随时谨记在心,亲近善知识或由佛经中听闻和学习佛法
透过抄写或读诵来熟悉经文,然后记忆和思维其中义理,并且在生活中好好实修
对不同深浅次第和各种法门实际修行演练,思维体会融会贯通,
然后可依照因缘和次第,尝试对各种众生进行不同的佛法演说

由上述过程中体会佛经中所说的「次第说法」和「众生心」以及「众生性」等道理....
然后,在由「读诵」「思维」「解义」「实修」「演说」中修正学习而逐渐真正的融会贯通

当然,这不是很久之后才能开始演说,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圆满达成,更不是没有实修的胡说
而是视个人的发心愿心,过去世资质和今生实修进展,以及累世因缘不同而定

(佛经上说)佛菩萨也会从中引导,并给予机会和教导,不论是顺或逆的过程,都是一种学习和考验
过程的顺逆和自己的心量以及累世和众生的因缘有关,此外,也可能是一种破相破执的考验
——为众生演说佛法普渡众生的实修探讨
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这有下面几个原因
1.没有发心
因为没有悲心为众生解决疑难,所以就不会在这方面有所努力,当然就没有成就

2.没有思想智慧(心灵空洞)
这是指观念和知见,尤其是正确的观念和知见(这才叫做智慧)
如果有正确的观念和知见,对于世俗问题当然就能提出正确的见解
所以,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或无法写出好文章,这是因为智慧不足思想空洞
对佛弟子来说,这就是读的佛经太少,如果多吸收佛经上的正知见,就不会有此情况

3.没有经验体会
一方面,如果自己缺乏实修和经验,当然无法验证佛法上的智慧
自己缺乏实修体会,讲起话当然就缺乏自信,讲的话当然也没有组织和力量

佛弟子除了努力实修定课,在生活和人群中落实佛法的智慧,
除了平日记录自己的实修心得和体会,也应该发心多写一些利益众生的文章,或多为众生说法

其实,像这样的文章很难吗?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写文章利益众生呢?
如果不发心不做,永远都不会
发心了,去思维人生和修行上的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教导去解决,然后演说,这才是整个完整的实修过程
如果不发心不做,就不可能明白一切问题的原理和相貌,又如何能成佛呢?
所以,为了众生的问题而思维种种普渡众生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度了自己成就自己——什么写不出好文章来利益众生?或无法为众生演说佛法?
如果我们是想当真正的大菩萨行者,如果你有教化他的心,而且你有实力和辩才,智慧和威德能够摄受他
那就可以反询问他,不要处于被动,运用反问,以问题让他发现自己的问题
(这就像禅宗一样,没有敌人,也没有困难,任何人都可教化,运用「36对法」突显众生自己的问题)
这样就能:
1.测试出对方的次第或来历,是来考验自己的,还是对方只是一般的愚痴傲慢众生
2.运用问题让众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让众生反思,这样就能破除对方的执著、偏见和无智
3.以此转变对方对于自己和佛法先入为主的观念,可获得对方的尊敬和信心,这样就可继续教化他

说与不说,能与不能,都在于彼此上,自己方面就是自己的发心、心量和实修次第与能力上
——【案例说明】面对毁谤佛或佛法者,如何应对?说法或不说?
真正的菩萨,是因为众生的执着,而以各种相来引导众生
所以,你的发心和心量的高度,决定你的位置,决定你是在表相上团团转的初学者,
还是深入法性,随众生执着的表相,而以相来引导众生解脱的菩萨行者
佛法上什么才是根本?就是有情众生,因为有情众生才是轮回或成佛的根本——「次第说法」的重要性与原理内涵

相关内容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
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
占察善恶业报经: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於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虚空藏菩萨经: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
优婆塞戒经: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4 11:25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4 11:29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4

学习 菩萨摩诃萨为十种事故,示行苦行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为十种事故,示行苦行。何等为十?所谓:

为成就劣解众生故,示行苦行;

为拔邪见众生故,示行苦行;

为不信业报众生令见业报故,示行苦行;

为随顺杂染世界法应尔故,示行苦行;

示能忍劬劳勤修道故,示行苦行;

为令众生乐求法故,示行苦行;

为著欲乐、我乐众生故,示行苦行;

为显菩萨起行殊胜,乃至最后生犹不舍勤精进故,示行苦行;

为令众生乐寂静法,增长善根故,示行苦行;

为诸天、世人诸根未熟,待时成熟故,示行苦行。

是为十。

菩萨以此方便调伏一切众生。」

============================================================

这段佛经主要是讲,菩萨为了10种事而示现行苦行(也就是「菩萨苦行」的十种原因)分别为:

1.为成就劣解众生
2.为拔邪见众生
3.为不信业报众生令见业报
4.为随顺杂染世界法应尔
5.示能忍劬劳勤修道
6.为令众生乐求法
7.为著欲乐、我乐众生
8.为显菩萨起行殊胜,乃至最后生犹不舍勤精进
9.为令众生乐寂静法,增长善根
10.为诸天、世人诸根未熟,待时成熟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苦行?

【苦行】:(术语)梵语Dus!kara-carya又Tapas,又常曰难行苦行,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也。主指佛法以外外道所教之行业。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此思想印度多行之者。观世尊六年苦行之事迹可知。至后世,佛教中之荒行亦云苦行。【又】寺内之净人谓之苦行。传灯录(丰干章)曰:“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宋高僧传(常誉传)曰:“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苦行】:很艰苦的修行方法。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苦行】:苦行常曰难行苦行,谓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又谓艰难之行法也。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正法之下,亦须修习种种之难行苦行也。FROM:【《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苦行】:梵语 dus!kara-carya^ 或 tapas。即断除肉体欲望,堪忍诸种难忍之苦行。主要指印度诸外道为求生天而行诸苦行。佛教之苦行,称为头陀。依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六载,诸外道之苦行有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岩、常翘一脚、五热炙身、常卧于灰土、棘刺、编椽、树叶、恶草、牛粪等之上;又有受持牛戒、狗鸡雉戒、以灰涂身、长发为相等诸多苦行法。而现今印度教徒犹有修此类惨痛之苦行,以期生天者。
 释尊修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麦,终乃觉悟苦行非圣道,纵受天报,仍在轮回,未得解脱,故断然中止苦行。然佛本生谭及诸经论所载之种种勤苦修行,或施舍国城妻子,或抉眼与人,或割肉喂鹰,或投身饲虎,或截头首、捐髓脑等,所谓六波罗蜜之行,乃属菩萨利他大悲之圣行,自不同于外道无益之苦行。至后世,佛教中之布施、慈悲等,以佛道为目的之难行、荒行,均称苦行。又寺内之净人,亦称苦行。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大五一·四三三中):“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大智度论卷八、卷十六、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法苑珠林卷八十三)p3943FROM:【佛光大辞典】

菩萨和凡夫的差别就在于:
菩萨发心回入恶世吃苦、体会苦,由苦来解脱苦,教导众生面对苦、解决苦、超越苦;
凡夫则是陷入苦、沉迷苦、哀怨苦

就像[星云法师]也是罹患糖尿病数十年了,也影响眼睛,几乎看不见,还不是一生都能利益众生。
许多真正有作为的人,一生都能在苦难中自我成长茁壮、不被苦难所击倒,还能给人信心、影响鼓舞他人,
这也正是我们的模范、真正的菩萨作为!
——提升生命的次第、超越凡间的苦难与病痛!

星云大师针对苦行是这样讲的(星云大师谈「苦行」):

苦行,是指佛教修行人所过的一种刻苦自励的修持生活。当初佛陀曾有六年的苦行生活。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大迦叶尊者,每天"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平日或在山崖静坐,或在水边观想,甚至在冢间修行,都视之为"苦行"

【在中国佛教里,历代的祖师大德们,多数也都是从苦行中出身。例如,雪峰禅师任饭头,庆诸禅师任米头,义怀禅师任水头,佛心禅师任净头;乃至六祖慧能大师磨房舂米,稽山禅师入山采薪,临济禅师锄地栽松,仰山禅师开荒牧牛,丹霞禅师莳花除草,洞山禅师耘锄茶园,赵州禅师扫地,云门禅师担米,玄沙禅师砍柴,懒融禅师典座等,都称为"苦行"。】

【修行不在着意于某一种法门,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出一颗笃定踏实的向道之心,以及发起"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提心。修行不是片面的个人解脱,而是全方位的弘法与利生;生活的苦行也不是一时的功课,而是一生的修持。能够懂得"苦行"的意义,那才是"行佛"的宗要】

二、想要弄清楚什么是「苦行」,应该先探讨「苦」的「原因」和「来源」
对众生来说,因为累世轮回累积了各种深厚的负面观念知见和习气
例如:贪婪,欲望,嗔恨,愚痴,傲慢,自大,自私,轻视,忌妒,猜忌,怀疑,嘲讽,诋毁,烦躁,担忧,恐惧,懦弱,畏缩
所以,这些负面心态和情绪,对一般众生来说,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眼前的利益诱惑和世俗的欲望,或无法承受现实的逼迫或苦难
因此无法看到或思考生命轮回的真相,而一再堕入轮回和痛苦的深渊——正视并反省苦难的本源,随时用正面宽广的心态迎接未来
1.苦乐的来源在于心,就是佛法常讲的第八识
因为累世的身体都是由心幻化而成
也就是由第八识无明种子,因迷恋虚幻,而产生[十二因缘]过程,就这样不断的六道轮回,投胎而成每一世的身体,然后身体产生种种痛苦,又形成第八识习气种子,就这样恶性循环
所以佛法常讲,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因此,想要真正脱离苦难,就要由心转化,恢复清净无染的真心

2.福报和苦报,都是第八识种子的显现
真正清净的真心是不著福报和苦报的
也就是甚深佛经中讲的不生不灭(心经)无业无报(摩诃般若经)
世俗人执著于虚妄,所以才会堕入福报苦报的二相中
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但是无法[自净其意],所以无法脱离轮回
这个[自净其意]就是不著两边,就是[不二]

就是[不二相](不执著两边的相),
故称[不二法]——[解析]苦报的原因&如何断除苦报?
痛苦其实是来自于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根
所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消除)一切苦厄],所以佛法上常讲六根必须清净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于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尘染,这样迷失本性(覆盖佛性)就会影响身心,产生痛苦
所以佛法上究竟解脱痛苦的方法就是清净六根, 放下对于六尘的执着,放下七情六欲,放下财色名食睡,
这要实际不断练习, 先冷静安静下来, 收摄六根, 不要乱想, 可以安住念佛或持咒
六根暂停歇息, 慢慢就能恢复平静,逐渐断除六根妄想, 逐渐佛性就会显露, 佛性的功能就能启发
佛性原本圆满的功德就能显露, 相由心生, 这时候身心就会调整为健康正常, 外在境遇也会改善
——[略说]如何真正消除烦恼和痛苦?

三、是否可以苦行,能不能苦行?
这要看「发心愿心(心量)」、「法门正确性」以及「修行者的实修次第」(也就是修行人戒行和心念的能力、定力以及智慧三种情况)

1.心念动机:
能不能苦行?这要看心法,就是存什么动机和心念,就是为什么要苦行或需要苦行?
因为苦行只是表相和表法,就像刚刚讲的照镜子,而为什么照镜子,这才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所以,佛教是否赞同苦行,这要看原因,要看发心,要看目的为了什么?是否符合成佛的发心和愿心或过程的渐次发心?

2.法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能不能苦行?要看苦行的表法加上心法(动机与心念的观行法)后,是否真正能朝向正解脱的方向来渐次迈进?
又或者只是个错误的方法、或方法上无法解脱六道轮回、或方法上无法增上修行次第
而就算是正确的法门,但是,是否可行?这又决定于下面的因素,就是是否适合这个修行者
弄清楚这些,这样才能决定这苦行的方法是否正确和合适。

3.修行者的实修次第:
除了上述两种原因(1.心念动机,2.法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另外还要看修行者的实修次第,就是修行者本身的身心承受能力。
实修次第可依照「戒、定、慧」三学来验证,
「戒」可由受持、守持「戒律」的情况来判定,如果基本的五戒八戒十善都做不到,都觉得苦,那还谈什么苦行呢?
由这边也可以知道,众生所认为或能承受的苦都不同,是不是苦?这因人而异
「定」则可以由拜佛、念佛、持咒、诵经等基础课程来训练基本定力,逐渐透过戒律和这些基础定课消除业障,才能学进阶的禅定观行
「慧」这可由是否深入经藏而能圆融各部佛经上的道理来判断,如果断章取义,或误解、错解,或受一非余,或根本没深入经藏,那当然不够资格——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关于苦,以因果来说就是因果报应(这点请详见讲因果的佛经)
以心法来说,苦念和苦受其实也是虚妄,众生以虚妄为实,所以承受苦果(这点请详见讲般若的经典)
以实修和菩萨方便来说,苦只是某些引导众生方法过程中的方便和工具,而不是目的(这点请详见[瑜伽师地论])

所以,修行不是一定要吃苦,而是看苦有没有正面引导众生的教育意义,而且要能适当的运用才行
因此,佛陀也提供不辛苦的方法,例如: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讲的慈心三昧(注:[花]不是错字)
而且,其实心法就是不辛苦的方法,心法就是观察觉照的方法,就是解脱负面心念的方法
——修行苦吗?

四、苦行是修行吗?
请看下面佛经的说法(大乘经菩萨教法):

《华严经.净行品》第092愿:「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大集经卷九》:

「善男子,有诸众生勤修精进迟得解脱,有少精进速得解脱,有勤精进速得解脱,有少精进迟得解脱,有因解脱非缘解脱,有缘解脱非因解脱,有因缘解脱非因缘解脱。有诸众生观于内法而得解脱,非观于外;有观于外而得解脱,非观于内;有观内外而得解脱;有不观内外而得解脱。有诸众生因乐行故而得解脱,非因苦行;有因苦行而得解脱,非因乐行;或因苦乐而得解脱;或有不因苦行、乐行而得解脱。有诸众生因赞美故而得调伏,非因呵责;或因呵责而得调伏,非因赞美;或因赞毁而得调伏;或有不因而得调伏。有诸众生因逆说法而得调伏,不因顺说;或有因顺而得调伏,不因于逆;或因逆顺而得调伏;或有非因逆顺说法而得调伏。有诸众生因闻略说而得调伏,非因于广;或有因广而得调伏,非因于略;有因广略而得调伏;或有不因广略说法而得调伏。有诸众生因四真谛而得调伏,有因念处而得调伏,有因正勤而得调伏,或因如意而得调伏,或因五根而得调伏,或因五力而得调伏,或因七觉而得调伏,或因八道而得调伏。」
「善男子,众生之行不可思议,众生之心亦不可思议,众生调伏不可思议,所入法门不可思议,众生境界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获得如是不可思议智,然后乃知一切众生所行之行不可思议。善男子,譬如罗网多有诸结,有人在中以咒术力,破网得出随意而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众生中以智咒力,坏烦恼网随意自在,虽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能通达众生所行。」
(上面节录的大集经经文,简单说就是:众生无量,有各种不同的解脱方法,不论是众生或法门,都充满不可思议)

又例如:「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苦行第一」。
根据上面的经证和案例,可见,苦行是修行,至少可以是修行,不然佛经不会这样教导。——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五、苦行为何可以是修行?
因为累生累世和众生结善缘,所以能普渡众生,众生能因为佛陀过去世布施的善因缘而信奉佛法。
所以,可知苦行当然可以是修行,而且经上说,去「极乐世界」虽然比较保险,可以不退转
但是,如果能在「娑婆世界」难行能行,功德更胜「极乐世界」中的修行(详见「维摩诘经」),而且更快成佛(详见「大悲莲华经」)
而且,去「极乐世界」并不是学佛的终点,只是一个方便摄受业重无法吃苦众生的方便净土,
而大菩萨都示现往生净土,这只是起一种带头作用,鼓励众生信佛和往生净土,
实际上,诸大菩萨都以「首楞严三昧」分身普入十方世界和六道普渡众生(详见「首楞严三昧经」、「密严经」)。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六、「外道苦行」或「三恶道众生的受苦」并不是佛法承认的真正苦行及原因
关于「外道苦行」或「三恶道众生的受苦」:
关于「外道的苦行」,因为在「方法」和「心法」上都无法真正解脱和成佛,所以被佛教所禁止。
至于「三恶道众生的受苦」,相关经文如下:
《大般涅槃经》:「仁者,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是故先当调伏其心,不调伏身。以是因缘,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伐树。何以故?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调心。心喻于林,身喻于树。」
上面的经文是说:「外道苦行」和「畜生(或三恶道)受苦」,这种苦并不是佛法承认的真正苦行
问题就在于心法,苦只是表相,如果不能透过「正确心法」:借苦而转凡心成为佛心,那么世俗苦或外道苦行当然就不是正法
《未曾有因缘经》:
尔时国中。有一道人。名钵底婆(齐言辩才)。精进持戒。多闻智慧。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改邪就正舍恶修善。传闻提违欲自烧身。心生怜愍。往诣其所。问提违言。办具薪火。欲何所为。提违答言。欲自烧身灭除殃罪。辩才答曰。汝身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苦烧身。安能灭罪。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
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复次提违。如困病人。为苦所逼。若有恶人。来至其所。呵骂病人。以手抟耳。
于意云何。尔时病人。宁有善心。无忿恼不。提违答言。其人困病。未见人时。常怀忿恼。况被抟耳。而当无忿。辩才告曰。汝今如是。先身罪故。守穷抱厄。常怀忧恼。复欲烧身。欲离忧恼。当可得不。如困病人。得人呵骂。尚增苦恼。百千万倍。况自烧身。猛炎起时。身体焦烂。气息未绝。心未坏故。当尔之时。身心被煮。神识未离。故受苦毒。烦闷心恼。从是命终。生地狱中。地狱苦恼。尤转增剧。百千万倍。求免甚难。况欲烧身求离苦也。复次提违譬如车牛厌患车故。欲使车坏。前车若坏。续得后车。扼其项领。罪未毕故。人亦如是。假令烧坏百千万身。罪业因缘相续不灭。如阿鼻狱。烧诸罪人。一日之中。八万过死。八万更生。过一劫已。其罪方毕。况复汝今。一过烧身。欲求灭罪。何有得理。——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七、应当树立正知见,正确看待苦行、苦、苦受...
如果深入经藏和实修,逐渐明白「法性」原理和「众生性」
就能明白,其实,心法的修行不一定要以苦来修,苦可以是表法和表相,例如佛陀累世菩萨行以身布施供养众生
但是,也可以不用苦来修,例如:「慈心三昧」,或「光明定」,或「香积佛」的香积饭,又或者最简单的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
不论表相如何,以「大乘心法」来说,「内在的观行」一定是慈悲、清净、光明、圆满、欢喜、喜乐的,
就是逐渐回到「佛性」本体,就是「大般涅槃经」讲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1.一般人很容易陷入苦受或各种情绪中,
然后整天觉得很苦或很累或很难受或很生气或很难过
其实,苦只是一种习气,一种当下负面观念的陷入,
明白这点,当下就能直接断开习气,就能转化,
时常练习,保持清净光明的时间就会变长
这种断开习气的练习是一种更进阶的定力观照修持方式

2.虽然可以直接断开苦受,不过,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菩萨透过对苦的觉察和思维,就能知道对治苦的方法和方便,就能解救众生离苦
所以菩萨行者能观察自己的无明习气而得智慧方便,以利益众生——[知苦&觉苦] 苦只是一种习气&觉苦也是一种训练
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自己无明,所以产生和众生的共业干扰,而有苦报

因为一切都来自于累劫[第八识]的无明执着,只要众生造作无明业,就一定有果报
因为无明想不开想不透彻的是自己,自然就会承受无明所带来的苦
因为苦的来源就是无明执着,自己抓着不放又怎能不苦呢

所以真正不想承受苦报,就要去除自己的无明执着和自己的欲望

所以1.佛法教导众生应该先守戒,逐渐断除欲望,这样就不会受苦
2.再者,佛法教导众生现在承受苦报的时候
要观四相(我,人,众生,寿命)皆空,要观三轮体空
因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承受苦报的时候,又因为执着于苦而陷入无明执着中
这个无明执着又会成为下一个苦的因

所以,佛法的教导就是先除苦因
1.一个就是现在对于[欲望]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2.另一个就是现在对于[苦报]所产生的无明执着
所以我们要对于世间的欲望尽量减少
另外对于种种不如意的苦报要尽量看开
这就是佛法的因果道理

所以,前面说要[观空]来断除究竟苦
那就要断除一切欲望执着以及对于苦报的执着
这样才能逐渐净除第八识无明,而达到真空的境界——[解析]因果苦报的原理&罪性本空
正视苦, 正视苦的根源, 正视起心动念, 观照空性, 察觉虚妄, 身心解脱
天大的灾难都是修行最好的机会, 都是破除贪瞋痴和法相执着的机会
为什么生气不止, 为什么不能停止怨恨, 为什么觉得委屈难过
而错失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这样您能不生气吗? 看看我们有多么容易生气和苦恼
什么叫真光明、真智慧?
就是静(净)心融入光明中,与法界光明交融,就能藉由法界光明启发我们本有的佛性光明与智慧
承继佛菩萨悲愿、与佛心相印,你就无所不能,你就有智慧能回答和解决一切问题
你也会从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增上,就能不断进步、也逐渐能回答和解决众生的一切问题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渐停止一切忧虑和负面习气,就会习惯光明的心念和行为,就会当下清净光明、欢喜自在

相信法界光明,相信佛性光明,融入光明,
我们就能真正身心自在,就能提升生命的次第、超越凡间的苦难与病痛!——正视并反省苦难的本源,随时用正面宽广的心态迎接未来
修行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豁出去罢了,真正豁出去就能突破和快速增上!——如何面对今生苦难和烦恼?如何在修行上真正有所突破?
想到自己学佛的清净自在美好未来,就能放下人生的种种执着
想到自己今生命终能往生极乐世界,就能放下今生的种种苦难

今生的执着,轮回转世后,一切就如过往云烟,皆是虚幻

睁开双眼,别再迷糊,认清六道真相,自然就能解脱

六道轮回如幻,自心净土(或念佛求生净土)是真
认清六道真相,别再迷糊,念佛求生净土吧
——提起正念,认清真相,别再迷糊 ~ 给正面临人生苦难的人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5 11:22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5 11:28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5

学习 十种见佛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所谓:

于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

愿佛出生见

业报佛深信见

住持佛随顺见

涅槃佛深入见

法界佛普至见

心佛安住见

三昧佛无量无依见

本性佛明了见

随乐佛普受见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


=======================================================================
上述佛经内容主要是讲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分别为: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指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著涅槃,不著生死,菩萨应佛无著而见
(二)愿佛出生见,指如来乘愿出生,无处不现,菩萨应佛出生而见
(三)业报佛深信见,指如来修万行善业之因,感相好庄严之报,此净业果报,皆由因中深信而起,菩萨应佛深信而见
(四)住持佛随顺见,指如来随顺众生,以身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菩萨应佛随顺而见
(五)涅槃佛深入见,指如来由深入涅槃生死境界,故其化身能示现灭度,菩萨应佛深入而见
(六)法界佛普至见,指如来之身充满清净法界,无所不至,菩萨应佛普至而见
(七)心佛安住见,指如来之心湛然不动,安住真性,菩萨应佛安住而见
(八)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指如来清净无量三昧,无念无依,恒现在前,菩萨应佛无量无依而见
(九)本性佛明了见,指如来本觉真性,清净湛然,洞彻明了,菩萨应佛明了而见
(十)随乐佛普授见,指如来随自他意之乐欲,普授一切之身,菩萨应佛普授而见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其中的关键重点是“应”,即老师一直所教导的“相应”“相印”
如果能在上述的十个方面与佛“相应”“相印”,就能够常见到无上如来

“相应”“相印”,在善知识所教导的光明心法中也是核心要素:
行法与心法,及发愿词如下~
1. 发愿~愿与佛心相印
(行法与心法~
站着或坐着都行,闭起眼睛,面对灯光或太阳,
放松全身,观想自己沐浴在佛光中,身心自在, (如果观想有困难,可想像自己躺在沙滩上)
并真实发起无上大愿,愿将凡夫心转化为佛心,与佛心相印,
何谓佛心,只要您能想到能感触的好心都可以,
例如,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光明心,欢喜心,谦和心,无染心,舍离心,无为心,圆觉心...
在这期间如果流泪,这是善根发相,不用惊讶,这可以先修惭愧忏悔心,
这也是初学者最重要的修行,要先发露忏悔,
不要害怕担心流泪的状况,只要您是精神上清醒的,不是堕入无限悔伤,就没有太大关系
"发露忏悔"这是另一个行门,此处不详述)

2. 发愿~愿清净慈悲自性佛光遍照十方一切众生,众生皆得清净自在解脱
(行法与心法~
发愿自己愿意恢复自己佛性本有的清净慈悲光明,期望佛菩萨能加持帮助,
观想自己佛性的光明和法界所有佛菩萨的佛光融合,最后光明逐渐扩大遍照一切众生,
众生受到佛光普照,身心自然清净自在,解脱苦难与轮回,
这方法熟练后就可以做简单的利益众生,例如观想生病的亲人身心光明,祈求佛力加持而逐渐改善)——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相应”“相印”可以是在很多方面,比如
与法界光明“相应”“相印”
与佛菩萨“相应”“相印”
与善知识、老师“相应”“相印”
与佛咒“相应”“相印”
与佛号“相应”“相印”
与佛经“相应”“相印”
与佛心“相应”“相印”
与清净心“相应”“相印”
与光明心“相应”“相印”
与慈悲心“相应”“相印”
与欢喜心“相应”“相印”......等等

如何才能“相应”“相印”呢?
善知识慈悲教导:
末学讲过,发心发愿就是最大的功德(这也是佛经上说的)和能量
这就能让修行人不断增上,提升慈悲和智慧,逐渐恢复佛性
所以让末学能不用依靠别人开导,而能自己不断增上的原因
~就是发心开导别人,帮助众生解除疑惑而成佛
当您能发起这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
就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进阶心法]能发起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就能不断突破

信为功德母
遇到困难,只要真心全意恳切的忆念佛菩萨,就会逐渐改善的
不论您多么痛苦,只要全心投入,就像把身体投入大海那样的把身心投入法界光明
一切的黑暗或痛苦与大海和法界相较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当下您会逐渐体会到法界光明的力量,逐渐把黑暗和痛苦完全淹没
内心会逐渐清凉,身体或人生的苦难也会逐渐消失的

不论您多么郁闷或痛苦,只要尝试把身心交给佛菩萨,与法界光明相印
您就能逐渐体会上面所说的境界
您可能需要一天两天三天或七天十天一个月去熟悉投入
只要用心投入,您会明白的
您会发现佛菩萨一直都在,就在我们身旁,无所不在
您将不在孤苦,真心融入,净土就在当下真心相印,就会发现,常乐我净——真心相印,就会发现

如果佛弟子不努力,发心和心力都不足,那当然是不会有因缘受到佛菩萨的进阶教导的
只有当佛弟子精进不懈,心量和作为愈贴近佛菩萨的本愿,那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才可能逐渐印心而学到心印——真心求法与进阶教导

老师相关慈悲教导(大致意思):

【多实修就能增上,就能够相应乃至相印了
如果无法相印,就多做功课消业
修行的道路上,不要气馁,只要按照佛法的教导持续前行,就会一直进步
修行就是净心的过程
只管净心
佛菩萨一切都会安排好】

【心清净心光明才能与佛咒功德相应】

【心与佛咒相应,就能启发自性佛性光明,就能影响众生都转为光明】

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大致意思)帮助我们领悟理解

【为什么灯泡有电就能发亮
就是运用了同样的道理,让灯泡的构造与电的能量相应,
如果灯泡认为不需要将自己打造成与电能量相应,那么它就永远是个不会发光的无用灯泡了
灯泡觉得改造自己的过程多辛苦啊,
灯泡觉得只要我多练习某些方法,那么总有一天我自己也能发光
这就是不相应。
不相应则无法导电,因为频道对不上】

末学体会,如果还无法做到“相应”“相印”,就要按照善知识、老师的教导去不断的练习
发起菩提心、利益救度众生之心;真心全意恳切的忆念佛菩萨;净心;多实修、多做功课......
同时,也应注意不要与负面“相应”“相印”,比如:与世俗相应,与业力相应等等
正面的“相应”、“相印”可以带领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反之就会将我们带入歧途,越走越错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6 16:5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6 16:54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6

学习 十种[佛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若诸菩萨能弃舍此魔所摄持,则得十种佛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初始能发菩提之心,佛所摄持;

于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佛所摄持;

觉诸魔事,悉能远离,佛所摄持;

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佛所摄持;

知生死苦而不厌恶,佛所摄持;

观甚深法,得无量果,佛所摄持;

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证取彼乘解脱,佛所摄持;

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于有为、无为不生二想,佛所摄持;

至无生处而现受生,佛所摄持;

虽证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佛所摄持。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诸佛无上摄持力。」

============================================================
这段佛经内容主要讲了十种佛所摄持,分别为:
1.初始能发菩提之心
2.于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
3.觉诸魔事,悉能远离
4.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
5.知生死苦而不厌恶
6.观甚深法,得无量果
7.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证取彼乘解脱
8.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于有为、无为不生二想
9.至无生处而现受生
10.虽证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

上述这10种获得佛陀摄持的方法,即是作为菩萨行者要努力的方向、要完成的实修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只要是以发起正向心而做的事,比如做功课修行,比如为众生演说等等,都能够获得佛菩萨的加持与护念
由此,一方面深深体会到佛陀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另一方面也更加认识到自己同样要以慈悲心来利益众生
末学从而生起深深的感恩之心,光明之心,慈悲之心......正向之心

发起这样的心念时,当按照老师的教导(大致意思)去练习:
【日常中,当感到开心快乐感动感恩幸福。。。各种正向心的时候
不要浪费这样的时刻,藉由这些正向心的感受令心增广无限扩展
时间越长越好
抓住这些闪光时刻,不要浪费掉,冥想,增广。。。】

【如果常能融入正向心,并且增广扩展,这种能量状态对自己和众生都是很有帮助的】

【1,平时可多藉由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或场景帮助入心,让自己静静地融入这种感动的心念氛围中,由感动感恩心启发自性佛性光明,并扩展回向法界一切众生
2,将这样观照的时间逐渐延长,令内外法界沐浴佛光,业障消除,自己与众生都能恢复清净光明自在解脱
3,要持续这样练习。这是很深的三昧观照法,多做这样的练习就能逐渐深入】


发起这样的心念后,当按照善知识的教导去落实:
发心普渡众生,让自己和众生都尽快成佛
这样就是对佛菩萨最好的感恩方式
也是感恩累世父母和感恩曾经提携过我们的人的最好方式——[实修案例]在家精进实修21天实例问答(下集:11-21天)
只有当自己深入修行,逐渐深入菩萨道,明白法性、众生性,成为真正的法华和普贤行者
才会像「开始当父母后」的道理,才会逐渐真正明白菩萨的慈悲,也才逐渐学会真正感恩佛菩萨”——【慈悲与感恩】在自己当父母后,才发觉...
我们是发心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这才是法界中最难得最珍贵的
而且,这才是突破六道轮回的根本因素——不追求高帅富,愿当生生世世普渡众生的菩萨行者
如果能发心且真实修当菩萨引领众生,这过程中,其实不仅引领了众生,也帮助自己避免堕落且更能往上提升
所以,虽一般常说辛苦某某佛弟子护持佛教或佛法,但是,其实是佛法护持了佛弟子,避免佛子们堕落,更使佛子们修行能增上
如果不是如此,在娑婆恶世中,一般人很容易就沉沦了,就算修行,也是浮浮沉沉,难有进展

因此,发心和实际努力普渡众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增上了自己
所以,佛弟子应该努力引领众生学佛,也以此增上自己,自利利他——真心求法与进阶教导
修持[菩萨道]是很奥妙的,
菩萨道的修持是靠发起大乘心,所以任何地方都能行菩萨道,
就看您自己能不能有智慧利用当下的种种缘分(不管好坏),转念而发起大乘心
如果心态正确的,您就会知道正确的方法,自己就会知道该做些什么
心态正确了,佛菩萨就会暗中加持您,增上您的修行,也会改变您的环境和家人
您就能够逐渐体会到佛菩萨的用心,和心法实修的重要
这样您会更了解[[感恩心]],更了解心法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7 12:45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7 12:46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7

学习 诸佛世尊有十种善巧方便 ~ 华严经 佛不思议法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善巧方便。何等为十?

