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习经记录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3 03:39
标题: 佛弟子[净慧慈光],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习经记录帖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20 05:22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弟子净慧慈光,发心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恳请诸佛菩萨  善知识慈悲加持
让弟子能够入清净光明心,仔细读清楚经中每一个字句
并依照经中教导如实发心如法实修,自利利他


感恩  顶礼

[注:本篇为末学当前次第下的思维解说(会随实修而继续深入理解和修改完善),目前仅供参考]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4 23:59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26 10:04 编辑

经文导读:


一、介绍法会地点,与会人员及数量


二、文殊师利菩萨蒙佛力加被,为众生请法


三、净琉璃世界在东方,世尊是药师如来,还有日光遍照和月光遍照两位大菩萨


四、介绍琉璃光如来因地所发十二大愿

4.1 第一大愿,令一切有情众生都能拥有和我一样的庄严相貌

4.2 第二大愿,令身处黑暗的众生都能随愿自在投生,做他们所希望的事业

4.3 第三大愿,满足一切众生生活所需,不让众生有任何缺少

4.4 第四大愿,让所有外道邪见和小乘行者,都安住在菩提道中修大乘法

4.5 第五大愿,令精进持戒者戒律具足,犯戒者只要听闻药师佛名号并生起信心,就能重新获得清净之身不堕恶道

4.6 第六大愿,身体残障五官不全身患种种疾病者,只要听闻药师佛名号并生起信心,一切困苦全部消除

4.7 第七大愿,一切病苦及贫穷众生,只要药师佛名号一经耳根并生起信心,就能获得身心安乐,还能证无上菩提

4.8 第八大愿,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生起信心,来世可转男身,证得无上菩提

4.9 第九大愿,令堕入魔网和外道邪见的众生全都获得解脱,学习正见,修菩萨行,速证佛道

4.10 第十大愿,坐狱或受刑的人,只要听闻药师佛名号并生起信心者,就能蒙佛力加持摆脱各种灾难和痛苦

4.11 第十一大愿,专心忆念受持药师如来名号,能令饥渴众生得到上好饮食,还能闻法获得法乐

4.12 第十二大愿,专心忆念受持药师如来名号,能令无衣受苦者得到上好衣服和种种物具,满足一切所需



五、净琉璃世界与极乐世界清净平等无差别,具足信心的众生都应当发愿往生净琉璃世界


六、听闻药师如来名号的有情众生,继十二大愿(现世利益),还将获得以下功德利益

6.1 因贪财吝啬堕入恶道的众生,只要能短暂的回忆起药师如来名号,当下就能出离恶道投生人道

6.2 因[破戒][邪见][我慢][谤法]堕恶道者,药师如来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他们得闻如来名号命终投生人道

6.3 因[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堕入恶道,若能一心忆念至诚归依药师如来者,依佛力加持众苦解脱

6.4 被[咒诅][下蛊]的众生,只要听闻药师如来名号,便蒙佛力加持免遭恶事伤害,还能令对方生起慈心


6.5 听闻药师如来名号,命终会有八大菩萨前来引领往生极乐世界,一定不会堕入恶道或生富贵家,或女转男身

6.6 [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演说][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远离一切灾祸及鬼神干扰


6.7 [如法]供养药师如来者,能实现任何愿求,[健康][官位][财富][儿女]一切皆得

6.8 至心忆念药师如来,不论遇到[恶梦][水火灾]还是[中毒][恶兽][盗贼叛乱]等,一切恶事皆得解除

6.9 [专心称念][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令犯戒者不堕恶道,临产女人顺利生产,宝宝健康少病



七、人身难得!恭敬尊重三宝者更是难得!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则难上加难!

7.1 能够称扬药师如来种种殊胜功德之事,这是佛与佛之间不可思议的秘密境界,众生难解难信

7.2 能够[听闻][至心受持]药师如来名号心不怀疑者,这都是佛力加持的缘故


八、[诵经][燃灯][悬幡][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可消一切灾难病危众生好转痊愈

8.1 如何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如何续命幡灯?

8.2 国家遭遇种种灾难,国王若能续命幡灯和恭敬供养药师如来,一切安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民无病欢乐

8.3 续命幡灯及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可培植福德,远离九种横死,尽其一生都不会经历病苦

8.4 不孝父母,犯五逆重罪,诽谤三宝等,若能燃灯造幡放生修福,就能蒙药师如来慈悲加持免遭恶报苦



九、十二药叉大将为报佛恩,发愿帮助一切有情众生得到广大利益与安乐

9.1 [流通药师经]或[受持念诵][恭敬供养]药师如来者,十二药叉大将会随时保护并满其一切愿求

9.2 读诵药师经,念诵十二药叉大将名字用五色线打成结,能令疾病缠身的众生远离一切病苦早日解脱



十、如何受持药师法门

10.1 药师法门又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也叫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也叫拔除一切业障


十一、世尊说完这部经以后,在场所有众生都心生欢喜,信受奉行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4 23:59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5 00:18 编辑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点击阅读原文)


一、介绍法会地点,听法人员及数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芻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学习解说]:

我(阿难)听佛说,佛陀到处游行各个国土,教化众生的时候
一时来到了广严城(地名),住(停留)在乐音树下为在场的众生演说佛法

前来听法的众生都有哪些呢:
听众有八千位大比丘,三万六千位大菩萨,以及国王,大臣,婆罗门(修净行的种族)
居士(在家学佛的人),天,龙,药叉(捷疾鬼),人,非人等无量众生都恭敬环绕着世尊认真听法


【如是我闻】
梵语evam! maya^s/rutam!,巴利语evam! me sutam!。又作我闻如是、闻如是。为经典之开头语。释尊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一之阿难(梵A^nanda )言其一生所说之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所叙述之释尊之言行举止;我闻,则指经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释尊之言行。又‘如是’意为信顺自己所闻之法;‘我闻’则为坚持其信之人。此即信成就、闻成就,又作证信序。[大智度论卷一、卷二、佛地经论卷一、法华文句卷一上、注维摩诘经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二](参阅‘六成就’1266)
摘自:佛学大词典

薄伽梵
梵语6bhagavat,巴利语 bhagava^ 或 bhagavant。为佛陀十号之一,诸佛通号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哦缚帝。意译有德、能破、世尊、尊贵。即有德而为世所尊重者之意。在印度用于有德之神或圣者之敬称,具有自在、正义、离欲、吉祥、名称、解脱等六义。在佛教中则为佛之尊称,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别、受众人尊敬、能破除烦恼等众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等四种意义。另据佛地经论卷一载,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种意义。此外,亦有将佛与薄伽梵并称为‘佛薄伽梵’者。[大智度论卷二、清净道论卷七、大乘义章卷二十](参阅‘世尊’1522、‘婆伽婆’4453)
摘自:佛学大词典

游化
游方行化。谓游行各处而教化之。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六(大二·七四八下):‘一时,佛在毗舍离□祇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渐渐复在人中游化。’(参阅‘游戏神通’5619
摘自:佛学大词典

广严城
(地名)梵语曰毗舍离Vaiśali,译曰广严。在中印度,佛在此说药师经维摩经等。药师本愿经曰:‘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同古迹曰:‘言广严者,梵云毗舍离,或云毗耶离。’行宗记二上曰:‘广严城者,广谓土境之大,严即风物之美。昔波罗奈国王夫人,生一肉团,羞愧不已。封之金函,弃于江内。有一道人,见而取之。后生一儿一女,有大人相,乃立为王。子孙渐多,三展其国,故曰广严。’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夜叉
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5 00:01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7 19:30 编辑

二、文殊师利菩萨蒙佛力加被,为众生请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学习解说]: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师利大菩萨)蒙佛力加被,从座位上站起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地

恭恭敬敬的弯下腰,双手合掌,对佛说:

世尊,希望您能为我们演说诸佛名号和他们因地所发弘誓大愿的殊胜功德

令在场所有听闻的众生都业障消除,以及令转入像法时期的一切有情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法王子】
大菩萨的尊称,因大菩萨是出生于法王之家,而且能够传承佛法。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右膝着地
为印度之敬礼法。即以右膝跪地,右趾尖触地,使右股在空,又竖左膝于上,使左足蹠着于地。又作互跪、胡跪。据释门归敬仪卷下载,所谓互跪,即左右两膝交互跪地,乃有所启请之意,或用于悔过授受之仪式,多为比丘所用。若以两膝据地,两胫翘空,两足趾拄地,挺身而立者,则称长跪,多为比丘尼所用。法华经信解品(大九·一六中):‘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禅林象器笺卷十礼则门]
摘自:佛学大词典

像法转时
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一四·四○四下):‘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参阅‘像法’5756)
摘自:佛学大词典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

[学习解说]:

尔时世尊称赞曼殊室利菩萨,很好!很好!曼殊室利

(随喜你的发心)你因为不忍众生苦,而劝请我演说如是诸佛名号及因地所发弘誓大愿的殊胜功德

为了救拔被业障缠缚的众生,为了利益安乐转入像法时期的一切有情众生

你要仔细听,还要认真思维,我现在就为你演说


----------------


这段经文,世尊说到听闻佛法后,还要认真思维
为什么听闻之后还要思维,思维对于修行解脱到底有多重要呢
佛在大般涅槃经中告诉我们,若不思维,久劫也无法成佛,请见下面经文

