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比丘盗香 [打印本页]

作者: 淨慧    时间: 2021-9-8 13:34
标题: 比丘盗香
各位同修师兄,上午好!
今天轮到末学要来分享佛法故事,这一则故事的名称是《比丘盗香》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位比丘住在林中修行
这位比丘患有眼疾,有人告诉他只要闻莲花的气味就可治疗
于是他就来到莲花池旁,在迎风处坐了下来,享受随风飘送过来的阵阵花香~~

突然间,掌管这座莲花池的池神现身了,生气地指责这位比丘:
"您这个修行人为什么不好好的修行呢?   居然来到我的莲花池,偷闻这里的莲花香,您根本就是盗香贼! "

这位比丘很无辜地回答:
"我既没有破坏莲花池,也没有摘下您的莲花,我只不过远远地闻一下香味而已,为什么说我是盗香贼呢?"
(这位比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末学惭愧,看到这里,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池神是怎么说的~


池神就回呛说:
"所谓的贼,就是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就自行取用
请问,您在闻花香之前有得到谁的同意吗?  如果没有,那您为什么还自顾自地一闻再闻,
所以您这样的行为,不就是盗香贼吗? 不然是什么呢?"
(听池神这么说,还真的颇有道理的)

池神这番义正辞严的斥责,让这比丘无法辩解

就在此时,有个路人正巧经过
这个路人看到莲花池,就毫不客气地走入池子里,不仅摘花、还连根取藕而去,池畔一片狼藉

(对于深陷贪欲的众生来说,只是一味地想要独占及强取,试问,这样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吗?
善知识有教导,【人类想得到真正的幸福,不能只盲目的追求财富和物质
而是应该学会满足和知足,要懂节制和克制,要学习给予和分享,切勿独占和强取
要转换个方向,多从精神生活去满足,从分享中得到快乐,从知足中得到满足,这样才不会物极必反
所以,应该多学习古典的智慧,多从精神上去满足,才能避免在物质上强取豪夺的恶果】) (详见 「胃病与贪婪」&「知足、节制而活」)


莲花池现在变成这副模样了,再来看看这位池神有什么反应?


池神虽然看到了,可是却视而不见,连阻止都没有

这位比丘心里就很不服气,对池神说:
"您也太不公平了吧!  那个人不仅破坏莲花池,还摘了花、砍下莲藕就直接带走,连说一声都没有,很明显的就是恶人
真正没有得到同意而自取的贼就是他,为什么您都不阻止他,反而指责我是盗香贼呢?"

(看到这里,末学终于有些明白了,因为末学同时也看到自己以往的错误,对此深深地感到惭愧及忏悔
这个就像【找恶人相助或拖别人下水,,这有两种情况,利用别人为自己站台,说大家都这样,加强错误一方的气焰,混淆是非,
或者把过错罪恶转移目标,推到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罪恶】,其实,我们学佛修行不应该往下比烂,应该要往上看、往上提升自我及他人才对) (详见 犯错时的种种心态和反应)

(再者,【[理]不清,[道]不明,所以禁不得骂
也因此,心量太小、容易计较、自己对号入座而要兴师问罪、要别人说清楚,却不能先忏悔、反省自己】) (详见 [理]不清,[道]不明,所以禁不得骂)


池神语重心长地说:
"对于造恶而不愿从根本上去改过的人,他的知见观念就像乳母的衣服,不论再怎么清洗还是会有乳味,恶习还是很深重
对于这样的人,不论再怎么规劝,他还是我行我素,既然如此,又何需跟这种人白费唇舌呢?
这也就像恶人作坏事,就如同在黑衣服上滴了一滴墨水,让人看不出哪里沾到污垢,所以,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但是,对于发心修行的人,就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及行为,即使犯了一点点的过失都不行,所以我才会出言规劝
这就像,在一块白布上沾染了一个小黑点,就算是被苍蝇的小小污脚给沾上了,这样微小的污渍,也会让人看得清清楚楚的
也如同一块白色光洁的玉石,只要有那么一点点黑点,就算这个黑点再怎么微小,也会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说,要常常让自己不受烦恼欲望所束缚,我们要随时保持内心的清净无染
不然,即使犯了那么微小的过失,在别人看来就会像泰山那样巨大且明显"

(看了上面这段的内容,是否能感受到善知识对我们的用心良苦呢?)