一切诸佛了知诸法皆离戏论,而能开示诸佛善根,是为第一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知一切法悉无所见、各不相知、无缚无解、无受无集、无成就,自在究竟到于彼岸,然于诸法真实而知不异不别,而得自在、无我无受、不坏实际,已得至于大自在地,常能观察一切法界,是为第二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永离诸相,心无所住,而能悉知不乱不错,虽知一切相皆无自性,而如其体性悉能善入,而亦示现无量色身,及以一切清净佛土种种庄严无尽之相,集智慧灯灭众生惑,是为第三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住于法界,不住过去、未来、现在,如如性中无去、来、今三世相故,而能演说去、来、今世无量诸佛出现世间,令其闻者普见一切诸佛境界,是为第四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身、语、意业,无所造作,无来无去,亦无有住,离诸数法,到于一切诸法彼岸,而为众法藏,具无量智,了达种种世、出世法,智慧无碍,示现无量自在神力,调伏一切法界众生,是为第五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知一切法不可见,非一、非异,非量、非无量,非来、非去,皆无自性,亦不违于世间诸法;一切智者,无自性中见一切法,于法自在,广说诸法,而常安住真如实性,是为第六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于一时中知一切时,具净善根,入于正位而无所著,于其日月、年劫、成坏,如是等时不住不舍,而能示现若昼若夜、初中后时、一日、七日、半月、一月、一年、百年、一劫、多劫、不可思劫、不可说劫,乃至尽于未来际劫,恒为众生转妙法轮,不断不退,无有休息,是为第七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恒住法界,成就诸佛无量无畏及不可数辩、不可量辩、无尽辩、无断辩、无边辩、不共辩、无穷辩、真实辩、方便开示一切句辩、一切法辩,随其根性及以欲解,以种种法门说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修多罗,初、中、后善,皆悉究竟,是为第八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住净法界,知一切法本无名字,无过去名,无现在名,无未来名;无众生名,无非众生名;无国土名,无非国土名;无法名,无非法名;无功德名,无非功德名;无菩萨名,无佛名;无数名,无非数名;无生名,无灭名;无有名,无无名;无一名,无种种名。何以故?诸法体性不可说故。一切诸法无方无处,不可集说,不可散说,不可一说,不可多说,音声莫逮,言语悉断,虽随世俗种种言说,无所攀缘,无所造作,远离一切虚妄想著,如是究竟到于彼岸。是为第九善巧方便

一切诸佛知一切法本性寂静,无生故非色,无戏论故非受,无名数故非想,无造作故非行,无执取故非识,无入处故非处,无所得故非界,然亦不坏一切诸法,本性无起如虚空故。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业果,无修习, 无成就,无出生,非数、非不数,非有、非无,非生、非灭,非垢、非净,非入、非出,非住、非不住,非调伏、非不调伏,非众生、非无众生,非寿命、非无寿命,非因缘、非无因缘,而能了知正定、邪定及不定聚一切众生,为说妙法令到彼岸,成就十力、四无所畏,能师子吼,具一切智,住佛境界,是为第十善巧方便

佛子!是为诸佛成就十种善巧方便。」

============================================================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因诸佛能够了知诸法、一切法,住于法界,所以能够成就这10种善巧方便:
开示诸佛善根;观察一切法界;如其体性悉能善入,而亦示现无量色身,及以一切清净佛土种种庄严无尽之相,集智慧灯灭众生惑;演说去、来、今世无量诸佛出现世间,令其闻者普见一切诸佛境界;为众法藏,具无量智,了达种种世、出世法,智慧无碍,示现无量自在神力,调伏一切法界众生;无自性中见一切法,于法自在,广说诸法,而常安住真如实性;恒为众生转妙法轮,不断不退,无有休息;随其根性及以欲解,以种种法门说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修多罗,初、中、后善,皆悉究竟;无所攀缘,无所造作,远离一切虚妄想著,如是究竟到于彼岸;了知正定、邪定及不定聚一切众生,为说妙法令到彼岸,成就十力、四无所畏,能师子吼,具一切智,住佛境界。

所以善知识、老师也一直都在教导我们要深入经藏、学习诸法
尤其是末法时期,善知识教导:
虽然末法时期大家都强调要念佛, 念佛的人好像很多, 乍看下好像佛法很兴盛
可是强调求生极乐世界之下, 却好像佛法只剩下念佛往生, 宣扬经教的太少, 逐渐丧失佛法的全貌

老实说, 末法时期真正深入经藏探讨和实修, 并且宣扬经教佛义的出家人或在家人并不多
而且能宣扬[楞严经]和[大般涅槃经]来破邪显正的更少
出家人或佛弟子自己都不宣扬佛经了, 也难怪外道或者附佛外道的干扰和误导越来越严重

这一方面可能是佛弟子没有深入经藏,所以当然不知道,更不用说宣扬经论了
另一方面可能是大家都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或戳到自己的痛处,所以避重就轻,贪求供养

其实不只[楞严经]和[大般涅槃经],

还有很多佛经都谈到末法外道和附佛外道以及真假比丘真假菩萨的现象
可是如果佛弟子不深入经藏, 又如何能知道佛陀曾经谈及这些事情,
更不用说有正知见来辨别正邪, 以及遵守佛陀的教导了
所以,佛弟子的观念和行为当然偏离正法越来越远

因此,末法时期经常发现有许多佛弟子不合佛法的行为现象
例如,戒律不严谨,乱象横生,贪求供养,杂外道法, 这些都和深入经藏以及落实实修有关
事实不仅如此,
尤其,心术不正的破戒比丘就算知道楞严经和大般涅槃经,也因为私心贪求供养而不敢宣扬正法
甚至,说这些明辨正邪的佛经都非佛说,而这些末法乱象, 其实在佛经中佛陀都早有说明了

因此,末学建议佛弟子应该要求自己深入经藏,才能明辨正邪,逐渐匡正世俗乱象,振兴佛法——[略说]末法乱象&[深入经藏]的重要性

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依照佛经
其实学习佛法的过程由浅入深
过程中我们会接触过很多修行人或法师,或视频或书籍
每个法师或修行人都有心得,可能值得学习,但是或许也存在问题
这些对于初学者确实能帮助学习基础佛法,但是其中也有危险
因为修行人或法师不是圆满的,还没成佛,可能潜在许多不正确知见
所以还是要以佛经为主,
这不是说不能看,而是要小心明辨,一边学习,一边研判,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所以还是以佛经为主,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比较保险
不然误入歧途可就麻烦了
明x法师讲念佛的部分可以参考学习,但是末学不能说他全部的见解都正确
佛弟子应该以佛经为根本才对,因为只有佛才正确,
这样就不会因为信任世间人(不论在家或出家人)而走错路
就像某些法师讲慈悲放生,这很好,
但是末学不会认为他们全部的知见都正确
学佛是要让自己有明辨和解脱的智慧,
而不是去完全相信某些人或某个人(不论在家或出家)
就算您对末学也是如此,您应该依据佛经的教导才对
只有佛才是智慧圆满的,才值得我们完全信任——学佛是要让自己依据佛经而有明辨和解脱的智慧,而不是去完全相信某人

深入经藏能够帮助我们增长智慧,而有了智慧就能够帮助我们领悟、了达诸法
关于[智慧]的增长
深入经藏就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闻慧]
透过深入经藏,就能听闻各种次第的正知见,学习各种解脱法门,且逐渐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
由佛法正知见,就能逐渐舍弃或破除种种世俗的凡夫知见或邪见
这些正知见和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解脱知见),要不断的复习和思维,逐渐强化和深入,这样才能取代凡夫俗见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知见,戒律就不会像背公式那样困难,会因为观念而自然且容易的融入生活
所以,有正确的观念,戒律就容易自然达成,守戒就不会困难
然后由生活中去思维和体验这些佛法正见和观念,就能逐渐明白原理,成就解脱智慧,达成[思慧]和[修慧]—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如何增长智慧呢?
最简单的智慧获得方式就是听闻,所以叫做闻慧
也就是学习佛陀和圣人的知见和智慧,这样自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听经闻法,
例如知道六道轮回真相,就不容易因为一些事情和众生争执
或者知道众生愚痴,就能体谅众生,发心开导众生
明白这些道理,这样就能解除心中的疑惑和误会
没有疑惑和误会,自然就容易生起对众生苦难的同情心和慈悲心
就能有平等平静的心而产生智慧去解决困难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8 12:3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8 12:32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8

学习 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观十种义故,示现降魔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观十种义故,示现降魔。何等为十?所谓:

为浊世众生乐于斗战,欲显菩萨威德力故,示现降魔;

为诸天、世人有怀疑者,断彼疑故,示现降魔;

为教化调伏诸魔军故,示现降魔;

为欲令诸天、世人乐军阵者,咸来聚观,心调伏故,示现降魔;

为显示菩萨所有威力世无能敌故,示现降魔;

为欲发起一切众生勇猛力故,示现降魔;

为哀愍末世诸众生故,示现降魔;

为欲显示乃至道场犹有魔军而来触恼,此后乃得超魔境界故,示现降魔;

为显烦恼业用羸劣,大慈善根势力强盛故,示现降魔;

为欲随顺浊恶世界所行法故,示现降魔。

是为十。」

====================================
这段佛经主要是讲菩萨摩诃萨坐于道场时,因观十种义之故,而示现降魔,分别为:
1.为浊世众生乐于斗战,欲显菩萨威德力
2.为诸天、世人有怀疑者,断除彼疑
3.为教化调伏诸魔军
4.为欲令诸天、世人乐于军阵者,咸来聚观,心被调伏
5.为显示菩萨所有威力世无能敌
6.为欲发起一切众生勇猛力
7.为哀愍末世诸众生
8.为欲显示乃至道场犹有魔军而来触恼,此后乃得超越魔境界
9.为显烦恼业用羸劣,大慈善根势力强盛
10.为欲随顺浊恶世界所行法

恳请佛菩萨慈悲护念,教导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关于【魔】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魔?
关于魔,从佛法上的根本或究竟上来说,
只要不是「清净光明本性」,不是「佛性」,
一切凡夫性、众生性之中的妄念,都可称为「魔」或「魔障」,
例如:产生贪念、嗔念或错误知见或邪见
(邪见,无法究竟解脱或背离正法的都可称为邪见,能究竟解脱或帮助解脱的知见称为正见)
因为心中非清净光明,那就可称为心有魔障,
而这不是外来的,是内心产生的,所以可称为「心魔」
内心如何产生的呢?
从「识」的原理来说,就是「第八识」中的恶种子,就是累世轮回所累积的错误知见,恶性循环
从原理或习气上来说,就是凡夫性、众生性,就是凡夫习气,就是凡夫特质
以现代科学来说,这属于心理现象,或和生理的交互影响

所以,以上,这是对于魔的其中一种说法,简单说就是常说的「心魔」
而因为众生都有凡夫知见观念,都不是真正俱足正见或佛的大智慧
所以,严格或实际上来说,基本上,也就是人人都会或都可能着魔的,都会陷入心中的魔障的
这是难免的,因为众生都有自己的观念和知见,而这些都不是究竟能解脱的观念和知见,都是凡夫俗见
所以,凡夫俗见通常就会背离佛法和正法,这时候就是陷入魔障,就是心魔
而如果用一般的说法,就是业障的一种,而业障则包含心念和行为以及外来的牵扯与干扰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魔有外魔和内魔
内魔是指心魔,外魔就是着魔或成魔的众生(执着深浅不同,魔的次第就不同)
魔其实是指错误的观念和执着
心魔就是内心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就是贪瞋痴
外魔就是内心有错误观念和执着的众生,就是因为贪瞋痴执着过深而成魔的众生
——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二、诸魔的种类

当知诸魔略有四种。云何[四魔]?~瑜伽师地论

魔是梵语的音译简称, 意思是夺命、障碍、扰乱、破坏

1.[天魔]
[天魔]也是有情众生,所以天魔是属于外魔,所谓真正实体的魔
楞严经50阴魔中谈到的天魔分别是[他化自在天魔](想阴第十种魔境)和[摩醯首罗天魔](识阴第一种魔境)

2.[阴魔]
[阴魔]则是众生对于[色][受][想][行][识]这[五阴](或称[五蕴])所形成的妄想执着造成的魔扰
[五阴魔]是属于众生[第一识]至[第八识]妄想执着所形成的困境,(并非真正有什么魔)
但是这也会勾引外魔和鬼神精魅,不过根本来源就是众生自己的妄想执着,
这就是心魔勾引外魔, 详细50种阴魔情况可参阅楞严经,

简单说(根据参阅许多佛经(例如楞伽,大般涅槃,楞严,解深密...)和古大德的解说)
[色][受][想]是属于前六识的执着妄想, [行]属于第七意识, [识]则属于第八意识

[色阴](色蕴)魔境就是来自于众生着于色相,误以为成就
[受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觉受(感觉感受),误以为成就
(前两类多是民间信仰或自修者,贪着色相和觉受,误以为得到圣境,讲的都是很明显的外道法)

[想阴]魔境则是众生忆想贪着种种境界而物以类聚勾引外魔
(这类则多是附佛外道,尤其那些带头者多是此类, 讲的多是相似佛法)

[行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七识妄念流的细微分别
[识阴]魔境则是众生着于第八意识恶种子
(楞严经说这两类都是断除前六识妄念后,启发神通,然后因为神通不究竟,却以其认知的错误知见为究竟,因此自己成了外道魔, 这些魔多是天上外道的, 而且识阴最后两种魔就是不回小向大的小乘[钝阿罗汉]与[钝辟支佛])

总之五阴魔很复杂(所以刚刚才说这一小段经文不容易说明白),
佛弟子都应该好好了解,避免误入歧途

3.[烦恼魔]4.[死魔]
基本上这两种都不是外魔, 只是众生解脱的障碍
因为众生无法断除烦恼和死亡,所以称为[烦恼魔]和[死魔]——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一般来说,佛经中对「魔」分为四类:蕴魔(或称「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

「蕴魔」(或称「阴魔」),这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的「五蕴魔」或称「五阴魔」,共50种
就是色阴(或称色蕴)、受阴(或称受蕴)、想阴(或称想蕴)、行阴(或称行蕴)、识阴(或称识蕴)五类共50种魔扰
「色受想」三阴代表的就是五官的感觉(五感)加上第六意识的感觉,就是前六识
即「眼耳鼻舌身意」相对的「色(视)声(听)香(嗅)味(味觉)触(触觉)法(意识思维)」六种意识感受,
这里的眼见的「色」和「色蕴」的「色」,意义上是不太相同的
至于行阴和识阴,则是佛法上所讲的第七识和第八识上的问题

基本上,「五蕴」或「五阴」就是指众生自己的意念或心识作用,就是知见观念问题
简单说,「五蕴魔」就是「心魔」,是属于众生自己的心念意识感受观念知见的范畴
但是,「心魔」会招引「外魔」(「鬼神年老成魔」或「天魔」),而受控制变成魔子魔孙(代言人),
就是物以类聚,同性相吸(这不是磁力作用,磁力是同性相斥),就是感召而来(就是念恶招鬼魔,念善招神佛)
或使自己死亡后转生变成鬼神魔(就是外道鬼神成魔)或天魔的魔子魔孙


所以,外魔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也是由偏差的或邪见的修行者而来的,例如外道鬼神或天魔,所以不是虚幻或空无
至于「烦恼魔」
这是指众生对世俗执着而产生的烦恼障碍,并不是指「外魔」(鬼神年老成魔或天魔)
例如执着于世俗的名利、情爱,烦恼柴米油盐,烦恼生活烦恼未来,烦恼家人、事业
因为这些烦恼,而无法解脱、而不修行,所以,这种障碍称为「烦恼魔」
当然,这些也可能引来鬼神魔

至于「死魔」
这也不是外魔,而是指对于生死无法自在,不能解脱生死,
就是这个死的关卡过不了,无法超越,所以这种障碍称为「死魔」
这几乎是所有众生都会面临的,只有透过修行佛法才能超越

至于「天魔」
这也是五十种阴魔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本上,「行蕴」和「识蕴」知见观念上错误的修行者,都可能成为这类魔
也就是超越「色受想」三蕴的修行者,因为超越而有各种神通,而陷入境界中
因为「行蕴」和「识蕴」方面的错误知见而偏差,这类就会形成不同次第的天魔
至于堕入「色受想」三蕴的修行者,则可能被「鬼神年老成魔」和「天魔」所控制而成为附佛外道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生诸取故;
  烦恼魔,恒杂染故;
  业魔,能障碍故;
  心魔,起高慢故;
  死魔,舍生处故;
  天魔,自憍纵故;
  善根魔,恒执取故;
  三昧魔,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略说]色阴受阴十魔境

三、什么是魔事、魔业?
在「般若经」中说,如果菩萨行者犯了哪些错误,那就是魔事
这边说的「魔」,一开始并不是「外魔」,而是「心魔」,就是知见观念行为错误了
这通常不是指外魔,而是指心念、知见、行为上的错误
这就是魔障的一种,这是心念的障碍

但是,犯了错误的知见和行为的众生,可能因此引来「外魔」物以类聚,
可能被干扰或障碍或附体,或在心念和行为逐渐恶化而产生脱序的行为
而且,因为一般人大都无法看见外魔,所以,即使被影响了,也不知道
除非就是冤冤相报,故意来找麻烦的非人鬼神,不然通常不会现身(示出形象)

而外魔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
其实,外魔也是错误知见和行为的众生转生而成的
所以,这是物以类聚的恶性循环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魔事品]

何谓魔业。所谓

心向小乘是为魔业。
(附注:因为小乘不究竟,所以不回小向大者归类在楞严经卷十识阴最后两种魔境)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退失成佛的心,退失普渡众生的心)

于众生生异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没有平等心,要做到怨亲平等,众生平等,
或者,如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不应因众生1.美色2. 钱财3.权势,而为众生说法)

行施望报是为魔业。
(附注:为了回报而施予,为了善报而布施)

为受生故持戒是为魔业。
(附注:受生就是投胎,这里就是指为了投生天上而持戒)

有色想行忍是为魔业。
(附注:色是色阴,想是想阴,众生或小乘行者对于世间苦,不离金刚经讲的四相而行忍,在色相上在念头上都无法超越,反观大乘菩萨则离四相,证无生忍)

为世事精进是为魔业。
(附注:执着追求凡夫俗事)

于禅生着味想是为魔业。
(附注:菩萨通晓诸禅,但是不着于天上禅味轻安,能入人间和恶道普渡众生)

于慧生戏论是为魔业。
(附注:没有实证的空谈争辩)

厌惓生死是为魔业。
(附注:凡夫贪生怕死,小乘厌倦生死,菩萨为了普渡众生,不畏惧生死,不厌倦生死)

作诸善根而不回向是为魔业。
(附注:回向是发大心,为了让心开阔,所以,心量狭小不回向就是魔业)

厌恶烦恼是为魔业。
(附注: 厌恶就不是平等心,菩萨能觉察烦恼,检视烦恼根源,知道消除烦恼的方法,能自觉觉他,所以菩萨能因正视烦恼而成就菩提)

犯罪覆藏是为魔业。
(附注:遮掩自己的过错和罪行,不肯认错)

憎嫉菩萨是为魔业。
(附注:憎恨忌妒菩萨行者)

诽谤正法是为魔业。
不受正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接受正法)

不知报恩是为魔业。
(附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王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不进求诸波罗蜜是为魔业。
(附注: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

不敬顺法是为魔业。
(附注:对于佛法不尊敬不顺从)

悋惜于法是为魔业。
(附注:怕别人比自己好,所以私藏佛法,没有利益众生的心)

为利养说法是为魔业。
(附注:贪图名利供养而说法)

不知方便而化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上说小乘行者没有方便智慧,因为没有圆满方便波罗蜜,所以不知道众生根器因缘,另请参阅妙法莲华经)

舍四摄法是为魔业。
(附注:行菩萨道为了摄受众生,应当学四摄法~布施, 爱语,利他,同事)

轻毁禁者是为魔业。
(附注:这是说轻视犯戒的人.菩萨应该对犯戒的人心生怜悯和救度之心)

嫉持戒者是为魔业。
(附注:忌妒持戒的人,或楞严经上说的,错把持戒当作小乘,自己不守戒律,其实是著魔的人)

学二乘行是为魔业。
(附注:二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经上说这样会退失大乘心)

悕望正位是为魔业。
(附注: 【正位】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
维摩经问疾品曰:「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肇曰:正位取证之位也。」
同慧远疏曰:「声闻见证无为涅槃为入正位。」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舍离大慈而观无生是为魔业。
(附注:大慈就是普渡众生,无生就是涅槃,所以就是说舍离普渡众生而求涅槃)

欲证无为法是为魔业。
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
(附注:维摩诘经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即不二
上述两者,白话一点说就是应该~内观无为清净而无所证,外行有为方便而不厌离)

不愍众生是为魔业。
(附注:不怜悯悲悯众生)

不谦下尊长是为魔业。
(附注:对尊长不谦恭卑下)

习行两舌是为魔业。
(附注:喜好挑拨离间和诤论)

谀谄多奸是为魔业。
(附注:心不实在,说话太过谄媚,往往别有目的)

显己净行是为魔业。
(附注:突显自己修行清净,内心对于虚名还不能真正放下)

作恶不耻是为魔业。
(附注:造恶或犯了过错,却不感到羞愧可耻)

不流布法是为魔业。
(附注:不宏扬流通佛法)

以少德为足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修行以少为足,没有真正做到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不遮结使是为魔业。
(附注: 遮就是遮断,结使就是烦恼,所以这里是说~不断烦恼就是魔业 )

不舍心垢是为魔业。
(附注:心垢也是烦恼之意,以上两句有六根结使和心意识的差别)

忍沙门垢是为魔业。
(附注:
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无依行品第三之二
有沙门等,善根微少,谄曲愚痴,怀聪明慢,于三宝所,无淳净心,不见不畏后世苦果。
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自愚痴自谓聪敏,于大乘法,毁呰诽谤,不许众生受持读诵,
障碍覆藏令其隐没乃至一颂,如是沙门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
破三世佛一切法藏,挑坏无量众生法眼,命终定生无间大狱。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
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是比丘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菩萨过。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鬼入比丘身,骂詈毁菩萨。浊恶世比丘,不知佛方便,
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
所以此处佛说~忍沙门垢是为魔业)——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 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 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 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 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 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四、着魔的现象
一般来说,会有下面几种现象

1.
欲望的诱惑
非人鬼神通常会用世俗种种欲望来诱惑修行人
让修行人不想修行或厌倦修行,堕落于世俗享乐
然后吸食修行人的精气,直到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只要贪着欲望和执着,那就是有问题的

2.
生气或经常忧虑或疑心
让修行人生气或怀疑,而失去正定和智慧,进而离开善知识或舍弃修行
然后进行上述的欲望诱惑,吸食精气,直到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只要是让您生气或怀疑而远离清净光明的修行
那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应该正受到干扰和误导

3.
恐怖的声音或现象或梦靥
非人鬼神大都会用恐怖的声音或现象去干扰一般人
让人疑神疑鬼而陷入恐惧中,进而进行更强烈的干扰或附体
其实,为人只要端正,多行善,保持正念,这样就不容易受到干扰
所以,遇到这些怪异的声音或现象,不要害怕
应该保持安定,专心念佛回向众生清净自在解脱,这样就不会有事
而且应该及时断杀吃素,行善布施,这样才能转化

4.
可能诸事不顺,夫妻吵架,家庭纷争,或发生意外伤害,或罹患怪病
这种大都是因果报应的鬼神干扰,所以通常会干扰事业和家庭以及夫妻关系
也会造成种种意外伤害,或各种治不好的怪病,最后弄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要透过忏悔和修行,才能逐渐改善

5.
非人鬼神或魔,为了障碍修行人
通常也可能会合并上述各种现象来干扰修行人
不过,只要按照戒定慧老实修行,就能逐渐突破各种障碍干扰和困难
——着魔的原因和现象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懈怠心,魔所摄持;

志乐狭劣,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或天道)

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注: 指修行以少为足例如沉溺于天道福报和小乘果位)

受一非余,魔所摄持;(注: 指只接受一种法门非斥其他法门即排斥并说其他法门的不是)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注: 指不求无上菩提(即成佛) 和普渡一切众生)

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永断生死,魔所摄持;(注: 指志在小乘涅槃)

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不化众生,魔所摄持;


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是为十。」——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魔扰解析:魔怎么干扰人?其中一点就是引发你的诤论心和对立心
何等菩萨为恶魔所乱?~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十种[会遭受魔扰]与[不遭受魔扰]的情况 ~ 大般若经

五、为什么会着魔、出现魔扰魔障呢?
一般来说,会着魔,或有魔扰,或被附体,大概有下面几种原因

1.
修行中,因为自己负面的心态或心念或欲望而陷入魔障(心魔),因此而感召外魔
所以,修行要逐渐放下一切,才不会因为累世负面习气而感召魔扰
不修行就无法解脱,但是,修行的过程也是有凶险的,全在自己的心念是否正确

2.
因为累世恶因,尤其是杀业(因财或感情...),因为因果报应而感召报复
这种通常会被折磨的很惨,可能出现严重的业障病(癌症肿瘤或各种怪病)
或者精神病(例如:忧郁症躁郁症)而导致自杀,或被附体,或意外受伤,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3.
喜欢到处跑各种神庙或半夜出游,而吸引非人鬼神的亲近
这种也是一般人出现魔扰或着魔的常见原因
通常会出现幻听,或看到奇异现象,弄得魂不守舍,或甚至被附体,或病死
或变成鬼神利用的工具而成为神棍,这要看哪类鬼神而定

4.
碰巧遇到找麻烦的恶意非人鬼神,例如:租屋或旅游,
又因为自己平常没有行善积德,没有护法护持,往往就会受到干扰
如果严重,也会有刚刚讲过的情况
——着魔的原因和现象
其实大部分人着魔不是因为学佛才着魔的
1.而是因为累世业障和接触外道
2.至于学佛上的着魔,那是要修禅定阶段才会碰到,
3.又或者因为发心不正或初学无知而接触附佛外道,自己成为魔子魔孙

很多受到一些精魅鬼怪干扰,这是累世造恶,业障的关系
或接触外道,不守戒律,喜欢神通,也常会有鬼神干扰的情况

这种着鬼神精怪魔扰的情况深浅各有不同,情况很多,
在以前的帖子或回帖中,末学已经讲了很多,这边先暂且省略了

大致上都是医院检查说没病,但是身体有各种不舒服的现象和干扰
畏光怕人群神经质,精神状况很差,可能出现各种怪异疾病,
甚至被附体行为怪异...这种很复杂...

另外如果学佛了,因为贪着尘染,不守戒律,或喜好神通感应,也会引发非人附体干扰,
这在楞严经卷九-卷十,讲了50种魔境,请参考下面经文


[必读]世间常见各种着魔现象,与修行过程的身心变化 ~ 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魔境)

色受想阴(色受想蕴)三十魔~ [楞严经]原文与白话

着上面这种魔扰,都是因为自己贪着境界或某些欲望,所以和非人魔鬼一拍即合
因此,这些人不会觉得自己着魔了,反而觉得自己成就了
所以开始招揽信徒,成为一派之尊
——[问答]修行佛法中或修行禅定中着魔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修行过程一定会出现魔扰问题呢?
这是因为,修行逐渐增上,一定就会由表法和表相阶段迈入禅定阶段,或进入心法次第
由表相修行逐渐进入到心法阶段,由观照自心而逐渐契入禅定,这是必经的过程
这时候,累世在第八识中细微的无明习气,就会在生活中或观照中或修行中现行
虽然粗的习气在生活中可以透过戒律来约束,但是,终究要面对更细微的习气和考验

因此,如果修行者没有这方面概念和知识,没有看过佛经中的教导,没有注意,没有觉察
就容易因为生活中种种欲望诱惑或不如意或干扰,而让自己堕入贪瞋痴妄念中,而陷入自己的心魔障碍中
如果没有尽速觉察,藉由平日老实修行的定力而恢复正观和清净
就容易由自己的心魔而召引外在的外魔,而产生更大的干扰和魔障

所以,魔扰其实是修行的必经过程,
1.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面,如果不谨慎,就容易召引外魔干扰
2.只要修行次第逐渐增上,魔宫震动,就会有天魔想要障碍修行人
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过程也是有一大堆天魔来干扰和障碍

因此,这是必然要经历的,差别则在于,您准备顺利通过考验,还是因为魔扰而退转
所以,只要有心成佛,那就要正视这个问题,好好的通过考验
——修行的必经过程:魔考魔扰魔障
魔扰就是外魔干扰,又或者因为自己的贪瞋痴心念而干扰自己
魔障是指自己心中错误观念对自己造成的障碍(也包含召引外魔而障碍自己)

心有贪瞋痴就会产生心魔,有心魔就容易召引外魔而形成自己与魔之间的共业干扰
所以,魔扰其实是自己召惹的,是因为自己的心魔(贪瞋痴)而召引外魔
就是自己内心犯了贪瞋痴三毒或七情六欲或恶念或邪念或贪欲而物以类聚,因此召引非人鬼神或魔
又或者因为自己累世干坏事,因为贪瞋痴杀盗淫,对不起众生,而召引报复和非人鬼神扰——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六、如何能够破离诸魔,超越魔事呢?
若菩萨翘勤修习。
(附注: 佛告诉我们要勤修习下面方法,断除四魔)

观五阴如幻。得离[阴魔]。
(附注: 经过上面对魔的说明,这边应该就比较好了解了,
就是观照五阴如虚幻,简单来说,就是[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
不过如果能先弄清楚楞严经讲的五阴魔(1阴有10魔境,共50阴魔境)
这样就更能避免堕入魔扰中)

观诸法性净故。得离[烦恼魔]。
(附注: 观察诸法本性清净,这样就可以断除烦恼, 这是说,能够明白一切烦恼, 都是来自于对一切世间相的欲望执着, 而一切世间相是生灭的,本质是空, 所以欲望执着本身也是不实在的, 能够看清这个真相事实, 这样就能逐渐断除烦恼, 因为一切本清净, 庸人自扰之, 也就是六祖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观一切法从缘生性不成就故。得离[死魔]。
(附注: 观察一切法从缘所生,本性是虚幻, 这是指,如果能明白12因缘(或称12缘起),明白缘起缘灭, 由12因缘知道众生轮回生死的真相和过程, 这样就能不畏死, 就能断除所谓的死魔困扰)

观一切法缘所庄严是无常败坏相故。得离[天魔]。
(附注: 观照一切因缘所生法之功德庄严相是无常败坏的,这样就能断除天魔困扰,
这是指应该断除法执,断除功德庄严的执着
大集经中谈到四依法如下~
[不了义经]者,赞说种种庄严文字;[了义经]者,说甚深经难持难了...
[语]者说身口意受持净戒功德庄严;[义]者了身口意皆无所作,而能护持一切净戒。)

菩萨如是观故得离四魔。
(附注: 行菩萨道如果能随时这样观照,就能断除四种魔扰)——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附注:会产生魔扰都是因为心态不正确)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法能过魔事]。何谓为四。
常不舍离菩提之心。
(附注:只要发起无上菩提心,誓愿成佛,随时忆念此愿,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
于诸众生心无恚碍。
(附注:所以不能生气,这太重要的,所以外道修[愤怒法]或[诛杀法],往往变成大力鬼神,请见楞严经, 再者,心无恚碍, 这[碍]字还包含[情执]障碍,男女情执淫欲障碍,则会堕入魔道)
觉诸知见。
(附注:对于各种佛法正知见和外道错误知见[邪见],都能明白无误,知见正确就能够分辨正邪,不会误入魔道)
心不轻贱一切众生。
(附注:不骄傲轻视一切众生,因为傲慢心容易产生魔扰,佛在经上说,严守戒律的人往往轻视犯戒的人,深入经藏的人往往轻视没有深入经藏的人,这些都是佛弟子应该要注意的)
迦叶。是为[菩萨四法能过魔事]。
——行菩萨道,有四种方法能超越魔事~ 大宝积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何等二?
1. 观一切法空;
2. 不舍一切众生。

须菩提!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法成就,魔不能坏。何等二?
1. 所作如所言;
2. 亦为诸佛所念。

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成就二法,魔不能坏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对于初修行者或一般佛弟子来说,会害怕非人鬼神或魔都是难免的
因为累世恶业和业障,今生的贪嗔痴未断,所以,修行过程中有魔障是难免的
不过,只要遵守戒律,断恶修善,时时反省和忏悔以及修正,佛菩萨都会眷顾和护佑的
至于累世久修的菩萨行者,如果契入清净光明心、平等心,以不二面对众生
非人鬼神或魔,也不过就是六道众生之一,真心者就不会惧怕或疑惑,
而且深入经藏和实修就能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更能契入佛性本心
不过,这当然是对累世断恶修善、精进增上的实修者来说
如果是没有持戒和实修的一般人或甚至修行人,没有落实修行而遇到干扰也是常见的
所以,
简单说,对于初学者或一般佛弟子来说,断恶修善、守持戒律,这样才是正途
而对末法修行者来说,命终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好的方便
而对当下或累世发无上心者,不仅依照次第增上修行,亦可增上往生净土品位
——「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如果自己有了上述魔扰情况,或陷入心魔的障碍中
那应该以[四正勤]排除万难和所有妄念,尽速恢复内心的清净,更进而增上正念
然后观察自己最近是否有不如法的心念和行为,是否犯戒,尽速修正

最好,修行者平常就应该要有实修定课,而且必须加深工夫
最好定力越高越好,而且要增上对[实相义]的了解,这样就能尽快除障
所以,平日实修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工夫,遇到考验通常一考就倒

修行就是如此,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往往一进入心法观修或禅修禅定的阶段,考验就会来
其实,不同的次第或修行阶段,就有不同的考验
考验其实很多种,例如:
初学者可能考钱财的执着,能不能布施,或考荤素问题,或考信心,或考梦中能不能念佛

不过,只要逐渐实修,后来就会遇到魔扰(魔考)的问题
这和您是修净土或修禅或修密无关,这是指修行上的定和观的问题
不管是修哪个宗派都是相同的,只要进入心法次第,就会遇到定观的问题,就会遇到魔扰的问题
就算您是念佛的,只要念佛逐渐增上次第,修行逐渐触及定观的阶段,这就会遇到魔扰的问题
所以,佛陀才会教导[楞严经],告诉佛子如何观察魔障和破除魔扰
所以,佛陀在经中也明白指出,只要修三摩地(三昧,禅定),就要学楞严经咒,才能破除魔障
基本上,佛弟子不用害怕这问题
一般来说, 因果报应的鬼神干扰会比较严重,这要忏悔和实修消业来改善
另外,自己乱跑外道(因为正知见不足,累世参与外道)的非人鬼神干扰也比较麻烦
如果是修行上的,只要自己守戒逐渐寡欲清净,努力念佛持咒,一般来说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因为佛法一定可以降魔的
——修行的必经过程:魔考魔扰魔障
想要消除魔扰或魔障,其实很简单
就是先消除自己的贪瞋痴,消除自己的杂念妄想,这样就能消除干扰和障碍
就是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要排除妄想,就能消除一切苦厄,就这么简单
所以,不要造恶业,就不会有种种干扰和魔障,这就是很简单又复杂的因果原理

但是,为什么一般众生总是会遇到魔扰又无法排除呢?
就是因为众生贪瞋痴和七情六欲或种种负面情绪深重,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念或邪念或妄想和杂念
又加上因果报应和有冤仇的非人鬼神(或纯找麻烦的)找上门,这样就容易受到干扰,或自己召引魔扰

所以,上面知道了着魔和魔扰的原因后,要如何真正消除魔扰呢?
首先要断除恶因,这样就不会再造新的恶果,断除恶业,就能避免恶果上门
再者,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对于过去所造的恶业,要忏悔不再犯,并沟通寻求原谅与和平解决
最后,要行善修定,广结善缘就能得到众多助缘,就能得到正向非人鬼神护法和佛菩萨的帮助
修定就是落实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透过实修禅观,以正确的观念来观照,培养正定力,这样就能断除妄念,就能破除魔扰和魔障

至于实际的观修应该如何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想任何非人鬼神和魔,不要想任何俗事或亲友,心念不要堕入贪瞋痴和七情六欲
总之,就是内心要如如不动,不论看到或听到或感觉或碰触到什么,都不理不管,都不着相
放下对自己肉体的贪着,心境应该保持清净光明平等慈悲,不贪不着,融入法界光明深处,这样就超越魔力的范围

初学者可透过念佛持咒和忆想佛菩萨来保持正念
禅观者可学习禅定的方法或观照正确法义来保持正观
因为魔就是错误的观念和执着,只要我们保持正观,这样就不会有心魔,也不会受到外魔干扰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心胸,融入浩瀚无垠的法界光明,这样自然就能破除魔扰
因为魔就是执着,是有局限的,只要您能超越,不要挂碍自己的肉体,魔就无能为力
因此,只要随时保持正念正观,这样就能消除自己的妄想习气,就不会召引外魔,就不会有魔扰

总之,道理很简单,只要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所以,破除魔扰其实很简单,不是吗?
——破除魔扰魔障(或非人鬼神干扰)很简单

七、初学者对于魔应当如何?
初学者不要谈魔,或探讨魔,或想解救魔.因为,初学者戒定慧太差,谈魔想魔容易遭魔扰
初学者应该多想佛菩萨,多想光明清净慈悲平等,念头清净光明,常保慈悲平等心,这样修行才容易增上.

