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帖子详见: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每个实修者,都应该深入经藏和实修,对佛、佛法、佛经「以心印心」,
这样,就会依照「次第」和「众生性」而明白符合自己次第的心要,这也是「无量义经」的「无量义」。——帖子详见: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经常有一些佛弟子学佛一阵子就开始退心了,又或者读经没感觉了
(末学自己身边有这些案例, 刚好看到论坛也有人发问)
其实, 这和发心发愿有关系, 在许多佛经都有说到深心和大愿心
一般人一开始学佛都是为了改善家庭和自己的经济和情感或疾病问题
等到问题改善解决了, 就会失去学佛的重心
这是因为发心不够大,多以己利为目标, 或者只读少数佛经, 所以容易停滞
大菩萨就不一样,大菩萨以成佛和普渡众生为目的,
大菩萨发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不会退心,不会失去学佛的真正重心, 这就是大菩萨和一般人初发心以及发愿的不同
所以大菩萨会
随时注意自己的贪瞋痴, 因此能够随时与佛经相应, 有所体会
随时关怀众生, 依照众生根器, 给予方便救度, 所以随时对于法门有更深的体会
随时提高自己对修学佛经的广度和深度, 深入经藏, 融会贯通, 实际运用在自度度人上面
随时以成就佛道为第一目标, 所以孜孜不倦
因此, 佛弟子学佛的过程中, 要不断检视自己的发心, 不断的修正, 迈向深心和大愿心
例如可以普贤十大愿为根本愿, 这也是诸佛成佛的共愿, 请参普贤行愿品
最重要是落实——帖子详见:[解答]为什么学佛或读经会失去感觉?
刚睡醒的时候,每个人因为身心状态和定力的关系所以昏沉的轻重情况和时间长短会不同
刚睡醒的时候,怀感恩心珍惜新的一天,用光明心法启发佛性,发起普贤十愿,入心法的普贤十愿的观修
这样的晨间修行非常重要,可以做5-15or20分钟
时间要做多长,看自己有多少时间,和自己禅定的能力
这真的是很重要的修行喔——帖子详见:[法门实修]每天早上刚睡醒时的重要实修观行&观想念佛 2楼
发大愿可以超越妄心而恢复清净佛性本心
所以普贤十愿是诸佛共愿,就是成佛必发之愿,必行之愿
故称为普贤愿行,普贤十大愿
所以普贤十大愿可以消除一切重罪业障,上品上生极乐世界
普贤十大愿是上层心法,菩萨的成佛心法
所以[楞严经]上说[普贤心法],初心不能入
[略说]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这就是说初学者对心法次第还不明白,还无法体会
但是经过上述的解说,如果佛弟子能发起大心
就能迅速超越我执和业障,迅速超越身心的痛苦,迅速成就
这就是修普贤十愿能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道理
也是心法次第实修的高明之处——帖子详见:[普贤心法~上品上生极乐世界]学佛的人有什么能力(或资格)可以代众生受苦果?
如果你是修行人,如果你想解脱,那就应该看看佛经怎么说,或听修行上有智慧的人讲的话
而不是把自己的未来「随顺」没有修行的人,难道你要和凡夫同流合污吗?
所谓「普贤十愿」的「恒顺众生」,那是指「普贤行」的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的过程,随顺众生根器,而使用不同次第的法门
反观一般人初学佛的情况,自己都还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乱随顺众生,那只会搞死自己,难道众生杀生,你也杀生吗?
所以,真修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别乱来,胡搞瞎搞!——帖子详见:到底该不该结婚?!
还有就是我一开始发不出大愿,就以佛菩萨的愿为自己的大愿可以吗?