(如果不能反观自照或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又或者虽然知道却又放纵心念或习气,这样在修行上就不容易有进展
【通常,这要有善知识在旁要求警惕才能改善,如果能有师父严厉教导才不会浪费人生】
所以说,佛经上提到的修行方法和过程,首先第一个就是要亲近善知识) (详见 [略说]为什么念佛诵经没动力很懒散,该怎么办?)

【不论是地狱或鬼道或人间受苦的众生,或一般众生, 能信佛学佛的还是少数
所以经上说,能得人身而学佛的, 就像沙漠中残留在指甲中的沙那样少

尤其众生如果偏激恶心邪见,如果不能生起一念善心,如果不信因果和佛法
这样只能等待业报现前,等他们吃苦后,等待生生世世轮回后,看众生能不能回心转意
就像离家的小孩, 后来终于想家了, 知道自己错了

佛经上说,佛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佛菩萨能知众生心,如果讲了有用,才讲,如果讲了没用,就不讲,就等待时机成熟】(详见 如何劝化发牢骚说“世界不公平,自己有多惨,遭遇多不幸”的人?)

【而且世俗人无智,
如果没有佛法的智慧,当然看不到自己事实上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因果和业障病,例如解脱轮回】


【所以不是学佛的人问题多
而是众生愚痴,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详见 [解析​​]学佛的人问题很多?学佛了反而烦恼更多?)


比丘听了池神的说法,顿时明白了,感动之余,于是就请求:
"您讲的实在是太好了! 让我心开意解,不知您以后可以常常这样提醒我吗?"

池神回答说:
"我既不是您买来的奴仆,也不是别人将我送给您的佣人, 为什么要常常跟随您、为您开解呢?
修行是您自己的事,造作什么样的身口意及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您自己应该要弄明白的,您就好自为之吧!"

(有句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佛菩萨会帮助我们,但是也要让我们自己肯努力
因为真正的解脱需要自己修练,佛菩萨只能帮忙
所以佛菩萨的做法正是引导众生自己修行,这就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详见 [回答]为什么佛菩萨不现神通救世呢?佛菩萨不可以替我们超度亲人吗?)


比丘听到池神的训诫,心生惭愧,之后精进修行,静坐澄心涤虑,终于断除烦恼,证到阿罗汉

---------------------------

故事讲完了。。。


故事中的比丘,只是沈迷于迎风而来的花香,就招来池神严正的训诫
而身为佛弟子的我们,经常顶着佛法佛教的光环,那么,日常的心念和行为是否能够和佛陀的教导相符呢?  这是值得让我们深思的

【什么是修行?
就是按照佛陀所讲的正知见来改变自己的凡夫知见】

【佛弟子应该反观自照,好好的审查自己
千万别再用佛弟子的名称来盗取虚名,应该要老实修行,这才不会折损福报】(详见 [略说]为什么学佛了,甚至学佛多年了,还是满心疑惑烦恼)

又是否像故事中的采花大盗一样,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呢,若是如此,那就应该要好好思维及反省改过

因此,对于【我们目前无法圆满的障碍,要怀着惭愧忏悔心和精进心逐渐改进
这样就不会被魔鬼邪神所迷惑
这全看我们是用什么心,有的人觉得吃肉也没关系,不觉得是自己累劫的业障
这种不怀惭愧忏悔和精进改进的心,最容易和楞严经讲的魔鬼起相应
这点是要特别注意的】(详见 吃素,持戒,出家, 很困难吗?)