想谈或讨论或救魔,这要先发起无上菩提心,先发解救无量众生成佛的心,
由发心配合实修增上戒定慧,这样才行,才符合次第,才是量力而为

这要先过得了自己肉体和心念考验的那一关,如果自己都无法超越身心的苦或欲望,那就不可能
因为魔或鬼神只要一干扰,初学者就病痛或受到诱惑而失去定力了
所以,想谈魔谈鬼神,这要有一定的戒定慧修行才行

所以等您落实基础实修后,而想增上修行戒定慧
佛陀才在[楞严经]中讲了50种容易犯的差错(50种魔境)来告诫修定的行者

因此,想要[超越身心的苦]而能普渡众生和魔
这要有:绝对的大愿,绝对的清净光明,绝对的慈悲平等,绝对的无怨无悔
光明不二,平等不二,破除金刚经四相想

所以,为什么要以[慈心]喂蚊子,[光明心]洗冷水澡?
[华严经]谈到菩萨行者以身和血喂众生,[悲华经]:佛陀曾累世以自身喂食众生.
这都要有无量的发心和定力
如果自己都无法降伏身心痛苦,那又如何超越魔和鬼的干扰?
所以,想普渡众生,想谈魔和鬼,自己要有绝对的觉悟才行,这也是修行成佛菩萨的过程

再者,想不受到干扰, 那要广结善缘多超度鬼神,这样就会护法众多
又或者自己深入甚深次第,超越两边,这样就能光明无量,破除魔扰
——初学者勿谈魔,应该多念佛想佛,多念清净光明慈悲平等

八、真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
[深密解脱经]里面的这一段佛偈, 如下

如实知诸法, 即舍染法相
舍染法相已, 证于清净法
不观有为过, 懈怠放逸害
诸法常不动, 离相名菩萨

用这段偈, 要来解说” 真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 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邪魔外道, 菩萨的心态是不同于一般[凡夫]和[声闻]的

先用个例子来解说

对于小孩, 我们会告诉他, 不要靠近大水沟, 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不要靠近恶狗
不要靠近一切危险的事物和环境

对于比较大一点的青少年, 我们可能会开始教育他怎么保护自己, 例如防身术, 或拿棍子

如果是大人(成人), 水沟根本没有危险性, 恶狗也不是威胁, 就算自己走山路, 也没什么危险,
因为大人都懂了, 也知道该怎么做, 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这边讲的[小孩]就是一般[五欲凡夫], [青少年]就是[声闻行人]或者[初学菩萨],[大人]就是真正[大乘菩萨]

因为一般[五欲凡夫]执着很重, 造作诸多恶业, 五戒无法持守,正确知见完全不知道

所以教导这些小孩(五欲凡夫), 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要行十善, 远离十恶业, 不要接触恶人和恶法, 免得自己被影响


对于[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则教导分辨邪魔外道的方法, 和安定自心与降魔之法

至于[菩萨种性大乘久修菩萨], 因为已经供养礼拜无量万亿佛, 不畏一切魔毒


上面举例是根据[大般涅槃经]的一小段经文的大概说明

讲到这边, 大家可能还不是很明白

让我们回看刚刚[深密解脱经]的偈

先讲[如实知诸法]

其实[如实知诸法]很不简单, 先不讲如实, 只说知诸法, 这要看过多少佛经,听闻多少法, 才算知呢?
如果连佛经都没读过几本, 能算知吗?

何况还要如实, 这个如实, 以菩萨法来说,至少应该要逐渐明白实相, 才算如实, 才能[即舍染法相]

回说一般[五欲凡夫], 在没学佛或刚学佛的时候, 什么都不懂, 所以种种恶习就像猛兽一般, 很容易令自己堕入恶道,
所以先教导十善十恶, 就像教小孩要远离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一样, 在教导的时候还会特别叮咛,
然后,教导[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就像教已经学佛听法的人要注意邪魔外道,
会不断叮咛, 再三告诫, 好像特别紧张一样, 好像法执一样,
其实, 这是因为[五欲凡夫]恶业欲望深重, [声闻人]或者[初学菩萨]道心不坚固正知见和定力还不足的关系,
所以才会像叮咛小孩不要勿入危险, 这也是这些人还没达到第一句偈的关系
如果能[如实知诸法], 自然能分辨, 不会堕入危险之中

[大乘久修菩萨](见维摩诘经,或大般涅槃经)则不同, 因为菩萨已经无量劫修习大乘, 所以能够[如实知诸法],所以能够[即舍染法相],
因此菩萨虽然不断告诫[五欲凡夫]和[声闻]或者[初学菩萨], 但是自己于心无染, 不执法相
菩萨[舍染法相已], [证于清净法], 虽然对外示现同[凡夫][声闻] 持戒精进,但是实已清净,
虽然劝众生远离邪魔外道, 但是于心无分别, 无有法相, 对众生皆平等性,
虽然劝众生远离外道, 但是对于[外道有为生灭法]和[众生所犯的过错], 能够[不观有为过][懈怠放逸害]
[大乘久修菩萨]于[诸法常不动], 于一切相, 离一切相,所以名[菩萨]

这就是真正菩萨和我们不同的地方, 原因是我们对于戒还不能无犯
对于外道邪魔还无法分辨, 所以, 必须时常警惕在心, 确立正知见, [如实知诸法]——菩萨对邪魔外道的真正态度~以[深密解脱经]之偈文来说明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0 13:13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0 13:15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9

学习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是菩萨示现, 阿难要当佛的侍者也非普通人 ~ 四十华严 中的这段佛经

摩耶夫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愿智幻庄严解脱门。是故常为诸菩萨母。
善男子。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迦毗罗城净饭王家。右胁而生悉达太子。现不思议广大庄严。菩萨受生自在神变。如是乃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住最后身。示现诞生自在神变。我皆一一而为其母。彼诸菩萨皆入我身。右胁而生。成一切智。

=================================================
针对这段佛经,善知识教导:
看到有佛友在讨论阿难和佛陀的因缘
其实,不读大经往往不明白佛菩萨不可思议处

下面以佛的母亲为例,来解释阿难的情况
其实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是菩萨示现
而阿难要当佛的侍者也是要有大因缘,绝非普通人 (佛经中有讨论当佛侍者的资格)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不论是摩耶夫人,或是阿难,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在诸世界中,无量劫中,常与诸佛在一起
学习善知识相关教导
诸佛在成佛以前,因地(因就是相对于果,地就是阶段、位阶)修行的时候
都要发起「普贤十愿」(入普贤心),依照「普贤十愿」来修行(修普贤行),才能逐渐成佛

「普贤十愿」其中之一就是「常随佛学」,就是恒常跟随十方诸佛学习佛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或许,和别人相比,我们并不聪明,进步的速度比别人慢
而且自己确实也如《地藏经》所说「累世的无明愚痴业障深重」!

但是,就像「阿难尊者」一样,只要紧紧的跟住佛陀,就能听闻(&见闻)无量的法门和智慧
虽然不是「智慧第一」的弟子,但是也能成为「听闻第一」的侍者,
就算自己目前仍然能力不足、实修不足,但是也能像在《楞严经》中般得到佛的救助和指导
而且在最后佛陀示灭转而让弟子传承教法的时候,也能依照教法快速提升自己和传承教法给众生

所以,佛经中,不论是佛陀教导初学者应该「亲近善知识」、或发起「普贤十愿」(常随佛学)的普贤行者(菩萨行者)
不论是初学、初发心或是久修菩萨,重点都应该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

根据「法性原理」来说,有「信心」才能常「亲近」(善知识)和常「随」(佛学)
相信「善知识」和「佛」,才能真正相信所教导的佛法
能相信、有信心,心才能真正与「善知识」和「佛」相应、甚至相印,也才能相应或相印于「法」
这样,法才能起真正的效用,而能转变凡心为佛心,才能真正得到心印(心的印证)
能印心,有心印,才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这才算得到传承,也才能传承(他人)
所以,「达摩祖师」才对不同弟子分别说:你得到我的皮、你得到我的肉、你得到我的骨、你得到我的真髓!

另外,要记得今生命终求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
这是落实「常随佛学」最方便的机会!
——「常随佛学」与「阿难」精神&「传承」

善知识的教导令末学知道:

一、为什么应该「亲近善知识」、或发起「普贤十愿」(常随佛学)
因为只有“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
"就能听闻(&见闻)无量的法门和智慧"
"就算自己目前仍然能力不足、实修不足,但是也能像在《楞严经》中般得到佛的救助和指导"
"在最后佛陀示灭转而让弟子传承教法的时候,也能依照教法快速提升自己和传承教法给众生"
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

二、其「法性原理」则是逐层递进,逻辑清晰
1.有「信心」才能常「亲近」(善知识)和常「随」(佛学)
2.相信「善知识」和「佛」,才能真正相信所教导的佛法
3.能相信、有信心,心才能真正与「善知识」和「佛」相应、甚至相印,也才能相应或相印于「法」
4.这样,法才能起真正的效用,而能转变凡心为佛心,才能真正得到心印(心的印证)
5.能印心,有心印,才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这才算得到传承,也才能传承(他人)

三、落实「常随佛学」最方便的机会
今生命终求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

老师曾将教导(大致意思):
【善知识,是佛心外显的妙用】

【对于还未成佛的众生来说,指月的手非常重要,
善知识非常重要
外形是方便,内涵是本质】

末学深深体会到善知识的重要性
末学曾经处于黑暗的时刻、无助的时刻、痛苦的时刻、悲伤的时刻、迷茫的时刻、傲慢的时刻......
恩师,就像黑暗中明亮的灯,一路帮助为末学照明指路,末学才能够脱离这些负面的境遇,消除负面的心念

末学深深的感恩佛菩萨!引导末学修行佛法
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教导末学修行佛法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感恩护法圣众!护念末学修行佛法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佛?
[佛]就是明白这些真相而且解脱这些束缚的觉者

什么是佛教?
[佛教]就是在宇宙中,不同的佛菩萨一直对众生宣扬这些真相的教导

什么是佛法?
[佛法]不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也不是现在或几千年前才存在
[佛法]就是教导我们明白上面所讲的心识的原理和真相
[佛法]就是介绍法界真相和众生生命的真相,以及轮回的现象和解脱的方法

什么是佛门心法?
什么是佛门心法?
佛法的心法其实就是~
先透过佛陀的教导,明白法界真相,生命的实相
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然后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作用的正确修行引导,
由正确的心念观行,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这种解脱轮回方法就是佛法的心法

宇宙和生命的真相
就是~
并非有个创造宇宙和一切生命的全能的神,
生命也不是真正有死亡的终点
而是由一切众生的心念作用(第八识)造成自己不断的生死轮回
如果能不执着于虚妄表相,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现象
所以佛法说不生不灭,这才是真实相

为什么学佛?
学佛是为了真正解脱而成佛——学佛未能如经上的治疗效果,原因何在?
生命的转机在于相信,如果能相信佛法,深入学习佛法,那么才能脱离无止尽的混沌与痛苦,才有真正光明的未来——佛法与心念产生的电疗或精神出体现象
佛法才是真正的超科学,才能带领众生超越世俗和轮回——辨析:学佛不要太着迷?! & 迷信科学
如果我们能逐渐放开执着, 体会精神能量不灭的观念(附注:本篇用世俗用语引导初学者,所以不用佛法术语), 就能脱离死亡的概念, 摆脱肉体的束缚, 进入精神意念的状态

当然, 这不是容易的过程, 也不是马上就能办到, 不过就像冥想一样, 这并不虚幻
简单的放松冥想自己躺在舒适凉爽的草原上或沙滩上, 听着美妙的音乐, 闻着花香
这样简单的冥想, 就能真正令人的精神进入愉悦的境界, 身心都得到休息, 这就是精神念力,最简易的修持

所以人人都应该重新思维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积极找出究竟解脱的方法
佛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初学探讨]为什么学佛?学佛消极?还是积极?

修行是什么
修行是修[凡夫妄心]恢复[佛性本心]
修行是修[凡夫习性]恢复[清净自性]——[解析]学佛不是[修心] [修性]?

为何要修行?
大般涅槃经~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楞严经~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这就是要修行的原因
——修学佛法的四个阶段 ~ 大般涅槃经
佛法确定能成佛
但是众生尚未真心发愿成佛,也没有真正落实戒定慧实修
所以是以凡夫心来念佛持咒诵经
因此还是会有凡夫果报

佛法是心法,只有逐渐转凡心为佛心,
才能真正体会佛法的好处
才能真正实证佛法的奥妙
才能真正领会佛法的真实不虚
——学佛未能如经上的治疗效果,原因何在?

如何学佛?
例如,[布施],放生,施食来培养慈悲心,同理心,舍离心,欢喜心,感恩心
透过[戒律]和学习[忍辱],来断除上述讲的批斗挑拨种种负面的心念和行为
透过[精进]实修~念佛,持咒,拜佛,和[三昧(禅定)]观修,
来熟悉心识作用的运作和控制,增长专心和[定力],破除负面心念
透过读诵佛经,学习法义,明白法界真相,增长[智慧],破除执着,
次第增上清净慈悲平等光明心,而逐渐恢复佛性成佛

这就是[大乘佛教][菩萨道][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过程

也是逐渐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且深入[四无量心]的过程
透过上述六度的修行,逐渐生起[四无量心],深入[四无量心](佛门心法)
并且发起大愿心~
[四弘誓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

然后以[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六度]为基础,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他,同事)来引导众生

逐渐让自己和众生都恢复佛性,这就是实修[首楞严三昧]的过程——[略说]什么是因果轮回?佛?佛法?佛教?佛门心法?
只要一心向善、学佛成佛,不论世界如何变化
一切相、遭遇、逆缘、讥谤、苦受、危机,都可以成为学佛成佛的助缘、踏脚石和转机
关键就在于当下的心态是否正确,是否契入佛心,还是随凡夫心随波逐流
如果每个当下都能勉力正念观照,误会就能化解,碰撞也会转为平和,事事都会变成好事
相反,如果随凡夫心起贪嗔痴慢疑,那么也势必结恶缘或牵引累世恶缘业力,恶果也就近在眼前了
也就是,正确的修行者,心中应该学习舍弃一切恶念(负面思维、不光明的念头)
这样就必定能成为学佛成佛的助力,一切都会化险为夷,都会回归清净与光明,痛苦也会转为安乐
自己也就能真正逐渐契入佛性本心,真正学佛成佛了
——一心向善、学佛成佛,才能缔造你我双赢的美好未来
学佛最好多看佛经原文, 这是为什么末学时常贴原文给大家看的原因
就算看不懂, 只有您有心, 一定会得到帮助, 佛菩萨一定会帮忙
地藏经也有讲开智慧的方法, 可以帮助读懂佛经
——修学佛法的四个阶段 ~ 大般涅槃经
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低处着手

其实,从基础开始学起,等到您一阶一阶爬上去,到时候就算您第一次读大经深经也会懂
不然您在底层望向高处永远也看不清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今生能够快速成就的人(高僧大德)都是因为过去世就已经学习了,所以很快能跳到高处
(这个道理在深经里面佛陀都有说明)
如果您不是,就应该老实由基础开始,这样才会顺利,也不会有挫折而产生退心
如果您是,那也应该快速完成这些基础课程

所以
1.有空可以尽量多[阅读思维不同佛经],越符合自己程度的越好,这样可以辅助了解下面定课专修的课程

2.如果[定课课诵佛经],应该单纯专注在一两部佛经上,等完全熟悉了,大约至少1-2年至3-5年,经过1.[课诵熟练经文],2.[思维解义归纳要点],3.[实际修行运用在生活上],4.[为人演说宣扬佛法],四个阶段都完全熟悉了才更换下一次课诵的佛经,这样才算完整的实修一部佛经

上面这样的课程,如果您累世已经有实修,又或者按部就班,而且今生够努力,那就会很快速,会缩短时程

所以,从基础的地藏经开始,把地藏经弄得一清二楚,落实在生活上,也教导众生学习
这样有完整的实修过程体会,以后才能弄懂楞严经,不然那些名相就算说了您也难能体会
因为实修才有体会,没有完整的实修就无法和那些名相起关联,自然就不懂


所以我们不是不学深经,而是要由浅入深,有次第的学习,这样成效才会好
而且基础打的好,这样学习的过程和难易才会完整弄清楚,不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略说]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佛法的重点就在于心法,一切表法和行法都是为了让众生能契入心法——[浅谈]学佛解经和实修的关系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1 12:29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1 12:3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10

学习 云何为菩萨[正心住]?如何[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 ~ 华严经 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云何为菩萨正心住
此菩萨闻十种法,心定不动。

何者为十?所谓:
闻赞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赞法、毁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赞菩萨、毁菩萨,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赞菩萨、毁菩萨所行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众生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众生有垢、无垢,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众生易度、难度,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法界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法界有成、有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闻说法界若有、若无,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是为十。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
所谓:

一切法无相、
一切法无体、
一切法不可修、
一切法无所有、
一切法无真实、
一切法空、
一切法无性、
一切法如幻、
一切法如梦、
一切法无分别。

何以故?欲令其心转复增进,得不退转无生法忍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
通过学习这段佛经,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主要是讲:

一、如何能获得菩萨正心住(心相与佛相同),即在十种情境下能够于佛法中心定不动,分别为:
闻赞佛、毁佛时;闻赞法、毁法时;闻赞菩萨、毁菩萨时;闻赞菩萨、毁菩萨所行法时;闻说众生有量、无量时;闻说众生有垢、无垢时;闻说众生易度、难度时;闻说法界有量、无量时;闻说法界有成、有坏时;闻说法界若有、若无时。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1.什么是定?
[定]就是自己能随时念佛持咒或入观照而不受影响,自在安定——[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定」就是置心一处而不动,一般来说,就是所谓「止观」的「止」,就是佛经上的「奢摩他」(这是梵语名称),就是止静、寂静——「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若住众生平等智中。是名为定。
[心行平等][性相平等][毕竟平等][发行平等]。是名为定。
住于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诸法等。是名为定。
如定等者,则众生等。众生等者,则诸法等。入如是等,是名为定。
如是等定,则等于空。等于空者,则众生等。众生等者,则诸法等。入如是等,是名为定。
如空等者,则无相等。无相等者,则无愿等。无愿等者,则无作等。无作等者,则众生等。众生等者,则诸法等。入如是等,是名为定。
自心等故,他心亦等。是名为定。
——[行菩萨道]如何修学禅定? ~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2.定的作用
定的修持就是让心念保持清净自在安定,不会堕入错误的情绪中——贪嗔痴与戒定慧三种次第修行的原理
修定,好好落实佛法定课,产生安定的力量——[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有[定力]就能克服欲望习气的问题
有定力就能理智面对问题,而不会情绪化引起更大问题,或陷入情绪而无法自拔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以[定]力来让自己随时保持正观禅定清净自在——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3.如何增长定力?
定课实修,来增上定力——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定力]的修行
一样也是透过深入经藏,依照佛经上的教导,来明白如何修[定]
这些可以运用[拜佛][念佛][持咒][诵经],配合观照的各种次第和原理来实修(这点以前发过很多帖子了)
接下来就是透过规划定课或运用各种机会,实际不断的练习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所以平常要多念佛持咒拜佛诵经,这样就会得定
所以每天最好都能实修定课,
例如,每天念[心经]和[大悲咒]各21-108遍,或[念佛][持短咒]1-3万,或拜佛108-300拜
这样修行就会越来越好,会增长定力和功德
就能解决日常任何问题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定:这要精进实修+心法次第三昧观照修行,心定就不烦躁——略说实修要点]戒定慧三学的实际修持需要平衡发展
多拜佛念佛,多思维反观自照,慢慢定力就会变好
要有[法忍心]坚固修法的信心和恒心——[略说]如何静坐(打坐)?如何静坐才不会出问题?
行法上(就是实际的修行方法),可以透过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敲木鱼)、经行、打坐等等来达成,方式很多。——「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更多细节的原理可参考
瑜伽师地论:[奢摩他]九种心住

4.什么是禅定?
所谓的禅定,基本上是指一心不乱,指清净心没有妄念的状态——[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简单说,禅是禅,定是定,禅和定是两回事,只不过常摆在一起
虽然禅是禅,定是定,但是,因为一般人不明白,不同种类的修行人观念也不同
所以,经常把「禅」当作「禅定」,把「禅定」当作「定」

其实,禅是指观念,定是指安定
禅定就是指透过观念来达到身心安定

以禅宗来说,禅是专指佛法上的不二正观,禅就是觉,就是观念上的通达,因为通达而定,才叫作禅定
关于禅,可以详阅楞伽经上的说明和分类

定则不一定指佛法上的定,定的方式很多,也有次第程度和是否圆满究竟上的差别
简单说可能有:佛定,菩萨定,缘觉罗汉定,天人外道定,凡夫定
——禅定的超科学佛法原理
唯。舍利弗。菩萨若知一切众生烦恼乱心。是故修集诸禅定法。助成住心。
舍利弗。如是众生烦恼心乱。菩萨于中。善修聚集助成禅定。令此禅定住平等心。是名菩萨修行禅定。
——[行菩萨道]如何修学禅定? ~ 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

5.禅定的作用
透过这些净观的方法来达到禅定的状态,
这时候妄心消除,佛性的圆满功德就会逐渐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因为佛心显露,所以当下业障逐渐清净
所以就能让身心转为清净,原本身心的业障痛苦就会逐渐消失
所以常保持清净心就能让自己身心状态保持健康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举例来说,人类都需要睡眠和饮食,以此来维生,这是最正常的人类观念
不过,后来人类也发现,冬眠不需要饮食也可长期维生,又例如太空旅行的维生装置,也可以不透过饮食长期维生(虽然有维生的营养液)
而事实上,定就是比人类高级的生命型态的维生方式,是透过精神观照而维持身心安定的方式

按照外星科学来说,人类算是很不进步的生命型态
按照佛法来说,地球的人类是五浊恶世业障深重的众生
因为地球人类对种种物欲的执着,所以这种生命型态就是靠睡眠和吃东西来维生
如果是比较高级的生命,就是靠「定」来维持身心状态
而且禅定在外表上也不一定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或任何型态
因为这些不被愚痴的人类所理解,所以说禅定是超科学,超乎人类科学和想像
所以,像佛菩萨这样的超高级生命型态(超高级有情众生),就是随时保持在各种高级禅定上
而且因为物以类聚或科学不足和身心能力不足,地球人类通常看不到不同维度众生或外星生命型态或佛菩萨
一方面是人类能力不足,一方面是佛菩萨也不是以人类所能理解的生命型态存在着

所以,睡眠是一种习气,而不是唯一的休息方式,饮食也是如此
透过禅定,就能调整身心状态,也能破除种种苦受,甚至决定投生或往生的去处
如果我们能改变观念,消除恶习,以佛法的观念取代世俗人类的观念,这样就能逐渐提升生命型态
——禅定的超科学佛法原理

6.禅定的方式
禅定的方式深浅次第各有不同,简略来说大略有几个方式
就是
[圆觉经]所教导的三种大乘净观成佛法门
[奢摩他](这就是止静),[三摩钵提](这就是观想),[禅那](这就是觉义,不二)
这全部都是转念的法门,透过三种不同方式,达到转化或破除妄念的目的

第一种,就是置心一处(取静),(这只是最初浅的奢摩他,其实甚深的奢摩他如同禅那)
例如,持名念佛,或观鼻(不做生灭义理观照,只是置心一处,不做观想)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安静的地方(通俗一般来说就是安静的地方打坐),
比较熟悉后,地方吵不吵闹是没差别的(随处一刹那的时间都能运用,不限定要坐)

再者,就是透过观想忆想,转妄心为清净心,讲白一点就是幻想,这也是神通法
例如,观无量寿经中的观想法,或者慈心三昧的修法,或者所谓光明定,
又或者诵经随闻入观(观想置身法会现场)
初学者一开始可能需要闭起眼睛,又或者先观像来加强印象,熟练后张开眼睛也没问题
场地姿势也没有限制,随处都行

另外,就是思维觉观义理,破除世俗虚妄(两边对立虚妄)
这是指观照佛经上讲的种种不同次第法义,观照生灭空有对立两边,以破除妄心
例如,最初浅的就是观照呼吸数息生灭两边不着,
甚深的义理例如,甚深四谛,甚深十二缘起,不二法,第一义谛,
又或者随文入观,思维[心经][般若经]等经的法义
初学者可取佛经上的一四句偈,随时观照日常生活中心态执着的对立两边
这没有场地时间任何一切限制,基本上就是张开眼觉观,开放式的状态下保持觉性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7.如何修行禅定?
想修禅定要有善知识教导,也要先做到基础修行,更要有完整健全的知识
所以要先由佛经学习正确的方法,按部就班增上,才不会出问题
以佛法来说,不论[大乘][小乘]或[在家][出家],
是一定要先[持戒]才能修[禅定]的,因为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这在末学的帖子中讲过很多次了,您可以多搜索就会明白)
所以[菩萨道][六度]的顺序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初地菩萨]到[六地菩萨]的主修也分别是这六项,这参考[华严经十地品]就会知道
如果是[小乘解脱道]来说,更是注重[戒律],因为只是自度,不需要普渡众生的方便
[解脱道]注重自己解脱,所以更是要断除一切行为和心念的杂染
[菩萨道]则注重[发起大乘心普渡众生]和[不退转],所以有种种方便
[解脱道]观察[不净][无常][苦],以[出离]和[厌世]为发心
[菩萨道]则是[广大包容][光明圆满法界],特别注重[大乘发心]
相较下,[解脱道]是比较刻苦的,但是[菩萨道]发心更大更超越一切苦
所以想要修行禅定,不论大小乘必定都要先降低或断除[凡夫恶心]和[世俗心]
不然,[打坐]或[观想]的过程,就容易因为[恶劣心]或[世俗心],而引发种种幻境,甚至引来外在非人鬼神的干扰或魔扰
所以,佛经上教导的[解脱道比丘],都是持戒,舍弃一切,自己在野外安静处修禅定的
[解脱道]的重点就是要舍弃一切,[菩萨道]的重点则是发起普渡众生的心
菩萨道行者,不论[在家]或[出家],也都是要由基础修行做起,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出家人]因为舍弃家庭和世俗,所以才有条件比较快速学习[禅定]——[略说实修事前须知]戒律与禅定的基础知识和观念
经中说,业重众生不能先学「禅定净观」和「智慧法门」,应该先修「拜佛忏悔」
也就是应该先虚心接受佛法,真正信佛信因果,接受佛陀的正知见,忏悔自己世俗知见的错谬
透过拜忏,逐渐消除自己的种种贪着狂性恶性等贪嗔痴业障后,才能学习禅定和智慧法门
(这个业障,于内包含自己心中贪着世俗和对真理的叛逆的种种恶性,于外就是种种损友或错误知见以及因果报应的干扰)
修学禅定之前,除了应该先拜忏消除重罪业障,还应该先阅读「楞严经」,弄清楚修定过程的种种干扰现象
才能避免自己走向邪途或产生严重的身心疾病
如果确定修行目标,应该先皈依并好好受持五戒,多拜忏多念佛多持咒,多阅读基础佛经,多行善布施,多忍辱修行,
以「四正勤」减少贪嗔痴妄想,用正确的观念和心态消除黑暗面的心念思想和行为
这样就能逐渐减少粗重的业障,成为正道人,这样才有日后修定的资粮,才能减少恶报和干扰
然后学习更深入的正确佛法观念,破除「金刚经」讲的「四相」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寿命)相),认识「楞严经」中讲的50阴魔
这样日后修定才能减少或避免干扰,或面对干扰如如不动而破除干扰
——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禅定不是一定要透过所谓的打坐禅坐来练习
其实任何时刻随时随地都能练习禅定
哪怕是等公车的一小段时间或坐公车上闭眼的一刹那
甚至想打瞌睡,或睡觉,或洗澡,或吃饭的时候,
或骑车,或者开车,或上课,或上班,
甚至蹲厕所,或坐在马桶上,或者正在电脑前上网
全都能练习禅定觉观
问题只在于每个当下您有没有把方法给用上,
有没有随时利用时机练习
所有[妄心][贪瞋痴][无明][欲望]生起的时候都可以练习禅定,
例如,生气的时候可以察觉怒气,这时候可以练习禅定
感觉冷的时候,感觉热的时候,蚊子叮咬(痒)的时候,肚子饿的时候,男女欲望来的时候
急忙烦躁的时候,担心害怕的时候,口欲来的时候,购物欲来的时候,意见冲突的时候
生病的时候,太亮太吵睡不着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闻到臭味的时候,闻到美食的时候
看到美女俊男的时候,被毁谤或称赞的时候,为钱愁苦烦恼的时候,昏沉的时候,浮躁的时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为了婚姻生子苦恼的时候,被鬼神非人干扰的时候,拥有神通的时候
享受轻安快乐的时候,自以为实证的时候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练习禅定觉观的好时机,而且也有各种不同对治的方法
一般人因为把上述的种种情况当作正常,因为生为人,所以自然的视为正常
所以,毫无警觉,不知道随时都应该保持禅定,又或者放纵自己,没有随时练习禅定
例如,
生气的时候,佛陀教导我们觉察没有来者与受者,
这属于义理的觉察,这样就能破除生气的妄心,
当然方法不只一种,上述三种类别的种种方法都可以
例如,念佛也行,光明定也行...