>>>末学回答如下>>>
当然可以,佛经中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佛教导我们应该以诸佛菩萨的本愿为愿,也要以诸佛共愿为愿(就是普贤十愿)
而且很多佛菩萨都是把以前的佛菩萨愿望当作自己的发愿的
这看[大悲莲华经]就知道了——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136楼
佛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正确的引导众生走向解脱
例如[爱幻想]也可以透过引导变成很好的修行法门
例如[圆觉经]讲的[三净观]中的[三摩钵提]就是观想幻化的法门,又例如[慈心三昧]和[普贤十愿]都是要做观行的法门——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429楼
[普贤十愿] 和[法华药王菩萨本事品] 能帮助我们上品上生
这是因为修行者发大心实修诸佛共愿和法华经王
因为心量和实修境界高, 所以往生极乐品位高
但是现在却说一切全都导归极乐, 强调极乐世界的殊胜
而念佛求往生者的实修却往往以少为足, 与普贤十愿和法华经不符合不相干
自己无法发起大心的人, 可能往往认为别人也做不到
能真正发起大心的人, 可能也往往能鼓励他人发起大心
请不要看轻自己, 当我们能真正发起大心, 就能真正与佛菩萨的悲愿接轨, 真正不退转
不论娑婆或者极乐——帖子详见:自力?他力?
佛说就像六根习气是慢慢养成的,想要消除习气也是要逐渐才能消除的所以佛陀在其他佛经上讲了非常多方法
[六度波罗蜜]就是最根本的方法,每一度都要实践
然后到了[第六度般若波罗蜜]又增上四种波罗蜜[方便][力][愿][智]
这样十种波罗蜜就是[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过程
而[法华经]和[普贤十愿]的实修者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
就是因为两者都是至少包含[般若波罗蜜]增上的[方便]和[愿]波罗蜜
这些等到您可以自己明白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这要发大心和实修才行——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91楼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
「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其实什么是功德呢?
以佛法的[实相义](甚深佛法)来说
功德其实不是一种回馈或者回报,
其实功德并不是由别人给的, 也不是做了什么善事的回报
功德是众生原本俱足的, 不需要往外求, 因为功德其实就是佛性本体显露的圆满展现
当我们究竟显露自己原本圆满的佛性,我们就和佛菩萨一样,我们就和佛菩萨有一样的功德
因为佛性平等无差别,这才是真正的功德, 是指众生原本俱足的能力
所以实证佛性本体才是真正功德, 也就是成为佛菩萨才有功德
因为功德是指佛菩萨真正清净自在平等慈悲神通变化的能力
以功德的[方便义]来说
我们一般初学佛者所想要的功德福报,其实只是[有漏布施]的因果回报
例如,我们给人一个微笑,对方就给我们一个微笑, 这是因果回馈,反作用力
但是真正的功德不需要回馈, 真正的功德是本体佛性的清净自在, 不被轮回控制, 所以能超越六道轮回
因此佛在经上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如果是有漏的(无法三轮体空)就不是波罗蜜(究竟圆满到达彼岸)
因为[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念佛][持咒][诵经][施食][放生][回向][发愿][善行][六度]...等等一切佛法[方便义功德]都是如此——帖子详见:[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而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法界的秘密就是众生的第八识
第八识能够变现一切,是最不可思议的神通变现
众生都有神通,只是您不知道您现在就是神通变现
成为六道众生都是随自己的识心变现,自作自受
第八识如果以无明愚痴种子为作用,就是十二缘起,就会变成六道愚痴无明众生
第八识的无明愚痴种子如果净除,就变成楞严经讲的[菩提][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就是成佛
所以佛说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
其实,众生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或出生,都是一直变现
所以甚深佛法(例如:心经)说不生不灭
一切都操纵在众生自己, 要成佛或是要变成六道轮回众生都是由自己决定
因此,面对一切众生,和人生一切遭遇,您的态度可以决定您的未来
要[清净][光明][自在][无染]或者要[害怕][恐惧][痴迷].全都由自己决定——帖子详见: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
★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
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
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帖子详见:[达摩破相论]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之实义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
如说修行供养、
利益众生供养、
摄受众生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离菩提心供养。
真正的菩萨行者哪会怕担业呢?学佛本来就是要帮助众生承担和转化的,而且从过程中更能自利利他,让彼此成长
而真正的菩萨能荷担如来家业,那更是大担当,不然观音哪来的千手千眼呢?
