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帖子详见: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每个实修者,都应该深入经藏和实修,对佛、佛法、佛经「以心印心」,
这样,就会依照「次第」和「众生性」而明白符合自己次第的心要,这也是「无量义经」的「无量义」。——帖子详见:由「法性原理」看「法华经」与「普门品」
万法唯心,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当下就是佛法,舍弃当下无佛法可寻,即是轮回
想成佛就必须当下恢复圆满光明自在的佛性本然,这就是楞严经所讲的
而且方法遍布一切佛经,佛经上教导了种种正观,
透过当下随时保持这些正观,就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佛性
只要按照佛陀教导的正思维正知见正观照,就能逐渐断除妄心,恢复真心——帖子详见:[解析]佛教理论和现实情况根本照不上号?佛法和世间法是两回事?
什么才叫做真正拥有这部经呢
这应该要身心都圆满的落实经上的道理
也就是身心一如,和佛经上的义理合一——帖子详见:[略说]受持
大般涅槃经~
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帖子详见:修学佛法的四个阶段 ~ 大般涅槃经
真正的背经,,应该要由思维义理,后入三昧,,这样才是正确入三昧的背经方式
这样才能随时由思维法义,入法义三昧,,逐渐练习随时都能处三昧中
以闻思修来说,,一般的背经,,只能算听闻,,,能思维义理,才算思维,,
能将义理融入生活,,于生活中体会,,随时入义理三昧,,才算实修
这样才符合涅槃经讲的学佛成佛正确过程
希望能透过这样一个学习方式,随时随地能练习思维法义,逐渐能入法义三昧,让义理深刻在八识里,真正对内心起作用。——帖子详见:[略说]佛经该背吗? 该怎么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万法唯心,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当下就是佛法,舍弃当下无佛法可寻,即是轮回
想成佛就必须当下恢复圆满光明自在的佛性本然,这就是楞严经所讲的
而且方法遍布一切佛经,佛经上教导了种种正观,
透过当下随时保持这些正观,就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佛性
只要按照佛陀教导的正思维正知见正观照,就能逐渐断除妄心,恢复真心——帖子详见:[解析]佛教理论和现实情况根本照不上号?佛法和世间法是两回事?
★尔时东方,有十亿梵天,皆住慈心,来诣佛所,顶礼佛足,以众妙供供养于佛。供养毕已,各自坐于众福所生莲华之座,恭敬尊重,瞻仰如来;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诸来梵天,皆亦如是。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慈之心。
一者平等大慈。不选择一切众生故。
二者饶益大慈。能开天人善道涅槃闭诸恶趣故。
三者救护大慈。毕竟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故。
四者哀愍大慈。不舍一切众生长养诸根故。
五者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
六者出生菩提大慈。示诸众生无上涅槃大菩提故。
七者于诸众生无碍大慈。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界故。
八者虚空等大慈。救护一切诸众生故。
九者法缘大慈。觉悟一切诸众生等知真实法故。
十者无缘大慈。证离生死实法性故。
大王当知。是名慈心无量。——帖子详见:[介绍]四无量心... 节录自 法华部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慈。何等为十?所谓:
等心清净慈,普摄众生无所拣择故;
饶益清净慈,随有所作皆令欢喜故;
摄物同己清净慈,究竟皆令出生死故;
不舍世间清净慈,心常缘念集善根故;
能至解脱清净慈,普使众生除灭一切诸烦恼故;
出生菩提清净慈,普使众生发求一切智心故;
世间无碍清净慈,放大光明平等普照故;
充满虚空清净慈,救护众生无处不至故;
法缘清净慈,证于如如真实法故;
无缘清净慈,入于菩萨离生性故。
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慈。」——帖子详见:十种清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慈观
明白众生的根器和执着,知道他们尚未能明白世间苦和学习佛法
因此不会对众生生气,就像知道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就像对无知的小孩不会生气一样,只有疼惜爱惜,身心自在——帖子详见: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词解:三昧(梵文:समाधि Samādhi),又译三摩地、三摩提,意译为等持、正心行处、「心一境性」,佛教术语,意指专注于所缘境,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皆可称为三摩地)——帖子详见: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戒]就是避免接触各种让我们起贪瞋痴的因缘,这样就能避免造恶
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定力和智慧,所以先要戒除各种犯恶的机会
[定]就是运用观照能力保持定力,不堕入凡夫思维习气当中
通常的方式就是运用念佛持咒和心法观照来保持正观正念
[慧]就是由佛经的义理和心法次第修持,逐渐让我们真心体会正智
1.例如:以惭愧忏悔心的心法修持来说
由心法修持的惭愧忏悔心,藉由感动的案例,运用[四正勤]增广
然后思维忏悔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如果能真正发起,而逐渐深心明白惭愧忏悔心
能真正将心比心,这样就会有谦卑心和感恩心,对众生就会有同情心同理心
这样自然我们对于各种现象就不会起贪瞋痴
2.又例如:以[实相觉照心]来说,
对于法界实相的明白,就会深入不二心,就不会对各种事相起执着——帖子详见:[闭关实修案例问答]~[戒][定][慧]实修略说
修行一定要实修戒定慧
从戒律上避免自己沾染习气,由修定来破除干扰,由智慧观念来放下执着
这样就能破除障碍,就能修行增上
反观那些一直无法增上或突破的人, 肯定是戒定慧的修行有所不足——帖子详见:修行路上的种种考验
★尔时诸梵天众,在于佛所,各以慈目,递相瞻顾;复共同时,舒颜谛视,弥勒菩萨。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白佛言:“
大德世尊,一切智者,于诸法性,能正觉了;
「法性」
相较于「正报」「有情众生」,法界中没有「第八识」的「器世间」,称为「依报」或「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都有「佛性」能成佛,相较于「有情众生」的「佛性」,「无情众生」则称「法性」
「一切法」可泛称「一切正法、非法和一切器世间的物、相」,或依照佛弟子根器而狭隘只称「一切正法」
所以,「法性」就是「一切法」的原理,就是包含一切正法非法的原理和一切器世间的特性
之前谈「法」和「法性」,是从「有情、无情」「正报、依报」和「广义(含狭义)」「因缘」的方向来谈
所以,广义上,「法」可以泛指一切物质、法门、方法(含法、非法),「法性」则是指物质或法门方法的原理特性
狭义来说,法则是指一切法门、方法(正法、邪法),甚至更狭义只指「正法」,而一般佛门所说的正法就是「佛法」——帖子详见:「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遍知众生善恶之业,凡愚由此,生死往来;善能开悟三乘之道,及以三乘,同归一乘。