对于冷热问题可以修学[光明定],或者[观照生灭]破除冷热,也可以[置心一处修习止静]

蚊子叮咬(痒)的时候可以修学[慈心三昧],[光明定]也行

肚子饿的时候可以采用[奢摩他]的方式让烦恼[止静],
这时候烦恼业障就会止息,就不会感到饥饿

男女欲望来的时候,急忙烦躁的时候,担心害怕的时候,口欲来的时候,购物欲来的时候,
修止静或观想都行或者思维生灭虚幻

意见冲突的时候,修慈悲观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

生病的时候,太亮太吵睡不着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闻到臭味的时候,闻到美食的时候
这些念佛持咒或光明定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都行

看到美女俊男的时候,被毁谤或称赞的时候,为钱愁苦烦恼的时候,
遇到灾难的时候,为了婚姻生子苦恼的时候,
这些可以思维观照佛经讲的六道轮回法界真相的法义

昏沉的时候,修[光明定]或者[慈心三昧],浮躁的时候,修[止静]

被鬼神非人干扰的时候,这应该[观照实义]或者[慈悲观][慈心三昧]或者[光明定]都行

拥有神通的时候,享受轻安快乐的时候,自以为实证的时候
这些应该[观照实相义],以破除贪着

以上这些状态只要多练习,就会由浅入深,
觉观的能力就会逐渐变好,不容易堕入迷惑执着之中
日常生活就能逐渐随时保持在(或近于)禅定觉照的状态
——[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二、如何能对所闻法,自己开解,不由他教。即对一切法这样去学习思维,分别为:
无相、无体、不可修、无所有、无真实、空、无性、如幻、如梦、无分别。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法性则是指法界中一切相的原理特性,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一切法)的原理特性,
法性的法就是指一切,性则一样是指原理特性
为什么佛经中谈到法性呢?因为,佛经探讨六道轮回中或十法界中的一切事物原理,为众生解除疑惑和执着,所以为众生谈法性——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法性」
相较于「正报」「有情众生」,法界中没有「第八识」的「器世间」,称为「依报」或「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都有「佛性」能成佛,相较于「有情众生」的「佛性」,「无情众生」则称「法性」
「一切法」可泛称「一切正法、非法和一切器世间的物、相」,或依照佛弟子根器而狭隘只称「一切正法」
所以,「法性」就是「一切法」的原理,就是包含一切正法非法的原理和一切器世间的特性
「法性本空」

所以,对「有情众生」来说,「佛性」才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一切法」对「有情众生」来说,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虽有「法性」,「凡夫众生」因为对「器世间」(世俗)「一切法」的执着,所以,堕入轮回
但是,佛弟子若能明白「一切法」,明白「一切法性」,不堕入爱欲执着,就能因此成佛,故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凡夫众生」因为对一切世间相、世间法有所执着,所以堕入「六道轮回」
但是,修行者若能明白一切世间相、世间法、世间性,以及出世间法、性,而不执着,就是明白「法性空」,就能成佛

而修行者如何做到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又能做到「法性本空」呢?
这就像大学毕业生,可以继续修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以回头教导小学生、中学生或高中生
就像爬楼梯回头看,能看清楚下面各个阶梯高低不同,往上爬就不再执着下面阶梯的问题
回头教导低次第众生,这就要明白「法」和「法性」,也就是佛经常讲的:要按照次第说法
而又同时转头进修硕、博士,不执着低次第的「法」和「法性」,这就是「毕竟空」,就是「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随众生因缘而生,随因缘灭,这就是「法性空」;
不过,不是因为「法性空」就不应该明白「法性」,反之,明白「法性」才能不执着一切法,才能解脱,并运用一切法普渡众生
凡夫常误解「空义」,所谓「空」,不是让自己不知不智不觉,而是应该不执着,而想「不执着」,那就要知智觉而后能放下
就像,当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就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就不会堕入世俗的执着中
这就是透过知、智、觉,而能放下世俗执着,能「空」掉世俗,所以,「空」不是不知不觉,而是「无执」

也就是说:不论轮回或成佛,都是因为法(世法和出世法)。执着世间法,就轮回,反之,学习佛法、出世间法,则解脱成佛
明白「法性」「众生性」,就不会堕入执着,就能成佛,而且还能依照「法性」「众生性」来依「次第法」普渡众生。
也因此,「法」只是因缘、依报,随缘生灭,「佛性」才是成佛的根本,所以称「法性」毕竟空,而「佛性」「常乐我净」。

补充说明(2013.9.13  13:00):
因为「法」这个字涵义很广很深,所以,再次说明,以补先前的不足

除了之前所说,「法」这个字,可以再从「佛、法、僧」三宝和「法、报、化」三身来谈论

之前谈「法」和「法性」,是从「有情、无情」「正报、依报」和「广义(含狭义)」「因缘」的方向来谈
所以,广义上,「法」可以泛指一切物质、法门、方法(含法、非法),「法性」则是指物质或法门方法的原理特性
狭义来说,法则是指一切法门、方法(正法、邪法),甚至更狭义只指「正法」,而一般佛门所说的正法就是「佛法」

另外,之前说「法性空」,这是从「因缘」上来说,是针对有情成佛的佛性真常来说
因为「法」随「因缘」和「有情」而生灭,是客尘,不是主体,所以,佛经中有所谓的「法尘」和「法亦当舍」
因此,对有情来成佛来说「法性是空」,而「有情众生」的「佛性」才是「真常」

但是,如果从「实义」来说,佛陀在「楞严经」中说「因缘」只是方便说,这就是从「佛性」和「真常」上来看
而如果又从「法」本身来看,如果是指道理原理,那么,「法性」其实也是不会消失的,就是「原理」也是不生不灭的

如果从「佛、法、僧」三宝来看,
这个「法」,最最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佛经」,佛经是物质,有生灭性,「成佛」要靠「佛经」
但是,扩大点来说,就是指佛陀讲过的话,或甚至十方世界都有佛传法,「成佛」靠的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传的佛经
所以,扩大来说,「法」是指意识型态上的法理道理和方法,而不是专指纸本上的文字,
所以,佛经上说任何人只要说的话或文字符合佛义就都是佛法,都能学习成佛,至此,「法」都还围绕着成佛打转
所以,更扩大来说,「法」是一切符合佛教法义的方法法门和原理,是知见观念,而不限于佛经和文字
所以,再扩大来说,就是之前讲的「广义法」,可以是一切,而「法性」就是一切的原理特性
所以,最后来说,「法」不再围绕成佛打转,而是应该说,明白一切法和一切法性,因为透澈原理而不执着,所以成佛
所以,方向上不太一样了,因为心量和眼界宽广了,思维的方向也不同了
所以,法其实不会消灭,因为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法常住,这样才正确,就像佛常住不灭,就像众生也没有真正的生或死
所以,从狭义上来看,全都有生灭,肉身佛、或佛经(法),或众生(僧侣),从狭义上看都有生灭
但是,从广义实义上来看,全都不生不灭,就是「佛性」和「法性」都不生不灭

另外,从「法、报、化」三身的「法身」来看,
从狭义来说,除了佛身,「佛经」表示佛的「法身」,佛经纸本有生灭性,这法身就变成也有生灭性,所以是狭义
广义来说,「法理、法义」才是佛的「法身」,这就又可以回到前面「佛法僧」那段的探讨,回到「法性」问题
所以,最终来说,「法身」就是「法理、法义」,就是「法性」,这也是不生不灭的,因为特性原理本来就存在,没有生灭问题
这点如果无法明白,想想「水往低处流」,这样就能明白,也就是佛法其实不会消失,所以,「法身」不生不灭
另外,清净后的「第八识」,就是「佛性」,才是真正「法身」,「佛性」真常,不生不灭,所以,「法身」也不生不灭

所以,最终来说,从法身来看,有情的佛性和法性原理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因为佛能通达一切法性
但是,这不是说「法性」就是「佛」(如果你要从法理上来说,也是正确的),差别在于「有情」

由上面可知,其实,佛经所说深浅不一,说明的角度也不同,都是为了破除众生执着,然后逐渐明白法性
详细经文,可自行参阅:大般涅槃经、密严经、大般若经、楞严经、瑜伽师地论(或解深密经)、楞伽经、大集经、大宝积经、菩萨善戒经...等大乘经典——「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为什么要谈「法性原理」?

其实,这就像我们平常看到飞机或搭乘飞机,
但是,我们并不了解飞机的操作方式,也不明白飞机的构造和制造方法,
如果我们想要晋升为驾驶、或制造的工程师、或设计研究人员,来造福人群,
那么,我们就要学习飞机的操作方式、飞机的结构、材料特性、制造方法和飞行原理。

同样的道理,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想要在六道轮回中解脱成佛,那就要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的过程,由浅入深,先学习消除自身烦恼和业障,然后逐渐深入更深更高的次第,学习自度度人的方法和原理。
也就是先从「遵守戒律、分辨善恶、断恶修善」开始,消除粗重的业障、烦恼习气和世俗欲望杂染,
业障逐渐清净后,然后要明白「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而进入「定、慧」修行(可参阅「大般涅槃经」:定慧等观)  
逐渐深入心法的「定、慧」修行后,由「定、慧」的思维观照而逐渐明白法性、众生性、一切性,
也就是逐渐明白一切原理(性就是原理),如此而能明白「不二」、「中道」的甚深佛法原理。

所以,为什么能「拈花微笑」?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能见性、能与佛以心印心,而会心一笑。
这有点类似「茶道」中「品茶」的禅理,其实,不仅是品茶,「拈花」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能逐渐从心法的修行中明白法性原理,就不仅是茶和花,而是能见一切性,这就是「禅」,
而「禅」(这个禅并不是指禅定,可详阅「楞伽经」四种禅)就是指一切性,
所以,由「禅」就能契入「不二」「中道」的甚深佛理。
——为什么要谈「法性原理」?
心才是根本!『定慧(能正确超越六道的知见和观念)等观』才能超越轮回!(可详阅「大般涅槃经」)
所以,经上才说:「法亦当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凡事「二分法」而不明就里(VS不明究理),这样就不容易客观,也无法明白事情的真相。
所以,想明白佛法,也是要深入经藏,明白不同次第的修行和原理,才能逐渐通达和圆满。
(不明就里:这是成语,就是不知道内情
不明究理:虽不是成语,但是中文字很有学问,也不是说是错误,意思是说没有分析深究道理和原理)

反之,如果自己没有明白各种不同次第的法性原理,往往容易执持经中文字而误解或错解经义
又或往往执持一边、一方或一法,受一非余(只接受或受持一法而排斥或毁谤其他自己无法明白的法门、或认为是非法)
所以,「华严经」上讲:「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
——以「法性原理」和「众生性」来看『苦行』的真假与可否
在粗浅的佛法教导中,会区分「法」和「非法」,教导众生明辨正邪,断恶修善以消除「恶性」
明白了是非善恶,逐渐戒除恶习而能投生善道或天道,不再堕入三恶道

但是,在甚深的佛法中则更宽广无垠和升华,超越了一般世俗所认为的正邪是非对错,超越了一切对立,升华而契入「佛性」
因此,一切都是法,佛法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表相认知,而是深入每个当下和一切原理特性
所以,「法性」就是指一切原理特性,而不再局限在什么是佛法和什么非佛法,而是一切都在佛法的范畴
明白了一切原理特性,心量更宽广无碍,不再执着各种表相,因此能超越六道的各种执着而成佛
——由「我是歌手」看生活中的「法性」和「众生性」--前言
佛后来才说自己未曾说过一法,这就是要佛弟子和众生摆脱「文字相」的束缚,才能真正以「心」证道,才能增上修行次第
就像,我们要从这级阶梯往上爬,那么脚也要离开这层阶梯,不然怎么爬上去呢?就是该舍则舍!

所以,如果能站在这个原则之上,那么就容易跳脱表法、表相、文字相上的执持、执迷与诤论
如果能由「佛心」、「佛性」为准,不仅能破除迷障和执障,也能以「佛心」依「众生心」而生万法。
也就是「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所以,「佛心」和「佛性」才是根本。

那么,「佛心」和「佛性」如何显露呢?
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就是先断恶修善,然后自净其意,就是透过心法的定慧观行,转凡心为佛心,这就是佛的教导,这就是佛教。
——「转念」与「定、慧修持」的法性原理
许多修行上的初学者,或心量狭隘的修行者,总是喜欢询问或寻求最简单容易的法门
其实,烦恼无尽,法门当然就无量,烦恼不同,对治的法门就不同,烦恼有深浅,法门当然也有深浅
所以,哪来一个最简单容易又能对治一切众生一切烦恼和不同深浅的究竟法门呢?
就算有这种法门,或一般人以为就是「念佛法门」,但是,其实,就算是法门的表相表法相同,
但是实修过程中,随着修行者次第深浅的不同,其中法门的心法和深浅次第也是不同的
必定会随着修行者的根器因缘和次第,而存在不同的根本心法,或甚至表法的
所以,同样是「念佛」,有「持名」,或「忆念」,或「观相」,或「观想」,或「实相」等种种不同方法和心法
又例如:不同佛菩萨虽有各自本愿和法门,但是,对于不同众生和烦恼以及一切法和法性原理都是能通达的,所以能普渡众生
因此,如果真正想成佛,那么必定要明白一切众生性和烦恼,就要明白一切法和法性,
那么就要发起「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应该再有所排斥
——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2 15:18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2 15:19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11

学习云何为菩萨不退住? 如何[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 华严经中的这段佛经

「佛子!云何为菩萨不退住
此菩萨闻十种法,坚固不退

何者为十?所谓:
闻有佛、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法、无法,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菩萨、无菩萨,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菩萨行、无菩萨行,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有菩萨修行出离、修行不出离,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过去有佛、过去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未来有佛、未来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现在有佛、现在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闻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于佛法中,心不退转。

是为十。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种广大法。何者为十?
所谓:

说一即多、
说多即一、
文随于义、
义随于文、
非有即有、
有即非有、
无相即相、
相即无相、
无性即性、
性即无性。


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一切法善能出离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
这段佛经主要是讲:

一、如何能获得菩萨不退住,即在十种情境下能够于佛法中心不退转,分别为:
闻有佛、无佛时;闻有法、无法闻有菩萨、无菩萨闻有菩萨行、无菩萨行闻有菩萨修行出离、修行不出离闻过去有佛、过去无佛闻未来有佛、未来无佛闻现在有佛、现在无佛闻佛智有尽、佛智无尽闻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

二、如何能令增进,于一切法善能出离,对所闻法,自己开解,不由他教,分别为:
说一即多、说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于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无相即相、相即无相、无性即性、性即无性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其重点在于如何才能够做到不退转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1.为什么修行会退转、懈怠、产生退心?
如是因,如是果
如果是追求世俗利益,这样的发心往往得到利益后,就懈怠了
一个人会求福(求治病求财求子女求婚姻...),代表今生的福报本来就不够
如果丰衣足食还会念佛诵经求佛菩萨吗?
所以求福的人往往满愿后就懈怠了,又因为今生福报本来就不多
所以福报很快就享尽,苦报马上就现前,
又因为对佛法不透彻,当然就没有智慧明白人生问题
——[辨正解析]为什么学佛多年却没有改善生活,智慧也没有增长,对人生也不透彻?
经常有一些佛弟子学佛一阵子就开始退心了,又或者读经没感觉了
(末学自己身边有这些案例, 刚好看到论坛也有人发问)

其实, 这和发心发愿有关系, 在许多佛经都有说到深心和大愿心

一般人一开始学佛都是为了改善家庭和自己的经济和情感或疾病问题
等到问题改善解决了, 就会失去学佛的重心
这是因为发心不够大,多以己利为目标, 或者只读少数佛经, 所以容易停滞
——[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1.首先以众生自己内在来说
这是自己累世业障太重,第八识累积的无明种子深厚
没有智慧显露清净自性,而让懈怠懒散的习气现行,黑暗郁结的思维情绪浮现


这种情况如果自己不能察觉,又或者虽然知道却又放纵习气,
这样会逐渐累积恶因缘形成恶业果报,就看恶业现前吃苦的时候能不能醒悟了
这种众生通常就是意志力薄弱的众生,可能多从恶道来,例如畜生道,所以意志力薄弱
这要特别小心,因为愚痴久了会更愚痴,所以不要让自己随便被打败
一直自怨自艾是没用的,一定要自己振作起来

通常,这要有善知识在旁要求警惕才能改善,如果能有师父严厉教导才不会浪费人生

除了上面自己的习气显现的原因

2.另外,由楞严经我们知道娑婆世界中有各种灾变,经文如下
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

遇到这些灾变,天气异常的时候,例如特别闷热,或者磁场怪异
这时候就会令人疲倦提不起精神丧失精神意志力
所以这是其中的一种外在影响


3.另外一种外在影响,就是非人干扰,关于非人干扰的经文相当多
这也会影响人的身心状态,造成懈怠懒散不愿意精进修行
——[略说]为什么念佛诵经没动力很懒散,该怎么办?
其实大多数的初学者对因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才容易怀疑或退心——[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2.退转的影响
修行的过程难免遇到生活上苦难或佛法上的考验
对于一些考验和教导, 如果不能以法忍心通过考核
而反却生起厌烦心懈怠心悲苦心叛逆心或恶心
相由心生,由这些负面心态就会牵动累世恶业因缘而卷起累世因果
那就可能使自己因此而堕入苦报现前的状态——[心法解析]修行不退转的关键:安忍心

3.如何能不退转?
学佛的发心要正确,学佛的方向要正确——[辨正解析]为什么学佛多年却没有改善生活,智慧也没有增长,对人生也不透彻?
大菩萨以成佛和普渡众生为目的,
大菩萨发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不会退心,不会失去学佛的真正重心, 这就是大菩萨和一般人初发心以及发愿的不同

所以大菩萨会
随时注意自己的贪瞋痴, 因此能够随时与佛经相应, 有所体会
随时关怀众生, 依照众生根器, 给予方便救度, 所以随时对于法门有更深的体会
随时提高自己对修学佛经的广度和深度, 深入经藏, 融会贯通, 实际运用在自度度人上面
随时以成就佛道为第一目标, 所以孜孜不倦

因此, 佛弟子学佛的过程中, 要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心, 不断的修正, 迈向深心和大愿心
例如可以普贤十大愿为根本愿, 这也是诸佛成佛的共愿, 请参普贤行愿品
最重要是落实——[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要提起精神好好努力,做个有志气的人
把种种修行方法都落实,这样就不会被外在所干扰
尤其要逐渐修持三昧定力,这样就能安住三昧中,不会受到干扰

此外,要清楚的认识到轮回的可怕,所以自己要有坚决的决心脱离轮回才行
所以发愿应该要发大愿,就是决心成佛,不要只求世俗果报
如果能发起大愿,才能真正逐渐解脱轮回而成佛
——[略说]为什么念佛诵经没动力很懒散,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宁愿吃苦,宁愿受恶报,也不愿再做恶业
先有这样的决心,就算吃苦或受之前的恶报也无怨无悔,这样才正确
用这样的心态过真实的人生,然后清净心念佛诵经——[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您可以选择信任和安忍来度过难关
但也可能选择怀疑和放纵而堕入困境

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顺逆都是好因缘,都能让人成长
只是有些人要花更多时间,且经历更多苦难罢了
这关键就在于您自己什么时候能反省和忏悔

所以,为什么要定课?
因为每日定课所训练的定力,可以帮助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保持安忍
以避免引发负面观念和习气而卷起更多负面后果
这样就帮助您顺利通过考验,顺利降伏自己累世的负面习气
通过这样的考核,修行才能往下面一个阶段——[心法解析]修行不退转的关键:安忍心

如果能趁早修行且真正消业(消除粗重甚至细微的负面习气),这样年老比较不容易退转
不然,年老后退转的很多,面临死亡那刻退转的更多,因为这时候更难突破累世黑业
所以,修行应该趁早,更应该兢兢业业,不要懈怠
虽然可以依靠佛力,念佛求生净土,但是,自己如果不努力,心力不足,恶业黑业过多过大,也是难与佛相应而往生净土的
虽然念佛往生是最容易的方便法门,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点本钱,又造一堆恶业拖累,想往生也难

所以,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不付出而白吃的,想解脱还是要趁早努力才好
尤其,如果真有菩萨心,真想普渡众生,那更是要好好努力, 不要空口白话或假借佛法和修行而欺世盗名,这罪业可不小
——趁早修行,才能避免「业障现前」而退转&如何突破业障?

相关学习
如何学佛[不退转]?

[诸经辑要]若真佛弟子,请依教奉行,必能超越困难,成就修行而不退转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让您不退转的经,也是最简单的经,一切佛护念您的经~ 佛说阿弥陀经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3 11:26
修行随笔 2023.10.12

学习虽能容受一切诸物,而离有无 ~ 华严经中的这段佛经

譬如虚空,虽能容受一切诸物,而离有无,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虽普入一切世间,而离世间想;

虽勤度一切众生,而离众生想;

虽深知一切法,而离诸法想;

虽乐见一切佛,而离诸佛想;

虽善入种种三昧,而知一切法自性皆如,无所染著;

虽以无边辩才演无尽法句,而心恒住离文字法;

虽乐观察无言说法,而恒示现清净音声;

虽住一切离言法际,而恒示现种种色相;

虽教化众生,而知一切法毕竟性空;

虽勤修大悲度脱众生,而知众生界无尽无散;

虽了达法界常住不变,而以三轮调伏众生恒不休息;

虽常安住如来所住,而智慧清净,心无怖畏,分别演说种种诸法,转于法轮常不休息。

====================================================================
这段佛经内容,末学认真学习后,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其重点就是“不二”
之前也曾经学习过相关内容,但自己实际上始终都未能真正领悟明白其要义、深义
不论修行做各种功课,还是实修实证,末学对[不二]法门,总是明白又不明白
认真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恳请佛菩萨慈悲加持护念自己能够按照次第领悟

一、什么是「不二」?
[真正的不二]是指~
虽能分辨美丑和苦乐的表相,却不会堕入美丑和苦乐的执着,能知实相,不堕入虚幻
也就是不会堕入苦受中而觉得很痛苦,也不会陷入享乐的欲望中而沉迷于幻境

所以这样的觉者当然不会堕入酒色财气中,也不会堕入人生的苦难感受中
所以菩萨能入六道普渡众生而不觉苦

所以贪着酒色财气的人绝不可能是实证不二的人
举个简单容易明白的例子
就像狗会吃屎,人不会,所以狗是狗,人是人
同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是佛菩萨,众生是众生,因为众生贪着欲望
[不二]的道理就是~明白一切法与非法,了解众生的根器次第,也知道引导众生解脱的方法,但是心无挂碍, 也就是佛菩萨能分辨是非善恶正邪,知道众生堕落的习气,也知道引导众生断除习气的方法,又能心无挂碍
佛菩萨能以正确的善法引导众生,避免众生堕入恶习气中
而且对于所谓的坏人又能不厌恶不舍弃,一样平等度化众生
而不是
不分辨是非善恶和正邪,或不懂修行的次第和方便
所以学佛是需要具备[善择观]的,
要懂得明辨正邪,知道修行的次第方法
要知道[[断除第八识的贪瞋痴恶习种子,恢复光明圆满的佛性]]才能成佛
佛法的智慧是真正能引导众生解脱轮回,
有智慧有方便, 明辨是非正邪,却不取正邪, 这才是[不二]
——[不二]的探讨
实相义讲的[不二]

就是虽明辨善恶,且能知实义与方便
但是不执取[善][恶]两边,不着于[空][有]两边
就是明白一切只是过程,
所以懂修行的次第方法和原理,但是不执着在每个修行次第的阶梯上

举例来说
实修不二的人,
除了上述讲的自己不堕入恶念恶习,不堕入贪瞋痴
还要对于有恶念和恶习的人(也就是俗称做坏事的人)不会感到生气,这样叫做不执恶
同样的,对于外道或魔,
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平或排斥或害怕
所以,如果还会因为世间的是非善恶或正邪,
而生气或执着或反感或恐惧,或路见不平而义愤填膺,
这样就是执着于过程的表相
所以,真正实修不二的人,了解一切只是过程的现象,
并不会因此而陷入情绪当中,而能正确的引导众生

因此,如果您已经开始深入心法实修
当我们在引导众生或家人学佛的过程
我们除了要能明辨是非善恶和正邪,
明白修行正确的次第方法和原理
更要让自己不堕入这些过程的分别和表相之中
这样才是[不二],
才是明白[是非][善恶][正邪],而不取[是非][善恶][正邪]
——光明心法进阶次第&不二
如何在苦难和善境界之间实修不退,这才是实修者应该实修的真正工夫
这就是不二,不苦于苦,不乐于乐,不因苦而苦,不因乐而乐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

二、不二的练习方法
[不二]的练习方法就是来自于日常生活,

这就是[圆觉经]上[禅那]的修行法,就是[觉照不二],
所以[禅宗]的修行很简单,就在生活点滴中,
[六祖坛经]中的[三十六对法]就是在破除对立
——[不二]的探讨
不论[念佛][拜佛][持咒]或[诵经],或者面对世俗任何现象
只要以光明心法发起真实恢复佛性本体的心愿
祈愿诸佛法身光明引导我们自己的自性光明,而显露佛性
这样就能逐渐光明自在的面对一切世俗,而不着四相
所以平常要多练习光明心法~佛性光明观照
就能破除表相,恢复自性光明圆满,清净自在——保持不二的心,恢复正觉,虽明辨正邪,但是不取正邪

三、如何才是做到[不二]呢?

1.要能够【明辨是非,断恶修善】,但更重要的是【让心量超越善恶,放下对立和执着,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而成佛

2.如果堕入到善恶、对错、是非之分当中,就会【只要有争执和怨念,僵持不下,就容易因为这种执念而日后命终堕入恶道

3.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对错、是非之分呢?因为:

所谓的善恶和对错或是非,还是会因为不同众生或立场不同,或不同修行次第,而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标准因此也不同
所以,各种自以为的善,可能并非真正的真善,是非对错也容易因为立场和方向不同而变样
例如:狗有狗的认知,鬼有鬼的认知,人有人的善恶认知(不同人的标准也不同),天人则有天人的标准

之所以僵持自己所认为的善恶或对错,其实只是自己以为的而已,众生会随自己的认知,因次第不同而堕入或投生到相对应的轮回中
只有不断提升高度和广度,提升至佛的观念次第,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因此,如果无法接纳各种不同的认知而更深入思维进而提升智慧,那就不可能明白众生性,也不可能提升次第而解脱成佛

佛法上真正甚深次第的真善,那是必须超越凡俗的是非对错和认知的,如果执持任何一边而起任何执念,这必定无法脱离轮回的
任何不同次第的执持善恶,都会随不同次第的善恶,而分别堕入六道中的恶道,或飞生六道中的善道,都无法真正解脱
只有真正不着两边的「不二」和「中道」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脱轮回,这才是真正的清净自在】——执持各自是非对错的轮回VS真正不二中道智慧的解脱

4.这样才是做到[不二]

虽然对于众生性和法性以及诸法万相都能明白,但却不堕入执念之中,能清净自在,光明自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也就是能明白一切六道众生的脾气习性和因果报应原理以及一切相的法性原理,而不堕入任何一种习性和执着之中,这才能真正自在解脱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4 17:01
修行随笔 2023.10.13

学习 食肉者堕阿鼻地狱,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中的这段佛经

佛告迦叶:「一切众生若修善根:一者,不害众生;二者,不行放逸;三者,不饮酒;四者,不食肉;五者,常付大慈。如是之人不断善根。」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受佛教者,不听饮酒。」佛告迦叶:「善哉,善哉,汝解我意!一切众生不饮酒者,是我真子,则非凡夫。善男子!饮酒者,或君不识臣,或臣不识君,或父不识子,或子不识父,或兄不识弟,或弟不识兄,或姊不识妹,或妹不识姊,或夫不识妻,或妻不识夫,或师不识弟子,或弟子不识师,或不识内外眷属。善男子!现前颠倒,何况未来。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食酒肉者,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言:「善男子!汝好谛听、谛听!舍婆提国有吉盘陀女,为人沽酒,钗梳落在井中,八万罗汉围绕井住,汲水饮之,即便昏醉,不识如来。尔时如来为诸罗汉演说法要,是诸罗汉既闻法已,酒便得醒,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修道得四道果,何故今日不识?』如来、佛告诸善男子:「舍婆提国有吉盘陀女,为人沽酒,钗梳落在井中,汝今饮水以便昏醉,我今为汝除却颠倒。吾今见汝生恐惧心。吉盘陀女为人受苦,堕锯床地狱,锯此女身作其百段,吹令微尘,还复聚合,受形讫竟。身长三尺,颜色青黑,头上无毛,两耳闭塞。复无两目,亦无鼻孔,下唇蹇哆,手无十指,脚无两足。皆由沽酒,岂况饮之。虽先饮酒,又乃发露,心生重悔,如怀惭愧,又莫更饮。譬如有人身遇重病,乃值良师斋药涂之,因药得差。忏悔之人亦复如是,心生重悔,又莫更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受五戒者、若受二百五十戒者、若受威仪具足戒者、若受戒者,不听饮酒,饮酒者犯波罗提木叉罪。比丘、比丘尼若犯此者,即入地狱;若凡夫人,犯突吉罗罪,八万劫中入于地狱。」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酒亦无命,如来何故诫酒为苦?」佛告迦叶:「舍婆提国有鸯崛魔罗,饮酒醉乱,淫匿其母,杀戮其父。其母复与外人共通,持刀害之,是故今日诫酒为苦。」

尔时世尊告迦叶菩萨言:「佛子!我诫诸白衣及出家等,受我戒者,不听酌酒与人,不听到酒家,不听强劝人酒,不听其人麹酿,声闻弟子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制心,声闻制形。善男子!不听酌酒与比丘,若与者五百世无臂;共比丘麹酿,五百世耳聋,耳听隔绝,常不闻勿声语;比丘酒家者,五百世为哑,口不能语;强劝比丘酒者,堕截膝地狱,纵广八万由旬,纵广正等,其中力士其数五百,造其刀剑,截其两膝,强劝比丘酒者亦复如是。」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得何等罪?」佛告迦叶:「善哉,善哉!一切众生不食肉者,是吾遗腹之子,则非凡夫。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受大乘大般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住一劫不听食肉。」

「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佛告迦叶:「食肉者堕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万出旬,四方有门,一一门外各有猛火,东西南北交通彻地,周匝铁墙、铁网弥覆。其地赤铁,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枷、铁钮、铁衔、铁䤤,持火烧之,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又莫更食。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佛告迦叶:「一切众生食肉者断大慈种,不食肉者有大功德,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煮肉、炙肉、斩肉杀生之人分别几处?」佛告迦叶:「煮肉者堕镬汤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中有水,其下有火,持火烧之,溃溃乃沸,驱煮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炙肉之人堕炙床地狱,纵广八万出旬,其上铁床,其下有火,持火烧之,驱炙肉之人卧之在上,肉干燋烂,受其大苦;斩肉之人堕到碓地狱,其中力士其数五百,斩令万段,吹令微尘,还复受其大苦。」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非如来弟子,即是外道眷属也」。佛告迦叶:「食肉者不觉、不知、不闻、不见当食肉,或君食臣肉,或臣食君肉,或子食父肉,或父食子肉,或弟食兄肉,或兄食弟肉,或妹食姊肉,或姊食妹肉,或妻食夫肉,或夫食妻肉。」佛告迦叶:「食肉之人即食父母眷属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者堕何处地狱?」佛告迦叶:「食肉者堕粪秽地狱,纵广正等八万由旬,其中有粪乃深万丈,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五百万世无有出期。善男子!食肉者犹如群狗争骨,各各贪多,食肉之人亦复如是。善男子!斩肉者即斩其父,割肉者即割父肉、割害其母。譬如父死必作牛羊,持刀害之即是其父。一切众生心则颠倒,食肉者即食父肉,啮骨者即啮父骨,若饮肉汁者即饮父血。善男子!一切众生若有惭愧不应食肉,虽先食肉又能发露心生重悔,亦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破斋者堕何处地狱?」佛告迦叶:「破斋者堕饿鬼地狱。其中饿鬼身长五百由旬,其咽如针,头如太山,手如龙爪,朝食三千,暮食八百,一呼三万驱。破斋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复离此地狱绕其太山,犹如绯色驱,破斋之人将背倚之,肉干燋烂受其大苦。复离此苦转形更受。善男子!若食斋讫者,或裹斋食者与父母、兄弟、君臣、师长、朋友知识,未来世中堕铁轮地狱,左腋入、右胁出,融铜灌口,若受斋食者亦复如是。」佛言:「食鸡肉者,当堕地狱。三人共偿,倍半相迎,同入地狱。」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实如圣教、实如圣教!」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佛告迦叶:「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妻子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竹韦)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善男子!不食肉者,现世菩萨则非凡夫。善男子!不食肉者常无肉想。」


====================================================================
这段佛经内容主要讲了佛陀关于饮酒食肉的教导
关于食肉,清净光明专辑中有很多相关的教导,也曾学习过很多遍
所以这里,想重点针对饮酒来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在当今的社会中,饮酒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世俗习惯
以末学为例吧,之前常会外出吃饭(现在已经非常非常少了)
不论是工作上的应酬,还是亲属间的聚餐,或是朋友们的聚会,没有不喝酒的
那时,包括末学自己在内也会喝酒,而且从来不认为喝酒是不对的,是不能的
后来,进入到清净光明净土中,学习佛经,学习善知识的正贴,听从老师的教导,渐渐才树立起了正知见
才知道,日常中不光食肉不可以,饮酒也是不行的
但这个知见,树立的并不坚固,为什么呢?

当时,末学通过善知识的教导知道是不能食肉的,这是因为:
简单说,以[贪][嗔][痴]三毒来说,
吃肉就是自己对肉食还有[贪恋],
另外因为[愚痴]所以不能明辨正邪,对一些说可以吃肉的邪说产生迷惑
所以吃肉的佛弟子自己已经犯了上述三毒中的两种
三毒是堕入三恶道的根源,三毒不除,终究堕入恶道

若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说
就是没有[慈][悲]众生,所以才会吃众生肉
另外也是没有真正发起[舍离心],才会吃众生肉
所以,没有了四无量心,您还算是发心的佛子吗?

若以[四弘愿]来说
那就是没有真正发起[断除烦恼]的宏愿,不然怎会还留下吃肉的障碍和烦恼呢
那也是没有真正发起[渡尽一切众生]的宏愿,才会吃众生肉,和众生结怨
也是没有真正发起[成就佛道]的大愿,才会贪恋肉食
没有了四弘愿,您还算是大乘佛子吗?