再者,【我们每个当下除了要广结善缘避免结恶,以免临命终逆缘逆境现前
也还要训练自己随时保持正念和正观,让自己纵使遇到逆境,也能清净念佛

此外,除了上述遇到苦难要保持觉性
同样的,遇到顺境更要保持觉性,避免随俗贪着顺境而流转堕入轮回
再者,容易昏沉懒散放纵的人也要随时保持警觉,避免自己失去正觉

总之,要把每个当下当作临命终来实修,广结善缘避免结恶并保持觉性
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临命终减少逆缘且清清楚楚正念往生】(详见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最后作个总结,【对于一般人或佛弟子,反省、认错、忏悔、道歉与改过,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是人类提升进步与进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佛弟子修行成佛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不能真心忏悔和改过,那代表自己在精神和素质上难有往上提升的可能】(详见 真心忏悔的重要性&不能真心道歉的严重性)

阿弥陀佛



作者: 净莲    时间: 2021-9-8 17:18
感恩净慧师兄分享的佛法故事

净慧师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到:
“如果不能反观自照或察觉到自己的问题,又或者虽然知道却又放纵心念或习气,这样在修行上就不容易有进展”

由此,末学反观自照,反省自身:自己正是如此
在修行上,不够专心,不够直心,不够诚心
以至于所学与实修相脱节,心无法仅仅跟随亲近佛菩萨
末学要深深的忏悔!

同时,要深深的感恩老师!正如善知识正知见的帖子中所讲:
【通常,这要有善知识在旁要求警惕才能改善,如果能有师父严厉教导才不会浪费人生】—— [略说]为什么念佛诵经没动力很懒散,该怎么办?

细细想想,平时每日所做的定课,是否都能进入真正的效果呢?
如果答案是,不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举个例子,学生们每日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由同一个老师教课
但每个学生学习成绩却会有好、有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些人可以全盘吸收,有些人却啥都没学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那些全神贯注上课,认真完成功课的学生,就可以全盘吸收,成绩就会好
那些心不在焉上课,敷衍完成功课的学生,就是啥都没学到,成绩不会好

同样的道理,每天来清净光明净土“上课”
如果是全心投入的“上课”,就能不断精进,得到提升
如果是心不在焉的“上课”,就不会有任何进展,甚至会退转

这因为,这颗心压根就没在“上课”,没在修行上
而这样的状态,能有什么真正的效果呢?
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还想脱离苦海,还想成就佛果,可能吗?

末学太惭愧了!深深的忏悔:
自己骗自己,自己纵容自己,而最终其实是自己害自己

知道错了,就要努力去改正,按照善知识教导如是去做:

想要解脱轮回,还是要按照佛经上讲的老实去做
就像戒烟的人过程中难免又会犯烟瘾
所以才更需要努力

与其要堕入无限的悔恨,自哀自怜
不如振奋起精神好好去念佛诵经

不要让郁闷的习气一再的影响自己,造成恶性循环

多接触[善知识]和[慈善团体]以及[光明开朗的人]

随时在自己的房间或者工作的时候播放佛乐,这样可以随时增上慈悲心和清净心

佩带楞严咒,多处安置佛像和佛卡,让自己的生活随时融入在佛法中

要遵守戒律,要落实定课,就会逐渐上轨道,不会时常发生这种懈怠的情况

要学习转念,学习光明的念头,逐渐培养成光明定力,成就三昧禅定
】——[略说]初学佛, 时常哀声叹气,念佛诵经都提不起劲,这该怎么办?

多读佛经,学习佛的思想行为,弄清楚因果的道理,
凡事问自己,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有问题, 这样才能真正的转变

懂了这些原理,还要知道一件事情
就像长城不是一天可以造成的, 成功或毁灭都要靠力量和时间
也就是我们花了多少心力和时间去做这件事情
所以还是自己努力做吧, 怨天尤人,抱怨东,抱怨西,这都只是浪费时间——[问题解析] 如何能尽快改善自己的所有情况?