【大般涅槃经~
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一切诸法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灭相。(注:就是成住坏空)
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众生至须陀洹生大苦恼。

若能系念善思惟者。虽遇此四不生于苦。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因于思惟而得。何以故。
有人虽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专心听法。若不思惟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信佛法僧无有变易而生恭敬。当知皆是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因得断除一切烦恼。
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详见:修学佛法的四个阶段 ~ 大般涅槃经)

因为听闻来的佛法,没有经过自己实修验证,智慧并不稳定(牢靠)
听闻后若能加以思维,再依此去实修实作,这样既能验证所学,增加信心
又能积累更多经验和资粮,广利众生,另外因为实修过正知见更能深刻八识田


【大圣曼殊室利童子】
(菩萨)旧称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童形之文殊菩萨也。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善哉
梵语sa^dhu,巴利语同。音译作沙度、娑度、萨。为契合我意之称叹语。又作好、善、善成、胜、完、正。玄应音义卷十七以‘萨’为‘娑度’之讹略。古印度于开会议决之际,表示赞成时皆用此语;又释尊或其他诸佛于赞同其弟子之意见时,亦发此语,如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此外,持戒作法时亦用之,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大二四·四五六上):‘娑度(译为善,凡是作法了时,及随时白事皆如是作,若不说者,得越法罪)。’[法华经卷七妙音品、大品般若经卷二‘三假品’、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八、大智度论卷五十三、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玄应音义卷二十、翻译名义集卷五]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5 00:02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7 19:30 编辑

三、介绍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琉璃世界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学习解说]:

曼殊室利对佛说,好的世尊,惟愿您为我们演说,我们非常欢喜听您讲法

佛告曼殊室利,从此处一直往东方经过十个恒河沙子那么多的佛土,有个世界名叫净琉璃

那里的佛叫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佛的十种称号)


【唯然】
1.独有貌。2.微弱貌。唯,轻应声。
来自:百度

殑伽沙
(地名)旧称恒河沙。新称殑伽沙。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十号
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虽称十号,然一般皆列举十一号,即:(一)如来(梵tatha^gata ),音译多陀阿伽陀,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二)应供(梵arhat ),音译阿罗汉,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三)正遍知(梵samyak -sam!buddha ),音译三藐三佛陀,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四)明行足(梵vidya^ -caran!a-sam!panna ),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五)善逝(梵sugata ),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六)世间解(梵loka -vid ),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七)无上士(梵anuttara ),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八)调御丈夫(梵purus!a -damya-sa^rathi ),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九)天人师(梵s/a^sta^ deva-manus!ya^n!a^m! ),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十)佛(梵buddha ),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十一)世尊(梵bhagavat ),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此外,诸经论中亦有仅列举十号者,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诸说。[大智度论卷二、卷二十一、大乘义章卷二十末]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5 00:0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1:20 编辑

四、介绍琉璃光如来因地发的十二大愿

4.1 第一大愿,令一切有情众生都能拥有和药师如来一样庄严的相貌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学习解说]:

佛告曼殊室利,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发了十二大愿,为让一切有情众生所求都得到满足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自身散发的大光明,能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用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行好庄严身体,令一切有情众生见到后都能和我一样拥有庄严的相貌


-------------------------



由此想到楞严经阿难出家的因缘是源于佛陀的相貌,请见经文: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可见诸佛菩萨普渡众生有很多善巧方便
诸佛菩萨了知众生心性欲,知道众生心有分别,赞美厌丑的习气
所以借此大愿既能满足众生所求(只要如法修行就能修得好的相貌),又能普渡众生
比如众生时时忆念佛清净光明的庄严相貌,逐渐自己也能融入清净光明,由心转化相貌
这也是正报转依报的原理,相由心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三十二大丈夫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七卷二页云:三十二大丈夫相者:一、足下善住相。谓佛足下平满,不凹不凸。于践蹑时,等按触地。是故唯佛迹相分明。恶心欲去,终不能灭。诸在家者,若有此相;必为人王,宾伏率土。诸出家者,若有此相;必为法王,化导一切。二者、千辐轮相。谓佛于双足下,有文如轮,千辐具足,毂辋圆满,分明巧妙。妙业天子,虽极作意;不能拟之而别化作。所以者何?妙业天子所化作事,是无覆无记智所引。此相是纯净业所引故。复次彼天所作,是生得智所引。此相是增上加行智所引故。复次彼天所作,是一生所习智所引。此相,是无量生所习智所引故。三者、指纤长相。谓佛其指纤长,[月*庸]而渐锐。节不麁现,幷时无隙,安布得中,光泽圆满。四者、足跟圆长相。谓佛足跟圆长,端严广直。五者、手足细软相。谓佛手足细软,如妒罗绵。六者、手足网缦相。谓佛手足指间,皆有网缦,犹如鹅王。指若合时,网卽不现而无皱缓。开时便现,而无挛急。七者、足趺端厚相。谓佛足趺圆厚,向指[月*庸]写,两边端直,与跟相称,蹑时不广。足下如红莲华色。网内边如彩树文。爪甲如赤铜叶色。网外边作真金色。细毛绀润,如吠琉璃。故佛双足犹如宝履,众宝庄严,光明微妙。八者、翳泥耶腨相。谓佛腨胫圆直渐下[月*庸]细,如翳泥耶鹿王腨。九者、势峰藏密相。谓佛势峰藏密,犹如马王。若尔;云何所化得见?有说:。世尊愍所化故;方便示之。有说:世尊化作象马阴藏殊妙。告所化言:如彼、我亦尔。十者、身分圆满相。谓佛身分圆满,如诺瞿陀树。如从脐至顶,如是从中至足,上下相称。十一者、身毛上靡相。十二者、孔生一毛相。十三者、身毛右旋相。谓佛身诸毛孔,各生一毛,如吠琉璃,其色绀润,宛转右旋,毛端上靡。所以一一毛孔唯一毛者;以菩萨时,不乱说法故。十四者、身真金色相。谓佛身真金色,映夺世间一切金光,令不复现。如今时人所用铁等,于今时所用金边,威光不现。今时所用金,至佛在世时所用金边,威光不现。佛在世时所用金,若至大海转轮王路金砂,赡部捺陀金边,威光不现。此金砂金,若至七金山金边,威光不现。七金山金,至妙高山王金边,威光不现。妙高山王金,至三十三天庄严具金边,威光不现。如是展转,乃至乐变化天庄严具金,至他化自在天庄严具金边,威光不现。此他化自在天庄严具金,若至佛身金边,威光不现。是故佛身金色最胜,映夺一切世间金色。十五者、常光一寻相。谓佛身分周匝,常有光明,面各一寻,昼夜恒照。十六者、皮肤细滑相。谓佛皮肤细滑,尘水不住。如吠琉璃及莲华叶。设佛以足蹈于尘山;吠岚婆风,于中击坌;欲令佛身及佛足下,一尘染着;无有是处。十七者、七处充满相。谓佛七处充满。于余身分,此为少增。两手、两足、两肩、及项、是为七处。十八者、身广洪直相。谓佛身广洪直。不偃不偻,亦不傍敧,端雅充实。十九者、师子上身相。谓佛胸臆分齐,方广威肃,如师子王上半身分。二十者、肩髆圆满相。谓佛肩髆圆满,非诸捔力姝壮力士之所能及。二十一者、立手摩膝相。谓佛平立舒手,摩自膝轮。二十二者、师子颔轮相。谓佛颔轮广好,如师子王。二十三者、具四十齿相。二十四者、齿齐平密相。二十五者、牙齿鲜白,有光明相。谓佛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中无间隙如毛发许。其色鲜白,光明晈映,如雪山王。问:余人但有三十二齿,而说彼身中有一百三骨;佛具四十齿,何故亦言身中有一百三骨,而不增耶?答:余人头骨,九分合成,世尊头骨,但有一段。是以俱有一百三骨。二十六者、得最上味相。谓佛舌根净故;令所饮食,变成上味。有说:佛舌根上,有一切世间悦意美妙胜味种子。若诸苦酢等物,至舌根时;此种杂变,皆成上味。有说:如来舌根,有如是势力。若诸饮食,来至舌根;于中悦意美妙性者:便生舌识。麁鄙性者,不生舌识。有说:佛咽喉中,有二乳泉。若饮食时,其乳流出,杂诸饮食,皆成上味。然于此中,舌根净故;令味殊胜。此理应然。二十七者、广长舌相。谓佛舌相薄软广长,出时覆面,至耳发际。若还入口,而于口中无所妨碍。二十八者、目绀青相。谓佛眼目修广,其色绀净,如苏阇多青莲花叶。二十九者、牛王睫相。谓佛眼睫安布善好,犹如牛王。三十者、乌瑟腻沙相。谓佛顶髻,骨肉合成,量如覆卷,青圆殊妙。三十一者、眉间白毫相。谓佛眉间白毫,长半寻量,右旋宛转,光明清彻。三十二者、得梵音声相。谓佛于喉藏中,有妙大种,能发悦意和雅梵音;如羯罗频迦鸟。及发深远雷震之声,如帝释鼓。如是音声,具八功德。一者、深远。二者、和雅。三者、分明。四者、悦耳。五者、入心。六者、发喜。七者、易了。八者、无厌。问:相是何义?答:幖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八十随好
瑜伽四十九卷八页云:云何如来八十随好?谓两手足,具二十指,及以节爪,幷皆殊妙。是卽名为二十随好。两手、两足、表里八处,手四、足四、幷皆殊妙。是卽名为八种随好。两踝、膝、股、六处殊妙。是卽名为六种随好。两臂、肘、腕、六处殊妙。是卽名为六种随好。腰缝殊妙,各一随好。两核殊妙,为二随好。阴藏殊妙,为一随好。两臀殊妙,为二随好。臗胪脐三,幷皆殊妙,各一随好。两胁、腋、乳、幷皆殊妙,为六随好。腹、胸、项、脊、各一随好。如是所说,除颈已上,于下身分,六十随好。上下齿鬘,幷皆殊妙,为二随好。[齿*(虎-儿+丘)]腭殊妙,为一随好。两唇眷属,幷皆殊妙,为二随好。颐善圆满,为一随好。两颊圆满,善安其所,为二随好。两目眷属,幷皆殊妙,为二随好。两眉殊妙,为二随好。其鼻二孔,幷皆殊妙,为二随好。其额殊妙,为一随好。角鬓两耳,幷皆殊妙,为四随好。头发殊妙,为一随好。如是所说,从颈已上,二十随好。前有六十,后有二十,总合说为八十随好。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5 00:07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6:30 编辑