再者,以[戒][定][慧]来看
杀生吃肉就是没有守[戒],所以嘴巴上讲修行,其实是盗用佛法行苟且之事
从定来看,断除不了心中对肉食的渴望,那就是没有[定力]
从慧来看,因为破戒杀生吃肉,放纵自己而没有定力,且和众生结下累世恶缘,那就是没有[智慧]
没有了戒定慧,那算是哪门子修行呢?

如果再从[三十七道品],或者[四正勤]或[八正道]来看
杀生吃肉都一样是不符合修行的表现
这是连基础修行都没做好了
最后由心法原理来看
1.如果您还贪恋肉食,那就是不能断欲,不能断欲就是不能断苦,不能断苦就是[定力]不足
2.如果您还执意认为可以吃肉,那就是知见不正确,对六道轮回真相不明白,那就是没有[智慧]
如果您还有善根想要脱离轮回,那就要先守[戒],然后修[定],且改正[观念]和[知见](这就是由[闻慧]来[修慧])
如果您不是如此,而执意要吃肉
那您自己和众生共同心念的力量,就会形成共业,让您无法脱离轮回
所以,由心法原理来看,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吃肉的因果,可以轻松的推翻邪见
所以,说可以吃肉的那些人,根本不懂心法原理,又或者已经着魔了,所以说可以吃肉
——[辨析]佛弟子或想修行解脱轮回的人可不可以杀生吃肉

但就像佛经中迦叶菩萨问佛陀的问题:「世尊!酒也没有命,如来为什么要诫酒为苦呢?
所以,自己并不认为饮酒是必须要禁止的,所以那时的自己,能够持素,却对戒酒并不会特别坚持
回想起来,是因自己业障深重,所以那时还会有很多的饭局、应酬要末学去参加
而在自己知见并不坚固的状态下,就无法坚定的遵守这条不能饮酒的戒律

再进一步分析知见不坚固的原因,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是因为自己没有深入领悟明白这其中的法义原理,仅仅还是停留在文字的解说上
之后,末学读到清净光明专辑中的一篇修行感应分享【持戒感应】谈生意 VS 持酒戒,对末学影响很大
末学在之后很多次类似的饭局或应酬中,总会想起这个分享,帮助末学不断的坚固知见,持守戒律
深深的感恩佛菩萨!感恩善知识!感恩老师!感恩护法圣众!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由此,学习思维善知识的相关教导:
其实喝酒是习气,习气本来就是会造成轮回
所以究竟来说(从智慧层面来说)喝酒一定要断除的,
所以除了戒经说不能喝酒,楞严经也说要断除喝酒

再者,喝酒影响禅定,喝酒还会破坏大脑细胞,
所以从禅定上来说,喝酒也是绝对不好的

最后才是由戒律上来考量
也就是您说的喝酒会造成种种造恶业的问题
这直接看佛经就好啰,所以就不多说了
——[问题解析]喝酒的问题 ~ 以戒定慧来看
一般凡夫吃肉喝酒邪淫不守戒律肯定会堕入三恶道——吃肉喝酒是空?请看看什么是无相定?定?慧?定慧等观?该怎么修? ~大般涅槃经
真正有工夫的实证者,又哪里还会有吃肉喝酒的凡夫欲望呢?既然已经超越,又怎会受不了而要喝酒吃肉?
所以,如果自己都受不了诱惑与欲望,又如何抗拒冤亲债主的报复?又如何在死时能脱离六道轮回业力的牵引?
——喝酒吃肉的修行人是否真正「不着相」、「不执着」?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5 12:38
修行随笔 2023.10.14

学习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善方便]? ~ 菩萨善戒经中的这段佛经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善方便]

[善方便]者有十二种。[内六种][外六种]。

[内六种]者。
1.菩萨常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
2.真实了知一切[诸行]。(附注:能明白[诸行无常],能明白[诸行是因缘所生法])
3.常乐系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附注:随时以欢喜心,念念皆愿成就无上菩提)
4.乐为众生转于生死。
(附注:欢喜入六道普渡众生,对于生死不起烦恼,
因为是[内方便],属于菩萨心念内观思维,所以应该属于此义,
一般来说,大乘佛经都是这么说的)
(附注:另解,随时欢喜为众生解说佛法,转生死轮回为菩提,如果是这样解,就应该属于[外方便])

5.真知烦恼不坏烦恼。(附注:真正明白不二真实义,不断烦恼不起烦恼)
6.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勤修精进。
是名[内方便]
(附注:
【诸行】
(术语)行者迁流之义,谓生自因缘,迁流三世之有为法也。其法数多,故曰诸行。
中论观行品曰:「诸行名五蕴。」
法华玄义十曰:「诸行是因缘生法。」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外六种]者。(附注:对众生的方便)
1.能令少施得无量福。
2.有功德者能令增长。
3.坏佛法者能令生信。
4.已有信者能令增长。
5.未淳熟者能令淳熟。
6.已淳熟者能令解脱。

是名[外方便]
(附注:要做到这六点,必须对于佛法有甚深的了解,对于众生的根性也能明白,并且知道适应众生根性次第的修行方法.
想要明白众生根性,这要发大愿心,愿成就一切众生,愿学一切法,并俱足慈悲心与平等心,才能启发妙观察智,并且由平等性中明白众生性)


云何[少施得无量福]。
若有众生于菩萨所闻说法已。以一把食施于饿狗。施物既少福田又薄。以能回向菩提道故。所得福报不可称量。

(附注:菩萨能劝化求福者转为求真解脱菩提,真解脱者福不可量)

[有德增长者]。
若有众生先受八斋。菩萨复为分别解说。教令回向无上菩提。

(附注:理由同上,因为八斋戒者多求天上福田)

若有众生深着邪见。一月不食昼断夜食。菩萨即为讲宣正法破其邪心。教令受持八戒斋法。菩萨为破苦不善斋。教令受持善法斋戒。
(附注:破除外道邪法改授正法斋戒)

若有众生欲求解脱不知方便。菩萨为说中道实义离于二边。
(附注:如维摩诘经所说,菩萨欲示大道不示小径,故说大乘实义)

若有众生欲得天身投渊赴火。菩萨为破如是现苦。为说持戒现世受乐后受天身。
(附注:如楞严经所说,破除拜火外道,而以生天为方便,劝修六度之持戒)

若有众生为寂静故。读诵解说四毗陀典
(附注:指婆罗门外道典籍)菩萨即以十二部经。教令分别思惟其义。
(附注:如果有众生喜好寂静(禅定)而学习外道典籍,菩萨改教导众生正法~大乘十二部经)

复次菩萨以世所有上妙香华供养三宝。亦教众生复令供养。自向十方无量诸佛发愿供养。亦教众生向十方佛发愿供养。

复次菩萨常修念佛乃至念天。亦教众生令修六念。
(附注:详见本文最后)

复次菩萨身口善业。若多若少悉施众生。亦以是法教化众生。
(附注:不论多少,菩萨行善所累积的所有福报都布施给众生,也这样教导众生行菩萨道)

复次菩萨常作是愿。一切众生所有苦事。悉集我身莫令他受。亦以此法转教众生。

(附注:菩萨常发愿~一切众生的所有苦难都由菩萨自己承受,也这样教导众生行菩萨道)

复次菩萨若有过去现在世罪。悉向十方诸佛忏悔。亦以此法教众生行。

复次菩萨自能修集[四无量心]。亦教众生行[四无量]。
有功德者能令增长。坏佛法人能令生信。已生信者能令增长。未淳熟者能令淳熟。已淳熟者令得解脱。


============================================================
通过这段佛经内容,末学学习到菩萨摩诃萨有12种[善方便]
其中,有6种[内方便]属于菩萨心念内观思维,6种[外方便]属于对众生的方便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菩萨摩诃萨应做到自利利他,6种[内方便]是自利,6种[外方便]是利他

结合到自身来讲
一方面应按照佛菩萨、善知识、老师的教导学习佛法,认真修行
一方面应发起大愿心,俱足慈悲心与平等心,利益帮助救度众生

末学记得善知识有一篇帖子,叫做 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里面讲到了凡夫与菩萨行者对于众生不同的态度:
凡夫——都是希望先改变自己的困境,然后才考虑去想到众生
菩萨行者——"先发大愿,先构思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蓝图,先学习付出"
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佛?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由此,不禁深深的赞同佛菩萨的智慧,善知识的智慧
由自利而能利他,由利他而能自利
应当怎样去做呢?善知识教导
佛陀在[法华经安乐行品]上讲的很清楚
1.初学法华经的菩萨行者应该先远离一切恶人恶缘恶事恶环境
因为自己的心还没准备好,遇到这些恶,就会迷失堕落
2.再者,应该杜绝评论一切佛法和同修的过失,若有难问,以大乘法答
因为自己尚未圆满,所以不要妄说评断佛法和同修
3.然后对于自己尚未能救度的人,应该先发起大心,希望以后自己能救度
因为自己能力还不足,所以不要纠缠结恶,应该先发大心以后救度
4.如果按照1-3这样来修持,以后德行圆满,就能回到1-3的情况,都能解救众生——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1.不要怪罪众生,菩萨行者应该反省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自己没有方便善巧和智慧威德力能劝化众生?

2.对于众生的愚痴应该不起烦恼,保持不二才能看清楚状况

3.能真正做到慈悲引导让众生不起恶念,这才是真慈悲——真菩萨行者,不要怪罪众生
修持[菩萨道]是很奥妙的,
菩萨道的修持是靠发起大乘心,所以任何地方都能行菩萨道,
就看您自己能不能有智慧利用当下的种种缘分(不管好坏),转念而发起大乘心
如果心态正确的,您就会知道正确的方法,自己就会知道该做些什么
心态正确了,佛菩萨就会暗中加持您,增上您的修行,也会改变您的环境和家人
您就能够逐渐体会到佛菩萨的用心,和心法实修的重要
这样您会更了解[[感恩心]],更了解心法
也更感恩佛菩萨和一切众生——[心法实修-转念]菩萨行者,不论遇到逆缘或顺缘都是好缘,心念一转,就能发起[感恩心]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6 14:16
修行随笔 2023.10.15

学习云何[身心寂静]? ~ 大般涅槃经 中的这段佛经

云何[寂静]
寂静有二。一者[心静]。二者[身静]。
[身寂静]者终不造作[身]三种恶。(附注:不造贪嗔痴三种行为)
[心寂静]者亦不造作[意]三种恶。(附注:不造贪嗔痴三种意念)
是则名为[身心寂静]。(附注:达成以上两种叫做身心寂静)

[身寂静]者不亲近四众。不预四众所有事业。(附注:不造凡夫俗事)
[心寂静]者终不修习[贪欲][恚][痴]。(附注:心无贪嗔痴三种意念习气)
是则名为[身心寂静]。

1.或有比丘[身虽寂静][心不寂静]。2.有[心寂静][身不寂静]。3.有[身心寂静]。4.又有[身心俱不寂静]。(附注:四种情况,解说如下)

1.[身寂静][心不寂静]者。
或有(附注:例如有)比丘坐禅静处远离四众。心常积集贪欲嗔痴。是名[身寂静][心不寂静]。(附注:[或]是[例如],[像]的意思)

2.[心寂静][身不寂静]者。
或有比丘亲近四众国王大臣。断贪恚痴。是名[心寂静][身不寂静]。

3.
[身心寂静]者。谓佛菩萨。

4.
[身心不寂静]者。谓诸凡夫。
何以故。
凡夫之人身心虽静。不能深观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以是义故。凡夫之人不能寂静身口意业。

[一阐提](附注:断善根者)辈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如是之人亦[不得名身心寂静]。

============================================================
这段佛经主要解说了:

一、什么是【寂静】,即什么是【身心寂静】
就是:既不造贪嗔痴三种行为,也不造贪嗔痴三种意念
具体表现为:不造凡夫俗事,心无贪嗔痴三种意念习气

二、【寂静】的四种情况
1.[身虽寂静]而[心不寂静]。2.或者有[心寂静]而[身不寂静]。3.或者有[身心寂静]。4.又或者有[身心俱不寂静]

三、为什么[身心不寂静]者称之为诸凡夫
因为凡夫之人身心虽静,但却不能深观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因为这样的缘故,凡夫之人不能寂静身口意三业。

四、什么样的人[不得名身心寂静]
[一阐提]辈犯[四重禁]作[五逆罪]者,[不得名身心寂静]

通过学习,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想要达到【身心寂静】,就要在破除贪嗔痴上下功夫
以世俗观念来说,
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却起不正当的贪念,这就是[贪]
[嗔]当然就是生气,而[痴]就是痴心妄想,就是执着或愚笨
如果以解脱轮回的佛法来说,对于六根所贪着的六尘杂染,这全都是[贪]
例如,眼所见,耳所听,鼻所闻,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想,若堕入其欲望中,就是[贪]
而或又因此而生气,那就是[嗔],
如果因此而堕入其中引起错误的行为和知见,那就是[痴]——[六根清净][净觉随顺][第一义]怎么修呢?如何检讨自己的[贪嗔痴][财色名食睡]?

而想要断破除贪嗔痴,就要从修行戒定慧入手
由此,学习清净光明专辑种的相关内容
[戒][定][慧]刚好就是用来破除[贪][嗔][痴]

佛法是心法,什么是心法?
心法就是涉及观念和知见的方法或法门
观念和知见如果正确了,就是有智慧,就不无明和愚痴了
观念和知见如果正确了,就不会生气了,就不会有贪欲了
众生都需要靠[戒][定][慧]的修持来帮助自己解脱六道轮回的束缚

慧的修持就是正确观念和知见的培养,并且让正确的知见和观念深深刻入脑海,取代错误知见和观念
定的修持就是让心念保持清净自在安定,不会堕入错误的情绪中
戒的修持就是规范自己,避免让自己接触或堕入容易引发错误情绪和观念的环境
——贪嗔痴与戒定慧三种次第修行的原理
学佛要学习的是[戒][定][慧]
[戒]就是例如不能生气,不能和众生结恶缘
不然会有因果报应,会很麻烦
所以一定要守戒,
可是有时候很难把持,那该怎么办
那就是要修定


[定]就是自己能随时念佛持咒或入观照而不受影响,自在安定
所以平常要多念佛持咒拜佛诵经,这样就会得定
所以每天最好都能实修定课,
例如,每天念[心经]和[大悲咒]各21-108遍,或[念佛][持短咒]1-3万,或拜佛108-300拜
这样修行就会越来越好,会增长定力和功德
就能解决日常任何问题
不过有时候定力还没养成,那该怎么办呢?
就是要修慧


[慧]就是因为有智慧,所以对于世间的各种事情,
都能知道原因和原理,能明白因果,能明白事情原委
因为知道因缘果,不被事相迷惑,
所以就不会产生误会,也不会乱生气,
就不会怪罪众生,而能体谅众生,
甚至知道解决的方法,而能开导众生
这就是智慧的殊胜

但是如何增长智慧呢?

最简单的智慧获得方式就是听闻,所以叫做闻慧
也就是学习佛陀和圣人的知见和智慧,这样自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听经闻法,
例如知道六道轮回真相,就不容易因为一些事情和众生争执
或者知道众生愚痴,就能体谅众生,发心开导众生
明白这些道理,这样就能解除心中的疑惑和误会
没有疑惑和误会,自然就容易生起对众生苦难的同情心和慈悲心
就能有平等平静的心而产生智慧去解决困难
——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1戒:戒律+[老实做功课]都算,戒就是规范,老实做功课就会因戒得定
2定:这要精进实修+心法次第三昧观照修行,心定就不烦躁
3慧:解义佛经,在观念上转变增上,这样就会释怀,心境就会平稳
——[略说实修要点]戒定慧三学的实际修持需要平衡发展
初学者应该遵守[戒律],来减少世俗杂染,以降低习气的干扰和障碍
日后逐渐学习[定][慧]的内容,由[定][慧]回头来明白[戒律]的原理

1.有[定力]就能克服欲望习气的问题
有定力就能理智面对问题,而不会情绪化引起更大问题,或陷入情绪而无法自拔

2.有[智慧]就能明白因果和种种原理,就自然不会犯错
就像明白大海或暗流的危险,就不会因为玩水而溺毙
或明白火和电的原理和危险,就能减少人为错误而引发伤亡

如何增上[定][慧]呢?

关于[智慧]的增长
深入经藏就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闻慧]
透过深入经藏,就能听闻各种次第的正知见,学习各种解脱法门,且逐渐明白各种原理和相貌
由佛法正知见,就能逐渐舍弃或破除种种世俗的凡夫知见或邪见
这些正知见和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解脱知见),要不断的复习和思维,逐渐强化和深入,这样才能取代凡夫俗见
有了正确的观念和知见,戒律就不会像背公式那样困难,会因为观念而自然且容易的融入生活
所以,有正确的观念,戒律就容易自然达成,守戒就不会困难
然后由生活中去思维和体验这些佛法正见和观念,就能逐渐明白原理,成就解脱智慧,达成[思慧]和[修慧]

再者,虽然有了正确的观念,但是累世习气和欲望可能还是无法顺利降伏
如果没有定力,往往就会陷入欲望和观念上的幻想,甚至引发外界干扰
这时候就需要修定,才不会因为没有定力而陷入狂慧的着魔状态

至于[定力]的修行
一样也是透过深入经藏,依照佛经上的教导,来明白如何修[定]
这些可以运用[拜佛][念佛][持咒][诵经],配合观照的各种次第和原理来实修(这点以前发过很多帖子了)
接下来就是透过规划定课或运用各种机会,实际不断的练习

关于定慧的观照,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随时思维观照实义,契入氛围当中,这样可强化第八识的正见,也可增上定力
或由清净光明定境中,也能引发正思维,而发[慧]
——[戒定慧]与[定慧等观]
以[戒]力来约束自己不要犯贪瞋痴,以[四正勤]断除恶念,增广善念
以[定]力来让自己随时保持正观禅定清净自在
以[慧]力来让自己随时思维正法觉照实相破除世俗虚妄
这些都是要平常就要
1.遵守戒律,以增上戒力
2.定课实修,来增上定力
3.阅读思维佛经法义,来破除执着和迷惑,以增上智慧
例如佛经上时常提到
1.世俗虚妄,我们何必和众生一般见识,人生短短几十年,
应该护念自己的心念才对,这样才能解脱轮回
2.如果我们和众生执着争执结恶缘,这样不仅自己无法突破凡夫心
更无法普渡众生,如何行菩萨道成佛呢?又如何解救亲人和众生呢?
我们如果能经常思维这些道理,就能帮助我们避免陷入凡夫的思维和执着
所以,
别人不做的事情,由自己来做,这就是[承担力],
这样可以避免争执和结恶缘,这就是[包容力]
由自己的刻苦耐劳,最后可以引发众生善心而和自己同事,这就是[摄受力]
自己又可以借此机会实修学习佛法,在平凡中见真实,这就是[实践力]
这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其实都是学习菩萨道的方法
[真修行],就能藉由生活上平凡的事情,来圆满成就菩萨道
所以[真修行]事事见真章,而不是事事起争执——[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7 18:24
修行随笔 2023.10.16

学习  云何精进?正念?正定?正慧?解脱? ~ 大般涅槃经 中的这段佛经

云何[精进]

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业清净。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习一切诸善业者。是名
[精进]

是勤进者系念六处。所谓[佛][法][僧][戒][施][天]。是名
[正念]

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
[正定]

具正定者观见诸法犹如虚空。是名
[正慧]

具正慧者远离一切烦恼诸结。是名
[解脱]

====================================================================
从这段佛经内容,学习到
可由精进——正念——正定——正慧——解脱
就好像是一级一级的迈上台阶,直至到顶端
由此,学习思维清净光明专辑中相关内容

一、修行应按照次第实修增上
修行应该按步就班,不要好高骛远,只要修行不懈怠,就能逐渐进展到更深的次第——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许多人往往认为自己或自己的小孩是最聪明的,而且不能输在起跑点,要学就学最好的

虽然世俗的学问技能或法门可能有深浅,或正确或错谬,或究竟不究竟,或圆满不圆满
但是,一般人能不能一开始就遇到正确的理论或老师,或参加高等的教育或博士考试,学习博士所学的书籍?

其实,这要看个人累世因缘而定,今生当下有没有同等次第的智慧和因缘资粮
而且要通过世俗考试或师父的鉴定和考验,才能确定有没有资格学习高深的技能学问或修行法门

一般来说,普通一般人,还是要按照一般的国家教育制度和考试循序渐进,这点大家都能理解无庸置疑
不过,在修行上,许多人可能就不这么理性,而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简单说明几点)

1.大家都以为自己够聪明,想要直接学习瞬间超越的最高法门
其实,修行的道理虽有深浅,而且依据众生的因缘根器而有不同法门,但是真实的真相,并没有瞬间能成就的最高法门
虽然义理有深浅,能当下明白就叫作「顿」,不能当下明白而要慢慢修行后才能明白叫「渐」
不过,不论是明白道理上的「顿」「渐」,或根器资质上的「利」「钝」
修行者各自心中的污秽和杂染,都要自己逐渐清除,才能逐渐成就,所以没有瞬间成就的最高法门
这也就是「楞严经」中所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也就是说:理可顿悟,但是事须渐除
换句话说:能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根除习气而恢复自性,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修行没有最高最好的法门,只有依照众生根器和因缘而最合适个别众生的法门
而那些号称有瞬间最高法门的,大都是以修行名义骗取信徒财色的假行者或已经偏差而堕入魔道的修行者,不可不慎

2.不懂修行的正邪和方向,而胡乱吞枣,分不清楚什么是「世俗法」「外道法」以及「民间信仰」和「佛法」
例如:拜神(分不清楚神鬼天人罗汉菩萨佛),通灵,占卜,风水,算命(不论看面相手相或生辰八字或紫微斗数或姓名学)
因为上面这些外相执著和错误的修行知见(称为邪见),就很容易引来外道鬼神的附着和干扰
所以,许多人可能糊里糊涂的跑了几年,耗尽钱财和精神,却跑出一身病来

3.不明白修行的次第和方法,无法在过程中超越而增上次第,修行多年或一辈子,总是又回到表法执著上,没有任何进展
例如:修行了一辈子,到老了,反而放不下脸上的化妆和头发上的染色和装扮,更放不下身体的病痛和世俗的烦恼
也因为次第无法增上,所以粗俗的业障无法消除,而会一再累积而现前

4.把修行道理用来检视别人,而不是用来修行自己,喜欢与人争辩或教训他人,以显示自己知道理有修行
却不知道:「小品般若经云:诤论即是魔事」,「月灯三昧经云:诤心毕定堕恶趣」

5.看了书或听闻一些教法而知道了一些佛法知见,就以为自己是在修行,或以为自己已经有修行,
却不知道「听闻」和「实修」是两回事,而且「实证」更是另外一回事

透过上面的说明,我们知道,修行有一定的次第方法和原理,要逐渐检视自己的情况,按照次第实修增上,才容易进步
——修行的次第原理:「见山是山...」,「...练用还圆」
学佛修行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随修行次第而提升心境和方法,所以修行方法是可以且应该改变的
就算在表法上不变,至少在心法上应该要有所提升,不然,则会在表法上形成执着,堕入法执,甚至偏离佛教而走上外道
若是如此,按照佛经中的说法,除了自己可能因为执着,相由心生而产生不好的因果报应,佛菩萨也会在修行者过程中适时运用方式提醒

所以,如果修行者执着表法而不知上进,不知道「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这样就会因为自己的法执,也就是知见上没有增上次第,而在智慧上没有增上,进而和外相产生执着,而引起相对应的因果
这在修行上就不会增上,也无法解脱,所以,不论是抄写佛经或任何修行方法,都应该藉由方法而让自己提升,而不是堕入方法之中——「抄经的实修次第和原理

二、修行过程的次第阶段
一般的修行,初学的时候大都要有个外表(外相表相)的依据,这就称为「表法」
例如:朝拜身外的佛像,读诵佛经,或嘴里唸唸有词的称唸佛号和佛咒
而且都会说这些修行有无量功德,以此来摄受众生学佛修行
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见山是山」的阶段,就是把山当山,把佛像当佛

而后,就会教导修行者要以「心」念佛,不要执著表相,来得到内心真正的安定
这就是「见山不是山」的阶段,佛像不再是佛,而只是表相,心中的佛才是真佛
所以,不论在何处都能念佛和拜佛,因为佛在心中

再接下来,虽然世人都执著表相,但是表相更容易在世俗中显示存在感
虽然表相的存在不代表真正的真实,但是,表相可以是真实的表相体现
所以,为了世俗众生,需要有「佛像」和「佛经」以及「极乐世界」,来摄受众生和显示佛法的存在
这就到了「见山又是山」的境界

此外,自古以来,也流传着下面这句「凡夫修行成佛变化过程的纲领口诀」:
「练精化气;练气化形;练形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还实;练实还真;练真还用;练用还圆。」

这句话,虽然在某些阶段像是「道家」的口诀,而且前面几句常见于修道人的典籍
不过,以佛法来看,前面阶段虽不究竟,但是,这也显示初学阶段的生理和心念现象
(至于究竟不究竟,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看,由初学者来看,就是不究竟,由佛菩萨来看,就是方便运用或单纯的原理特性)
而且整句来看,更深入的看,是符合佛教某些说法和教化的
例如:所谓「心」「意」「识」(第八识和第七识以及前六识)的修行观念,或十度波罗蜜的「方便」「力」「愿」「智」度

再者,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能用佛法的甚深教义去省思,那就能看到佛法的道理,就能见性(看到真实的原理特性)
如果用凡夫思维或外道邪见的观念去看,就算是佛经,那也会被曲解,所以才有谤经或错解的情况

所以,如果能明白质能互变的道理,和佛法的观行或甚深「心」「意」「识」原理
上述所说的「气」「形」「神」「虚」「实」「真」「用」「圆」则都在佛菩萨的变化中,都可用在普渡众生上,
又或者都是实修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种种变化原理,例如:
「练精化气;练气化形;练形化神;练神还虚」,这些是前六识的作用,对佛菩萨来说,则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的圆满和运用
「练精化气」,关于「气」,这是无庸置疑的,只要有练气功的人,都能知道气的存在
(末学自己年轻的时候已体会过,后来体会佛法精神意念观行的神妙更凌驾气功之上,就不再对气功有兴趣)
「气」可以用加持上,让初学佛弟子恢复健康。「形」可用在形象的神通变化上来教化众生,又或者修行上的「三摩钵提」观行上
「神」则是由形象改为意念的观行修持。「神」转「虚」是指意念转空,破除意念的虚妄,这就是「空」法
「虚」转「实」就是破空,回到见山又是山,不过这个实还不是实际运用,只是由空转实。「实」转「真」可说是回到「真心」
「真」转「用」就是由真心变化转为大量实际运用的菩萨「方便度波罗蜜」「力度波罗蜜」「愿度波罗蜜」来普渡众生
「用」还「圆」就是菩萨普渡众生而圆满。——修行的次第原理:「见山是山...」,「...练用还圆」

三、修行的差别与要领
不论是透过「眼,耳,鼻,舌,身,意」,藉由「色,声,香,味,触,法」的任何一种观修方式
任何六根感官觉受,都能转为修行的方式,根本差别和要领就在于是否能转为清净光明
如果不能,那就是堕落凡夫觉受,如果可以,那就是藉由觉受而转为清净的一种过程方便,就是一种实修法门
正向感恩光明的祈愿,就能转化身心正报和外在依报
就算当下的正报应该坏灭,也能因为正向光明的心,而转生善道或天道或甚至净土
症结就在于我们的心念能契入何种次第的善境界,或符合佛菩萨净土接引的条件,而与佛菩萨的愿力相应

减少错误或邪恶的想法和观念,这样就能减少负面思维和行为对身心的消耗和侵蚀

随时记录自己的反思忏语和警语,以及因为佛菩萨慈悲护念我们,而突然智慧灵光涌现的法语,
甚至,由生活的挫败或不顺心,来警告我们身心失当,应该做正确的调整
发愿让这些经验和智慧的文字能成为利益众生的法粮,这样就会愈做愈好
——「「吃」的次第和学问
「守持戒律」就能避免接触外界染污而堕入欲望和执着的深坑
这是第一道防线,透过戒律,如果能有效的阻绝世俗杂染,那将能顺利进入到心念的修行

「修学禅定」就能运用自力的心念能力保持安定而从习气中逐渐解脱
透过心念的修行,逐渐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不再随世俗七情六欲而流转

「觉照智慧」就能由正确的知见和观念逐渐破除错误的认知和邪见而不再堕入恶道
世俗知见令人沉沦于执着而轮回,错误的修行观念(外道知见或邪见)则令人误入歧途,不仅白费工夫,而且无法解脱成佛
只有正确的修行观念才是修行解脱的关键,才能指引走向正确解脱成佛的目标
——「生命方程式:因果」&「实修的次第和原理」&「为什么修行?」
问题其实不在于那些表相,而是在于自己没有真心和决心
如果有真心和决心,与弥陀心愿相印,难道还有佛力不能解决的问题?
药师经不是讲得很清楚吗?恶道众生一念佛就能转生善道

其实,只要是实修者,平常实修过程中,定慧就能超越身体的痛苦,更何况往生过程中还有佛力加持
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众生真心和福慧不足,所以才会有种种妄念和障碍

自己透过实修而领悟而智慧增上,这种智慧的成长会比[闻慧](听慧)来得可靠
如果每件事情都事先讲清楚了或先打了预防针,其实次第就降低了,就是退而求其次
真心者,自己就会勇往直前,就能破除一切障碍和考验,这样进步才会快
反之,凡事疑惑懈怠担心害怕,那当然无法进步

真正做到能见佛,才会真的懂,这是因为,嘴巴说不出真修行
凡事还是要自己实际亲为,亲身体验,这样才能逐渐明白
——一切相都可以考验出众生的根器和次第
真正懂佛法的人是在正报上契入佛法,而不是在依报或表法上团团转(相较下、相对来说,这是迷信)
也就是,你要直接在你的心去契入,而不是背了多少佛经或佛咒就是有修行(当然,这不是说背经或持咒是错的)
当然,心无法契入的人,如果不多接触佛经佛像佛寺,那更没机会明白(所以,这也是次第问题)
——「次第说法」的重要性与原理内涵
不同次第的学习,都有不同次第的考核,想增上学习次第,那就要通过每个阶段的考核
如果自以为满足,不能努力求上进,那当然无法增上次第,更可能懈怠而沉沦于生死轮回

在佛法上,进阶的甚深次第,只有当佛子精进不懈到佛菩萨认可的时候,才会示现教导
如果佛弟子不努力,发心和心力都不足,那当然是不会有因缘受到佛菩萨的进阶教导的
只有当佛弟子精进不懈,心量和作为愈贴近佛菩萨的本愿,那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才可能逐渐印心而学到心印

所以,为什么自己学佛多少年了还是不懂?
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常迷恋或纠结于世俗),没达到佛菩萨印心弟子的基本要求
所以,对于佛法,对于法性,对于原理,对于各种相,就无法明白

如果能发心且真实修当菩萨引领众生,这过程中,其实不仅引领了众生,也帮助自己避免堕落且更能往上提升
所以,虽一般常说辛苦某某佛弟子护持佛教或佛法,但是,其实是佛法护持了佛弟子,避免佛子们堕落,更使佛子们修行能增上
如果不是如此,在娑婆恶世中,一般人很容易就沉沦了,就算修行,也是浮浮沉沉,难有进展

因此,发心和实际努力普渡众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增上了自己
所以,佛弟子应该努力引领众生学佛,也以此增上自己,自利利他
——真心求法与进阶教导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8 11:45
修行随笔 2023.10.17

学习 己所不欲勿劝他人~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中的这段佛经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
何等一法。

所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
何以故。
若菩萨摩诃萨守护此法。即是守护诸佛如来一切戒藏。

如诸菩萨。
自爱命者则不应杀。
自爱财者则不应盗。
自爱妻者不应侵他。
自爱实语不应诳彼。
自爱和合不应间他。
自爱正直不应邪绮。
自爱柔软不应恶骂。
自爱止足终不于他而生贪欲。
自爱仁恕终不于他而生嗔恚。
自爱正见终不教他令生邪见。


善男子。如是菩萨发意说言。我今敬顺如来正教。应当勤心守护此法。是名菩萨摩诃萨守护一法。
善男子。我见如是诸菩萨等。欲求无上大菩提者。悉为乐故而求菩提。无有为苦求之者也。
善男子。是故我说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守护。


===================================================
通过学习这段佛经,末学的体会是:
就好像你是一位老师,要给学生授课
那么授课的前提是,老师必须自己要会
如果老师要给学生讲到一,那么自己至少要会到十
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就像善知识,咒心老师,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示范,比如:
在佛法和善事上,我喜欢当第一个,就是没人要做或没人做的时候,我首先发起来帮助众生
例如:乡里中没有佛法,我首先发起共修读经佛堂和佛教图书馆
也到过各城镇寻求法宝,到处流通结缘各种佛教法宝(例如楞严咒、金光明砂、佛卡、佛像)和书籍
看到众生共业(因口蹄疫而屠宰猪只),我当下就发起承担、转化众生共业的心
从一开始学佛,就发起大愿,以引领众生学习成为实修菩萨为己任
当一般子女都离开父母求学或自组家庭、创造自己的人生,我从小就陪伴、帮助父母承担和转化父母的累世业障
多年前,网路上还不见宣扬楞严咒和50阴魔境,我也当下就开始宣导,并在网路上建立实修净土
并且依照次第,由简单的经教,逐渐为众生分析解说甚深佛法和法性原理
——真心实做,就会得道多助,必定成事

由此,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如果想要引导众生信佛、学佛
首先自己要深信佛法,要领悟佛法的深义,要掌握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一、如何能做到深信?
实际上来说,深信必定是要深入了解明白深义,不然就会因为种种世论而产生疑惑
所以实修深入一切法,才能深信,不然必定有疑惑,有疑惑就不是真知真信
这由[第八识]来看就清楚了
佛性平等不二,但是[第八识]的清净程度有差别
深浅问题就在于杂染习气的净除,这决定佛性显露的智慧
——[问答]关于“深心”的理解

二、如何能领悟佛法深义?
慈悲是最强法术,智慧是无上神通
发心即显,深心即密
要入佛法之门,必须发心
要明白无上法义,必须深心——您烦恼姻缘问题吗? 请您更应该要正视生死轮回的问题

什么是深心?如何修习深心?
维摩诘所说经~
深心是菩萨净土,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
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

[深心]并不难了解,
真的就如字面上的[深],很容易了解,不过意义也很深远
如果以[究竟]来说,这个[深心]当然就是指[不二],
所以能不退,所以能相应一切法,因为知义知法知方便
如果以[次第]来说,就可说是菩萨次第的境界
如果以[方便]来说,
就是告诉众生,您的信心要非常深,您的发心要非常深,您念佛的心要非常深
深心其实满容易了解的
[念佛]能否真正深心不受到外界干扰
[信佛]能否真心深信不因世论而疑惑
[法义]能否深入甚深佛法不堕入二乘
这些都可以看出是否深心

所以[观无量寿经]提到,[深心]是[上品上生]的条件
[占察经]~[[[[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的意根功德就是与法相应的情况
所以,[药王菩萨本事品]提到往生极乐世界随即见佛,其实就是上品上生的情况
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
——什么叫做上品上生[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 观无量寿佛经
「深心」则是「上品上生」「极乐净土」的条件之一
「深心」的义理甚深,甚深义理不是光用说的,还要配合实修实证
——「深信因果」的法性原理

三、如何能掌握救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1.要发起大心
想入世普渡众生,必须真心发起「四无量心」和「四弘誓愿」以及成就「大乘菩提」的决心
并且至少要熟悉并熟练许多大乘经论中所教导的法义和其中所教导的观照法门,这样才能在入世学习中,不因世俗尘染的干扰和障碍而退转——大乘菩萨道心法次第的实修者该如何看电视和世间一切?
只有真正累世已经真正发起大乘菩萨心的菩萨行者,才会累世不断的深入经藏和为众生演说
也因为深入经藏,而看到佛陀早就为佛子的解说和认证,也因此,菩萨行者就能得到认证而印心而行
而才能逐渐真正明白佛法,才能逐渐见性,才能逐渐了知佛性,才能逐渐成佛
——《楞严经》:『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真正发心,  就能真正有动力,  也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护持
真正发心,就能不退转的走在菩提路上, 接受不同阶段的考验和菩萨行
——如何驱除[负面习气][黑暗思想]? ~ 光明心的导引
真正发起大心才能真正解脱轮回真正成佛
所以发起大心帮助众生的同时,其实就是自我超越,对自己的利益最大
这就是学佛成佛的原理,也是为什么要发大心,要回向的原因
重点就在于心的转化,从凡夫心变成佛心
所以说佛法是心法,修行如果能认清这心要,修行才容易快速增上
—— [解答疑惑]超度到底有没有用?
什么是学佛?
就是透过发起[无上菩提心]普渡众生而成佛
重点是~
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圆满,
而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发心发愿就是最大的功德(这也是佛经上说的)和能量
这就能让修行人不断增上,提升慈悲和智慧,逐渐恢复佛性
——[进阶心法]能发起大心,就能与佛菩萨的悲愿智慧相应结合,就能不断突破

由于发愿成佛和解救众生,所以和佛菩萨的悲愿一致
因此就更能得到佛菩萨的教导,真正增上菩提

所以佛弟子发起自己愿意精进成佛和普渡众生,这才叫做[菩萨愿]
就像父母为了小孩,所以努力工作,想让小孩能顺利成长,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行菩萨道也正是如此,
发愿的菩萨就像父母一样,视众生如子,希望一切众生都能顺利学佛成佛
所以自动自发,心愿和愿行力都力量非凡
这是因为心愿大,力量就大
就像父母为了小孩,工作就特别有力量和拼劲——[略说]佛教发愿和民间信仰发愿的不同

2.要反省自己
1.不要怪罪众生,菩萨行者应该反省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自己没有方便善巧和智慧威德力能劝化众生?