[开悟]两字在许多佛经中的用法就像[布施]
例如,佛陀在经上教导菩萨行者应该要学习[开悟]众生,就是让众生能[破迷开慧]
这种情况就像[布施],菩萨行者不断的布施众生
同样的,经上教导菩萨要不断运用各种机缘[开悟]众生,让众生[破迷显慧]
而众生在修行过程中就会不断的破迷开慧,智慧不断增上,这就是[开悟]
所以[开悟]是个过程,不是专指特定实证,悟可以有大悟小悟,直到成佛
佛菩萨教导众生就是要让众生不断[破迷开悟]——帖子详见:[实修案例问答]真假菩萨&开悟&惭愧忏悔心实修
每天拜[观世音菩萨]108拜,一跪一拜共108拜,拜的时候,要忏悔自己的罪过,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能帮助您,而您也愿意学习观世音菩萨的精神逐渐帮助众生,拜的时候就是想这些,学习大慈悲心,慈眼视众生——帖子详见:真心忏悔和老实改过就是最好的转业方法(感恩净莲师兄分享)
★一切众生,根性差别,及于烦恼缠盖之中,有如来种,普皆明见,无有谬失。
「心性」就是看其「发心」和「性、欲」,「性、欲」就是指根性、习性和欲望——帖子详见:《宝云经》: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
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
★又知诸法皆悉是空。如梦如幻。如阳焰等。无有坚实。
而大悲无尽。以善方便。令诸凡夫。见佛色身微妙之相。
佛身者。般若波罗蜜之所成就。自然真实。常住不变。犹如虚空。
「法性本空」
所以,对「有情众生」来说,「佛性」才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一切法」对「有情众生」来说,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虽有「法性」,「凡夫众生」因为对「器世间」(世俗)「一切法」的执着,所以,堕入轮回
但是,佛弟子若能明白「一切法」,明白「一切法性」,不堕入爱欲执着,就能因此成佛,故称「法性空」
也就是说,「凡夫众生」因为对一切世间相、世间法有所执着,所以堕入「六道轮回」
但是,修行者若能明白一切世间相、世间法、世间性,以及出世间法、性,而不执着,就是明白「法性空」,就能成佛
而修行者如何做到明白一切法、一切法性,又能做到「法性本空」呢?
这就像大学毕业生,可以继续修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以回头教导小学生、中学生或高中生
就像爬楼梯回头看,能看清楚下面各个阶梯高低不同,往上爬就不再执着下面阶梯的问题
回头教导低次第众生,这就要明白「法」和「法性」,也就是佛经常讲的:要按照次第说法
而又同时转头进修硕、博士,不执着低次第的「法」和「法性」,这就是「毕竟空」,就是「法性空」
也就是说:一切法随众生因缘而生,随因缘灭,这就是「法性空」;
不过,不是因为「法性空」就不应该明白「法性」,反之,明白「法性」才能不执着一切法,才能解脱,并运用一切法普渡众生
凡夫常误解「空义」,所谓「空」,不是让自己不知不智不觉,而是应该不执着,而想「不执着」,那就要知智觉而后能放下
就像,当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就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就不会堕入世俗的执着中
这就是透过知、智、觉,而能放下世俗执着,能「空」掉世俗,所以,「空」不是不知不觉,而是「无执」
也就是说:不论轮回或成佛,都是因为法(世法和出世法)。执着世间法,就轮回,反之,学习佛法、出世间法,则解脱成佛
明白「法性」「众生性」,就不会堕入执着,就能成佛,而且还能依照「法性」「众生性」来依「次第法」普渡众生。
也因此,「法」只是因缘、依报,随缘生灭,「佛性」才是成佛的根本,所以称「法性」毕竟空,而「佛性」「常乐我净」。——帖子详见:「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36.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
善男子。未得道时作如是观。是名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
(注: 我们还没得道,所以就是要像上面这样边观)
何以故。未得道时虽作是观。观皆有边。众生亦尔。既得道已观及众生皆悉无边。是故得名为大悲也。
未得道时悲心动转。是故名悲。既得道已无有动转。故名大悲。
未得道时未能救济诸众生故。故名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济。故名大悲。
未得道时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与慧共行。故名大悲。
(注: 这边很清楚讲到,真正具足智慧才叫做大悲)——帖子详见:如何修悲心(如何生起悲心) ~ 优婆塞戒经: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
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
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帖子详见:『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
什么才是真实?
如经上所说,一切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非非空非非有、非即空非即有,这就是真实的状态
简单说,就是空有一如,就是不二,也就是空有一体,亦非空有一体
也就是如虚如幻、亦真亦假、亦非真非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切,在现象上是无止尽的变化,随心念而转,心念所及,如真似幻
而其中真正的根本和真实,就是纯真,就是佛性,这才是一切变化中的唯一真实
如果没有依止纯真佛性(真正的清净光明),就是随凡夫心念而不断混沌和流转,就是无止尽的轮回
佛性代表的就是幻灭的唯一真实,真正的清净光明自在,是本体,是根源,也是特性
而在生命真假虚幻的当下中,最重要的就是念头,就是心念
每个心念,每个念头,在无止尽生命的洪流中,都有其定位与意义,也就是会影响其后果,这就是因果
因此,当下的心念,当下的念头,就非常重要,这会决定我们的未来与结果
当然,如果你相信这些,而能端正念头,学习契入佛性本体,那么,未来就会迈向光明
相反,如果你不相信或怀疑或毁谤,心念不在正途,那么当然生命就会堕入无止尽的混沌与轮回之中——帖子详见:佛法与心念产生的电疗或精神出体现象
有多少实修,就有多少作为;有多少作为,就有多少实修
这是因为,真正有多少实修,就能做多少利益众生的事情
同样的,真正实际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自己才能从中实修而得证
任何佛菩萨都是如此的,像「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像「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阿弥陀佛为众生准备了极乐世界」
所谓的「无为」不是「毫无作为」,而是「究竟一切普渡众生的作为,而且心中没有一点挂碍贪着和执着」——帖子详见:有多少实修,就有多少作为;有多少作为,就有多少实修
★若有众生,勤修福慧,不随心识,驰骛于境,非如渴鹿于旷野中,追求阳焰以之为水;
如是之人,则得见佛,恒闻说法,亦能依教,如理修行。
菩萨依止福故虽复长时流转生死。不为极苦之所损恼。又随所欲能摄众生为作义利。依止智故所摄受福是正非邪。又能起作种种无量善巧事业。乃至究竟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若诸菩萨于福于智随阙一种。决定不能证于无上正等菩提。
什么是佛门心法?