【启发佛性原本就俱足的光明圆满功德,自然身心就会呈现最好状态】——[问题解答]有什么办法让我能够[精进修行][少睡觉]呢?


以上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焰光明    时间: 2021-9-8 17:37
感恩净慧师兄分享寓意深刻的佛法故事《比丘盗香》


众生无法解脱生死,根本在于,
内心被眼所见的、耳所闻的、鼻所嗅的,舌所尝的、身所触的,以及意所思的……世俗种种(六尘)所吸引和染污,
由此迷失本心,障蔽自己本有的如佛一般清净光明佛性的显露

也就是,众生如果不能对六根感受到的六尘种种现象,由心反观自照,随时清净自心来破除的话,
那就时时陷入在被外境染污内心而不自知的境地(而凡夫众生真就是如此)

因为娑婆众生业障习气重,知见多不正确,极难收摄自心,自觉断除六根对六尘的贪着所引发的种种罪业和问题
【因为众生的问题实在太多,种种的习气和问题都会影响修行或引起社会的负面观感
所以,佛陀就针对种种问题而逐渐制定出各种规范,就是戒律】
,(详见:「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不过【就像法律是为罪犯而订定的,戒律是对无法净心、违反解脱知见和世俗法的众生而订定的
所以,「楞严经」说:「摄心为戒」。也就是说,心才是戒的根本,如果戒相不戒心,那是本末倒置了,或没有落实到根本上。】


就像故事中的比丘,如果认为身不偷盗,就是持戒清净,这其实就是得少为足了(身不犯戒是基础,是表相持戒,还要继续提升到心不犯戒上来),
是认知上不够深入和透彻,不明白「摄心为戒」的道理,不明白心才是戒的根本,摄心清净才能真正增上定慧实修的次第

因为【对于心性清净的人来说,正因心量超越世俗一切,所以本心可以超越戒律之上,而达到「定」、「慧」的次第
也因此,就算不知道经文中的戒律文字和种种细则,也可能不会犯戒,(当然,一般人还是要尽量明白并遵守戒律)
因为戒律是因众生违反净心、解脱、世俗法而订定的,而符合净心、解脱知见、和世俗法的人,当然就容易在戒律的标准之上了
所以,这样的人有更崇高的心量和定性,可以修行更高次第的禅定观行和智慧法门,明白法界真相和一切法性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应该要明白:「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而戒律的订定和功用也是依照上述原则来制定的,透过戒律,让修行者逐渐契入「定」、「慧」的心法次第】

(详见:「戒、定、慧」的法性原理)
也就是修行终究要进入到清净自心,这样才会真正进入修行

而故事中的比丘,看到池神任由采花的狂人为所欲为糟蹋荷花却听之任之,而自己没任何不良之行,仅因为闻荷花之香却被池神斥责是偷盗,因此而心生烦恼
其实,这根本是在于比丘不明白「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的道理,没有真正懂得摄心清净,才能真正持戒清净,才是增上定慧、增上修行的根本

说到持戒摄心,对于增上定慧的作用,《瑜伽师地论》里有过重要的教导:

【云何3.[生轻安作意]。
谓由此作意于时时间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时时间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已安住内寂静无相无分别中一境念转。由是因缘对治一切身心粗重。能令一切身心适悦。生起一切身心轻安。是名[生轻安作意]。

(说明:就是透过「调练心作意」断除恶念和「滋润心作意」生起善念而让心念安住在寂静没有形象和分别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能对治一切身心的烦恼杂染和沉重不适现象,而令身心感到舒适喜悦,生出种种身心轻爽安乐的状态,这就叫「生轻安作意」)

(补充说明:这种轻安状态只能算是修观行的基本状态,如果连这种轻安都达不到,那就不可能进入更深入的三昧禅定修行,那也代表自己的日常生活杂染和恶习太多,粗重烦恼太多,又或者实修观行的时间太少,所以不能达到「生轻安作意」)