4.2 第二大愿,令身处黑暗的众生都能随愿自在投生,做他们所希望的事业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学习解说]: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身体如琉璃般晶莹剔透,身心内外明亮清澈没有一丝杂质

光明照耀无量无边世界,功德巍巍,光明重重交彻犹如帝释天之珠网,超过世间日月之光

令所有身处黑暗的众生都能被光明普照随愿自在投生善道,做他们所希望的事业


-----------------


由悲心,想到善知识这篇 蔚蓝色治癒的琉璃光
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第二大愿有相同之处,都是由悲心引发自性光明帮助苦难众生
实修者也可以通过观照光明帮助自己或身边众生消除一些疾病或干扰

【修行人也可以靠心念的作用来影响身体状态
例如:进入医院或屠宰场,或通过疾病区,或经过坟场,或夜行荒山野岭,
或经过外道鬼神区,又或者自己已经有感染疾病的征兆
这些种种情况,为了自身安全,避免病菌入侵或鬼神干扰
就可以观照光明,入观自己佛性本体光明圆满,然后放光,观照身体光明圆满,排除一切障碍
这样就可以消除一些可能引发的疾病或干扰

以上,这就是很基本的心法光明实修应用
更进一步,可以增上心量和光明,帮助家人和病患,改善身心状态
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三摩钵提],就是三昧神通的原理】

(详见~ [实修技巧和原理解说]很基本的心法光明实修应用-自体防护)



【幽冥】
地府之狱,幽暗无光。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开晓
(术语)开蒙明暗也。药师经曰:‘幽明众生,悉蒙开晓。’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焰网庄严
又作焰网庄严。焰,火焰;网,指帝释天之网。焰网庄严乃比喻佛之光明重重交彻而无尽际,犹如帝释天之珠网。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8 05:34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6:42 编辑

4.3 第三大愿,满足一切众生生活所需,不让众生有任何缺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学习解说]: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用广大无边的智慧和善巧方便,令一切有情众生满足一切生活所需,不让众生有任何缺少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8 05:35
4.4 第四大愿,让所有外道邪见和小乘行者,都安住在菩提道中修大乘法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学习解说]: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如果有人邪知邪见或信外道法,我都会让他们安心修行能解脱成佛的菩提道中

如果有人修声闻、独觉乘(小乘法),我都会让他们安住大乘,修行大乘佛法


---------------------


为什么不应修小乘法,佛在经中讲:

【修行菩萨不应数览小乘经论。
何以故。为障佛道故。
夫人当知。修行菩萨。宁舍身命。不弃菩提而入声闻求罗汉道。】

【修行菩萨。菩提心故。摄诸众生宁同火坑。不住声闻寂灭涅槃。不退菩提。
以是义故。为摄众生。令入佛道故。

(详见~ 初学菩萨道的佛弟子,不该接触小乘人和小乘经论~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可见发解脱成佛的心修行大乘佛法,才有望解脱成佛
因为只有明白佛性,以及发无上菩提心才能最终成佛
否则,修行小乘法只能达到阿罗汉果位,这并不是最终终点

【《涅槃经》上,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
这个能够让我们成佛的「佛性」,才是法界最大的秘密。

(虽然,「众生皆有佛性,众生都可成佛」这句话似乎很普遍,可能多数佛弟子或一般人都听过
但是,一般人听过不代表明白或相信,众生大都并不是真正明白「佛性」和「如何成佛」
佛说「十地」菩萨才能真正知道「佛性」的片面,成佛后才能真正完全明白「佛性」,
佛又说「凡夫」和「小乘」「声闻」「阿罗汉」等完全不明白「佛性」,请参阅《大般涅槃经》)】

(详见~ 【真密&真皈依】涅槃经:「如来秘藏真实义」、「真归依处」即是「佛性」)

【菩提道】
成佛的道路、成佛的方法
"菩提”就是觉悟、成佛的意思,“菩提道”就是成佛的道路、成佛的方法。
摘自:百度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8 05:3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7:39 编辑

4.5 第五大愿,精进持戒者戒律具足,犯戒者只要听闻药师佛名号并生起信心,就能重新获得清净之身不堕恶道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学习解说]: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如果有无量无边众生能在佛法中修清净的梵行,我会让他们全都戒律圆满具足,以及具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假如有人毁犯戒律,只要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生起信心,破戒的过失就能消灭,重新获得清净之身,以后也不会堕入三恶道



耳听。与思、修合称三慧。对于根据经典而来之教说,听闻而信解之,称为闻法、闻信。佛陀之弟子常听闻声教,称为声闻;后世之行人唯依经卷而知佛法,或遇善知识而得闻法。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六迦叶菩萨品载,仅信仰佛之教说一半者、不能为他人解说者,及为议论或为得名誉利益而身持教说者,凡此皆为闻不具足。又据无量寿经卷下载,闻其(阿弥陀佛)名号,而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净土,住于不退转之位。又深信佛之光明有摄受救度众生之作用,则称为‘闻光力’。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行
清净的行为,也就是断绝淫欲的行为。修梵行的人死后可生于梵天。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大论十种戒
大论即大智度论,其所载十种戒,称为大论十种戒。即:(一)不缺戒,谓修行之人毁犯净戒,如器已缺,无所堪用,若能恒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切戒。(二)不破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为用,若能护持不犯,无有破损,称为不破戒。(三)不穿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穿漏,不堪受物,若能护持无毁,称为不穿戒。(四)不杂戒,谓修行之人,或毁定共戒,念破戒事,称为‘杂’;若能护持不毁,欲念不起,称为不杂戒。(五)随道戒,谓声闻初果随顺谛理,能破见惑,无所分别,称为随道戒。(六)无著戒,谓二乘之人见真谛理,能成圣道,于诸思惑无所染着,称为无著戒。(七)自在戒,谓菩萨化他妙用,于诸世间,得自在无碍,称为自在戒。(八)智所赞戒,谓菩萨于诸世界化导众生,为智者所赞叹,称为智所赞戒。(九)随定戒,谓菩萨随首楞严定,现诸威仪,导利众生,虽威仪变现,而任运常静,称为随定戒。(十)具足戒,谓菩萨持中道第一义谛戒,用中道慧,遍入诸法,无戒不备,称为具足戒。
摘自:佛学大词典

【三聚净戒】
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摄众生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摄律仪戒与摄善法戒是自利,摄众生戒是利他,合自他两利叫做二利圆满,为大乘学者所应共持。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8 05:36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7:42 编辑

4.6 第六大愿,身体残障五官不全身患种种疾病者,只要听闻药师佛名号并生起信心,一切困苦全部消除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学习解说]: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如果有人身体残障五官不正,或者相貌丑陋,智力低下,或者眼睛失明,耳聋,哑巴

或者手脚屈曲不能行动,驼背,或者有麻风病,精神失常等,各种疾病困扰

只要听到我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生起信心,一切病苦全部消除,身体恢复健康

还能获得端正的相貌,且聪明有智慧,五官完整,不会再有任何疾病和痛苦


【黠慧】
(术语)谓世俗之智慧也。大般若经三百三曰:‘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有黠慧不。’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9 09:47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7:47 编辑