佛法的心法其实就是~
先透过佛陀的教导,明白法界真相,生命的实相明白[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然后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作用的正确修行引导,
由正确的心念观行,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这种解脱轮回方法就是佛法的心法
其实心法并不稀奇,
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在使用
因为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在用这颗心(心识作用)
每分每秒心识作用都不停息,不断的起心动念
只不过一般人并不明白其原理和作用,而且都用在负面的方向
所以我们凡夫每天都在错误的使用心法
因为一般人常用的是凡夫心,大都是负面黑暗的思维心绪
例如,贪心,嗔心,痴心,爱欲心,仇恨心,烦恼心,恐惧心,狂妄心,傲慢心,忌妒心…
又因为累劫累世这些凡夫心不停的积习增长,
所以我们不断的堕入情绪,执着表相虚妄而生死轮回
而佛菩萨和圣者因为明白法界和生命的真相
所以用的是正确的心法,例如:慈悲心清净心光明心平等心无染心…
因此能解脱虚妄和轮回,而且能在法界中自由自在的变化
而我们只是不明白这些道理,也不明白宇宙和生命的真相
执着于表相和生死,因为恐惧嗔恨和爱欲,所以一直不断轮回
其实我们不仅对于心和心法不了解
我们凡夫对于世间种种物质和物理或化学现象也不够了解
我们一般人对宇宙(法界)和生命的了解更是有限
我们对于每天生活周遭所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动植物或气候环境的原理并不了解
我们不明白地水火风空的特性,或各种元素的化学特性,或物理原理
所以我们对于自然的运用很有限,无法有效的运用科技,而且可能破坏多于有益的建设
同样的,人类对于大脑的运用和开发也很有限
人类对于心识的作用的原理和训练并不了解
对生死的生命真相也不明白,所以无法解脱轮回
[佛法]不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也不是现在或几千年前才存在
[佛法]就是教导我们明白上面所讲的心识的原理和真相
[佛法]就是介绍法界真相和众生生命的真相,以及轮回的现象和解脱的方法
[因果轮回]和[法界]一切都只是众生心识作用下的现象
透过[布施],放生,施食来培养慈悲心,同理心,舍离心,欢喜心,感恩心
透过[戒律]和学习[忍辱],来断除上述讲的批斗挑拨种种负面的心念和行为
透过[精进]实修~念佛,持咒,拜佛,和[三昧(禅定)]观修,
来熟悉心识作用的运作和控制,增长专心和[定力],破除负面心念
透过读诵佛经,学习法义,明白法界真相,增长[智慧],破除执着,
次第增上清净慈悲平等光明心,而逐渐恢复佛性成佛——帖子详见:[略说]什么是因果轮回?佛?佛法?佛教?佛门心法?
分别心也是虚幻,五阴(五蕴)觉知等各种心识作用都因无明愚痴因缘执着而生妄境,本质上也是生灭虚幻的
「心内相」也有两种,一种真心,一种妄心
「真心」就是所谓的真心实相本体佛性,真如一如没有差别,清净圆满没有障碍,虽如此但细微隐密,众生难以发现,
而且不论众生因生死变异轮回一切处,这真心都恒常不坏
反观「妄心」就是心念的分别觉知攀缘思虑忆念思想等心识作用,虽然念念相续不断而能生一切种种境界,但其实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帖子详见:『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
请您阅读楞严经50阴魔的前30种,就能明白其问题
前面20种魔扰就有讲到看到佛土或地狱
其实这些就是修行过程的心识作用.....
这应该找时间好好讲清楚,
很多佛经都要以实务的方式讲清楚
不过因为论坛上大家的问题很多,所以末学没时间讲这些重要问题
(附加说明:
不同佛经会做不同次第和方向或层面上的教导
有的佛经是以某些法门来方便引导众生断恶修善往生净土
有的佛经则会解说其中修行的原理和心识的作用
例如,这些原理在楞严经讲的很清楚,不过楞严经的经文可能比较深,
所以如果不是有经验的实修者,可能不容易明白
以念佛持咒诵经来说,
精进实修者,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在梦中会看到佛国或者佛菩萨或甚至天上鬼道地狱,
以佛的方便愿力来说,修行者只要专注在修行上,
就能逐渐转俗念为正念而和佛菩萨相应,而得到救度
如果由原理上来看,
由楞严经可知,上述现象是属于心识作用的现象,
因为修行者念念都是佛号想的都是佛国佛菩萨和修行,所以梦境就会出现这些,
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虽然如此,但是这种转念对断除俗念有帮助,
不过,如果执着于这些境相,这在修行上就会产生偏差,
可能引发魔扰,或者佛菩萨会示现各种考验来磨练修行者,
这些现象就是楞严经上讲的50阴魔境,
结果是因为魔扰而误入歧途,还是通过佛菩萨的考验,
这就要看修行者学的是外道邪见,还是佛法正知见
所以就算是念佛人,也应该保持清净光明心,这样才容易和佛菩萨的愿力相结合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梦境中遇到恐怖的事情,念佛持咒却没用,
后来一定要专心或入清净心光明心念佛持咒才有用,
这道理就在此,就在心法
所以只要众生着相,就容易出问题,不论是好相或坏相)——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419楼
基本上,「五蕴」或「五阴」就是指众生自己的意念或心识作用,就是知见观念问题——帖子详见:「魔」是虚幻、空无的吗?(浅谈「空」、「虚幻」和「魔」)
★世尊!我今欲于如来、应、正等觉少有所问,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世尊!菩萨云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少用功力,安乐无倦,而能速证广大佛法?