2.对于众生的愚痴应该不起烦恼,保持不二才能看清楚状况

3.能真正做到慈悲引导让众生不起恶念,这才是真慈悲——真菩萨行者,不要怪罪众生

行菩萨道不容易,随时需要战战兢兢,随时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
并且要随时注意遣词用字是否犯了十恶业
以避免我们自己的习气让许多没有智慧的众生犯了贪嗔痴
而一并连佛法和佛子都一起毁谤了


再者,还要随时接受邪见众生诸魔眷属的毁谤和干扰
这都是增上三昧禅定和智慧观照的好时机
也是一般凡人不明白菩萨道行者伟大和困难的地方


论说别人容易,自己行道困难
真行道者真智慧,好争论者多愚痴


众生根器参差不齐,以成佛来看,众生都只是小孩,
所以有时候就放宽心,就当童言无忌吧
不过,有些童言童语更显露出真心,所以值得借镜
——[略说]网路弘法行菩萨道的考验

3.要学习度众生各种方便法门
[四摄法]是属于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法门,特别适合在家佛弟子
在家佛弟子入世学佛,除了修行自己,也要与人为善,和家人亲友和乐相处
从中体会佛法的益处,让彼此都能有美好人生,以此为基础逐渐体会佛法深义,落实菩萨道而超越轮回
所以建议在家佛弟子都能了解[四摄法],好好落实[四摄法]

[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法门,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例如:对于家人或亲友可以不定时送一些小礼物,或随时微笑,适时关怀或鼓励或赞美,或布施劳力做家事,或和颜悦色适时的宣导正知见,
以上这些都是布施的范畴,以此维持彼此良好互动,增进感情和互信,这样就容易引导亲友信受佛法
所以,对家人不要吝啬布施小礼物,不要吝啬微笑和赞美,要布施劳力多做家事,要教导亲友吃素和因果
因此,不是布施外人才叫做布施,布施家人也是修行重要的一环,这点要弄清楚,才不会内外失衡,才不会令家人讨厌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嫌恶嘲讽挑拨恶口只会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人,更不用说修行和普渡众生
因此,和亲友或众生说话,切忌嘲讽挑拨和恶言相向,这也是基本的十戒范畴.如果犯戒就不可能有定慧可言.
再者,嘴巴都管不好,怎能说自己是修行人呢?嘴巴管不好,都是自己的心念出了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好好忏悔.
心美就能看到美好处,心好就能看到众生的好处,所以,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以及关怀的言语
赞美鼓励以及关怀更容易使亲友和众生能接受自己

[利行摄]是以利益众生为重,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不在乎自己得失的利人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度人的目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人,只要是正业正行,都应该支持,并且平常应该多宣扬正确知见和正业以及正行
亲友或众生如果有任何一点一滴的善念或善行,都应该全力支持和帮忙,千万不可轻视或嘲笑或不在乎
例如:如果家人想放生或去佛寺或乐捐,那应该放下自己的私事或定课,陪家人行善
又或者,平常多宣扬正知见,帮助亲友和众生建立正行和善行的基础观念,促发众生能行善,这也是利行

[同事摄]就是与众生同事,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
例如:多参与各种文化慈善或爱心活动,加入各种社会服务的义工或志工,关怀病人老人孤儿和弱势或伤残
如果能如此,这样的佛弟子必定是融入社会,受人爱戴和喜欢的人,
如此广结善缘的良好互动,定能得到互惠的回报,定能获得好的工作和伴侣,
也更能得道多助,更有实力能帮助众生,以及落实普渡众生的菩萨行
一般人找不到好工作和伴侣,这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就是不懂[只要正向的付出,就会有正向的回报],就是不懂因果
如果自己是个光明乐观进取,有爱心有善心,帮助众生又工作认真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所以,只要努力正向的融入社会和人群,就能自利和利他,就能落实菩萨道.
对于家人或亲友或工作伙伴也是如此,学佛后不可就少了和家人说话或相处或少做家事
应该透过相处或共同做家事,或关怀健康上工作上学业上的情况,来增进引导家人学佛的机会

希望透过上述的说明,大家能更正面和深入的认识佛教和佛法,也更明白自己的人生和修行问题所在
因此,对于人生,不要抱怨,不用不平衡,凡事都有因果,想要有美好的果实和人生,就要自己努力耕耘
在家佛弟子如果能先好好学习四摄法,好好落实四摄法,
相信必定能得到家人亲友和工作伙伴的支持和认同,真正成就佛化家庭,成为人间菩萨
——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佛陀在[法华经安乐行品]上讲的很清楚
1.初学法华经的菩萨行者应该先远离一切恶人恶缘恶事恶环境
因为自己的心还没准备好,遇到这些恶,就会迷失堕落
2.再者,应该杜绝评论一切佛法和同修的过失,若有难问,以大乘法答
因为自己尚未圆满,所以不要妄说评断佛法和同修
3.然后对于自己尚未能救度的人,应该先发起大心,希望以后自己能救度
因为自己能力还不足,所以不要纠缠结恶,应该先发大心以后救度
4.如果按照1-3这样来修持,以后德行圆满,就能回到1-3的情况,都能解救众生——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当众生有求于自己(我们),就该帮助众生且相信自己能帮助他,这才是菩萨发心(优婆塞戒经,其他经也有)
静(净)心融入光明中,与法界光明交融,就能藉由法界光明启发我们本有的佛性光明与智慧
承继佛菩萨悲愿、与佛心相印,你就无所不能,你就有智慧能回答和解决一切问题
你也会从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增上,就能不断进步、也逐渐能回答和解决众生的一切问题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渐停止一切忧虑和负面习气,就会习惯光明的心念和行为,就会当下清净光明、欢喜自在——提升生命的次第、超越凡间的苦难与病痛!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19 14:38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19 14:42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18

学习释迦牟尼佛晚弥勒菩萨四十二劫发心,却超越九劫成佛的原因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中的这段佛经

贤者阿难即白佛言。弥勒菩萨得不起忍久远乃尔何以不速逮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耶。

佛语阿难。菩萨以四事不取正觉。何等为四。一者净国土。二者护国土。三者净一切。四者护一切。是为四事。弥勒菩萨。求佛时。以是四事故不取佛。

佛言阿难。我本求佛时。亦欲净国土亦欲净一切。亦欲护国土。亦欲护一切。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

佛告贤者阿难。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何等为十。
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
阿难。我以此十事疾得佛道

佛语阿难。复有十事疾得佛道。何等为十。
一者以法立于诫德。二者常行忍辱。三者常行精进。四者常一其心。五者常行智慧度于无极。六者不舍一切。七者已得忍心等于一切。八者不习空。九者得空法忍。十者得无想之法。阿难。我以此十事。自致得佛道。

佛语贤者阿难。我本求佛道时勤苦无数。乃得无上正真之道。其事非一

===================================================
针对这段佛经,善知识教导:

【以上列出经文,让大家更明白原因,经文中说的很清楚了
我本求佛道时勤苦无数。乃得无上正真之道。其事非一
其实这件事情在许多佛经中多少都有提到一些,(例如大悲莲华经...)
重点就在于精进苦行,能一般人所不能】

由此,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通过佛经,善知识教导【重点就在于精进苦行,能一般人所不能
没有量的积累,根本无法达到质的转变
就好像没有播种那颗种子,没有阳光和水的助力,又如何能够获得果实呢

反观自己一路走来,在佛菩萨的慈悲护念下,在善知识、老师的慈悲教导下
从最初拜佛108个都累的直不起腰,到能够闭关拜佛6小时,并坚持一个月
从看不懂佛经、不能领悟其义理,到渐渐能够以自己的次第学习、思维
从没有任何正知见,甚至有邪见,到树立起正知见,并依照落实于日常,等等

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动动嘴,拍拍头,就能够立即完成的,就如同佛陀讲的【其事非一
都是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提升才能达成的

比如针对习经,善知识这样教导
由浅入深,有次第的学习,这样成效才会好
而且基础打的好,这样学习的过程和难易才会完整弄清楚,不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经过1.[课诵熟练经文],2.[思维解义归纳要点],3.[实际修行运用在生活上],4.[为人演说宣扬佛法],四个阶段都完全熟悉了才更换下一次课诵的佛经,这样才算完整的实修一部佛经
从基础的地藏经开始,把地藏经弄得一清二楚,落实在生活上,也教导众生学习
这样有完整的实修过程体会,以后才能弄懂楞严经,不然那些名相就算说了您也难能体会
因为实修才有体会,没有完整的实修就无法和那些名相起关联,自然就不懂
——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再比如,针对一些名相的理解,善知识教导:
必须真正有修行体会,逐渐在不同次第上有体会,才能更真确的明白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相信很多皈依三宝的佛弟子一开始并不明白皈依
虽然去皈依了,不过只是一起去皈依,并不明白皈依的真义
就像常提到的发心,或者慈悲心,虽然都会依照发愿词回向词念诵
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名相,其实要修行多年才会逐渐明白,真正成佛才能完全圆满
很多佛弟子都是在多年的修行过程后,
才逐渐体会到自己慈悲心不够,发心不真确,才发现自己以前并未老实信佛
所以才会说真修才会明白真心,才会真信
——为什么说[真修才能真信]

所以【学佛要望高望远,培养远大的目标,但是更应该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低处着手】【真信和真修行就是建立在如实两字上】

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的相关内容:
修行没有难易,就只有是否每天随时(每个当下)都落实的差别—— 一百次佛七
我们累生累世已经累积了很多世俗的观念、欲望、仇恨、嫉妒、担忧、和恐惧
如果,我们不每天念佛、拜佛、诵经、读经、思维佛法,让身心维持清净稳定
那些累世的负面习气种子很容易就会浮现,占据我们的心灵,让身心堕落,身心交互恶性循环
每天阅读佛经,思维佛法,沐浴在超越凡俗的佛法知见中,这样就能逐渐摆脱世俗杂想与妄想,就能脱离凡俗的干扰与障碍——简单的身心健康法则
什么是行法,,就是去做,,去做就是行法,,不做就没有行——行法
修行、行菩萨道,就是要从众生的世界中亲自承受、学习,然后才能开导众生
也因此,从众生苦难中亲自体会,来谈谈这问题,这是菩萨行者的课题
——堕落或提升是可以选择和学习的
五浊恶世杂染深重,想要在其中生活,就要随时补充佛法良药
要平常养成多读帖子的习惯,这样就能解除疑惑,才不会被世俗烦恼所淹没
千万不要平常不读帖,学佛也不用功,然后就想有福报,遇到困难就开始怀疑佛法
要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论善报恶报,都是自己慢慢累积而成的

不论生活享乐或困苦,佛弟子都要脱离这些杂染
虽然人生的痛苦令人难过,但是人生的享乐和欲望,更令人难以脱离轮回
[实修]就是要断除[享乐]和[痛苦]两边杂染
——提供给正因生活困难而烦恼难过的人参考
如果只看真善和利益众生而不执着在自己身上,法界的善和光明就会和这个人相应,就会众志成城
而原本一般人认为困难的事情,就会变简单了,这就是法性原理
——好事、正确的事,做就对了
成佛则是要靠自己修行,靠自己消除贪嗔痴,佛菩萨只能引导和教导,没办法代替众生修行和成佛
自己的贪嗔痴和妄念,就是要靠自己学习消除
只有靠自己转念和认清法界实相,逐渐消除贪嗔痴,这样才能成佛
这才是科学,这才是真正的原理,真正的原理在佛经中都有说明
想成佛,就是要靠自己实修,清除第八识中的妄念种子,这样才能成佛
能不能成佛,靠的是众生自己要转念,要转邪为正,要消除妄念和习气,要纠正错误的认知和观念
而不是靠佛菩萨的神通就能成佛的,如果可以,那大家都不用修行,都让佛菩萨超度成佛就好了,还要那么麻烦吗?
所以,真实上就是不可能靠神通成佛,
想成佛必须靠智慧解脱,就是自己在知见观念和实力上提升,恢复到佛性的状态
这过程就必须靠自己实修来消除妄念和习气,如此让佛性显露,就能逐渐成菩萨,最后成佛——超度和成佛是两回事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0 12:00
修行随笔 2023.10.19

学习敷演大乘经典之处。若有众生闻说大乘。心不乐闻。调弄诽谤。当知则是邪魔眷属 中的这段佛经

【尔时夫人白佛言。何者邪魔眷属。

佛告夫人。

敷演大乘经典之处。若有众生闻说大乘。心不乐闻。调弄诽谤。当知则是邪魔眷属。
(附注:在演讲大乘经典的地方,如果有众生听到大乘佛法,心生不乐,不想听大乘法,调弄毀谤佛法和修行人,该知道这些人就是魔眷属)

诽谤大乘经典心故。死堕阿鼻受苦无量。复生饿鬼食火屎尿。

无量劫中受苦毕已。后生人中。盲聋瘖痖。病癞不具。
(附注:不具就是身体不健全)

此等众生命终之后。经无量生。方得值遇如来亲承供养。于诸佛所还复得闻大乘经典。纯一无杂。】

===================================================
通过这段佛经,反观自己身边的一些众生
很多人对于正知见,比如吃素、戒酒等等,都充满了怀疑与对立
更不要说对大乘经典、对佛法,生信并修行且实证了
然而娑婆世界的众生如此难调难伏,罪业深重
如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诸佛菩萨
依然不离不弃,慈悲救渡,包括邪魔眷属等一切众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待之
由此,末学发起深深的感恩之心!

同时,末学有如下体会:
一、要发心学习佛法,早日脱离轮回苦海
以法界来说,十方诸佛都在宣扬佛法,引导众生解脱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佛法,[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东方琉璃世界]也有佛法
我们这五浊恶世[娑婆世界]同样有[释迦牟尼佛]宣扬佛法
[六道轮回]中,每一道都有佛菩萨宣扬佛法
——[网路上请谨慎发言]以邪见错解因果,错误关联,怀疑佛法,这因果可不小
满脑贪瞋痴,就会堕入恶道中
善恶参半,就可能投胎入人间
杀生或罪大恶极就容易堕入地狱
淫念炽盛就容易堕入畜生道
贪心吝啬就容易堕入饿鬼道
慈心善良就容易往生善道,如天上或人间富家
学习正法修行就容易生天或往生净土甚至解脱轮回
—— 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想要在六道轮回中解脱成佛,那就要学习佛法。
学习佛法的过程,由浅入深,先学习消除自身烦恼和业障,然后逐渐深入更深更高的次第,学习自度度人的方法和原理
——为什么要谈「法性原理」?
发心即显,深心即密
要入佛法之门,必须发心
要明白无上法义,必须深心——您烦恼姻缘问题吗? 请您更应该要正视生死轮回的问题
以修行佛法而进行的思维,那就是「正思维」,就能进而引起「正念」,甚至进入「正观」
所以,基本上,常「正思维」就能引起「正念」和「正观」,心念就能保持在「正念」上,就是随时「正观」,就是「正定」
——看似退步是向前
人间难免有种种苦难,而众生往往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

其实,众生的一切烦恼与问题,用「心经」中的一段话就可以完全解决了
那就是:「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对于世俗的困难、苦处或烦恼,只要心无挂碍,就能免除、消除一切恐怖,就能远离世俗颠倒的梦幻与妄想,
这样就能逐渐迈向真实解脱的大涅槃(究竟涅槃可作两种解释,1.究竟就是逐渐而终究,2.「究竟涅槃」就是指「大般涅槃」)

简单说,就是心(心量、心念、观念)超越了世俗,自然就能超越世俗的烦恼与业障,当然逐渐就能脱离六道业力的束缚

然而,怎样才能心无挂碍呢?
那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
这在「大般涅槃经」或「般若经」(泛指大、中、小品般若经)中有解释
(「心经」就是般若部经典的精华,是从般若经中节录而出)

「般若波罗蜜多」有几种面相的意义,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般若实相智慧」,就是「佛性」
「首楞严三昧」指功用、功能、状态,「般若实相智慧」则是指通达一切事相与原理的真实智慧,「佛性」则是指清净光明的本体

透过学习「首楞严三昧」,我们可以学习契入这些功用与状态
透过学习「般若实相智慧」,我们可以逐渐实证通达一切的智慧
透过认识「佛性」,我们可以学习逐渐契入清净光明的本体

当我们逐渐学习佛经中的正知见(佛陀的解脱智慧,对世俗的正确看法和观念),我们就可以逐渐提升智慧
藉由观念的改变和提升,并逐渐学习操作的方式与观行而契入光明的状态,而逐渐恢复清净光明的本体-「佛性」
这样,我们就能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与恐怖,就能究竟解脱而契入涅槃

所以说,透过上述三种修行,我们可以逐渐心无挂碍,逐渐远离世俗的颠倒梦想,逐渐究竟涅槃
——「般若波罗蜜多」
修行佛法应该先注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以及听闻佛法,读诵佛经,思维解义,断恶修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上面讲的这些都能逐渐做好,自然就能逐渐清净达到[自净其意]
—— [问答]打坐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也说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
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佛法,实修佛法——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佛经为什么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读诵?

二、要学习佛菩萨,慈悲平等救渡众生

1.树立信心
发愿当菩萨而能真正行菩萨道的其中一个要件
就是相信自己能真的成就,要对自己有信心
这是很多佛经上都这样讲的
其实佛性本圆满,没有信心其实就是凡夫的妄念
本来就光明自在,又何来黑暗的负面思维呢
所以[没信心]本身这也是恶种子妄念,
这是无明,不懂佛性原本光明自在
——[略说]精进修行过程的消业现象

2.下定决心
是不是菩萨根器、能不能当菩萨根器、能不能普渡众生,这其实都看自己的发心和善知识的引导,
如果心境能不断正向、向上提升,就能不断超越,相反,就可能一退再退。
想提升,当然就像爬楼梯,都是费力或辛苦的,而费力和辛苦就是来自累世负面习气业障,
而能不能超越业障和痛苦,这就考验实修者的决心和毅力,也显示用心与心力、光明与智慧

如果常接触的是负面思维、懈怠懒散,又落实没有正向提升的定课,
那么,当然就会被负面心念和沉重的身体业障所侵蚀和障碍。
所以,忏悔和亲近善知识是初学非常重要的,常忏悔才能改过向上,亲近善知识才能避免退转

而如果这些都做不到,所看所想都不远大,而只剩下少许善根(不具备大乘根器或退失大乘发心),
那佛菩萨只好用比较低次第的方法和善法,来引导增上修行者的基础信心和发心
——「实修」与「压力」

3.自利利他
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
——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真正发起菩萨心和菩萨行,而形成累世的惯性(例如:慈悲和智慧,以及普渡众生的方法),
这就是菩萨性,就是菩萨的本性内涵,这必须靠累世修行来累积达成,这样才能逐渐契入佛性而成佛
——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慈观
明白众生的根器和执着,知道他们尚未能明白世间苦和学习佛法
因此不会对众生生气,就像知道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就像对无知的小孩不会生气一样,只有疼惜爱惜,身心自在

悲观
明白众生苦,知道他们还无法明白世间苦,执着于欲乐烦恼,所以在苦的轮回中,
因此不会对众生生气,因为同情众生苦不忍苛责,只有耐性和更大的愿力来帮助众生

喜观
明白众生皆是佛菩萨示现,种种众生相,令我们自己烦恼转为菩提,只有心存感恩欢喜

以上三种是大乘观法,学佛要在道理上能够明白,然后转念安住,这样念佛持咒会比只用嘴巴还有用

舍观
明白众生本体佛性皆清净无染,自己佛性亦然,无我相众生相,无失亦无得,入甚深思维观照,当下解脱
这是实相般若的舍观,比一般的舍离心更超越
——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例如:对于家人或亲友可以不定时送一些小礼物,或随时微笑,适时关怀或鼓励或赞美,或布施劳力做家事,或和颜悦色适时的宣导正知见,
以上这些都是布施的范畴,以此维持彼此良好互动,增进感情和互信,这样就容易引导亲友信受佛法
所以,对家人不要吝啬布施小礼物,不要吝啬微笑和赞美,要布施劳力多做家事,要教导亲友吃素和因果
因此,不是布施外人才叫做布施,布施家人也是修行重要的一环,这点要弄清楚,才不会内外失衡,才不会令家人讨厌


[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嫌恶嘲讽挑拨恶口只会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人,更不用说修行和普渡众生
因此,和亲友或众生说话,切忌嘲讽挑拨和恶言相向,这也是基本的十戒范畴.如果犯戒就不可能有定慧可言.
再者,嘴巴都管不好,怎能说自己是修行人呢?嘴巴管不好,都是自己的心念出了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好好忏悔.
心美就能看到美好处,心好就能看到众生的好处,所以,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以及关怀的言语
赞美鼓励以及关怀更容易使亲友和众生能接受自己


[利行摄]是以利益众生为重,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不在乎自己得失的利人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度人的目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人,只要是正业正行,都应该支持,并且平常应该多宣扬正确知见和正业以及正行
亲友或众生如果有任何一点一滴的善念或善行,都应该全力支持和帮忙,千万不可轻视或嘲笑或不在乎
例如:如果家人想放生或去佛寺或乐捐,那应该放下自己的私事或定课,陪家人行善
又或者,平常多宣扬正知见,帮助亲友和众生建立正行和善行的基础观念,促发众生能行善,这也是利行

[同事摄]就是与众生同事,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
例如:多参与各种文化慈善或爱心活动,加入各种社会服务的义工或志工,关怀病人老人孤儿和弱势或伤残
如果能如此,这样的佛弟子必定是融入社会,受人爱戴和喜欢的人,
如此广结善缘的良好互动,定能得到互惠的回报,定能获得好的工作和伴侣,
也更能得道多助,更有实力能帮助众生,以及落实普渡众生的菩萨行
一般人找不到好工作和伴侣,这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就是不懂[只要正向的付出,就会有正向的回报],就是不懂因果
如果自己是个光明乐观进取,有爱心有善心,帮助众生又工作认真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所以,只要努力正向的融入社会和人群,就能自利和利他,就能落实菩萨道.
对于家人或亲友或工作伙伴也是如此,学佛后不可就少了和家人说话或相处或少做家事
应该透过相处或共同做家事,或关怀健康上工作上学业上的情况,来增进引导家人学佛的机会——改善自己和家人亲友同事关系的法门~[四摄法]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1 17:05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21 17:07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20

学习 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念佛门]~华严经 中的这段佛经

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所谓:
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悉严净故;
令一切众生念佛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皆令见佛得清净故;
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入如来十力中故;
令安住法念佛门,见无量佛,听闻法故;
照耀诸方念佛门,悉见一切诸世界中等无差别诸佛海故;
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
住于诸劫念佛门,一切劫中常见如来诸所施为无暂舍故;
住一切时念佛门,于一切时常见如来,亲近同住不舍离故;
住一切刹念佛门,一切国土咸见佛身超过一切无与等故;
住一切世念佛门,随于自心之所欲乐普见三世诸如来故;
住一切境念佛门,普于一切诸境界中见诸如来次第现故;
住寂灭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刹一切诸佛示涅槃故;
住远离念佛门,于一日中见一切佛从其所住而出去故;
住广大念佛门,心常观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诸法界故;
住微细念佛门,于一毛端有可说如来出现,悉至其所而承事故;
住庄严念佛门,于一念中见一切刹皆有诸佛成等正觉现神变故;
住能事念佛门,见一切佛出现世间放智慧光转法轮故;
住自在心念佛门,知随自心所有欲乐,一切诸佛现其像故;
住自业念佛门,知随众生所积集业,现其影像令觉悟故;
住神变念佛门,见佛所坐广大莲华周遍法界而开敷故;
住虚空念佛门,观察如来所有身云庄严法界、虚空界故。

===================================================
这段佛经主要讲了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之修行法门——念佛门
通过上述的学习,末学才知道,原来念佛法门有如此多的内容(21项):

智光普照念佛门;
令一切众生念佛门;
令安住力念佛门;
令安住法念佛门;
照耀诸方念佛门;
入不可见处念佛门;
住于诸劫念佛门;
住一切时念佛门;
住一切刹念佛门;
住一切世念佛门;
住一切境念佛门;
住寂灭念佛门;
住远离念佛门;
住广大念佛门;
住微细念佛门;
住庄严念佛门;
住能事念佛门;
住自在心念佛门;
住自业念佛门;
住神变念佛门;
住虚空念佛门。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这些都是念佛法门中不同的修行方向,修行内容,修行要点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逐一进行修习
由此机缘,学习清净光明净土中关于[念佛]的相关内容

一、为什么要念佛?
「念佛」其实是快乐的事情,真懂念佛,就会知道念佛是快乐的
念佛是清净、光明、圆满、欢喜、自在、快乐的,是慈悲、平等、感恩、智慧、无碍的
因为「佛」就是如此,而且众生的「佛性」也是如此,
因此,「念佛」能启发众生的「佛性」,让自己逐渐与「佛」相同的清净、光明、圆满、自在、快乐
所以,真懂念佛,就会「常乐念佛,欢喜念佛」
——常乐念佛,欢喜念佛
就像从小立志做大事,就会朝目标前进
因为佛有大智慧大慈悲,是真正觉悟者,
每个佛菩萨都曾经发过大愿,俱足大慈悲,
所以都是我们忆念学习成佛的目标,
因此我们一心念佛,仿效佛菩萨的大慈悲精神,
就像从小阅读伟人故事,受到精神的感染,
奋起向上,相由心生,业由心转,转凡成圣
透过时时忆想佛菩萨和念佛菩萨名号,仿效佛菩萨的精神,
我们由心性上逐渐改变,心常忆念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光明
借此逐渐由心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真正逐渐把自己由凡夫转变佛
所以佛弟子应该随时念佛
而且透过实际念佛转凡心为佛心的过程,
得到和法界一切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相应共鸣(认可与帮忙,就是所谓加持)
因此能逐渐成就佛法大事业,这种威力就是功德
所以念佛能成就大功德
——[初学解答]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相关学习:为什么要念佛、命终求生「极乐世界」?