4.7 第七大愿,一切病苦及贫穷众生,只要药师佛名号一经耳根心生信心,就能获得身心安乐,还能证无上菩提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学习解说]: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若有众生被种种病苦逼身,既遇不到好的医生,又没有对症治疗的好药

也没有亲人在身边,甚至无家可归,贫穷潦倒,苦难多多

如果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只要一经耳根心生信心,所有病苦都能消除,获得身心安乐

身边也有亲人可以照顾,生活所需及一切财物全都富足,甚至将来还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9 09:49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7:52 编辑

4.8 第八大愿,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生起信心,来世可转男身,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学习解说]: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若有女人被种种(业障)痛苦所烦恼,例如生小孩的苦,还有月事等等,而想要厌离女身的

只要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生起信心,来世就能女转男身具有丈夫相,甚至还能证得无上菩提



耳听。与思、修合称三慧。对于根据经典而来之教说,听闻而信解之,称为闻法、闻信。佛陀之弟子常听闻声教,称为声闻;后世之行人唯依经卷而知佛法,或遇善知识而得闻法。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六迦叶菩萨品载,仅信仰佛之教说一半者、不能为他人解说者,及为议论或为得名誉利益而身持教说者,凡此皆为闻不具足。又据无量寿经卷下载,闻其(阿弥陀佛)名号,而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净土,住于不退转之位。又深信佛之光明有摄受救度众生之作用,则称为‘闻光力’。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9 09:49
4.9 第九大愿,令堕入魔网和外道邪见的众生全都获得解脱,学习正见,修菩萨行,速证佛道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学习解说]: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令一切被邪魔外道缠敷的有情众生出离魔网,解脱一切外道缠敷

让各种堕入恶见的众生,通过引导和摄受全都回到正见中,逐渐令他们发心修菩萨行,快速证得无上菩提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9 09:59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0 15:40 编辑

4.10 第十大愿,坐狱或受刑的人,只要听闻药师佛名号并生起信心者,就能蒙佛力加持摆脱各种灾难和痛苦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学习解说]: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若有众生被王法惩罚,被绳索捆绑关在牢狱,或遭受各种刑罚或执行死刑或各种凌辱

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若能听闻我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依靠药师佛的福德威神加持力,就能解脱一切忧苦


【王法】
(杂语)帝王当执持之正法也。佛为优填国王说王法正论经,为舍卫国王说王法经。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9 11:07
4.11 第十一大愿,专心忆念受持药师如来名号,能令饥渴众生得到上好饮食,还能闻法获得法乐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学习解说]: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若有众生穷的没有吃喝,甚至为了得到饮食不惜造作恶业,靠偷盗抢劫来过活

如果这些人能听闻我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且专心忆念受持

药师佛必定给他们上好的饮食,满足他们的需求,然后再为他们演说佛法令他们获得法乐


【受持】
(术语)受者领受,持者忆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也。胜鬘宝窟上本曰:‘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法味
(术语)妙法之滋味也。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故谓之法味。华严经二十五曰:‘法味增益,常得满足。’药师经曰:‘先以净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往生论曰:‘得一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9 11:11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9 11:12 编辑

4.12 第十二大愿,专心忆念受持药师如来名号,能令无衣受苦者得到上好衣服和种种物具,满足一切所需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学习解说]: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

若有众生穷到没有衣服穿,甚至夏天被蚊虫叮咬,冬天挨冻,每天生活在苦恼中

如果这些众生能听闻我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且专心忆念受持

很快就能得到佛力加持,得到自己喜好的各种好看的衣服

还能得到一切漂亮庄严的物具,比如珠宝首饰,花鬘、涂香等

还有各种娱乐器具,比如打鼓,以及各种快乐,比如唱歌跳舞等

总之,药师如来能随顺众生爱好,满足众生一切需求


【庄严具】
瑜伽二十二卷十二页云: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庄严具。如伽他说:苾刍苾刍尼,        戒庄严圆满;于不善,能舍;于善,能修习。又云: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庄严具?答:诸余世间耳环指环腕钏臂钏,及以宝印金银鬘等,妙庄严具,若有成就幼稚黑发少年盛壮殊妙形色而服饰之;少增妙好。非有成就朽老衰迈,齿落发白,年逾八十或九十者,而服饰之;当有妙好。唯除俳戏,令众欢笑。若遭病苦,财货匮乏,亲戚丧亡;当尔服之,亦无妙好。戒庄严具,于一切类,于一切时,若有服者;皆为妙好。是故尸罗名庄严具。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1 04:49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学习解说]: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以上就是药师如来、应(应受人天之供养)、正等觉(无上之正智),在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微妙大愿


【正等觉】
(术语)称诸佛无上之正智而曰正等觉。觉者觉知诸法之智也。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七佛经曰:‘毗婆尸佛应正等觉。’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十号
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虽称十号,然一般皆列举十一号,即:(一)如来(梵tatha^gata ),音译多陀阿伽陀,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二)应供(梵arhat ),音译阿罗汉,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三)正遍知(梵samyak -sam!buddha ),音译三藐三佛陀,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四)明行足(梵vidya^ -caran!a-sam!panna ),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五)善逝(梵sugata ),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六)世间解(梵loka -vid ),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七)无上士(梵anuttara ),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八)调御丈夫(梵purus!a -damya-sa^rathi ),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九)天人师(梵s/a^sta^ deva-manus!ya^n!a^m! ),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十)佛(梵buddha ),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十一)世尊(梵bhagavat ),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此外,诸经论中亦有仅列举十号者,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诸说。[大智度论卷二、卷二十一、大乘义章卷二十末]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1 05:03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1 05:07 编辑

五、净琉璃世界与极乐世界一样清净平等无差别,具足信心的众生都应当发愿往生净琉璃世界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学习解说]:

佛说,还有,曼殊室利菩萨

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大愿以及他们国土的种种功德庄严,给我一劫时间或一劫多的时间也说不完

他们的国土一向都是清净无比,没有女人也没有恶道众生和苦的音声

那里大地是琉璃,道路上用来标示界限的是黄金绳子

整个城中所有宫殿,楼阁,门窗,栏杆,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所建成的

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美好和庄严,完全平等没有差别

药师如来的净琉璃世界,有两位大菩萨:一是日光遍照菩萨,二是月光遍照菩萨

这两位大菩萨是无量无边菩萨中的上首(大众之中位居最上者),能受持药师如来所有正法宝藏

因此,曼殊室利,如果对药师如来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们,都应当发愿往生药师如来的净琉璃世界


---------------


怎样才是「善男子」?标准到底如何?

【其实,要谈「善男子」, 先要探讨什么是「善」

不过末学不想长篇大论, 所以用个小案例来说明就好了,大家就会清楚了

就像,修行人都会谈慈悲, 但是逐渐深入实修后才会知道原来以前自己并不慈悲,现在也不够慈悲
这就是修行愈深,标准愈高,直到成佛才会圆满

所以对于每个人修行过程中各种不同次第的慈悲,我们不能否定它
只要众生持续增长,就会愈来愈慈悲

善也是如此,不同次第就会有不同标准
善男子也是如此

这就是「无量义经」讲的「无量义」】


【上首】
梵语pramukha,巴利语 pamukha。(一)即大众之中位居最上者。于佛世时即有此称,上首一词散见于各汉译经典中。后于禅林里,间以‘首座’代称上首,而其推重之意不变。[大品般若经卷四金刚品、观无量寿经、法华论卷上]
(二)指诸法门中最上之法。例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二,将‘厌离一切法三昧、超过一切法三昧’等十五种三昧称为一切三昧中之上首,复将‘观诸法性陀罗尼门、发菩提心陀罗尼门’等五十三陀罗尼门称为一切陀罗尼门之上首。[法华经卷五、大智度论卷四十五、大日经疏卷十二]
(三)指佛弟子优波离。梵名Upa^li ,意译化生,或译上首,以其持律第一,为众纪纲,故称上首。如来入灭后,其与五百圣人于毕钵罗窟内,结集毗奈耶藏。[付法藏因缘经卷一]
摘自:佛学大词典

善男子
(术语)佛称在家出家之男女曰善男子善女人。善者,美其信佛闻法也。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七宝】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1 05:06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1 05:11 编辑

6.1 因贪财吝啬堕入恶道的众生,只要能短暂的回忆起药师如来名号,当下就能出离恶道投生人道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旁生趣。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继续对曼殊室利说

曼殊室利,如果有众生不知善恶因果道理,心怀悭贪吝啬,不肯布施也不知道布施才能摆脱贫穷和困苦

由于愚痴无智,对佛法缺乏信心,只喜欢聚集世间财宝并且牢牢守护着

见到前来乞讨和寻求帮助的人,心里一点都不高兴,假如破不得已而布施时,就像割掉身上一块肉似的心疼

还有很多这样吝啬贪财的有情众生,喜欢聚集世间财宝,连自己都不舍得花

更何况是给父母妻子奴婢以及乞讨的人呢,肯定更舍不得了

这种贪财吝啬的人命终以后,就会堕入饿鬼道或畜生道




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学习解说]:

由于在人间曾经听闻过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现在身处恶道只要能短暂的回忆起药师如来名号,当下就能出离恶道投生人道