菩萨云何,在生死中,不受无量众苦逼迫,于诸佛法速得圆满?”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弥勒!汝于我所,常有所问;今所问义,最顺我心。汝今哀愍诸天及人一切世间,无量众生,多所利益,多所安乐,故能问我如是之义;吾当为汝,分别演说,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言无虚妄]故名[如来]。
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是故名[应]。
[如其胜义][觉诸法故]。名[正等觉]。
★“佛子!若有众生,为求菩提,而修诸行,愿常安乐者,应修慈心以自调伏。
须菩提言:「何义故名[菩提]?」
「须菩提![空义]是[菩提义],[如义]、[法性义]、[实际义]是[菩提义]。复次,须菩提![名相言说]是[菩提义],菩提实义不可坏。[不可分别]是[菩提义]。复次,须菩提![诸法实相不诳不异]是[菩提义],以是故名[菩提]。复次,须菩提!是菩提是[诸佛所有]故名菩提。复次,须菩提![诸佛正遍知]故名[菩提]。」——帖子详见:何等是[菩萨行]?何义故名[佛]?何义故名[菩提]?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大般涅槃经》:
「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楞严经》:
「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上面,就是佛陀说明在佛陀所讲的各种佛经中,所讲过的上面种种名相,都是依照不同面相,来说明同一道理
例如:「首楞严三昧」是以三昧神通境界来说,「般若波罗蜜」是以般若智慧来说
「菩提」是从果位上来说,「真如」则是从意识型态上的「正真」和「一如」来说
「涅槃」就是从修行的境界次第终结上来说,指大乘的大涅槃,真正涅槃,无余涅槃,小乘则是有余涅槃
「佛性」就是从「有情」能成佛的原理特性来说,「大圆镜智」则是从转「识」成「智」的成就上来说
「空如来藏」就是以清净后的「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来说,就是「第九识」「庵摩罗识」——帖子详见:「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即[菩提心]。无有二相。
善男子。[自觉悟心]有四种义。云何为四。
谓诸凡夫有二种心。诸佛菩萨有二种心。
善男子。凡夫二心其相云何。
一者[眼识乃至意识。同缘自境]名[自悟心]。
二者[离于五根心心所法。和合缘境]名[自悟心]。
善男子。如是二心能发菩提。
善男子。贤圣二心其相云何。
一者[观真实理智]。
二者[观一切境智]。
善男子。如是四种名[自悟心]。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
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
佛言。
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
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
作是思惟。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结此手印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
唵(一)菩地(二)室多(三)牟致波(二合四)陀邪(五)弭(六)
此陀罗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复退转。去来现在一切菩萨。在于因地初发心时。悉皆专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圆正觉。
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月轮成熟观察。
是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帖子详见:四种[自觉悟心]能发菩提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慈之心。
一者平等大慈。不选择一切众生故。
二者饶益大慈。能开天人善道涅槃闭诸恶趣故。
三者救护大慈。毕竟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故。
四者哀愍大慈。不舍一切众生长养诸根故。
五者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
六者出生菩提大慈。示诸众生无上涅槃大菩提故。
七者于诸众生无碍大慈。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界故。
八者虚空等大慈。救护一切诸众生故。
九者法缘大慈。觉悟一切诸众生等知真实法故。
十者无缘大慈。证离生死实法性故。
大王当知。是名慈心无量。——帖子详见:何谓[四无量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慈观
明白众生的根器和执着,知道他们尚未能明白世间苦和学习佛法
因此不会对众生生气,就像知道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就像对无知的小孩不会生气一样,只有疼惜爱惜,身心自在——帖子详见: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如是修习,于念念中,常具修行六波罗蜜,速能逮及诸忍之地,速得圆满无上正觉,
关于[三忍]或[三法忍]有诸多解释,这边提供其中一解
所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生忍]对象是[众生],就是对一切众生能忍,所以叫[生忍],此尚执着[众生相]
[法忍]对象是[法],就是对一切法能信受奉持,所以叫[法忍],此尚执着[法相]
[无生法忍]则是不着[忍][不忍]两边的最高境界,金刚经云”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帖子详见:如何发无上大愿,成就无上法财? ~ 优婆塞戒经
世尊金刚体 权现于化身
佛非血肉身 云何有舍利
方便留身骨 为益诸众生
法身是正觉 法界即如来
此是佛真身 亦说如是法——帖子详见:释迦佛示现短寿的原因(世尊金刚体,权现于化身,法身是正觉,此是佛真身)~金光明经
在做的过程如果能够用心和坚持,,佛菩萨必定会加持,,智慧自然就会逐渐显露——帖子详见:什么是行法?