二、念佛的不同方式
想要普渡众生,
[快速念佛]和[慢速念佛]以及其他各种念佛方式是都要会的
这是为了普渡不同众生,而且逐渐增上定力修持
所以都要学习过,都要知道其中的不同
这样才能适应不同众生,给予不同教导
[快速念佛]
举例来说,就像[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快速碰撞(或者如快速敲打木鱼)
每一碰撞都要一次念佛,也就是每一闪都是一次念佛
在非常快速下,达到几乎念念都是佛号,
虽然如此,其实还是有非常短暂的空隙
这是心力和定力的专注训练


[慢速念佛]
非常缓慢的念佛,虽慢但是如流水不断
不断故念念都是佛号
这是念佛不疾不徐,稳定力的展现

以上这都是以佛号为念的念佛方式
这两者只要念佛的心力和定力逐渐专心增上就会达成
这都是以念佛来训练三昧定力的基础

如果上面两种方式已经熟练
就可以增上到逐渐[一念到底][不中断]的念佛
也就是佛号整个就在脑海中,不曾分离

这样基本上就很容易以念佛的定力
达到[圆觉经]讲的[奢摩他]的境界

心力如果训练的不错

再者还有[观相念佛]或[观佛号(观字)]的念佛方式
就是直接脑海中印出[佛像]或[佛号字体],而不消失

或甚至只是[忆念诸佛法身][正观觉照]

这些其实只要发心就能逐渐达成,
重点在于多练习,以及心法的体会

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所以不一定相同
不过,想要达成这些都要靠实修
就是每天花三小时专心念佛或拜佛或持咒或诵经
这样就能逐渐在过程中增上,就能逐渐明白
——[快速念佛][慢速念佛][观相念佛][观佛号(观字)念佛][忆念诸佛法身][正观觉照]
[快速念佛]和[慢速念佛]都要会
[快速念佛]是念佛速度很快,几乎达到念念都是佛号,以这样来排除妄念
[慢速念佛]也很重要,慢速念佛要放松,要很慢,但是却不中断,这也是一种寂静的稳定力
这两种都要会,都会了以后再学最后一种,就是一念到底,念头不间断的[三昧观照念佛]
——[略说]快速念佛&慢速念佛&观照念佛
关于念佛,念佛是有次第的,如果在口舌持名上,没有往下一次第,这样就不容易进步

举个例子
把您拇指和食指的两个指甲快速碰触又离开,
尽量做到非常快速点到为止又分离的情况,这样看看您一分钟能点几下
又或者点滑鼠,非常快速的点击,看看一分钟能点几下
念佛就是要练习到这样,跟上这种快速的点击,而逐渐让自己念念分明都是佛号

慢慢的念佛当然也是一种方法
但是快速的念佛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最后要进入到拇指和食指只有一点击就粘住停止,一念佛号永不分离
——[问答]念佛观想拜佛等问题

三、念佛的速度与数量
念佛是帮助我们恢复佛性本体,藉由高数量高时间的练习,让我们对念佛更熟练更有体会
所以重点在于过程,在于这种修练的过程,这过程中您就会慢慢进步,就会慢慢深入佛心
这样佛性逐渐显露,自然业障消除,佛性功德不可思议,当然就能自在念佛
每个人的1.根器2.吃苦能力3.过去世因缘4.今生消业情况不同,所以增上的速度也会不同
念佛最快的情况就是一念到底没有中断,这是心念
比较差一点的,就是念念都是佛号,这些念念还有细微的间断,这是默念
更差一点的就是快速念佛,这是所谓的金刚持,念念佛号分明,这时候嘴巴已经跟不上,
最差的就是口念佛号,这要念到清晰分明,以量取胜
重点不该放在快慢,而是在于数量,刚刚说过了,
重点在于经过这个数量修行的过程(每天约满3小时的实修),您自然就会进步
心力念力定力就会进步,自然就会快
此处,念佛的数量在于成就心力念力定力

另外,在念佛的方法中,念佛的速度则在于排除妄念
普通的速度需要普通的定力,快速的速度则需要更深的定力,
这样才不会在求快的过程中产生散乱的情况

有这些心力念力定力,这样才容易成就观行
不然,当您练习观行的时候,随便一个声音或世俗念头就无法成观了
——[略说]念佛的速度与数量
在佛经中,经常谈到某些阶段性修行(念佛,持咒,消业,或三昧观修)
这种都会谈到次数或者天数的期限
例如,地藏经,法华经,楞严经上都有

如果您想得到佛经上所说的好处,那还是依照佛经所说
好好念佛菩萨名号,至少次数要满足佛经上所说
这样才能展现您学佛的决心,所求才容易满愿,业障才容易消除
——念佛一定要记数吗? ~ 看看[地藏经]怎么说
初学者依照自身次第,根据佛经教导,每天以多少数量为目标来念佛持咒诵经,这都是于法有据的,有佛经根据的
就像是学世俗学问或技能,也是要每天练习,而且可能规定每天达到多少定量,才能在预定时间达到学习的效果
修行上也是这道理,所以,对于初学者,会有定量的要求,以达到断除烦恼的效果
——常乐念佛,欢喜念佛

四、念佛的修行原理
其实念佛不是只能用[嘴巴]或[念头]去[持名号],
其实把[念佛]当成只是口持或念持名号,这样其实是很狭隘的念佛方法
进阶的观想或观照念佛,可以是念头的一种感觉,或想像,或忆念,或氛围,
这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一定需要口持或念持名号,(不过学习过程中当然可以持名念佛)
就像您看到您的母亲(或您想您母亲的时候),您知道他就是您的母亲,
但是您不会口叫您母亲的名字,也不会心念您母亲的名字
您的母亲直接就在您的心里,就在您的脑袋里,根本不用去念母亲的名字
这就是真正[观想][观照]念佛的道理,是一种正观,
不过[正观]有很多形式,又例如还有[实相念佛],所以目前先不详细说明
虽然讲了上面这些,但是实际的修行还是要按部就班才能增上
千万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把基础练好才行
——[法门实修]每天早上刚睡醒时的重要实修观行&观想念佛

以一般的情况来说
一开始,先要求[字字分明],也就是每个字都要口念清晰稳定
如果心力足够,如果够专注,
就能口齿清晰且逐渐加快速度,达到一小时约一万以上

可能有人以为念佛不应该求快,其实这是不懂修行的次第和原理
如果明白各种不同次第修行方法,知道如何[增上修行](也就是所谓的[加行])
就会知道~其实加快速度并不是为了求快或求数量,而是要训练自己的心力
透过快速或慢速的念佛,都可以训练念佛的专注力和稳定力
就像我们学开车,
透过快速练习可以练习开车的技术,
透过慢速练习,也可以训练开车控速的稳定力

所以念佛一样可以透过[快速]或[慢速]念佛来考验念佛的功力
一般来说,这对于业障比较重的人,通常是无法短时间内达成的
大部分来说,这都要业障比较轻的人才能做到
因为业障比较轻,所以心力智慧和专注力或口调都会比较没有障碍

下来应该是要由[字字分明]进阶到[念念分明]
也就是把[口念]改为[心念],就是[默念]或所谓的[金刚持](嘴巴不出声的念)
这样念佛的训练就由[口念]改为专注在[心念]上
这就可以避免嘴巴跟不上速度的烦躁——[念佛精进实修]案例说明,快速念佛和慢速念佛的修行原理

修行久了就会发现次数不是问题,不用担心

到时候每个咒您也是都持过百万千万次以上

后来要增上的反而是光明定心,不是在次数上打转,

而是念念都是佛心,念念都是佛号,念念都是咒

不过初修行,次数也很重要,因为次数多才能熟悉

初修行,次数多就是为了增进修行的定力,为了熟练,消除妄念

初修行次数要多,才能排除初修时期的种种业障干扰
——每天念佛持咒(或短期专修某法门)次数问题

五、念佛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不论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施食超度回向....,一切法的根本重心在于心法
所以佛经上经常强调[至心][诚心][深心],
也常讲到[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欢喜心]....
藉由这些心法修持,逐渐转凡心为佛心,逐渐显露根本佛性而成佛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所以不论[拜佛][念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超度][回向],或一切外在行法
[重点]都在于[收摄凡心],[契入佛心],然后[恢复佛性]
这才是我们心应该放的位置,就是[放在契入佛心的心境上]

例如~
[清净心][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感恩心][光明心][平等心][舍离心][惭愧心][忏悔心]...
每个人可以依照自己的相应次第和情况,运用上述的心境来[念佛][拜佛][持咒][施食][超度][回向]
而且把这心境,把这心法的修持和自己相应的佛菩萨做紧密的结合
至心诚心的心念佛菩萨的名号,用这样的方式来念佛和拜佛
心想佛菩萨光明佛光照耀自己全身,让自己全身都清净光明,消除业障
并且自己发起无上大愿,希望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光明自在解脱成佛
也以此光明遍照(回向)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脱离苦难,清净自在解脱成佛


以上这就是[光明心法]
就是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绕佛和回向,种种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就是恢复清净圆满自在的
——[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打坐,施食,放生,超度,回向]一切行法的根本心法和心要

六、念佛的次第和心法次第
念佛,或任何佛法法门,都分为
1.[表法](外表的方法,可说是佛菩萨慈悲度众的各种方便法门)
2.[心法](以佛法正观的内心作用,排除妄心,恢复真心佛性的智慧法门)


所以,如果只是嘴巴持名,这就是[表法],因为心没有作用
这种情况时常出现在初学的佛弟子身上,嘴上念佛,心里胡思乱想


如果嘴巴持名的时候,或不论嘴巴持不持名,或用默念,
若加上佛法心法的正观作用,这样的修持就包含[心法]


所以,所谓的[一心]是可以用各种心导入的,例如,感恩心,欢喜心,清净心,慈悲心
我们任何众生都有这些好心,因为佛心佛性本俱足,与佛平等无二

只是每个凡夫杂染妄心有深浅的差别而已,所以慈悲清净欢喜的各种佛心状态不时常显露
所以常说,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修行的目的就是转化我们的[凡夫心]为[佛心],这样就能成佛
所以修行应该重视[心法]的导入,这样才能究竟成就

因此,念佛的次第,除了[表法]的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法]的不同
[表法]只是适应众生的方便法,因为不同的众生需要不同的引导
但是,更重要的重点在于[心法],[心法]才能契入显露[佛心]的修行次第
而[心法]又有种种不同,例如,感恩心欢喜心清净心,而且每一种都有深浅次第之分


不过想要[实修念佛]进入[心法次第],这要有些[基础实修]
因为众生业障太重,有种种干扰和障碍,如果没有落实基础实修,很难体会[心法]
所以先要由精进大量的[表法]来逐渐入心,才能逐渐体会[心法次第]——念佛次第和心法次第
同样念阿弥陀佛求往生,经中说一念二念乃至十念或一日二日乃至...,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就是因为众生心念与弥陀相应的差别,也就是入心印心程度的差别,也是杂念妄想的差别,不能一心念佛,就有差别
——心念、信念&念佛持咒几次才有效?
以下末学谈谈修行在不同次第的不同情况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在精进实修时期
在念佛方面
末学都是念[南无]+[佛菩萨的名号],
佛菩萨的名号很多,
末学都有各种名号实修相应的经历

其实念佛应该要知道念佛的用意
,
(请参考下面帖子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也要知道[南无]两字的意思,就是[真心归命],这才是[皈依]
而且更要在念佛的时候,真心归命于佛
而不是嘴念心不念


但是,实际上,许多人念佛,连[南无]的意思都不了解
而且大都是嘴念心不念,没有真心归命
所以祖师才会强调[南无]两字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念[南无]+[佛号]
并且在念佛的时候,真心归命于佛


2.到了心法实修时期
这就不一定要加上[南无]两字了
因为明白心法的时候,当下念佛或随时都是真心皈依
而且这时候强调心法相印的各种修法,例如三昧觉观
所以重点在于心念和法义的相印和觉悟
所以佛经上讲甚深佛法的时候,
念佛都是破除佛号和佛相的
而是注重在正念实相,逐渐达到[不二]的次第
所以这时候不管有没有念南无两字,
其实都是真心恭敬归命于佛的


希望经过以上的说明,大家能有所了解
详细情况请深入经藏参阅佛经就能明白

所以,许多新进的佛友还没有深入经藏
误解念佛只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这是颠倒了

难道不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七字吗?
不能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九字吗?
或[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十二字吗?
佛号很多,都可以念,

若偏执了,就是犯了[华严经]所讲的[受一非余]
自己还不懂,那是自己的因果,但是如果发帖,这种误导众生的因果可不小啊—[南无]+[佛菩萨的名号]和念佛字数的问题解析

七、念佛的实修细节
在出声方面
1.默念(增强忆念的能力,增进三昧力,也用在不适合出声念的场合或睡觉时或气虚时)
2.小声念(一般所谓的金刚持,对治散乱心,集中注意力)
3.大声念(运用在领众唱诵和退斥精魅鬼怪魔扰,有时可消除气虚状态)

在快慢方面
1.就像慢慢敲木鱼一样,慢慢一声一声佛号稳定的念佛(有些初学者这样才能安心静心)
2.就像木鱼敲的很快一样,要非常快速的口念佛而进入心念佛(有些初学者必须要这样的方法才能对治散乱心和妄念)
上述两种也都是佛寺共修的方法
3.只敲一下木鱼,棒子就停在木鱼上面,修行者的心,一念佛就黏在佛号上,一念不断
(这是比较深入的方法了,这是奢摩他的练习方法,一念寂灭安住佛号,一开始可以闭眼练习,这是奢摩他的最初练习状态,后来可以睁开眼,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圆觉经讲的禅那状态,更详细的修行要参照佛经,以及依照不同情况个别说明讲解)

张眼闭眼

初学的时候可以闭眼比较容易专心

避免睡着可以微张眼

如果昏沉想睡觉就张开眼

破除外扰的时候先闭眼专注后张眼

练习[奢摩他]寂静禅定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三摩钵提]幻化观照的时候先闭眼

练习[禅那]实相观照的时候张开眼
——[略说]念佛持咒的几个实修细节

八、念佛功德
念佛有各种不同次第,由浅入深,这些讲过很多次了
口念,心念忆念,观想观像,实相觉照,全都是念佛

功德两字也解释过很多次了
功德在于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功德
众生念佛持咒诵经的功德回向,那些都是依靠佛菩萨的功德
如果佛弟子没有实修增上定力和智慧,那就没有自己的功德
——真念佛 ~ 佛藏经 鸠摩罗什译

念佛功徳不可思议 ~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里面消业最多的两个佛号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1 17:1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21 17:1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21

学习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 ~ [华严经]善财53参中的这段佛经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
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何以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应种无量诸善根,
应集无量菩提具,
应修无量菩提因,
应学无量巧回向,
应化无量众生界,
应知无量众生心,
应知无量众生根,
应识无量众生解,
应观无量众生行,
应调伏无量众生,
应断无量烦恼,
应净无量业习,
应灭无量邪见,
应除无量杂染心,
应发无量清净心,
应拔无量苦毒箭,
应涸无量爱欲海,
应破无量无明暗,
应摧无量我慢山,
应断无量生死缚,
应度无量诸有流,
应竭无量受生海,
应令无量众生出五欲淤泥,
应使无量众生离三界牢狱,
应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中,
应消灭无量贪欲行,
应净治无量瞋恚行,
应摧破无量愚痴行,
应超无量魔网,
应离无量魔业,
应净治菩萨无量欲乐,
应增长菩萨无量方便,
应出生菩萨无量增上根,
应明洁菩萨无量决定解,
应趣入菩萨无量平等,
应清净菩萨无量功德,
应修治菩萨无量诸行,
应示现菩萨无量随顺世间行,
应生无量净信力,
应住无量精进力,
应净无量正念力,
应满无量三昧力,
应起无量净慧力,
应坚无量胜解力,
应集无量福德力,
应长无量智慧力,
应发起无量菩萨力,
应圆满无量如来力,
应分别无量法门,
应了知无量法门,
应清净无量法门,
应生无量法光明,
应作无量法照耀,
应照无量品类根,
应知无量烦恼病,
应集无量妙法药,
应疗无量众生疾,
应严办无量甘露供,
应往诣无量佛国土,
应供养无量诸如来,
应入无量菩萨会,
应受无量诸佛教,
应忍无量众生罪,
应灭无量恶道难,
应令无量众生生善道,
应以四摄摄无量众生,
应修无量总持门,
应生无量大愿门,
应修无量大慈、大愿力,
应勤求无量法常无休息,
应起无量思惟力,
应起无量神通事,
应净无量智光明,
应往无量众生趣,
应受无量诸有生,
应现无量差别身,
应知无量言辞法,
应入无量差别心,
应知菩萨大境界,
应住菩萨大宫殿,
应观菩萨甚深妙法,
应知菩萨难知境界,
应行菩萨难行诸行,
应具菩萨尊重威德,
应践菩萨难入正位,
应知菩萨种种诸行,
应现菩萨普遍神力,
应受菩萨平等法云,
应广菩萨无边行网,
应满菩萨无边诸度,
应受菩萨无量记别,
应入菩萨无量忍门,
应治菩萨无量诸地,
应净菩萨无量法门,
应同诸菩萨,安住无边劫供养无量佛严净不可说佛国土出生不可说菩萨愿

善男子!举要言之,
应普修一切菩萨行,
应普化一切众生界,
应普入一切劫,
应普生一切处,
应普知一切世
应普行一切法,
应普净一切刹,
应普满一切愿,
应普供一切佛,
应普同一切菩萨愿,
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
上述佛经内容,先讲不要做什么:
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出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
接下来,再讲应当做什么:
应普修一切菩萨行,应普化一切众生界,应普入一切劫,应普生一切处,应普知一切世,应普行一切法,应普净一切刹,应普满一切愿,应普供一切佛,应普同一切菩萨愿,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结合清净光明专辑的相关内容来学习:

一、如何理解一门深入
所谓的[一门深入],这一门就是[佛门]
想深入[佛门],那就要遵行佛陀的教导~[深入经藏]与[法门无量誓愿学]

若非如此,大家想想,您由一本经能通达诸经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各种经藏中该遵守的各种戒律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该如何学习各种三昧禅定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明白佛经中的甚深智慧和修法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不同佛菩萨的名号和本愿功德吗?
您由一本[阿弥陀经]能知道[八关斋戒]的戒条和实修内容吗?
能知道[药师经]上的本愿功德吗?能知道[善财53参]吗?能知道[普贤十大愿]吗?
如果可以,那佛陀就不用讲那么多佛经

就像光读小学课本能懂大学课程吗?
其实,我们在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广泛的阅读和思维以及学习
这样才能触类旁通,让自己对[专业]或[专门]有更圆满的体会和了解
学佛更是如此,要有广大的心量和学习,才能成就佛果

谈到[一门深入],其实这是以[方法]上来说,
不过许多人弄错了意思,把[一门]变成所学的东西只能一种,其实这是天大的错误

[一门深入]一词来自[楞严经]
在[楞严经]上说这一门是指[根门],[根]就是[六根]
意思是说:可以选择由六根的任何一根来当作修行中专注破除执障的一种方法
所谓[一门深入]只是说您可以选择除执修定的一个方法
而不是要您不要学习种种经藏和佛法知识以及菩萨万行

所以初学者一开始可以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就如同[圆觉经]上讲的25种观修法,初学者可以选择自己容易契入的
但是熟练后,就可以学习其他方法,逐渐落实法门无量誓愿学,落实菩萨道,法法圆通
这样日后才能随时依照众生次第而以不同方法来帮助和解救众生

举例来说
就像我们吃饭可以选择拿筷子或刀叉或用手抓
您可以选定一种方法,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一门]
但是这不是说您只吃一种菜或只吃饭
拿筷子或刀叉,这只是学习过程的方法,就像吃饭时选择的一种进行的方法
而吃饭当然要吃各种食物,营养才会均衡,才能有好的成长和发育

学佛也是如此,[一门]的道理是指方法上而不是只能吃一种食物
这点大家要弄清楚,才不会错解经义,造成万世佛冤

又如同穿衣服一样,难道小时候的衣服能一直穿到长大?!
我们从小到大,会随着年龄增长和成长发育而换不同大小的衣服
甚至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也会随着场合而改变衣服样式
学佛也是如此,自修时期会随着修行次第增上而改变法门
就算表法相同,心法心要也必定随次第而改变
行菩萨道阶段,也会随着普渡众生的方便而换不同的方便法门
菩萨修行从初地到十地也必定要学习菩萨万行

所以千万不要狭隘的错解了[一门深入]
既然入佛门,当知法门无量,万法唯心,切勿以少为足,画地自限

总而言之
其实[一门深入]只是就方法上来说,并不是全部
如果把[一门深入]当作全部,那其实是障碍了自己,遮蔽了自己

就像爬山,您可能需要一支拐杖来当作攀爬的辅助工具,有人则可能喜欢用绳索,或有人干脆开车
这就是所谓的[一门],它只是一种达成目的过程中的方法和工具,它不是你真正要获得的东西
这些方法和工具只是用来帮助您学习成长,增上定力和智慧

就像上山的过程,您会有不同的视野,会看到很多东西,会学到很多东西,会增广您的见闻和智慧
但是,如果您只是专注在拐杖或绳索上,那您将浪费山上的一切
因为您弄错了方向和目的,弄错了应该关注的焦点

就像有许多人到了风景区,却忙着拍照,却没有好好放松心情欣赏风景
这就弄错了方向和目的,浪费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学佛也是如此,那个[门]只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反观自照,增上智慧
而不是死敲[门],就像死敲木鱼一样

就像之前说过的,吃饭的时候您可以选择用筷子或刀叉或汤匙
但是目的是为了吃饭,要营养均衡,而不是专注在筷子或刀叉上

所以,学佛应该藉着这个[门],这个拐杖或绳索,好好的在上山过程中综观一切体会一切
透过这一门(拐杖或绳索)的帮助,逐渐[深入经藏],这样才能[智慧如海]
就像人的一生,我们在世俗上念书或工作或生活
我们不可能只读一本书或不学习其他的东西
我们从小学就要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和种种是非观念
到了中学以后或进入大学,才选择专业科系,才逐渐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往后,就算我们已经进入社会工作,我们也经常必须要明白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
我们也往往因为见多识广,通晓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整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而发挥得更好
所以,所谓的[一门深入]绝对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利用广大的资源来成就专业和专门
就像[金字塔],要建设到顶端,那要有稳固庞大的基础才行
就像一个企业的老板,一定要有弘观的国际观,才能站稳在世界潮流之中

学佛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心量小,就可能只是一门专业领域的小职员,就是佛法上的自了汉
如果我们心量大,就可能成为有社会和国际影响力的大老板,成为佛法上普渡众生的大菩萨

如果没有深入经藏,明白各种基础佛法知识和基础实修方法,又如何帮助我们通达诸经和深入实修呢?
所以佛陀才会讲的那么多佛经,因为每一本佛经都是我们自己成佛过程中的重要参
考——辨析: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夹杂?
一门深入,就是佛弟子常困惑或分别执着的一个问题
有些佛弟子们开始分别,一门是哪个门,,认为自己一门深入,而无视其他法门
甚至否定其他门,,只赞扬自己的法门,,
众生愚痴,,,当知都是佛陀教法,,切勿随意论谤,,免堕恶道

如果是真正愿意荷担如来家业的佛子,,何不,念佛,与,深入经藏,都好好实行呢
——[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初学佛弟子的种种分别执着)

二、如何理解无量义
有些东西,既是方便也是究竟,,就像无量义经讲的,
佛陀所有说法只有说一义,,就是要众生能入实相
但是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产生无量义(详见,无量义经)
不是法有问题或是法有分别,,而是众生的分别执着
——[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初学佛弟子的种种分别执着)
同样的名相, 不同根器众生就会解释出不同意思
(这点请参考[无量义经])

同一个名相, 一个明白的人(例如佛菩萨)为了普渡不同众生
所以也可以在不同次第上解释出不同意思

所以佛陀说法, 有[四圣谛], 和[甚深四胜谛], 有[十二因缘]和[甚深十二因缘]
这些名相虽然相同, 但是义理不同

所以[心经]上的文字或者[缘起性空], 不同根器众生的认知和体会也会不同
是不是第一义, 必须要看修行者自己是不是真正明白其义理
而不是文字上去认定, 因为同样的文字,可以产生无量义
这就是佛在[无量义经]所讲的道理
——[略说]无量义,第一义,方便义
在禅宗公案中有个真实案例
(因为是简单说明,所以就不引用原文了)
甲君因为一段经文abcdef而开悟了
同样的
乙君也因为相同一段经文abcdef而开悟了
可是当甲乙解说他们的看法的时候,
却发现令人惊讶的差异,可是又同样符合甚深实义
这令人感受到佛法的不可思议

因为甲君这样来分段语句[abcd][ef]
乙君却是这样来分段原文字句[ab][cdef]
可是两人所解悟出的深义,都完全符合甚深佛法的义理
这就是[至心]和[无量义]的不可思议
(附注:至此请勿说谁不是至心,因为此例就是两人都符合实义
所以才说明同样文字却能产生不同思维却又符合实义)
===================================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破句读楞严经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忽然顿省。人曰。和尚道破句也。安曰是吾悟处。竟不改。时号安愣严。

参考“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

其实这种案例在甚深佛经中,实际体悟的情况中,是经常会发生的
所以佛法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众生心不可思议
——[略说]文字的玩笑和艺术~[无量义]的简单说明

三、应发心以「无量法门」普渡「无量众生」
必须深入经藏和佛法,明白「法性」和「众生性」,
这样才能以「无量法门」普渡「无量众生」,也才能成佛
因为明白众生心、性、欲,所以,就见解和法门上来说,肯定是不会少的,
所以,怎会愈少愈好呢?可见误谬!

真正的修行,在方法上,可以先单纯,但是在见解知见上,必须要求正确和深入,所以必须深入经藏
方法上可先单纯,这是指修定方面,因为修行如果没有戒行和定力做支持,单靠「闻慧」很容易就破功
所以,在定力修持上,可以先念佛或持咒或诵经,而且单就一佛名或一咒或一经
所以,「一佛名或一咒或一经」,这是指初学者在「定力」修持上,而不是指「知见」只摄略一两本佛经

就像,我们在世俗的任何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可以先只用「母语」来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学习
「母语」就是学习世俗知识的基础支撑,就像刚刚讲的定力,修行上,初学者也要有基础定力,来深入修行
而各种知识,就像各种经论一样,就像我们依靠母语学习各种知识,我们依靠一种定力修行而一样可以深入学习佛法正知见
而且,逐渐深入修行后,就要学习无量法门和各种三昧观行,就像我们可能学其他语言
所以,不是指不用深入经藏,不是只有读一两本经就好,就像世俗中,我们也不可能读一两本书就懂一切

再说,真善知识或假善知识,如果自己没深入经藏,没按照佛经的教导,自己能分辨吗?
所以,修行要弄清楚方法和观念的差别,更要懂修行的原理,要深入经藏,才不会乱讲一通,误人误己
——[辨析]修行知道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不必广研经论!?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2 14:29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22 14:41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22

继续学习  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 ~ [华严经]善财53参 中的佛经内容

【善男子!汝
求善知识,不应疲倦;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
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
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
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
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
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
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
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何以故?善男子!菩萨因善知识,
听闻一切菩萨诸行,
成就一切菩萨功德,
出生一切菩萨大愿,
引发一切菩萨善根,
积集一切菩萨助道,
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
显示一切菩萨出离门,
修学一切菩萨清净戒,
安住一切菩萨功德法,
清净一切菩萨广大志,
增长一切菩萨坚固心,
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辩才门,
得一切菩萨清净藏,
生一切菩萨定光明,
得一切菩萨殊胜愿,
与一切菩萨同一愿,
闻一切菩萨殊胜法,
得一切菩萨秘密处,
至一切菩萨法宝洲,
增一切菩萨善根芽,
长一切菩萨智慧身,
护一切菩萨深密藏,
持一切菩萨福德聚,
净一切菩萨受生道,
受一切菩萨正法云,
入一切菩萨大愿路,
趣一切如来菩提果,
摄取一切菩萨妙行,
开示一切菩萨功德,
往一切方听受妙法,
赞一切菩萨广大威德,
生一切菩萨大慈悲力,
摄一切菩萨胜自在力,
生一切菩萨菩提分,
作一切菩萨利益事。

  善男子!菩萨
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
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
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
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
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
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
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
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
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
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
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
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
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
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识者,
能净诸障,
能灭诸罪,
能除诸难,
能止诸恶,
能破无明长夜黑暗,
能坏诸见坚固牢狱,
能出生死城,
能舍世俗家,
能截诸魔网,
能拔众苦箭,
能离无智险难处,
能出邪见大旷野,
能度诸有流,
能离诸邪道,
能示菩提路,
能教菩萨法,
能令安住菩萨行,
能令趣向一切智,
能净智慧眼,
能长菩提心,
能生大悲,
能演妙行,
能说波罗蜜,
能摈恶知识,
能令住诸地,
能令获诸忍,
能令修习一切善根,
能令成办一切道具,
能施与一切大功德,
能令到一切种智位,
能令欢喜集功德,
能令踊跃修诸行,
能令趣入甚深义,
能令开示出离门,
能令杜绝诸恶道,
能令以法光照耀,
能令以法雨润泽,
能令消灭一切惑,
能令舍离一切见,
能令增长一切佛智慧,
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
这段佛经主要讲了:
应当如何对善知识?
为什么要这样对善知识?
善知识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作用?

不论是佛经的教导,或是自身的体会
都说明了善知识非常非常的重要
由此,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首先,要能够遇到自己的善知识
说起来简单,而实际上是很难的

以末学自己为例,在很小的时候,曾经去过北京的一座寺院
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所以不记得寺院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有一座很大很大的卧佛
后来回到家中,末学夜夜做梦,梦到卧佛,夜夜都会醒,持续了很久,才渐渐不做梦了
到了十几岁时,有机缘又来到了寺院,见到了千手观音像,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感觉特别亲切
从寺院出来后,便请了一座观音石头小像,带回家中一直供养至今
但那时家中无人信佛,周围的人也没有,自己对于佛法一点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修行佛法了
就只是单纯的信,现在看来就是属于迷信、愚信的次第(迷信、愚信、智信、真实信
这种状态、次第一直延续到末学进入清净光明净土,跟随老师修行后才开始转变
没遇到善知识之前,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十年之久啊!
假设没遇到善知识,末学这一世又会白白浪费掉了!

深深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感恩焰光明师兄引导末学
能够来到清净光明净土,能够学习善知识的清净光明专辑,能够遇到自己的善知识——咒心老师
回想一路走来,就如华严经所讲: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就如善知识所教导:
在修行上,如果没有按照佛陀的教导,经由善知识的引导而逐步增上次第
一般人在修行中,往往就堕入当下次第的执着中,而难以再有所进展和增上——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佛经上经常讲,
1.听闻,信受,读诵,解义,修持,为人演说
2.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佛法,实修佛法
类似这样的修行次第,在很多佛经上都有,例如,法华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
所以很多佛弟子修行了很久,都只是在读诵阶段,根本不知道如何迈向真正修行
——法门实修帖 41楼
所以,佛经中,不论是佛陀教导初学者应该「亲近善知识」、或发起「普贤十愿」(常随佛学)的普贤行者(菩萨行者)
不论是初学、初发心或是久修菩萨,重点都应该紧紧的跟随智者(善知识、佛陀),才能不偏离正法且快速成长
——「常随佛学」与「阿难」精神&「传承」

回说,怎样才能值遇善知识,获得其教导呢?
信心很重要,信为功德母.
有信心的人,就能和善知识站在同一方慢慢学习.
就算智慧愚钝,只要遵守教导和定课,就能慢慢增上.
没有信心(或不受教,不定课)的人,就会远离善知识而堕入世俗,
透过吃世俗的苦,逐渐发现自己的愚痴和不足,然后才忏悔和发心学习,再慢慢考验慢慢增上.