还能获得宿命通(能知过去世生命与做过什么事情),再也不敢贪财吝啬,因为畏惧恶道种种苦难,不会再追求世间欲乐

而是常常用智慧广行布施,并且还常常赞叹布施的人

对于自己一切所有都不贪恋,甚至连自己的头,眼睛,手脚,身血肉,身体都能布施给祈求者,何况是世间财物呢


----------------


这段经文,除了说明忆念药师如来名号的殊胜功德利益外,还说明了:

【一切相、遭遇、逆缘、讥谤、苦受、危机,都可以成为学佛成佛的助缘、踏脚石和转机】

(详见~ 一心向善、学佛成佛,才能缔造你我双赢的美好未来)


【宿命通】
能知过去世生命与做过什么事情的神通,为六神通之一。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旁生】
即畜生,因畜生不是人天正道。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2 04:36
6.2 因[破戒][邪见][我慢][谤法]堕恶道者,药师如来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他们得闻如来名号命终投生人道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


[学习解说]:

还有,曼殊室利菩萨,若有有情众生虽然信佛学佛和修行,但是却破坏了戒律

有的虽然没有破坏戒律,却破坏了僧团里的制度(比如破和合僧)

有的虽然戒律和制度都没破坏,然而佛法正知见不足,外道邪知邪见非常严重

有的虽然正知正见没有破坏,却以少为足,不能发心精进,不愿意多闻佛法

有的虽然多闻佛法,却生起贡高我慢心,然而我慢是凡夫心,会把佛性原本的清净光明心遮蔽

而且傲慢的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甚至还会毁谤正法,这样的人就是做了魔的眷属


【尸罗】
华译为清凉或戒,言三业过恶,其性热恼,惟戒能防息其炽燃焚烧之势。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破和合僧
五逆罪之一,即比丘们和合的在一处,以手段离间拆散他们,使他们不能和合的在一块修行,或霸占寺庙,逼令还俗等,都是破和合僧,因断人慧命,与绝人解脱善缘,故其罪至重,报亦最惨。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增上慢
梵语abhi-ma^na。即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所悟,却起高傲自大之心。如经论中常举示的未得谓得、未获谓获、未触谓触、未证谓证等,均属修行人生起增上慢之例。为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俱舍论卷十九等所说的七慢之一。又法华论卷下列举七种增上慢之心,详加解说,并分别以法华七喻配当、对治之,即:(一)颠倒求诸功德增上慢心,以火宅喻对治之。(二)声闻一向决定增上慢心,以穷子喻对治之。(三)大乘一向决定增上慢心,以云雨喻对治之。(四)实无谓有增上慢心,以化城喻对治之。(五)散乱增上慢心,以系珠喻对治之。(六)实有功德增上慢心,以顶珠喻对治之。(七)实无功德增上慢心,以医师喻对治之。
此外,将他人与自己比较而产生自负高傲之心,亦称为增上慢,即通常所谓的‘贡高我慢’。[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品类足论卷一辩五事品、俱舍论光记卷十九](参阅‘慢’5812)
摘自:佛学大词典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学习解说]:

这种愚痴的人,除了自己邪知邪见,还会带着无量亿有情众生都跟着堕入恶道

这些(邪知邪见)众生的果报,就是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道里流转不息

他们若能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后改邪归正,放弃行恶,修行各种善法,就能免堕恶道

假设有的众生做不到立即舍弃恶行,也没有修行各种善法,堕入恶道的话

由药师如来本愿功德威神力,通过各种善巧方便令这些众生暂时得闻如来名号,这样命终后就能投生人道

(注:因为前面说过专心忆念药师如来名号能得宿命通,所以这次投生人道后,畏惧恶道苦难)

而能精进学习佛法正知见,善于观照并转念入清净光明心,还能舍弃小家成就大家

在佛法中精进修学,不毁犯戒律,具足佛法正知见,常常多闻思维解佛真实义

远离贡高我慢,不毁谤正法,不与邪魔为伴侣,按照次第循序渐进广修菩萨道,自利利他,快速证得无上菩提


【俱胝】
(一)梵语kot!i,巴利语同。又作拘胝、俱致、拘梨。意译为亿。乃印度数量之名。玄应音义卷五载,俱致,或称俱胝,即中土所称之‘千万’,或‘亿’。圆测之解深密经疏卷六(卍续三四·四四四上):‘俱胝,传释有三,一者十万,二者百万,三者千万。’可见历代所译之殊异。
 (二)唐代僧。生卒年、俗姓、乡籍等均不详。属南岳怀让之系统。常诵俱胝(准胝)观音咒,世人遂称之俱胝。尝止于浙江婺州金华,后因无以答覆实际尼之质问,遂起勇猛精进之心。未久,大梅法常之法嗣天龙禅师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其事,天龙竖一指而示之,师当下大悟。其后凡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师皆竖一指以答之,世称‘俱胝一指’、‘一指禅’。于入寂前,尝谓(大五一·二八八上):‘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五灯会元卷四、祖堂集卷十九、无门关第三则](参阅‘俱胝一指’4034)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2 04:37
6.3 因[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堕入恶道,若能一心忆念至诚归依药师如来者,依佛力加持众苦解脱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㲉,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学习解说]:

还有,曼殊室利,若有有情众生,因为贪财吝啬,嫉妒心重,喜欢赞美自己毁谤他人,而堕入三恶道的

那么无量无边劫里都要在恶道中遭受了种种痛苦(果报),直到这些苦报结束后才能投生人间

虽然可以投生人间,但是因为往昔的债没有还完,到了人间还要做牛,马,骆驼,驴继续偿还

常常遭受鞭打的痛苦,不得不面对忍饥挨饿的苦恼,背上常常要驮着重物,顺从主人的路线前行

畜生报的债还完后,虽然可以投生为人,但是生到那些贫穷下贱的家庭,做人家的奴婢,常常受他人指使没有自由

如果往昔在人道时,曾经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日若能一心忆念和以至诚心归依药师如来的话

依药师如来的大威德神力,能解除众生一切苦恼,而且聪明有智慧,常常多闻佛法,持之以恒上求佛道

因佛力加持常会遇到善友,永远与邪魔外道断除来往,破除无明业障,止息烦恼的河流,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都能解决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2 04:37
6.4 被[咒诅][下蛊]的众生,只要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入心忆念,便蒙佛力加持免遭恶事伤害,还能令对方生起慈心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塚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咀之,厌媚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学习解说]:

还有,曼殊室利,若有有情众生喜欢违背事实说是非互相争斗,让自己和他人都陷入烦恼中

由身口意制造种种恶业,总是做一些对众生不利的事情,彼此互相谋害

甚至召请山林墓地的鬼神,然后杀生取其血肉祭祀那些鬼神

再做一个假人的形象,上面写上对方名字,用恶咒诅咒和用盅毒害人,通过咒语让死尸杀人取对方性命

(被害的)这些有情众生,如果能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就能依靠佛力加持避免被以上所有恶事伤害

不但如此,还能令那些坏人生起慈心,消除各种仇恨之心,转为利益众生心,令彼此都欢喜快乐

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欢喜满足,不再欺负或争夺,而是彼此互相帮助和利益


【身口意三业】
指身、语、意三者的造作,谓之三业:
一、身业:身业出之于身体的一切动作,此有二种,一者身表业,二者无表业。
二、语业:语业出之于口上的造作。
三、意业:意业出于第六识的思维,这是思心所的作用。
如 《成唯识论》 谓思心所是:‘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故意业又名思业。思之自性,只是造作,故能以其造作的力用,与心识相应,驱使心识起善、恶无记等造作。以上说的心识,指的是第六意识,及包括其相应心所。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居士著



(杂名)梵言舍磨奢那。封葬之所云冢,其高者云坟。又以土高筑为物事之标者亦曰冢,后转为墓之泛称。翻译名义集曰:‘舍磨奢那(Śmaś&amacron;na)此云冢。西域僧死,埋骨地下,上累砖石,似率堵婆,但形卑小。’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夜叉
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罗刹
恶鬼的总名,男的叫罗刹娑,女的叫罗刹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的血肉。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厌魅
(异类)咒死尸使杀害怨敌者。梵曰毗陀罗。见毗陀罗条。千手经曰:‘厌魅咒咀。’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蛊惑。
人腹中的寄生虫。
毒害人之物:蛊毒。
摘自:在线新华字典

起尸鬼
又作起尸鬼。行毗陀罗法所用之鬼名。毗陀罗为印度古代之咒法,诵此咒能使死尸起而杀人。[法华文句卷十下](参阅‘毗陀罗鬼’3851)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3 09:18
6.5 听闻药师如来名号,能往生极乐世界以及命终会有八大菩萨前来引领不堕恶道,生富贵家,女转男身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芻、苾芻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学习解说]:

还有,曼殊室利,若有比丘(出家受具足戒的男众),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的女众)

优婆塞(在家学佛持戒的男居士),优婆夷(在家学佛持戒的女居士),以及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