★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最上功德,庄严其身;尽于未来,常住安乐;亦能除灭,一切众生无始已来诸业重障。
复次贤护。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具足甚深难见摄受正法。即欲宣说是三昧(附注:诸佛现前三昧,即念佛三昧)者。应当更受十种胜法。
何等为十。所谓[如来十力]。
云何[十力]。
贤护。是中[如来是处非处力]者。
如来于诸处非处事。能以正智如实知故。
贤护。如是处非处事。如来能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处非处力]。
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一切世间终无有能如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一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一切至处道力]者。
如来于一切处道差别。皆以正智如实知故。
贤护。如是一切至处道事。如来能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至处道力]也。
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二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世间种种界力]者。
如来于世间种种诸界无量差别。能以正智如实知故。
贤护。如是世间种种界事。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世间界力]也。
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三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心行力]者。
如来于诸众生种种心行无量差别。皆以正智如实知故。
贤护。如是众生种种心行无量差别。如来能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知心行力]也。
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四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
[如来知众生诸根差别力]者。
如来于众生诸根种种差别。皆以正智如实知故。
贤护。如是众生诸根种种差别。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是则[如来诸根差别力]也。
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五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禅定力]者。
如来于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生起烦恼及以灭除。斯以正智如实知故。
贤护。如是一切禅定解脱三摩跋提生起烦恼乃至清净。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是则[如来禅定力]也。
如来得已知真正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先所未转。
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六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
[如来业力]者。
如来于彼一切诸业种种差别。及彼未来和合得报亦无量差别。如来斯以正智如实知故。
贤护。如是诸业种种差别。未来得果亦复差别。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斯则[如来知业力]也。
如来得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先所未转。
若彼世间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七业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
[如来天眼力]者。
如来常以清净天眼过于人眼。
见彼未来诸众生辈死此生彼。
其所受身或美或丑或善或恶。
所得诸色或好或恶或妙或粗。
或生善道或生恶趣。
又见众生所作诸业或善或恶。
有诸众生。具身恶业具口恶业具意恶业。诃骂圣人诽谤正法坏和合僧。
具足如是诸恶业故。身坏命终生于恶道。
又诸众生。具身善业具口善业具意善业。恭敬圣人尊重正法供养众僧。
具行如是诸善业故。命终得生人天善趣。
如是等事皆如实知。
贤护。如来以净天眼见诸众生死此生彼。乃至命终生于天上。是则[如来生死智力]。得是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彼世间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若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八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如来宿命智力]者。
如来能以诸宿命智。知于过去诸宿命事。
所谓众生生此死彼。或于一处初受一生或二或三或五或十或百或千。乃至或受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如是乃至无量转劫。无量定劫无量转不转劫等。皆如实知。
又于彼所生趣。如是处如是家。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相貌如是生中。如是服食如是所作。如是善恶如是忧喜。如是苦乐乃至若干寿命等。亦如实知。
又于某处舍彼身已复生某处。如是身相如是所说如是所经。乃至寿命诸过去事。皆悉知故。
贤护。如来能以种种无量诸宿命智。知彼众生宿命所经。始自一生及无量生。乃至寿命诸过去事如实知者。是则[如来宿命智力]也。
得是力已处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若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九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
[如来漏尽力]者。
如来能尽一切诸有。无复诸漏。心慧解脱自觉法已。是故唱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贤护。如来如是能尽诸漏。心慧明脱自证知故。故言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如实知者。是则[如来漏尽智力]也。
如来得已处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
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若斯转者。
贤护。是为[如来第十智力]。菩萨摩诃萨当应修学具足成满。
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读诵受持思惟修习是三昧者。则能摄受[如来十力]也。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十八不共等觉法。 十力明智诸佛同。
菩萨修习此妙禅。 自然成就斯二种。——帖子详见:什么是[如来十八不共法]和[如来十力]? ~ 大集经贤护分
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
何等十。
1.于菩提心得坚固力。
2.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
3.多闻得不忘力。
4.往来生死得无疲力。
5.于诸众生得坚大悲力。
6.于布施中得坚舍力。
7.于持戒中得不坏力。
8.于忍辱中得坚受力。
9.魔不能坏得智慧力。
10.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若有众生于今现在若我灭后。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信乐者。当知是人悉皆得是菩萨十力。——帖子详见: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 ~ 首楞严三昧经
何等名为[不共法]也。
所谓如来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般涅槃。于其中间如来所有三业智慧为首。
1.[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2.[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3.[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又诸如来
4.[知见过去无有障碍]。
5.[知见未来无有障碍]。
6.[知见现在无有障碍]。
又诸如来
7.[所为无有错误]。
8.[言无漏失]
9.[意无忘念]
10.[无别异想]。
11.[常在三昧]
12.[无不知已舍]。
又诸如来
13.[意欲无减]
14.[精进无减]
15.[禅定无减]
16.[智慧无减]
17.[解脱无减]
18.[解脱知见无减]。
贤护。是为[如来十八不共法]。彼[菩萨摩诃萨]当应修习具足成满。——帖子详见: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 ~ 首楞严三昧经
★佛子,若诸菩萨,修习慈心,应在空闲寂静之处,以清净信,摄诸心法,观察其身上下,皆微尘聚,地水火风和合所成;复应思惟,即彼一一微尘之内,皆有虚空;是诸虚空,莫不悉以容受为相。又应想念,彼诸微尘,清净明彻外如琉璃,内如紫金,庄严妙好,柔软芬馥。
彼比丘若欲至[阿兰若处]。应当思惟八法。何等八。
一者[我当舍身]。(附注:修行寂静禅定,首先一定要破除我身的执着,即金刚经讲的我相人相)
二者[应当舍命]。(附注:再来就是破除我命的执着,就是金刚经的寿者相,圆觉经的寿命相)
三者[当舍利养]。(附注:再来就是舍掉一切物质欲望需求)
四者[离于一切所爱乐处]。(附注:再来就是舍掉一切感官觉受贪着)
五者[于山间死当如鹿死]。(附注:这一样是破除我命)
六者[阿兰若处当受阿兰若行]。(附注:在寂静处要真正让内心寂静清净,表里如一)
七者[当以法自活]。(附注:思维佛法禅观而活,不是像凡夫靠饮食而活)
八者[非以烦恼自活]。(附注:不是像凡夫整天烦恼物质欲望而活)
迦叶。是名八法。
阿兰若比丘所应思惟。思惟已当至阿兰若处。——帖子详见:什么是[阿兰若比丘]?[阿兰若法]?(如何修寂静禅定?) ~ 大宝积经
基本上,修行就是透过心念思想观念,在精神上和行为上的调整,这也是身心进化的方法(尤其在提升精神次第)
不过,过程中,当然也可能受到「精神界」中其他意念思想的侵犯或干扰,所以,也是要小心的
因此,对于初学者,一开始应该选择比较安全(静且净)的环境,避免被干扰或侵犯而对身心产生不良后果
(静就是安静没有物质界的干扰,净就是清净光明,没有精神界的侵犯和干扰,可正心念佛,祈求佛菩萨护持)
等到日后,因为自己心念能力的增加,以及持戒和断恶修善而减少恶缘增加善缘,这样就不容易受到恶意的鬼神干扰
所以,初学者可以选择「默念佛号」、或「净心拜佛」以及「诵经」这些安全没副作用的方式,而不要单纯内观冥想,这样容易有魔扰——帖子详见:什么是实修?什么是智慧?