云何4.[净智见作意]。
谓由此作意于时时间即用如是内心寂静为所依止。由内静心数数加行。于法观中修增上慧。是名[净智见作意]。

(说明:这是说达到上述轻安寂静的状态后,仍然静心增上修行而在观行中增上智慧,这就叫「净智见作意」)

(补充说明:达到这种观行状态,就能逐渐启发智慧,明白佛经文句的意思或更深入的义理,以及世俗间或生活间的点滴佛法道理)】


(详见: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再回说,池神何以对胡乱采花之人不予劝阻,却对看着行为规范未越雷池的比丘,教诫其即便只是随意闻池中莲华之香亦是(不问自取的)偷盗行为
这其实也正是智者的慈悲和智慧,能够分辨众生的根器,并按照众生根器的不同而给予适当的教导

就如,【佛陀对于不同根器的弟子,讲说的佛法就会不同,就会依照弟子的根器和因缘而应机说法

如果[实修者]熟读各类各种次第佛经,而且真有实修体会
就会逐渐能够明辨1.佛经中哪些经典,2.或同一佛经中哪些内容,
是属于针对[哪些不同根器弟子]或[某一修行次第]的说法
例如,
A.就会明白佛陀对于[解脱道]出家比丘,就会特别严格,禁止一切外尘杂染的世俗之物
B.对于[大乘菩萨道]则会1.注重发心发愿(四无量心,四弘愿),2.圆满各次第实修,例如六度,3.摄受众生(四摄法)
C.对于[一般众生]则讲五戒十善,断恶修善,和功德门的种种修行功德利益】

(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29楼)

又如,【佛菩萨会看众生根器,如果我们真是个好根器,就会当下用力考,狠狠的考,哈!
那也是慈悲,是看得起我们,让我们尽快成为真正的法子!尽快明白累生累世已经发过的弘愿!承担如来家业!

如果我们不是个菩萨根器,那佛菩萨就会小心呵护,呵,怕吓到我们,怕我们吓哭了,不学佛了
但是,佛菩萨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我们敢耍赖,要福报却不努力,也是会修理我们的

如果我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又或者太恶劣、不听教、不信佛菩萨,
那佛菩萨就会放牛吃草,让众生自己业报现前,等众生自己吃足苦头后再说,等浪子肯回头再说】
(详见:修行上的「真考验」)

【尤其众生如果偏激恶心邪见,如果不能生起一念善心,如果不信因果和佛法
这样只能等待业报现前,等他们吃苦后,等待生生世世轮回后,看众生能不能回心转意
就像离家的小孩, 后来终于想家了, 知道自己错了】


所以,【佛经上说,佛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佛菩萨能知众生心,如果讲了有用,才讲,如果讲了没用,就不讲,就等待时机成熟】
(详见 如何劝化发牢骚说“世界不公平,自己有多惨,遭遇多不幸”的人?)
这是觉者大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众生真正的慈悲


以上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光明遍照    时间: 2021-9-8 21:21
感恩净慧师兄分享佛法故事《比丘盗香》

看上去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从中就蕴含着甚深的道理

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因为患了眼疾,来到荷花池中闻香治疗眼疾

这对于一般众生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即使是后来有摘花、取藕、破坏莲花池等造作恶业的众生
因为他们的心念还是处在世俗的观念上,恶习还是很重
与他说了也不会改变,反而会引发争执
所以,菩萨行者只能让他们随波逐流,听之任之

为什么呢?因为
【如果我们不是个菩萨根器,那佛菩萨就会小心呵护,呵,怕吓到我们,怕我们吓哭了,不学佛了】

【如果我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又或者太恶劣、不听教、不信佛菩萨,
那佛菩萨就会放牛吃草,让众生自己业报现前,等众生自己吃足苦头后再说,等浪子肯回头再说】
                                       (相关阅读:修行上的「真考验」)