能受持八关斋戒或一年或三个月,由这些善根因缘愿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亲自听阿弥陀佛讲法者

虽然愿意但是对往生没有把握的众生,只要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

等到临命终时,就会有八位大菩萨从虚空中前来指引去往极乐世界的路,众生当下就能化生到极乐世界色彩缤纷的莲花中

这八位大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学习解说]:

或者有的生在天界,虽然生在天上,因为累世善根福德没有穷尽,所以不会堕入恶道

当他们天上的寿命享尽后,还会生到人间,或者做转轮往,统领四大部洲的人,拥有一定的福德威力

教化无量无数众生奉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有的成为王宫中的人,或者是婆罗门(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或者是大家庭的居士财富丰足,仓库盈满,相貌端正庄严,有很多眷属,既聪明又有智慧,身强体健,像大力士一样

如果有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以至诚心忆念称诵,将来不会再投女身


比丘
(术语)Bhik&sdotblw;u,又名苾刍,煏刍。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义甚多。以乞士之翻为本义。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中略)余怖魔,破恶,净命,如智度论中广说也。’见苾刍条。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邬波索迦】
(术语)又作乌波索迦。见优婆塞条。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优婆塞】
华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净信
(术语)清净之信心也。仁王经中曰:‘一念净信。’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八大菩萨
(名数)般若理趣经说八大菩萨经曰:‘所谓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金刚拳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诃萨,虚空库菩萨摩诃萨,摧一切魔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又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说八大菩萨。经曰:‘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曼殊室利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又药师经说八大菩萨。义净译之七佛药师经曰:‘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玄奘译之药师经曰:‘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又八大菩萨经说八大菩萨。经曰:‘复有八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慈氏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大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焰鬘炽盛佛顶经所说与之同,而说八大菩萨现八大明王。又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有八大菩萨各说神咒:一文殊、二虚空藏、三观世音、四救脱、五跋陀和、六大势至、七坚勇、八释摩男也。金刚顶经说八大菩萨,各现光明轮,各现作大金刚。见八大明王条。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转轮王
(杂名)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阇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如其次第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四洲,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阎浮提之一洲也。俱舍论十二曰:‘从此洲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有转轮王生。灭八万时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此王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施设足中说有四种,金银铜铁轮应别故,如其次第。胜上中下逆次能王,领一二三四洲。(中略)契经云:若王生在刹帝利种绍洒顶位,于十五日受斋戒时,沐浴首身,受胜斋戒,升高台殿,臣僚辅佐。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众相圆净如巧匠成,舒妙光明来应王所,此王定是金转轮王。余转轮王应知亦尔。’智度论四曰:‘问曰: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菩萨亦有三十二相,有何差别?答曰:菩萨相者有七事胜转轮圣王。菩萨相者: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转轮圣王相不尔。’[囗@又](天名)十王之第十,殿居幽冥沃燋石外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设有金银玉石木板奈何等桥六座,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核定发往投生,每月汇记细数,交第一展殿注册,送呈酆都。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3 09:20
6.6 [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演说][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远离一切灾祸及鬼神干扰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华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学习解说]:

这时,曼殊室利对佛说

世尊,我发愿日后转入像法时,我愿以种种善巧方便令具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

全都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甚至在睡梦中也让他们因为听到名号而生起觉悟的心


世尊,如果有能受持读诵这部药师经,或者为他人演说,或者自己抄写佛经或者教人抄写

或者以恭敬尊重之心,用种种鲜花,香,花环,幡盖,伎乐等进行供养

或用五种颜色的线做成锦囊放这部经典,然后把房间打扫干净,将这部经典放在高处

这时,四大天王和他们的眷属以及无量无数天人众生,都会来到这里供养和守护这部经典

世尊,如果这部经典所在之处,有人能信奉受持,依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的加持力

只是听闻药师如来名号,应当知道这个地方不会有意外事情发生,也不会被恶鬼神有机可乘夺去精气

即使已经发生了,也能恢复如初,让身心重新获得安乐



【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4 05:36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4 05:41 编辑

6.7 [如法供养]药师如来者,能实现任何愿求,[健康][官位][财富][儿女]一切皆得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


[学习解说]: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你所说

曼殊室利,若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想要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

应当先塑造药师佛像,然后安放在整洁清净的地方




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著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


[学习解说]:

佛像周围撒上各种各样的鲜花,烧各种好香,用各种幢幡加以装饰

七日七夜受持八关斋戒,饮食要吃清净的素食,每天洗澡清洁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

然后以无染着心,无怒害心,对一切有情众生生起利益安乐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平等心

用音乐或者歌咏来供养和赞叹药师佛,以及右绕药师佛像




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赞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学习解说]:

还应当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的功德利益,赞叹念诵这部经典

思惟解义,并以自己当下理解的意思为次第相同的众生演说和讲解

以这样的因缘,不论个人有什么愿望都能实现,一切顺遂

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


学习笔记:

前面说只要听闻药师如来名号,就能满足各种愿望
这里又教导我们,如何通过供养药师佛,受持八关斋戒,以及受持这部经典并为人演说,来满足一切愿望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诸佛菩萨引导众生时,要观察其根器(次第)如何
对于初学者,只要能以真诚心念佛,能对佛菩萨生起信心,就能蒙佛力加持满足愿望
可是对于稍微增上一点(比如大学生)的众生,就不能用小学生的课本来学习

佛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
【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佛法,实修佛法】
(详见~ 学佛成佛有四个阶段....佛经为什么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读诵?)

因此,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
用对了方法修行才能逐步增上,佛菩萨也会在实修过程中引导和考验


相关阅读:
[相关帖子辑要]为什么所求不能如愿?
[解析]为什么初学者学佛遇到人生困难,所求没有马上满愿?
[分析解说]发愿的方向要正确~您对菩萨有所求,但是您用什么因来求呢?
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为什么菩萨[有求必应]或[有求不应]? ~ 瑜伽师地论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4 05:37
6.8 至心忆念药师如来,不论遇到[恶梦][水火灾]还是[中毒][恶兽][盗贼叛乱]等,一切恶事皆得解除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


[学习解说]:

假如有众生突然作恶梦,梦见各种凶恶的事

或者怪鸟经常飞来聚集,或者在住处经常出现一些怪事

做梦的人如果能用众多上好的生活用品(具),以恭敬心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

这些恶梦恶事各种不吉祥的征兆就会消散退失,不会发生任何灾祸




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狮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学习解说]:

或者遇到洪水,火灾,刀杀,中毒,惊险的事情

或者遇到愤怒的大象,狮子,老虎,狼,熊,毒蛇,毒蝎,蜈蚣,蚰蜒,蚊子等

只要以至诚心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并且以恭敬心供养药师如来,一切感到恐惧的事情都能消失




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学习解说]:

假如遇到其他国家的侵略,或盗贼叛乱等事

只要以恭敬心忆念药师如来,同样能从这些恶事中获得解脱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4 05:39
6.9 [专心称念][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令犯戒者不堕恶道,临产女人顺利生产,宝宝健康少病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学习解说]:

还有,曼殊室利,若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们

一生不信奉天神,能够一心归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佛法各种戒律者

比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或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鬘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或菩萨四百戒律,或比丘二百五十戒律,或比丘尼五百戒律

假如在持戒过程中有所违犯,担心将来恐怕堕入三恶道的话

若能专心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并以恭敬心供养药师如来,必定不会堕恶道



【尽形寿】
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佛法僧是真归依非余天等
显扬六卷十四页云:成就者:唯佛法僧,是真归依;非余天等。何以故?由二因故。一、无所能为故,二、不现见故。云何无所能为?谓诸天神,不能为诸众生作利益事。此诸天神,或无能故,或待敬事故,或不忍疲苦故,或无慈悲故,或有障碍故。如是一切,非真归处。谓无能故,堕偏党故,避自疲苦,无自在故,无哀愍故,德微劣故。云何不现见?谓诸天神,非现证见。世间未见不现见主,能为所依。除可依信现摄受他,余现见依,所不见故。问:梦中见故,应是归依?答:欲想所见,或实不实。又复觉时,何不现见。虽于梦中,少见实相;此亦欲想所作。又众缘现前,令处梦者,少有所见。此亦是虚。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伤生命;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妇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类及毒品。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十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鬘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学习解说]:

如果有女人将要临产的时候,正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如果能诚心的念诵药师琉璃如来,或者由家人礼拜,赞叹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切痛苦全部消除

生下来的宝宝,身体健康,相貌端正,人见人爱,聪明伶俐,情绪安稳少灾少病,不会有非人靠近夺取精气


【礼赞】
(书名)礼拜三宝,赞欢其经也。有唐善导之往生礼赞,宋仁岳之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等。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5 04:56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7 04:55 编辑

七、人身难得!恭敬尊重三宝者更是难得!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则难上加难!