佛法是心法,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万法唯心。
根据心念的共振共鸣原理,请参阅: [视频]:科学与佛教汇合之处
就是心念的第六识意念作用,会和第八识起交互作用,而和法界起不可思议的神通作用。
按佛经说法:佛菩萨和凡夫众生的差别就是第八识净化和堕落的差别结果。第八识有造作一切的神通功用。
也就是说:当您真心相信,心就会产生作用和功能,就会和法界的真理产生相应的共振共鸣作用,就会产生真正的功德。
所以,佛经上说:信为功德母。——帖子详见:佛经中讲的种种功德是真的吗?
所谓「信为功德母」,这是因为:
「相信和信心」能让众生或修行者与正法相应,以此逐渐修行显露真心佛性而成就真正功德
反之,如果不信或退失信心,那就是由原本或退回被累世所累积的第八识恶种子习气所主宰——帖子详见:以「法性原理」来看「认『真』」
[表法]就是用戒律来告诉你不可以吃肉,不然会有因果报应
那你就要遵守戒律,用忍(六度中的忍辱)的方式来抗拒吃肉的念头
又例如以要求打坐姿势的方式来学习禅定,由外而内
[心法]就是用(告诉您)正确的知见和观念以及观想方式来保持正观和清净自在
就是让心慈悲和清净安定,自然就会不想吃肉
禅定的方式也是如此,由内观而外,心清净光明,外在就会合乎表法
[甚深心法]就是要懂上面这些原理,知道根本实相和一切相貌以及原理和运用方便
[表法]就是由表相来规范
[心法]就是以心来引导和转化
[甚深心法]就是明白实相,明白这一切道理,能随缘运用表法和心法来摄受和引领众生——帖子详见:什么是[表法]?[心法]?[甚深心法]?[显]?[密]?
依照佛教的说法:四大是指「地」坚、「水」湿、「火」暖、「风」动 四种特性,而且物质都是由这四种特性所组成的。「四大皆空」就是告诉众生,不要执著肉体和一切外在物质,这些都是生灭不实的。
其实,佛法中不只讲四大,例如:「楞严经」中讲「七大」。就是四大+「空」「见」「识」。
一般来说,修行次第愈深入就会愈讲愈细微,而且根器次第不同,说法也不尽相同,可能会以高破低,以深破浅。——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修行就是为了恢复佛性而成佛
不过,一般凡夫俗子无法明白真心佛性
必须要有次第过程和方便法门
修行不是靠妄念来除去妄念
而是靠学习佛陀讲的各种次第的正念法门来除去妄念
而这些都要依靠前六根六识才能逐渐办到
要靠眼耳鼻舌身意——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帖 310楼
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会造成众生互相干扰障碍或惧怕或缔结仇恨而争斗,最终将引起庞大的共业效应
这些都是心念的力量,些微的善念或恶念都能由涟漪逐渐扩大而影响着你我和周遭一切
所以,想要拥有美好的人生,那就要用正向光明的观念和方法,来消除或转化累世所累积的错误知见和习惯以及阴影——帖子详见:心念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
★复应观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一一众生所有支节,一一支节所有微尘,皆亦如是。若诸菩萨,于自他身一切众生,作于如是决定解已,复应想念自身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佛国;其中宫殿,琉璃所成,白银为门,黄金为柱,广博崇丽,光影洞彻,宝堂间列,宝墙围绕,宝阁宝楼,处处分布;其中各有诸天宝床,重茵绮褥,敷置其上;复有无量上好园苑,围绕庄严;其园苑中,皆有浴池,悉以七宝而为提岸,黄金栏楯四面周匝,清泉长流引注其中,香末为泥,金沙间错,八功德水,弥满澄净;波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菡萏开敷,周布其上;其池四边,多诸宝树,真珠为花,光色滋荣;其果成熟,香味具足,于诸树下,置天宝座;一一座前,宝器行列,甘露美食,莫不充满。复应想念,如是一切诸佛国土,青绀琉璃,以为其地,众妙七宝,绮错庄严;是诸土中,所有微尘,清净细妙,如天上宝,其光晃曜,如盛明日,其色美好如阎浮檀金,香气氛氲如乌罗伽栴檀,质性柔软如迦旃延衣,触著于身能生悦乐。
错误或负面的[观念](想法,念头,知见,认知)
会产生身心(或内外)两种负面的影响
1.错误或负面的想法会造成悲观,或愤怒,或怀疑,或忌妒,或傲慢,或痴迷等种种负面心理
这些心理因素或情绪反应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人类大多数的病痛都是如此
再者,因为错误的观念,所以用错误的生活方式,因此引起更大的外在伤害
这两种内外的伤害,就造成众生的苦难
2.除了上述影响,错误或负面的想法,例如:悲观,或愤怒,或怀疑,或忌妒,或傲慢,或痴迷
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或对立,或冲突,或争执,或仇恨,或报复,或杀害
甚至造成战争等更大的毁灭伤害
上述两种情况如果没有导正,
就容易一再循环或像蝴蝶效应,而引起种种更大的负面效应和结果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正观]的重要性
学习正确的知见和观念,随时保持正观
这样就能改善自己的身心情况,甚至改变家庭和社会以及一切众生
再者,上述这些负面观念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的想像
同样的,[正观]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人类的理解
只要能打开心胸,就能逐渐明白心念的力量和不可思议
就能明白法界清净光明的力量——帖子详见:错误观念的负面影响与正观的重要性
万法唯心.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当下就是佛法,舍弃当下无佛法可寻,即是轮回
想成佛就必须当下恢复圆满光明自在的佛性本然,这就是楞严经所讲的
而且方法遍布一切佛经,佛经上教导了种种正观,
透过当下随时保持这些正观,就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佛性
只要按照佛陀教导的正思维正知见正观照,就能逐渐断除妄心,恢复真心
所以有些不明白心法观照的佛弟子会担心当下观照的是妄心