所以,对于业障深重的众生来说,只有等到众生业障显露,自己感受到痛苦,来求佛菩萨的时候,佛菩萨才会伸手救助


可是对于立志求解脱的实修者(比如这位比丘,出家就是要解脱成就佛道的)来说
每一个起心动念就都应该时时反观自照
应该时时检视自己是否有保持正念正观
所思所行是否符合佛法正知见的教导


就像故事中的修行比丘闻荷花香,事看起来虽小
但是正如池神生气指责比丘:
“你为什么舍弃林间静坐,而来偷闻花香?因为爱着,你的烦恼贪欲都生起来了。”
所以佛经上常说要把爱欲贪著当作猛兽
(相关阅读:[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见20楼)


【什么是修行?
就是按照佛陀所讲的正知见来改变自己的凡夫知见
如果自己遇到问题都还沉溺在凡夫知见上,不随时随地用佛法知见来取代凡夫知见,这就不是真正在修行】
                       ——[略说]为什么学佛了,甚至学佛多年了,还是满心疑惑烦恼


故事中的比丘一开始见池神只训斥自己闻香而不训斥采花的行人,非常不服气
而这种不服气正是不知不觉的落入了凡夫的知见中
经过池神的棒喝教化,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所以修行无小事,作为修行者,平时就应该戒慎恐惧
即使是极小的过失,极小的心念也应谨慎避免


再有从这则故事中也可以再次看出,善知识对于修行者的重要性
没有池神(善知识)的棒喝
恐怕这个比丘还贪恋在荷花的氤氲香气之中,而失去了证道的机会

华严经中教导众生【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所以,对于善知识,我们应该做到佛经上教导的:

“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
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
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
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
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
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
见善知识随烦恼行,勿生嫌怪;
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深深感恩善知识对于众生的乳哺救渡深恩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9-8 23:1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9-9 18:48 编辑

感恩净慧师兄分享佛法故事《比丘盗香》

文中比丘因为偷闻花香,而心生爱染
(这里的偷,末学理解为不能内守清净而是悄无声息的向外攀缘)
于是池神生气的指责(实则善意告诫)他说:因为爱着,你的烦恼贪欲都生起来了

由此,末学想到为什么楞严经要我们摄[心]为戒?
这是因为【各种心念的造作,所以有六道各种不同轮回众生】
也是因为【佛法是心法】【就是教导众生转化凡夫贪嗔痴心念为正念来解脱轮回的法门】

所以清净自心才是修行的根本,否则就会像楞严经教导的这样: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

可见【在生命真假虚幻的当下中,最重要的就是念头,就是心念
每个心念,每个念头,在无止尽生命的洪流中,都有其定位与意义,也就是会影响其后果,这就是因果】

(详见: 佛法与心念产生的电疗或精神出体现象)

【而这个因果报应并不是谁规定的,就像之前谈过的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这是一种念力的作用】
(详见: 同样一件事情,心念好坏的差别和严重性)

【就像水往低处流,这是地心引力的作用】,所以佛法【特别重视当下的念头】

如同楞严经上说:
【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
(这都是心念不同所以业力的走向也不同)】

(详见: 为什么不要杀生,也不能自杀 ~ 心念的惯性作用)

身为实修者,我们应当时刻提起觉性和用心观照,保持身语意清净
实修方法,可以【随时以四正勤转化自己的心念,随时保持在正向的心念中】
这样才不会无知无觉,任由心念堕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虚妄幻象中随业流转

【在[楞严经]讲的很清楚,
[楞严经卷四]中的[初心第二决定义],讲的就是要看清楚烦恼的根源
这根源就是六根,因为六根贪着六尘,所以,认清楚烦恼所在
由断除六根烦恼,一门深入(此非一般讲的一门深入), 即可实证菩提】

(详见: 常见的错解"烦恼即菩提"和“净秽一如”)

【六尘】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所以【佛法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想解脱,方法就是如此】
(详见: 六道轮回的因果原理)


感恩善知识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