7.1 称扬药师如来种种殊胜功德之事,这是佛与佛之间不可思议的秘密境界,众生难解难信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说

像我这样称扬药师琉璃光如来种种殊胜功德之事,这是佛与佛之间不可思议的秘密境界,难解难信

你能生起信心吗


--------------------


经中教导,当我们凡夫众生听闻诸佛甚深说法时,正确做法应该是:

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
(就像如果听到甚深最甚深的佛法可是却无法信受,
这时候菩萨行者应该勉强自己相信和接受,应该要直心信受如法学习)
(详见~ 听闻深法,却无法信受的时候,该怎么办? ~ 瑜伽师地论)

这是【告诉我们对于深法要勉强相信,就是这样
佛法修持没有别的诀窍,就是强信,就是生起好心,不断增上,这样妄心就会消除】
(详见~ [略说心法]感恩心与拍马屁)


相关阅读:信为功德母


【甚深】
(术语)法之幽妙谓之深,深之极谓之甚。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又曰:‘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探玄记十一曰:‘超情曰深,深极曰甚。’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学习解说]:

阿难回答说,威德广大的世尊,我对您为契合众生根机而演说的佛法,心中没有任何疑惑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如来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身语意三业都是清净的

世尊,哪怕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可以从空中堕落,高山可以令其倾倒,诸佛所说的话也不会有异

世尊,有些众生信心不足,听闻诸佛演说的甚深佛法后,心想:

为何只要念一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就能获得所有功德(满一切愿的)利益呢

这种心生怀疑和不信就是诽谤诸佛 (可见起心动念都有因果,不可不慎啊)

这些众生在生死轮回中将失去广大利益的因缘,命终堕入三恶道,轮回流转无穷无尽


----------------------


学习体会: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如果诸佛演说的佛法有一丁点的虚假,那么佛也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当我们无法理解的时候,应当忏悔自己业障深重,并勉强自己生起信心
信为功德母,如此才能(蒙佛力加持)令修行不退转


【大德】
梵语bhadanta,巴利语同。音译婆坛陀。于印度时,为对佛菩萨或高僧之敬称。又比丘中之长老,亦称大德。另于诸部律中,对现前之大众,凡指比丘众,称‘大德僧’,比丘尼众则称‘大姊僧’。于我国,不以‘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为对高僧之敬称。然于隋唐时代,凡从事译经事业者,特称大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即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六月玄奘于弘福译经时,另有证义大德十二人、缀文大德九人、字学大德一人、证梵语梵文大德一人等。贞元释教目录卷十六亦举出临坛大德、百座大德、三学大德、讲论大德、义学大德、翻经大德、译语大德等名称。 此外,统领僧尼之僧官,亦称大德。据续高僧传卷十一吉藏传载,唐朝武德初年,以僧众过繁,乃置十大德以纲维法务;大宋僧史略卷下德号条亦列出临坛大德、引驾大德等名称。然至近代以来,‘大德’一词已广泛使用,凡对有德有行之人,不论其出家、在家,均以‘大德’尊称之;或不限于具足德行与否,而成为佛教界一般性之礼称。[别译杂阿含经卷一、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九、卷三十八、大智度论卷二、大毗婆沙论卷六、释氏要览卷上]
摘自:佛学大词典

【契经】
契合众生的根机而且契合真理的经文,即佛经。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妙高山王】
(杂语)妙高山为山中最高者故曰王。药师经曰:‘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俱舍论十一曰:‘妙高山王四宝为体。’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信根】
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之一。信为入理之根本,根者坚固不动之义;此系以信心坚固不动摇比喻草木之根。据释摩诃衍论卷一载,信有十义,即:澄净、决定、欢喜、无厌、随喜、尊重、随顺、赞叹、不坏、爱乐。根亦有十义,即:下转、隐密、出生、坚固、相续、出离、集成、茂叶、具足、高胜。
摘自:佛学大词典

【长夜】
(臂喻)凡夫流转生死。无明之昏,未寝之间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亦长夜随我受学。’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胜鬘宝窟中本曰:‘长夜者,生死远旷名长,无解自照称夜。又生死难晓,故称长夜也。’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2 能够[听闻][至心受持]药师如来名号心不怀疑者,这都是佛力加持的缘故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惟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学习解说]:

佛告诉阿难,这些(诽谤诸佛的)有情众生

若能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以至诚心念诵和受持,心不怀疑

这样实修,若堕入三恶道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

阿难,这是佛与佛之间所行的甚深境界,难以相信和理解

因此你能相信和接受,应当知道,这都是佛力加持

阿难,所有声闻和辟支佛以及还没有证得初地的菩萨们都不能如实的相信和理解

唯除了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菩萨


【至心】
(术语)至诚之心也,又至极之心也,心源彻到也。晋书王嘉传曰:‘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无量寿经上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金光明经上曰:‘至心念佛。’同文句二曰:‘至心者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言至心。’同文句记曰:‘至犹极也。’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声闻】
(术语)梵语,舍罗婆迦Śr&amacron;vaka,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是为佛道中之最下根。胜鬘宝窟上末曰:‘声闻者,下根从教立名,声者教也。’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独觉】
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的人。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登地菩萨】
(术语)入初地即欢喜地行位之菩萨也。见登地项。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一生补处】
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后身菩萨的别号,如现在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学习解说]:

阿难,人身难得 (详见~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对于佛法僧三宝能生信心恭敬尊重的人,更是难得

然而能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者,则是难上加难!

阿难,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了无量无边菩萨行

有着无量无边利益众生的方法,发了无量无边的菩提大愿

假如我用一劫时间,或一劫多的时间也说不完他的功德利益

时间终有尽头,可是药师如来的广大行愿和善巧方便没有边际,讲也讲不完


【菩萨行】
菩萨自利利他圆满佛果的大行,也就是布施等六度。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5 04:58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6 17:30 编辑

八、[诵经][燃灯][悬幡][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可使病危众生病情好转痊愈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


[学习解说]:

这时,法会中有一位大菩萨叫救脱菩萨

从座位上站起来,偏露右肩,单膝跪地,弯腰合掌对佛说

大威德世尊,到了像法时期,假如有的众生被各种疾病折磨

长年生病身体消瘦,无法正常吃东西,喉咙和嘴唇也非常干燥

眼睛所见一切都是黑暗的没有光明,这就是死亡的征兆现前了




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学习解说]:

这时,身边的父母,亲属和朋友们都会在他身边哭泣

然而病人身体躺在床上,却看见阎罗王的使者出现在眼前,引其神识到阎罗王那里去

一切有情众生身边都有两位善恶神,将其一生所做的善恶事全都记录下来,最后交给阎罗王

这时,阎罗王询问死者,一边计算所作所为,根据罪福多少判决他的投生去处


【俱生神】
(神名)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玄奘译之药师本愿经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青丘之药师经古迹下曰:‘传说:本识与身生,故名俱生神。能熏习故,言具书持。表法王故言授与,由业威力,似神相现。’善珠之药师经钞下曰:‘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俱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是受生之主与身俱时而生,故名俱生。随诸有情所作罪福皆熏在阿赖耶识中,故言随其所作乃至皆具书之。’[囗@又]一说药师经之俱生神,指华严经之同生同名二神。六十华严经四十五曰:‘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如来神变,亦复如是。非诸声闻所能知见,唯诸菩萨,乃能睹见。’药师经钞下曰:‘伦法师云:俱生神者,即如净土三昧经说,同生同名二神,及华严等有文也。’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


[学习解说]:

这时病人亲属和朋友,如果能代替他归依药师琉璃光如来

邀请僧众读诵药师经,点燃七层明灯,悬挂五种颜色的续命神幡

有的病人神识很快就会回到身体上,经历过的这些事情就好像在梦中见到的一样

有的需要经过七日,或者二十一日,或者三十五日,或者四十九日,神识才能回来

就像睡了一大觉从梦中醒来一样,一切善恶果报自己都能清楚的记得

由于自己亲自见证了因缘果报真实不虚,从此以后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也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了




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学习解说]:

因此,具有清净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

都应当信受奉行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尽心尽力的以恭敬心供养药师如来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7 04:33
8.1 如何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如何续命幡灯?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说

善男子,应当如何以恭敬心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如何建造续命神幡和燃七层明灯?