其实这是多虑了,也是因为不明白佛陀讲的正观,以及不明白实修的原理,所以才会担心
心法观照是依照佛陀教导的不同次第的正确知见和思维,所以根本不会有妄心的问题
第八识的善恶种子虽然会浮现,造成第六意识的善恶思维
但是实际的修行还是要由第六意识思维正法,依照正知见正思维来正观照
而让妄心依照正观正见来逐渐契入本心,所以不用担心妄心的问题
只要好好阅读佛经,依照佛陀教导的正见,这样就不会产生问题
这些方法和原理,佛在楞严经和般若经都讲的很清楚,
不过佛弟子因为根器和业障的关系,所以虽然或许看了经文,但是体会有限
所以心法的思维观照是非常重要的,这才是进入根本实修的阶段——帖子详见:[略说]心法就是佛法,也是世间法
★作是观已,即应想念,从此东方,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来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彼诸世界,所有众生,皆亦如是。
又应想念,如是六道一切众生,皆同威仪,色相相似,其身柔软常有香气,丈夫之相,具足庄严,离诸苦恼,受天快乐。
是诸众生,若须衣服庄严之具,即时往诣劫波树下,随其所须,应念而得,种种众具以为严好;
譬如他化自在之天,复有香风从八方来,其风触身,令心适悦,有诸乐器,无人抚击,随风回动,出妙音声。
是诸众生或在宫殿、或游园苑、或有食于诸天美食、或执宝器而饮甘露,
或有坐于莲花之台,身佩璎珞,两边垂下,财宝充满,众具备足,
随其所好,种种欢娱,面目熙怡,身心悦怿,体常无病,盛年好色,不老不死,功德势力,皆同一类;
无有为人之所使者,悉能摧灭淫怒愚痴,当证菩提,究竟安乐。
治病其实很容易的
因为病的根源就是第八识的无明种子,
病的根源就是我们平常的妄念
所以只要收摄六根,只要调整心境
然后一心念佛或持咒
第八识的清净种子,或者佛性原本光明圆满的功德就会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佛性显露,报身自然转变
所以身体就会清净,病就会自然消除
这样病痛很快就会痊愈
当然,一开始这对一般凡夫并不容易,因为已经累积了累劫的业障
所以[清净心][慈悲心][光明心]这是需要练习的
只要多练习逐渐熟练后,就能逐渐消除无明种子
智慧和身心状况都会大大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这不仅是治病有用, 这用在人生各方面都有用,
而且最终要脱离六道轮回仍是靠这个道理
就在于转化心念,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
您的念头决定您的去处
念佛往生也是这个道理——帖子详见:[法门实修]如何治愈自己的病痛?改善自己的生活?
只要熟读佛经,就会知道[作意]是必然的,不是不可以,而是方向要正确,这样才是正观
如果熟读[楞严经]就会知道还是要由六根起修,才能清净第八识,这是必然的过程
所以[作意]本来就是实修法——帖子详见:您懂实修吗? 懂[作意]吗?
★“佛子,是修慈者,若在如是众生之中,见一众生于已有违,心缘于此,不生爱念,则应以智慧,深自观察,我往世中,定于此人,作重业障;以是因故,还于今日,障我菩提;我若于此人,不生欢喜,则于余一切众生之处,皆亦不应而作饶益。何以故?以无始时来在生死中,无一众生非于过去曾害我者;若于此众生,不生怜愍,于余一切,当亦复然。我今普于一切众生,皆行饶益,是故于此,决当慈念。
★复应思惟,瞋恚因缘,能令众生,堕于地狱,若怀怨结,后必生在毒蛇之中;若我来世,受斯报者,当令彼人,深快其意。故应舍离所有瞋恚怨结之心。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多瞋众生,在在生中,所受之身,恶毒充满;故应修习慈愍之心,永远离于瞋恚怨结;平等平等,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什么才是真正「深信因果」?
就是,你真正明白「法性原理」的时候,你能「见性」的时候(这个「性」包含法性、佛性、众生性)
这时候,你看到因,就会知道果,又或者,你看到果,就会知道因,因为,因果道理就是如此
等你明白法性原理的时候,你「见性」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因和果
这时候,才能称为真正「深信因果」
(也就是,真正的深信,那应该是你能真正明白其原理与相貌,而不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
如果是「你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相信」,这以前说过,这叫善根,属于愚信、迷信,就是还没开窍还迷惑不懂
如果能明白原理与相貌,能印证,真正懂,这叫智信)
愚迷者因为不信因果、不明因果,所以,自己犯错了,受苦报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因为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明白法性原理,没有见性,所以,无知无觉,整个在混沌之中,随业流转——帖子详见:「深信因果」的法性原理
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
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瞋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诸佛世尊,为诸众生~ “无智作恶,计我、我所,执着于身,颠倒疑惑,邪见分别,与诸结缚恒共相应,随生死流远如来道”故,出兴于世。——帖子详见: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生 ~ 华严经 普贤行品
★“若如是思惟,离瞋结已;次应想念,十方诸佛,与诸菩萨声闻大众,俱来入我诸佛国土宫殿之中。
为瞋恚人说慈悲法;——帖子详见:[转]遵佛所说 - 次第说法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意见冲突的时候,修慈悲观或觉照生灭虚幻法义——帖子详见:[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有智慧的人看到众生造恶业,也能不生气不用忍,就能和善的劝阻
需要忍,那是自己脾气不好智慧不足的征状——帖子详见:[问答]如何劝化父母?