佛菩萨教导众生都是如此.
所以,末学以前告诉大家,要发起大心和大愿,和佛菩萨站在普渡众生的同一方,站在一起.
这样可以少很多弯路,也可避免走入歧途.
如果不是如此,而喜欢哀怨,让自己堕入负面情绪而变成被救度的那一方,那就要蹉跎很久.
所以,发起大心,以光明心勇于突破困难和障碍,这样修行就容易快速增上
——人生与修行上的关卡
佛经上说~佛法在恭敬心中求
佛法中也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所以求法者应该要多注意自己的用字
至少由文字中表现出自己的诚心和谦卑恭敬
这样才能得到善知识的开导
——[建议]在佛教论坛发言应有的认知,请大家参考

末法时期,如果遇到了师父,还要能够分辨是不是真正的善知识
还是以自己为例,在没进入清净光明净土之前,末学也偶尔遇到过所谓的修行之人,比如说已经皈依之类的
那时的自己,根本就无法分辨其是否为善知识,甚至都不知道“善知识”这个词
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些所谓的修行之人,很多都为了自己获得利益,比如获得钱财等等,所以其修行的目标或者方向是偏离正道的
这样的人,便不是真正的善知识

学习清净光明专辑中如何分辨真假善知识的相关内容:
真善知识或假善知识,如果自己没深入经藏,没按照佛经的教导,自己能分辨吗?
所以,修行要弄清楚方法和观念的差别,更要懂修行的原理,要深入经藏,才不会乱讲一通,误人误己—— [辨析]修行知道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不必广研经论!?
谁是真的好师父呢?凡夫一般人如何能判定谁是所谓的好师父?
所谓的好师父有真的实修和遵守「楞严经」的教导吗?「名师」真的是「明师」吗?
依照「楞严经」来说,末法时期若不能遵守「楞严经」来修行,往往成为邪师和邪徒而不自知
所以,还是自己先消除重罪,然后好好学习楞严经,这样才是正途
至于如何判断邪师?详情请参阅「楞严经」,下面由「楞严经」归纳一些简单的重点
一般来说,简单可由「财」「色」「名」「食」「知见和现象」来分辨
是否贪财?这可由「是否有金钱财产往来,是否聚财置产(投资股票或房地产),弘法财物流向是否公开明细」等等来分辨(请参阅「楞严经」)
是否贪色?这可由「师父和信徒是否有不当肢体接触,或私下暗处行淫或宣说男女行淫的观念」来分辨(请参阅「楞严经」)
是否贪名?这可由「是否常宣说或暗自表示自己有神通,或佛菩萨转世,或说自己已经实证某些果位」来分辨(请参阅「楞严经」),以此吸收信徒,接受供养
在饮食上是否吃斋茹素?「楞严经」说杀生吃肉和五辛都会引来天魔或鬼神假装佛菩萨说法,而堕入邪魔外道
在知见上,是否常宣说外道法,或贪着世俗表相?
例如:喜好算命风水占卜星相通灵,或喜欢收集古董或奇物珍宝,或拜石头拜地水火风等鬼神,或信奉种种民间传说和外道信仰(请参阅[沙门乱象] ~ 大般涅槃经)
在观念和法门的教导太偏向有为执著,执著表相和物质,而不遵守戒律,贪着世俗却把这些宣称为密法或方便。
是否常显现神通和幻相,如果是,那往往就是贪着神通感应而产生非人鬼神附体成魔,因此喜欢展现神通,却不自知(请参阅「楞严经」)
以上,更简单来说,可以归纳到「财」「色」和「邪见(观念知见不究竟)」三个方向,也就是有形的利益和观念错误两方面
因为名声最后就是用来获取财色。至于邪见,这要深入经藏,明白修行次第和真实义,就能看清楚是否有修行知见上的错误——初学者修行应先明白「戒」「定」「慧」修行渐次,避免错误和意外的后果
佛说依法不依人
这是要依照佛经的教法

凡夫众生都不是我们依止的对象
凡夫众生都是好坏参半,讲的道理中就算有佛法,也不究竟
而且许多附佛外道讲的更是参杂佛法的相似佛法

一般人无法分辨,所以佛教导我们要远离外道

多深入经藏才能明白正法

外道就算引用了佛法,
也多是错解或者以妄心揣测佛法,而且参杂外道法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不要接触相似佛法的外道,
以免学习不正确的知见—— [问题解答]依法不依人还是依人不依法?
修行还是要平衡的
多亲近善知识和出家人也是必要的
只是现在末法正邪难分,
谁是真正善知识或清净的出家人,这难以分辨
所以依照佛经最重要
所以佛陀说[以戒为师][以经为师]
其实学习佛法的过程由浅入深
过程中我们会接触过很多修行人或法师,或视频或书籍

每个法师或修行人都有心得,可能值得学习,但是或许也存在问题
这些对于初学者确实能帮助学习基础佛法,但是其中也有危险
因为修行人或法师不是圆满的,还没成佛,可能潜在许多不正确知见
所以还是要以佛经为主,
这不是说不能看,而是要小心明辨,一边学习,一边研判,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所以还是以佛经为主,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比较保险
不然误入歧途可就麻烦了
佛弟子应该以佛经为根本才对,因为只有佛才正确,
这样就不会因为信任世间人(不论在家或出家人)而走错路
学佛是要让自己有明辨和解脱的智慧,
而不是去完全相信某些人或某个人(不论在家或出家)
只有佛才是智慧圆满的,才值得我们完全信任——学佛是要让自己依据佛经而有明辨和解脱的智慧,而不是去完全相信某人

佛经上也有提到:
【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何谓为四。
(附注:四种恶知识恶同学)
求声闻者但欲自利。
(附注:求声闻果,自求解脱,不发大心普渡众生)
求缘觉者喜乐少事。
(附注:求缘觉果,喜欢独处,不发大心普渡众生)
读外经典路伽耶毗。文辞严饰所亲近者。
(附注:喜欢读外道经典,喜欢在文字上巧辩者)
但增世利不益法利。
(附注:喜欢追逐世间利益,障碍求法者)
迦叶。是为[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

复次迦叶。
菩萨有四[善知识]四[善等侣]。何谓为四。
诸来求者是善知识。佛道因缘故。
(附注:来求佛法者都是善知识,因为都是成就佛道的因缘)
能说法者是善知识。生智慧故。
(附注:能够演说佛法者都是善知识, 因为可以让众生开智慧)
能教他人令出家者是善知识。增长善法故。
(附注:因为僧宝是三宝之一,僧宝长存佛法则长存)
诸佛世尊是善知识。增长一切诸佛法故。
(附注:一切佛才是真正的大善知识,因为佛已经究竟圆满,所以能宣扬增长一切佛法)
迦叶。是为[菩萨四善知识四善等侣]。——
行菩萨道,有四种[善知识][善等侣]和四种[恶知识][恶等侣] ~ 大宝积经


(未完待续)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3 12:18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3-10-23 13:43 编辑

修行随笔 2023.10.23

继续学习  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 ~ [华严经]善财53参 中的佛经内容

【善男子!善知识者,
如慈母,出生佛种故;
如慈父,广大利益故;
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
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
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
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
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
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
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
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
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
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
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
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
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
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
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
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
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
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
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
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
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
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
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
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
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复次,善男子!
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正道想,于所修行生远达想;
又应于自身生求度想,于善知识生船师想,于所说法生舟楫想,于所修行生到岸想;
又应于自身生苗稼想,于善知识生龙王想,于所说法生时雨想,于所修行生成熟想;
又应于自身生贫穷想,于善知识生毘沙门王想,于所说法生财宝想,于所修行生富饶想;
又应于自身生弟子想,于善知识生良工想,于所说法生技艺想,于所修行生了知想;
又应于自身生恐怖想,于善知识生勇健想,于所说法生器仗想,于所修行生破怨想;
又应于自身生商人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珍宝想,于所修行生捃拾想;
又应于自身生儿子想,于善知识生父母想,于所说法生家业想,于所修行生绍继想;
又应于自身生王子想,于善知识生大臣想,于所说法生王教想,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复次,善男子!
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
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
善知识者是功德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
善知识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
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
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华不著于水;
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圆满;
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
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
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
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
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
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
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
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
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
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善男子!我复略说
一切菩萨行、
一切菩萨波罗蜜、
一切菩萨地、
一切菩萨忍、
一切菩萨总持门、
一切菩萨三昧门、
一切菩萨神通智、
一切菩萨回向、
一切菩萨愿。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
皆由善知识力,
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生,
依善知识出,
依善知识长,
依善知识住,
善知识为因缘,
善知识能发起。

===================================================
学习上述佛经内容,梳理要点如下:

一、对善知识应这样去正念思维,善知识如慈母,如慈父,如乳母,如教师,如善导,如良医,如雪山,如勇将,如济客,如船师

二、对善知识应发起这样的心念:大地心,如金刚心,如铁围山心,如给侍心,如弟子心,如僮仆心,如养母心,如佣作心,如除粪人心,如已熟稼心,如良马心,如大车心,如调顺象心,如须弥山心,如良犬心,如旃荼罗心,如犗牛心,如舟船心,如桥梁心,如孝子心,如王子心

三、对自身,对善知识,对所说法,对所修行分别应作不同的意想,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四、善知识之所以这样厉害,是因为善知识:长诸善根,是佛法器,是功德处,净菩提心,出过世法,不染世法,不受诸恶,增长白法,照明法界,长菩萨身

五、随顺善知识教导能够获得这些大利益: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六、最后总结归纳: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愿。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认真学习之后,联想到我们的善知识,我们的咒心老师
他们都是真正的善知识,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与榜样

善知识慈悲教导:
末学十多年前的发愿就是希望能引导大家当菩萨
让大家都变成能引导众生学佛的菩萨
让大家都有能力护持一方
希望大家都能发起这个大愿
这样佛菩萨就会护持您这样的真正佛子——法门实修帖 307楼
立志当菩萨,发愿把自己当菩萨,
以这样的角度来努力,学习如何成佛和普渡众生
而不是像一般佛弟子只是担心自己的生活和往生
——[法门实修]提供初学佛者,尽快消业,快速成长的实修方法101#
~"先发大愿,先构思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蓝图,先学习付出"——让自己变成菩萨,和诸佛菩萨站在同一边,成为救度众生的人,而不是祈求救度的人

老师曾经教导(大意):
善知识临走前,对我没有任何交代(你们不要以为师长将净土交付于我,并没有),是我自己发心希望带领大家与自己一同提升

我只是见贤思齐,向自己的老师学习,以师为榜样

真心发起对善知识、对老师的赞叹与感恩
由此发心,要学习佛菩萨,学习善知识,好好修行,利益众生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4 17:07
修行随笔 2023.10.24

学习  信知他人功德 ~ 华严经(善财53参) 中的这段佛经


【「尔时,宝光明童女,以偈赞叹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已,绕无量匝,合掌顶礼,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时,彼大王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为希有

童女!一切众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

童女!一切众生,不知报恩,无有智慧,其心浊乱,性不明了,本无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萨如来所有功德神通智慧

童女!汝今决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萨如是功德。汝今生此阎浮提中,发勇猛心,普摄众生,功不唐捐,亦当成就如是功德。

王赞女已,以无价宝衣,手自授与宝光童女并其眷属,一一告言:『汝著此衣。』
时,诸童女双膝著地,两手承捧,置于顶上,然后而著;既著衣已,右绕于王,诸宝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
众人见之,咸作是言:『此诸女等,皆悉端正,如净夜天星宿庄严。』」

「善男子!尔时一切法音圆满盖王者,岂异人乎?今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是也。光明王者,净饭王是。莲华光夫人者,摩耶夫人是。宝光童女者,即我身是。其王尔时以四摄法所摄众生,即此会中一切菩萨是,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种种大愿,集种种助道,修种种妙行,备种种庄严,得种种神通,住种种解脱,于此会中处于种种妙法宫殿。」】

===================================================

学习这段佛经内容,梳理重点如下:

1.能够信知他人功德,是非常希有难得的

2.为何不能信知他人功德呢?
这是因为:“一切众生,不知报恩,无有智慧,其心浊乱,性不明了,本无志力,又退修行
所以,像上述之人“不信不知菩萨如来所有功德神通智慧

3.如何能够信知他人功德呢?
决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萨如是功德
从中又能获得什么样的功德呢?
此阎浮提中,发勇猛心,普摄众生,功不唐捐

4.佛菩萨以不同身相示现,以四摄法摄取众生,令法会中一切菩萨能够: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种种大愿,集种种助道,修种种妙行,备种种庄严,得种种神通,住种种解脱,于此会中处于种种妙法宫殿

由此,末学以自己的次第思维,信知他人功德有如下帮助:

一、能够帮助发起感恩之心
感恩心是种美德,是种善良的心,是种能痊愈外在病痛和内心伤痛的心
感恩心让我们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略说心法]感恩心与拍马屁
[感恩心]是[大乘心],[体谅众生苦][体谅众生执迷不悟]也是[大乘心]
如果您能藉此机会生起大乘心且增上大乘心,这样就是个很好的心法实修
所以修持[菩萨道]是很奥妙的,
菩萨道的修持是靠发起大乘心,所以任何地方都能行菩萨道,
就看您自己能不能有智慧利用当下的种种缘分(不管好坏),转念而发起大乘心
如果心态正确的,您就会知道正确的方法,自己就会知道该做些什么
心态正确了,佛菩萨就会暗中加持您,增上您的修行,也会改变您的环境和家人
您就能够逐渐体会到佛菩萨的用心,和心法实修的重要
这样您会更了解[[感恩心]],更了解心法
也更感恩佛菩萨和一切众生——[心法实修-转念]菩萨行者,不论遇到逆缘或顺缘都是好缘,心念一转,就能发起[感恩心]
应该感恩家人感恩众生,就像末学也很感恩您和佛友们给末学机会能做这些解说,[感恩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心法之一 ——佛友实修心得报告&末学附注解说~心法转化共业&感恩心

二、能够帮助发起勇猛之心
己深入修行,逐渐深入菩萨道,明白法性、众生性,成为真正的法华和普贤行者
才会像「开始当父母后」的道理,才会逐渐真正明白菩萨的慈悲,也才逐渐学会真正感恩佛菩萨。
——【慈悲与感恩】在自己当父母后,才发觉...
娑婆世界其实是实修者最好的地方
所以许多经上都说在娑婆世界比其他世界修行还快速
因为在这里直接面对苦难,直接正视自己心念的贪瞋痴
这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吃苦的能力,但是实修增上也更快速
——[解析]感恩娑婆世界,实修不二法,当下即净土修行就是要自己做了才会真正知道,
要自己透过[念佛][拜佛][持咒][诵经]来和佛菩萨光明相应,而降服忧虑和烦恼
然后发起同体大悲的精神,透过自己实修体验,教导众生一起学佛脱离苦难
这样实修才会懂得[惭愧]和[忏悔],才会懂得[谦卑]和[感恩]
也才会真正得到[法喜]和[清净],真正体会[光明]和[自在]
透过这样的精进实修,就能逐渐体会各种心
例如[惭愧忏悔心][感恩心][慈悲心][欢喜心][清净心][光明心][平等心]
这就是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或达成很多数量)来[念佛][拜佛][持咒][诵经]的原因
而不是像那些不懂实修的人,只会嘴上说空,说数量不重要,说心最重要
试问,末法时期,一般人欲望沉重,整天想的都是世俗欲望和烦恼
如果没有透过长时间大数量的实修,如何能破妄显真呢?如何见真心呢?
那些就是不懂如何真正实修,不知道由浅入深,妄说空理,误导众生,遗罪甚大——[精进实修分享与问答]妙观察智&戒定慧&慈悲心实修导引
实修也是如此,只有读却没有实做,当然不会真正明白,所以读过后还要多落实,这样才是真正实修,才会真正明白,所以之前讲的[精进实修]就是这道理,如果没有每天[念佛数万][拜佛近千]每月[诵经过百]又如何能考验出佛弟子的实修定力呢,所以这些如果都做不到,其实是谈不上实修的,更无法明白心法,因为心力不够,发心和愿行实做都不够——佛友实修心得报告&末学附注解说~心法转化共业&感恩心

三、能够帮助发起慈悲之心
发起真心救度众生的决心,佛菩萨就会给我们机会,透过这些机会又增上我们的实修,所以发心很重要,心量越大,证量越大——佛友实修心得报告&末学附注解说~心法转化共业&感恩心
菩萨道的方法很多,[四无量心],[四弘愿],[六度波罗蜜],[四摄法]
这些您都要尽量逐渐去了解修持和体会,这样您就能逐渐解决一切问题

如果您感觉到这些都很困难,那就多[拜忏],多向佛菩萨[忏悔]哭诉吧
能每天不断忏悔的人,就能逐渐消业,佛菩萨也会可怜他的
这也是实修[忏悔心]的过程

再者,也因为自己体会到这些都很困难,当然对其他众生也很困难
所以就更能[体谅]众生啊!怎么还会怪罪众生呢?
(也因此末学能不断的为众生解释这些实修问题,因为末学知道这些对你们都很难
如果您能做到这些,您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慈悲,也会真心的感恩佛菩萨和众生)

因此,这样就会超越[忍辱心],就不用因为强加忍辱而感到痛苦了
所以[大乘心]和[心法]的修持可以超越[苦]和[忍辱]的——[心法实修-转念]菩萨行者,不论遇到逆缘或顺缘都是好缘,心念一转,就能发起[感恩心]

四、能够帮助发起各种正向之心
用善心感恩心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去善待自己和众生,放下一切,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轮回
所以,真正实修者能对任何一细微处和众生心都能完全明白,因为这是心的能力
是感恩心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光明心的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佛弟子都实际体会这些甚深的心法
但是,初学者能对佛菩萨有信心和感恩心,这都还是非常好的,所以经上说信为功德母
由这些信心和感恩心,就能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不断增上
所以,这不是拍佛菩萨的屁股,这在佛法上叫累世所累积的善根,这种信心就是善根
能明白上面讲的这些道理就叫做慧根

心法的修持次第过程,非常的细微,非常深奥
任何生活小事情如果都能感恩佛菩萨,这是非常好的,这就是一心系念,
而这个心法的次第就是感恩心,同样是感恩心,也有不同深浅次第
——[略说心法]感恩心与拍马屁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3-10-25 17:00
修行随笔 2023.10.25

学习如何[能信][能知][能解][能入][能说]甚深境界? ~ 华严经(善财53参) 中的这段佛经

【善财童子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
「善男子!此处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一切世间及以二乘皆不能知。

唯除诸佛神力所护,善友所摄,集胜功德,欲乐清净,无下劣心,无杂染心,无谄曲心,
得普照耀智光明心,发普饶益诸众生心、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坏心,起必成就一切智心,不乐一切生死乐心

能求一切诸佛妙乐,能灭一切众生苦恼,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观一切诸法实性,能具一切清净信解,能超一切生死暴流,能入一切如来智海,能决定到无上法城,能勇猛入如来境界,能速疾趣诸佛地位,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于十力已得究竟

如是之人,于此能持、能入、能了。何以故?此是如来智慧境界,一切菩萨尚不能知,况余众生

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调顺可化众生意速清净,欲令修习善根众生心得自在,随汝所问,为汝宣说。

(附注:以下还有重点)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欲重明其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颂言:

「佛子汝所问,  甚深佛境界, 
 难思刹尘劫,  说之不可尽。 


 非是贪恚痴,  憍慢惑所覆, 
 如是众生等,  能知佛妙法。
 

 非是住悭嫉,  谄诳诸浊意, 
 烦恼业所覆,  能知佛境界。


 非著蕴界处,  及计于有身, 
 见倒想倒人,  能知佛所觉。


 佛境界寂静,  性净离分别, 
 非著诸有者,  能知此法性。


 生于诸佛家,  为佛所守护, 
 持佛法藏者,  智眼之境界。


 亲近善知识,  爱乐白净法, 
 勤求诸佛力,  闻此法欢喜。
 

 心净无分别,  犹如大虚空, 
 慧灯破诸暗,  是彼之境界。
 

 以大慈悲意,  普覆诸世间, 
 一切皆平等,  是彼之境界。
 

 欢喜心无著,  一切皆能舍, 
 平等施众生,  是彼之境界。 


 心净离诸恶,  究竟无所悔, 
 顺行诸佛教,  是彼之境界。


 了知法自性,  及以诸业种, 
 其心无动乱,  是彼之境界。 


 勇猛勤精进,  安住心不退, 
 勤修一切智,  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静住三昧,  究竟清凉无热恼, 
 已修一切智海因,  此证悟者之解脱。
 

 善知一切真实相,  深入无边法界门, 
 普度群生靡有余,  此慧灯者之解脱。


 了达众生真实性,  不著一切诸有海, 
 如影普现心水中,  此正道者之解脱。


 从于一切三世佛,  方便愿种而出生, 
 尽诸劫刹勤修行,  此普贤者之解脱。


 普入一切法界门,  悉见十方诸刹海, 
 亦见其中劫成坏,  而心毕竟无分别。 
 法界所有微尘中,  悉见如来坐道树, 
 成就菩提化群品,  此无碍眼之解脱。


 汝于无量大劫海,  亲近供养善知识, 
 为利群生求正法,  闻已忆念无遗忘。


 毗卢遮那广大境,  无量无边不可思, 
 我承佛力为汝说,  令汝深心转清净。


===========================================

善知识针对这段佛经的教导:
对于一般人不能净信心法和深法, 对此不用惊讶或困惑(若不能信,也不用急于推荐,当知次第)
看看下面的经文就能解除疑惑
==================
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之法
如何[能信][能知][能解][能入][能说]


请参考下面[华严经]节录

末学学习后,以自己的次第思维:

一、应先反省自身,为何会“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

1.自己的智慧不足

其原因
这是累世愚痴或谤法的业障所导致,
因此今生较难或无法明白佛经的意思,也看不懂经文中的名相
就是过去世不学或不信佛法,甚至毁谤佛法,或虽学习但是不用功或不深信,
所以,第八识中没有或少有理解佛法或深法的善种子,或甚至有怀疑不信和毁谤的恶业种子
因此,就看不明白或容易一读经就睡着或打瞌睡,或甚至对佛经内容产生怀疑和毁谤
——为什么有人读经或解经感到困难呢?

解决方法
众生业障有深浅,如果有心学习,可选择符合或适合自己发心和次第的经典来学习,不要一下子就挑对自己太难的佛经
对这种情况,应该先修诚心忏悔,多拜佛并忏悔自己过去世的业障,以便逐渐断除自己错误的知见和习气
逐渐发起和发露自己学习佛法的真心,这样就能逐渐消除过去的业障
——为什么有人读经或解经感到困难呢?

2.发心和实修的问题

其原因
只是为了功德而读经念经诵经,或把读经当作初学的念诵功课,这样当然比较难明白佛经经文的深义
另外,如果自己实修次第不足,那当然也无法明白更高次第的经文内容深义和状态

解决方法
读经和解经是为了明白经中所教导解脱的内容和方法,或为了为教导众生解脱成佛,
这样就容易因为发心而思维,再透过思维而契入佛法的氛围
这就容易在过程中融入佛法的法味,而逐渐达到清净光明的心境,甚至契入基础禅定的状态,就容易在安定中启发智慧
又因为发心正确,就容易与佛菩萨的发心和本愿相印,就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就容易明白经文的涵义
——为什么有人读经或解经感到困难呢?

3.各种干扰

其原因
如果修行退心或受到世俗杂染的诱惑和干扰,也容易因为烦恼和贪嗔痴而退失智慧,
而无法看明白佛经经文的意义和深义,或甚至因为俗染或邪见而错解佛经的意思
——为什么有人读经或解经感到困难呢?
第一种是自己第八识中的恶种子现行,所以产生懈怠和障碍
第二种是外在恶因缘干扰,让您堕落不想精进,以便让您业障苦报现前
——[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解决方法
修行的过程应该守持戒律,逐渐断除世俗欲望,这样才不会因为贪执而堕入魔道——为什么有人读经或解经感到困难呢?
要小心,多亲近善知识和慈善团体
这才能靠众人的气氛和影响,正确的引导自己

多施食也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二、应按照佛经教导,努力做到“[能信][能知][能解][能入][能说]”

善知识曾经在 『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 中举了一个例子,末学觉得是非常好的方法
就像我们和佛菩萨虽然都有佛性,但是佛菩萨已经成就,而我们则还在轮回
但是,如果水能入大海,则没有水和大海的分别,究竟一如。
同样道理,一般众生常感到苦难孤立无援,但如果能像转电视频道一样调整自己的观念,频道相通就能入法水
以正知见入佛知见,入佛智慧法海,那自然能入法界光明,如水入海,究竟一如没有差别

善知识教导了具体的方法,比如:
应该反观自照,检查自己的发心和最近的心念行为是否符合正法
闭目凝神,以真诚的心面对佛菩萨并发露忏悔,重新调整好正确的心态,发起求取正法和解脱的决心
深心祈求佛菩萨加持,这样就能渐入佳境,就不会打瞌睡或读不懂,也能逐渐摆脱近期的愚痴昏暗和泥沼

总之,如果先前有过错,或错误的知见,或毁谤的过失,那一定要先诚心并深心忏悔,
如果不认错忏悔,那代表自己仍执着己见,这样当然法水难入,当然修行就难以超越向前
——为什么有人读经或解经感到困难呢?

再有:
大菩萨就不一样,大菩萨以成佛和普渡众生为目的,
大菩萨发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不会退心,不会失去学佛的真正重心, 这就是大菩萨和一般人初发心以及发愿的不同

所以大菩萨会
随时注意自己的贪瞋痴, 因此能够随时与佛经相应, 有所体会
随时关怀众生, 依照众生根器, 给予方便救度, 所以随时对于法门有更深的体会
随时提高自己对修学佛经的广度和深度, 深入经藏, 融会贯通, 实际运用在自度度人上面
随时以成就佛道为第一目标, 所以孜孜不倦

因此, 佛弟子学佛的过程中, 要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心, 不断的修正, 迈向深心和大愿心
例如可以普贤十大愿为根本愿, 这也是诸佛成佛的共愿, 请参普贤行愿品
最重要是落实
——[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再有:
天下之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需要努力达成的
任何看似简单或容易的事情,背后都可能有甚深的原理和辛酸
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台上三分钟的演出,可能都要台下十年光阴的不断练习。
所以,能不能明白这些甚深的道理,能不能体察民意、通达世情
这都要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体会和理解,够不够细心和将心比心

佛经上说:「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
以初学者来说,或许觉得上面这道理很容易懂,所以不作解释,这是可以的,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我们逐渐深入甚深佛法、明白法性原理,就会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或东西是简单的
任何一件看似简单或容易的东西或事情,其实都有很深的原理,就像「滴水穿石」或「铁杵磨成针」
所以,在学习演说佛法、讲解佛经的时候
任何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或经句,都有必要为众生做法性原理的解说,说明其中甚深原理和一切可能的现象(相貌)
因此,心法次第的修行者,应该要学习、要能说明种种细微原理以及相对应的可能现象,这样才能逐渐深入法性与众生性
——天下无易、难事,尽在一念间

再有:
修行也是如此,佛经有深浅,修行也有深浅,必须自己深入实修,才能逐渐明白深浅不同佛经
尤其,佛经是用来解脱轮回的书籍,难度当然不一般,必须累生累世学习体会,才能逐渐成就而解脱成佛
所以,不仅佛经有深浅次第差别,就算同一本佛经,懂的程度也有深浅差别
修行者必须由浅入深,自己逐渐逐一实践经中内容,才能逐渐明白其中各种道理
这样才能逐渐看懂自己原本看不懂的内容和其他佛经,就像骑车,光看不会真正懂,不会真明白

再说,佛经数量庞大,佛法无边,佛门深似海
就像脚踏车也有各种不同款式,例如一般款式,或越野用,或公路竞技用,折叠式...
此外,还有机车、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甚至其他人生活上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佛法也是如此,浩瀚如海,必须自己深入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渐明白箇中滋味和道理
听了多少,看了多少,学习理解了多少,实践了多少,体会了多少,能讲解多少,逐渐无止尽的循环增上,才能逐渐通达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实践,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佛修行解脱成佛也是如此,必须自己累生累世不断努力实修,才能逐渐迈向解脱成佛之路!
所以,想懂多少,想解脱成佛,先要看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
——为什么佛经读不懂?就算懂,也有深浅次第不同程度差别?

弟子净莲将按照佛陀的教导,善知识的教导去落实!阿弥陀佛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4-2-6 17:56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2-6 18:50 编辑

修行随笔 2024.2.6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给予末学为众生解说的机会
修行不是自己每天念经却不知道经文中实做的道理
修行若不能转变自己和众生的观念,而成为光明的互动,那就是还不懂什么是修行
——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间菩萨

朋友ZY给末学打电话,她说对自己产生了疑惑,大致意思是
她很相信的一个人(简称为HL)分析她,认为她负担得太多,付出的太多,所以自身的能量很少
建议她不要顾及那么多,比如对她的父母和孩子,让她多为自己考虑,多关爱自己
ZY的理解,就是让她要自私些活着,她对此产生了疑惑,询问末学这样对吗?

末学以自己的次第和她讲
末学的观念与HL不一致,自私,其实就是执着于小我
而执着于小我,心量就变窄了,变小了
随之就会斤斤计较,与父母计较,和孩子计较,同他人计较
计较之后,就会有烦恼,有了烦恼,心情就会受到影响,会不开心,从而出现身体上影响
所以,我们应当自私吗?

末学告诉ZY,先不提其他人,就以对待父母来讲
父母生育了我们,无私的给予付出,难道要去计较我们为父母付出了多少吗?
他们年纪大了,如果我们多承担一些,他们会轻松一些,难道不应该多做吗?
孝顺父母,也许我们会累一点,辛苦一点,但心里踏实,欢喜,不是吗?

沟通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最后朋友ZY说她的疑惑解除了,自己很开心,末学随喜她

因为朋友ZY不是修行者,所以末学无法和她讲深层次的内容
比如,众生执着的那个我,其实并不是真实的我,而是[假我]
其实「自我」(不论肉体或观念上的我)没有真实性(这是从根本和究竟上来说),
因为「自我」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
但是,除了人道和畜生道,鬼道或天道并不是以肉身为身体,而是意念身,
所以,「我」这个身体,从不断「六道轮回」的过程看来,「我」和「身体」以及「观念」都是虚幻变异的,
而且就是因为不能认清轮回真相,不知道法界的法性原理,不明白佛性,因妄念执着假象的我和客尘而轮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这就像在梦中,你想吃梦中的烤肉,或正在吃,醒来,梦中的肉和我都是假的,而且梦中吃肉的想法也是因迷而生,也是虚幻
所以众生执着的这个自我,就像由各种观念织成的梦境,梦中的我就是由各种观念见解织罗而成的,所以没有真实性
而如果把这种「虚妄性」中的「假我」当成真实,这种认假为真的知见就叫作「恶知见」
轮回中的我,因为不能见性,所以浑沌,所以,这种迷糊的我并不是真我,「佛性」才是「真我」——「真我」与「假我」

如果这样和她讲,她会无法理解,怎么这个我成了假的?为什么不是真的?
所以,要根据众生的不同次第、根器、因缘等情况,以其能接受的程度,方式来帮助众生转化错误的知见和心念

善知识教导:
发起真心救度众生的决心,佛菩萨就会给我们机会,透过这些机会又增上我们的实修,所以发心很重要,心量越大,证量越大——佛友实修心得报告&末学附注解说~心法转化共业&感恩心
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先改正自己的缺失而逐渐圆满了自己,自己就成佛了
所以是因为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让自己成佛了——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真正发起菩萨心和菩萨行,而形成累世的惯性(例如:慈悲和智慧,以及普渡众生的方法),
这就是菩萨性,就是菩萨的本性内涵,这必须靠累世修行来累积达成,这样才能逐渐契入佛性而成佛
——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4-2-7 12:40
本帖最后由 净莲 于 2024-2-7 12:45 编辑

修行随笔 2024.2.7

临近过年,一位长辈(简称Y)从外地回来,与末学联系
因为这位长辈也修行佛法,所以她对末学目前修行什么内容很感兴趣
末学告诉Y,自己的定课每个阶段不一样,主要是念佛,拜佛,持咒,诵经,习经

Y又问末学是否正式皈依了?
末学回答,如果是指那种有皈依证的皈依,末学没有皈依证
但末学的心,早已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了

Y并不认同,她觉得皈依是一种证明
有了皈依证,就好像有了学历证明一样
如果没有,就说明没有身份,她已经皈依了

末学随喜Y皈依的同时,也讲了自己的体会
修行中,应重点关注自己的心念,行为
是否为真心,是否为真信,是否为真修
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以末学的理解,就是在皈依
虽然没有那一纸证明,但不代表自己没有皈依之心、皈依之行

由此,什么是真正皈依处呢?
什么是【归依(皈依)】?「佛性」才是我们的真正归依处。

《涅槃经》上,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
这个能够让我们成佛的「佛性」,才是法界最大的秘密。

(虽然,「众生皆有佛性,众生都可成佛」这句话似乎很普遍,可能多数佛弟子或一般人都听过
但是,一般人听过不代表明白或相信,众生大都并不是真正明白「佛性」和「如何成佛」
佛说「十地」菩萨才能真正知道「佛性」的片面,成佛后才能真正完全明白「佛性」,
佛又说「凡夫」和「小乘」「声闻」「阿罗汉」等完全不明白「佛性」,请参阅《大般涅槃经》)

而且,佛为了让众生都成佛,早已经公布了这个一般众生都不知道的法界秘密
只要深入经藏,就会知道这个秘密早就已经不是秘密,因为佛陀早已经在佛经中告诉众生——【真密&真皈依】涅槃经:「如来秘藏真实义」、「真归依处」即是「佛性」
「佛性」

「有情众生」的「佛性」有「常、乐、我、净」四种特性,也就是说「佛性」是:
「真常」:指真正永恒,相较于一切器世间的生灭变化,「佛性」是真常不变
「真乐」:指轮回是苦,「有情众生」若能恢复清净圆满的「佛性」,才是真正的喜乐
「真我」:指轮回的业障身是假我,「有情众生」若能恢复清净圆满的「佛性」,才是真正的「真我」
「真净」:指真正清净光明圆满,「佛性」如矿中真金,虽然「第八识」遭「无明」染污,但是「佛性」不曾消失,只是被覆盖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关于佛性,性是指原理和特质
佛说(有情)众生都有佛性,这就是说众生都有成佛的根本特质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水能变冰,也能变蒸气,只要符合条件,就会改变型态,这就是水的原理特性,就是水性
所以,只要按照正确的修行方法,众生都可以解脱成佛
——什么是:佛性,法性,菩萨性,众生性,明心见性?

善知识教导: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相信很多皈依三宝的佛弟子一开始并不明白皈依
虽然去皈依了,不过只是一起去皈依,并不明白皈依的真义
就像常提到的发心,或者慈悲心,虽然都会依照发愿词回向词念诵
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名相,其实要修行多年才会逐渐明白,真正成佛才能完全圆满
很多佛弟子都是在多年的修行过程后,
才逐渐体会到自己慈悲心不够,发心不真确,才发现自己以前并未老实信佛
所以才会说真修才会明白真心,才会真信
——为什么说[真修才能真信]

学习佛经故事: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园时,一日对比丘们开示:「皈依具足三种功德,是哪三种功德呢?第一种是皈依佛的功德,第二种是皈依法的功德,第三种是皈依僧的功德。」

   「什么是皈依佛的功德呢?无论是二足、四足,或多足的众生;或是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于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都无法超越最尊、最上、福慧圆满的如来。就好像由牛得到牛乳,再由牛乳提炼奶酪,进一步再炼制成生酥、熟酥,最后再精炼成醍醐,醍醐是五味之中最上、最为珍贵,其他诸味皆不能与之相比。同理,如来就如同醍醐之味,福慧圆满、最尊、最上,所有众生皆无有能及者。若有众生恭敬供养承事于佛,即是承事第一功德、最胜福田,便受人天之福,此即皈依佛的功德。」

    「什么是皈依法的功德呢?世间所有法:不论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盘。涅盘法在诸法之中,是最尊、最上的真理,没有一法可以超越。犹如从牛身上取得牛乳,进一步由牛乳提炼而得到奶酪,由奶酪再炼制成生酥、熟酥,最后再由熟酥精炼成醍醐,醍醐是五味之中最上、最为珍贵,其他诸味皆不能与之相比。同理,涅盘法如同醍醐,在所有诸法中,最尊、最上,没有一法可以超越。若有众生恭敬遵奉涅盘法,即是承事第一功德、最胜福田,便受人天之福,此即皈依法的功德。」

    「什么是皈依圣众的功德呢?所谓贤圣僧众,是跟随如来修行,僧团中持戒精进的出家众。众生之中,如来僧众最尊、最上,无有众生可以相及者。就如同从牛取得牛乳,再从牛乳炼成奶酪,由奶酪进一步炼制得生酥、熟酥,最后再由熟酥精炼出醍醐,醍醐是五味之中最上、最为珍贵,其他诸味皆不能与之相比。同样地,如来僧众如同醍醐,于众生中最尊、最上,无人及者。如有众生恭敬事奉如来僧众,即是承事第一功德、最胜福田,便受人天之福,此即皈依僧的功德。」

      世尊于是为大众宣说此偈:「第一承事佛,最尊无有上;次复承事法,无欲无所著;敬奉贤圣众,最是良福田;彼人第一智,受福最在前。若在天人中,处众为正导;亦得最妙座,自然食甘露。身着七宝衣,为人之所敬;戒具最完全,诸根不缺漏。亦获智慧海,渐至涅盘界;有此三归者,趣道亦不难。」

    比丘们闻佛教导,皆欢喜奉行。

所以,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如其【省思】中所讲:
修行学佛,皈向三宝,如同生死苦海中找到舟航的方向,令众生得渡苦海至涅盘岸。
「依佛为师」,找到正确的修行方向,「凭法为药」,断除烦恼,「依僧为友」,提携接引于正道,是故皈依三宝能得第一功德。

===================================================


以上

深深惭愧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老师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护法圣众慈悲护持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