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芻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学习解说]:

救脱菩萨回答(阿难)说,大德,如果想帮病人脱离病苦可以为病人受持七日七夜八关斋戒

还应当用饮食和生活用品(具),随自己实际能力供养比丘僧

从早上到晚上礼拜和供养药师如来,读诵药师经四十九遍,点燃四十九盏明灯摆成七层

还要造七尊药师如来形象,每一尊像前都要摆放七盏灯

每一盏灯的亮光就像车轮那么大,持续点燃至四十九日不熄灭

还要用五种颜色的布,做一个长四十九拃(张拇指与中指之距离)的彩幡

还要放生四十九种不同类别的众生,这样做就可以帮助病人度过难关,不会被冤家债主及恶鬼神所伤害


【六时】
昼三时与夜三时,合称为六时。昼三时是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是初夜中夜后夜。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搩手】
(杂名)梵语Vitasti,又作磔手。搩手者,张也。谓张拇指与中指之距离也。资持记上二之一曰:‘磔字当从石,张也,谓母指中指相去为磔。’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7 04:37
8.2 国家遭遇种种灾难,国王若能续命幡灯和恭敬供养药师如来,一切安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民无病欢乐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学习解说]:

还有,阿难,如果国家(土)发生各种灾难的时候

比如瘟疫难,被其他国家侵略难,自己国家叛党造乱难,星宿显现的灾难,风雨不调难,干旱等灾难

这时,一国之主应当对一切有情众生生起慈悲救护的心,赦免那些被关押的犯人

依照前面所说的方法,礼拜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方法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星宿】
(术语)又称宿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Nak&sdotblw;atra,十二宫R&amacron;śi,七曜Graha之别。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实,恒相反影,吉凶之相,现于宿曜,且由星宿之运行,而豫定个人之运命者也。是为星占法。阴阳师,兵家,及密教之占卜者皆传播之。藏经中有宿命智陀罗尼经,宿命陀罗尼,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宿曜仪轨,七曜禳灾决,七星如意轮秘要经,七曜星辰别行法等诸经,民间流布之杂书尤不胜枚举。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婇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燃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学习解说]:

因为有供养药师如来的善根,以及药师如来在因地修行所发的本愿功德力

会让这个国家(土)得到平安无事,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一切有情众生全都无病无苦,欢喜快乐

在他的国家里不会再有众生被凶恶的夜叉等鬼神干扰或伤害,一切恶事都会自动消失





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婇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燃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学习解说]:

同时,这位国王也能得到益处,寿命增长,身体健康,无有病苦,身心自在

阿难,如果皇后,妃子,王子,大臣,宫女,官员,百姓等被病苦折磨或遭受其他灾难

也应当建造五色神幡,燃四十九盏明灯,放生四十九种类别的众生,撒各种颜色的鲜花,烧各种好香,供养药师如来

这样他们的疾病就能得到痊愈,各种灾难都能消除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7 04:40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7 04:41 编辑

8.3 续命幡灯及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可培植福德,远离九种横死,尽其一生都不会经历病苦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说:善男子,为什么寿命快要结束的人,通过供养药师如来就能增寿呢




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学习解说]:

救脱菩萨回答说:大德,你难道没听过如来说有九种横死吗

所以我才劝大家建造续命[幡][灯],培植福德,因为修福的缘故,尽其一生都不会经历病苦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有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薛/女]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咀、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学习解说]:

阿难问救脱菩萨:九种横死都有哪些?

救脱菩萨回答:

一者,假如有些众生病的不是很严重
却没有条件看病和买药,或者遇到了庸医开错了药,本来不应该死结果因为吃错药而死

还有一些众生相信世间邪魔外道,妄说祸福之事
有人听后就会心生惊恐和躁动,不知道端心正念才能消灾免难,结果听信外道占卜凶吉
杀害很多众生祭奠神灵,请求鬼神来保护自己增福增寿,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众生愚痴无智,被邪知邪见所迷惑,造作种种恶业死后堕入地狱
可是想要出离地狱就是遥遥无期了,以上这些是第一种横死的情况

二者,被国家法律制裁而处死

三者,爱好打猎,沉迷酒色任意放纵无有节制,被非人鬼神夺取精气

四者,被火烧死

五者,被水淹死

六者,被各种野兽咬死

七者,堕入山崖而死

八者,中毒和被蛊虫和恶咒致死

九者,没有饮食饥渴而死

这些就是如来说的九种横死,还有很多横死没有办法一一说完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8 04:18
8.4 不孝父母,犯五逆重罪,诽谤三宝等,若能燃灯造幡放生修福,就能蒙药师如来慈悲加持免遭恶报苦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学习解说]:

还有,阿难,这位阎罗王主要负责记录世间众生一切善恶之事

如果有众生不孝顺父母,以及犯了五种极端罪恶的行为: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僧(破坏僧团团结)

恶意诽谤佛法僧三宝,破坏或违背世间法律等等,阎罗王就会随罪行轻重而处罚

所以我才劝一切众生要燃灯造幡恭敬供养药师如来,还要放生修福

这样就能蒙药师如来大愿加持力,免遭恶报苦,脱离种种病苦灾难以及横死


【五逆罪】
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信戒】
(术语)三宝及戒之四证净法总收于信戒之二种。盖三宝净者,以信为体,戒净即为戒也。俱舍论二十五曰:‘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应知实事唯有二。谓于佛等三种证净以信为体,圣戒证净以戒为体,故唯有二。’药师经曰:‘坏君臣法,毁于信戒。’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四证净】
梵语catva^ro 'vetya-prasa^da^h!,巴利语catta^ro avecca-ppasa^da^ 。全称四种证净。又作四不坏净、四不坏信、四信。即佛证净(梵buddha^vetya -prasa^da ,巴buddha^vecca-ppasa^da )、法证净(梵dharma^ -prasa^da ,巴dhamma^-ppasa^da )、僧证净(梵san%gha^ -prasa^da ,巴san%gha^-ppasa^da )、圣戒证净(梵a^rya -kanta-s/i^la^-prasa^da ,巴ariya-kanta-si^la^-ppasa^da )。证净,谓以无漏智如实觉知四圣谛之理,藉由此证,而离不信、破戒之垢秽,得清净。俱舍论卷二十五(大二九·一三三中):‘证净有四种,谓佛、法、僧、戒(中略)如实觉知四圣谛理,故名为证;所信三宝及妙尸罗,皆名为净。离不信垢、破戒垢故,由证得净,立证净名。’故四证净乃以无漏智如实觉知四圣谛理,因而正信佛法僧三宝,并对戒产生坚固不坏之净信。(一)佛证净,缘佛身中之诸无学法,发无漏信。(二)法证净,缘独觉身中之有学、无学法,菩萨身中之诸有学法及四谛之法,发无漏信。(三)僧证净,缘声闻身中之有学、无学法,发无漏信。(四)圣戒证净,谓未得无漏慧(即进入见道位)时,凡夫虽皈依三宝,奉行律仪,然未能证得圣净之戒;及至既得无漏慧,无漏之戒乃与之俱转,遂令俱得无漏慧、戒,称为圣戒证净。[杂阿含经卷十九、卷三十、璎珞本业经卷上、大毗婆沙论卷一○三、杂阿毗昙心论卷八、成实论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九十八、法华经文句记卷二十、大乘义章卷十一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8 04:20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18 04:23 编辑

九、十二药叉大将为报佛恩,发愿帮助一切有情众生得到广大利益与安乐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頞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杜罗大将, 毗羯罗大将。



[学习解说]:

这时,大众中有十二位药叉大将在法会中安坐听法

分别是:宫毗罗大将, 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额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 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


[学习解说]:

这十二位药叉大将,每一位都有七千位眷属,他们异口同声向佛说:

世尊,我们今日因为蒙佛陀威神加持力,能够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因此不会再对三恶道心生恐惧

我们愿意协同一心尽其一生归依佛法僧三宝,并承担和帮助一切有情获得广大利益和安乐


------------------


如何报佛恩?妙法莲华经这样教导:

【妙法莲华经云~
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将自己从佛法得到的好处告诉别人, 让众生都能获益,
自己精进学佛解脱轮回之苦, 也帮助众生脱离轮回之苦
这样就是报佛恩】

本经十二药叉大将为报佛恩,愿意承担和帮助一切有情得到广大利益与安乐
也是为我们表法,做出了示范,末学当如是学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8 04:21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22 16:18 编辑

9.1 [流通药师经]或[受持念诵][恭敬供养]药师如来者,将得到十二药叉大将的保护并满其一切愿


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


[学习解说]:

不论哪个国家城市还是村庄或是空闲的树林中

如果有流通这部药师经,或者有受持念诵及恭敬供养药师如来者

我们都会保护此人,帮助他解脱一切苦难,满足他的一切所求和愿望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8 04:22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25 04:05 编辑

9.2 读诵药师经,念诵十二药叉大将名字用五色线打成结,能令疾病缠身的众生远离一切病苦早日解脱


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学习解说]:

或者有疾病缠身的众生,想要远离病苦获得解脱的话

也应当读诵这部药师经,一心念诵十二药叉大将名字用五种颜色的线打成结,满愿后将绳结解开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学习解说]:

这时,世尊赞叹十二药叉大将说:很好!很好!药叉大将!

你们想要报答药师琉璃光如来无边恩德,正如你们说的那样,应当常常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帮助他们获得安乐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8 04:25
十、如何受持药师法门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


[学习解说]:

这时,阿难问佛说:世尊,这个法门叫什么名字,我们应当如何受持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18 04:25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1-3-26 10:02 编辑

10.1 药师法门又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也叫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也叫拔除一切业障


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学习解说]:

佛告阿难:这个法门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也叫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也叫拔除一切业障

应当这样去信奉和受持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1-3-26 10:04
十一、世尊说完这部经以后,在场所有众生都心生欢喜,信受奉行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学习解说]:

世尊说完这些话,诸位大菩萨以及大声闻,还有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

天,龙,药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

听到佛所说的法,都心生大欢喜,并且信受奉行





本篇学习完毕
感恩佛菩萨 感恩善知识 感恩护法圣众

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