所以,真修行就不怕担业或扛业,真心扛(心量增上),反而能成就大业,心无所限量,才能真正成就佛业——帖子详见:真有「担业」之说吗?!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附注:就是退失成佛的心,退失普渡众生的心)——帖子详见:如何破离四魔? 何谓魔业? ~ 大方等大集经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法界的秘密就是众生的第八识
第八识能够变现一切,是最不可思议的神通变现
众生都有神通,只是您不知道您现在就是神通变现
成为六道众生都是随自己的识心变现,自作自受
第八识如果以无明愚痴种子为作用,就是十二缘起,就会变成六道愚痴无明众生
第八识的无明愚痴种子如果净除,就变成楞严经讲的[菩提][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就是成佛
所以佛说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
其实,众生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或出生,都是一直变现
所以甚深佛法(例如:心经)说不生不灭
一切都操纵在众生自己, 要成佛或是要变成六道轮回众生都是由自己决定
因此,面对一切众生,和人生一切遭遇,您的态度可以决定您的未来
要[清净][光明][自在][无染]或者要[害怕][恐惧][痴迷].全都由自己决定——帖子详见:业障现前的几种情况&消除恐惧心的两个方法&法界实相
佛在经上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如果是有漏的(无法三轮体空)就不是波罗蜜(究竟圆满到达彼岸)
因为[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念佛][持咒][诵经][施食][放生][回向][发愿][善行][六度]...等等一切佛法[方便义功德]都是如此——帖子详见:[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
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
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
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
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
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
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
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
★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
★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其实众生实有,但是,不是众生所认为的实有
其实众生非实有,但是,也非众生所认为的非实有
因为众生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注一,以下说明)
真正达到没有执着的状态, 就不会有[实有]和[非实有]的问题,
而能随缘随处幻化, 所以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注一)这分开两方面来说,
一个就是众生对自己(我)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我相寿者相(就是生命)
另一个就是众生对外在众生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人相众生相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另外,我们对于外在众生也是如此,和上面道理相同,所以菩萨行者也要认识清楚众生
这些其实都不容易的, 所以有观照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四无量心中的大乘实相义舍观
观照众生佛性本然圆满光明,众生和我们自己都平等圆满,
这样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例如众生很难度,刁难我们)
这时候就该用这个光明舍观, 就能够释怀了
或者直接观照刚刚上面讲的金刚经实义,也能够放下度化众生的执着
我们确实需要去救度众生,而且是用[真心]
其实这[真心]就是在救度自己,会因此圆满契入佛性本然而成佛
但是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破除自己对四相的执着——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
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两字的意思是指转向,将心念思维和行为作为转向一个目标
大乘佛法讲的回向,是指回向佛道,回向成佛,回向一切众生都成佛,回向佛国清净
意思就是将一切善心行为和作为转向最伟大的目标,不要自私的执着于自己执着于小我
因为将思维转向弘远的大目标,所以就不会执着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因为执着自我而痛苦
心量开阔就会自由自在,心量开阔就能广结善缘得到众多的帮助
也才能和佛菩萨的大慈悲愿力相应,而得到佛菩萨的真实加持
所以目标要远大,回向让自己和众生都成佛,这样才能超越一切
这就是大乘佛法回向的意义——帖子详见:[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清净光明净土」是虚空法界中的精神净土,以佛性本心和法界光明相印。「清净光明净土」开宗明义直指「佛性」本心,并以方便引导众生回归契入佛性本心。以今生当下「学佛」「成佛」为目标,深入经藏、实践菩萨道,以提升实修次第,契入深法与实义。命终求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以契入「深法」故,增上品位,得「上品」生、花开见佛。随后发「大悲心」、「普贤心」再入「娑婆」普渡众生,再次以「清净光明净土」精神在娑婆中增上次第、学佛成佛。真正落实「普贤行」,成就佛道,学习「释迦牟尼佛」本愿,快速在「娑婆秽土」中学佛、成佛。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
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
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
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
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妓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恚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