★是诸如来身量大小,过人一倍,具诸相好,端正香洁,以天衣服,庄严其身,各各坐于千叶莲花师子之座,一一无量众所围绕,覆以宝盖,悬众宝幡,种种璎珞,周匝垂布,有天乐器,不鼓自鸣,其音和雅,闻者喜悦,香风徐动,吹诸宝树,幢幡盖网,璎珞等物,出妙音声歌赞如来种种功德;黄金为器,七宝庄严,其器光明,犹如日月,所有香气,如坚黑栴檀,甘露满中,而以供养诸佛菩萨及声闻众,其诸菩萨阿罗汉等,皆于如来最上法中,游戏快乐。
★复应想念,一切众生,皆于诸佛座前而坐,佛为演说修慈之行,如我今时之所修习,言音美妙,悦可其心,令诸众生,获最上乐。譬如有人,得甘露浆,而以洗沐,息除劳苦,形神休畅;此亦如是,以法沾心,灭诸烦恼,身心寂静,永得安乐。
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恚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
(以上法乐,修行者可自行细细反省、品味)——帖子详见:「维摩诘经」:『无尽灯』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空三昧]。
菩萨深观一切诸法有可说性。是可说性不可说。性中无故。名[空三昧]。
云何[无愿三昧]。
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可宣说故。有我有我所。有我有我所故。则名为苦。
菩萨摩诃萨破邪想故。知一切法不可宣说。
是故不着我及我所。无我无我所故更不愿求。是名[无愿三昧]。
云何[无相三昧]。
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不可宣说。以不可说故悉无一切烦恼之相。以无相故名为寂静。修寂静故是名[无相三昧]。——帖子详见:三三昧 ~ 菩萨善戒经三三昧 ~ 菩萨善戒经
《大般涅槃经》:
「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楞严经》:
「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上面,就是佛陀说明在佛陀所讲的各种佛经中,所讲过的上面种种名相,都是依照不同面相,来说明同一道理
例如:「首楞严三昧」是以三昧神通境界来说,「般若波罗蜜」是以般若智慧来说
「菩提」是从果位上来说,「真如」则是从意识型态上的「正真」和「一如」来说
「涅槃」就是从修行的境界次第终结上来说,指大乘的大涅槃,真正涅槃,无余涅槃,小乘则是有余涅槃
「佛性」就是从「有情」能成佛的原理特性来说,「大圆镜智」则是从转「识」成「智」的成就上来说
「空如来藏」就是以清净后的「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来说,就是「第九识」「庵摩罗识」——帖子详见:「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万法唯心,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当下就是佛法,舍弃当下无佛法可寻,即是轮回
想成佛就必须当下恢复圆满光明自在的佛性本然,这就是楞严经所讲的
而且方法遍布一切佛经,佛经上教导了种种正观,
透过当下随时保持这些正观,就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佛性
只要按照佛陀教导的正思维正知见正观照,就能逐渐断除妄心,恢复真心——帖子详见:[解析]佛教理论和现实情况根本照不上号?佛法和世间法是两回事?
最重要的就是在当下的一念,这每一个当下的一念,就决定未来的走向
世俗的一切终究会消逝和随着轮回而幻灭,
而当下的一念却可以决定我们逐渐走向光明还是不断陷入浑沌——帖子详见:众生平等,&实相与差别相
一切都是[妄念], [累劫无明所累积的错误知见](就是邪知邪见,就是愚痴)和[恐惧的习气]
这愚痴和恐惧的习气种子一直造成日后不断的轮回,
因为遇到任何事情都没有佛法的正知见, 都是用邪见, 所以不断的轮回,
事情就是如此,世界末日也是如此——帖子详见:[探讨解析]以佛法般若实义回覆: 2012马雅预言世界末日
★“复应想念,如是一切宝幢幡盖,衣服等物,所有微尘,光明朗曜,出过于日,柔软细滑,如触天身,所出之香,如牛头栴檀,其色清净,如毗琉璃宝,一切物像,皆于中现。
★又应想念,彼诸如来,一一如来身之微尘,柔软光色,转加殊胜,比前微尘,逾百千倍。
★复应观察,我所思念,一切众生,性空无我,如梦如幻,如阳焰如眩翳,一切诸佛亦复如是,自性皆空本无有我。凡夫无智,于彼妄执,有我自性,是故不能解脱生死。
★复应观察,一切诸法,体相微细,皆悉空寂,凡夫之人,以自分别,生诸境界,自分别中,还自系缚,乃至未了心之自性,齐尔许时,如在梦中,妄着诸境。
★复应观察,一切三界皆悉是空,空不碍空,我今慈心,犹为狭小。又应思念,如一切众生及以诸佛,性空无我,当知我身亦复如是,一切国土亦唯想念。
其实众生实有,但是,不是众生所认为的实有
其实众生非实有,但是,也非众生所认为的非实有
因为众生不论如何认为都有执着, (注一,以下说明)
真正达到没有执着的状态, 就不会有[实有]和[非实有]的问题,
而能随缘随处幻化, 所以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注一)这分开两方面来说,
一个就是众生对自己(我)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我相寿者相(就是生命)
另一个就是众生对外在众生的执着, 这就是金刚经讲的破除人相众生相
以众生来说, 因为执着于自己,所以八识变现为实有,这会产生[虚妄]的[实体]而不断轮回
[实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活着而且都有痛苦, [虚妄]就是说其实这个[实体]也是幻化的
所以说亦实亦幻, 就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对生命的执着也是同理
这是对于自己来说, 所以一位菩萨行者想度化众生,可是自己真的认清楚自己了吗?
这点是要好好思维的
另外,我们对于外在众生也是如此,和上面道理相同,所以菩萨行者也要认识清楚众生
这些其实都不容易的, 所以有观照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四无量心中的大乘实相义舍观
观照众生佛性本然圆满光明,众生和我们自己都平等圆满,
这样菩萨行者在行菩萨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例如众生很难度,刁难我们)
这时候就该用这个光明舍观, 就能够释怀了
或者直接观照刚刚上面讲的金刚经实义,也能够放下度化众生的执着
我们确实需要去救度众生,而且是用[真心]
其实这[真心]就是在救度自己,会因此圆满契入佛性本然而成佛
但是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破除自己对四相的执着——帖子详见:简单说明~[念佛][持咒][诵经]的[方便义]和[究竟实义]
舍观
明白众生本体佛性皆清净无染,自己佛性亦然,无我相众生相,无失亦无得,入甚深思维观照,当下解脱
这是实相般若的舍观,比一般的舍离心更超越——帖子详见:分享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实修观照法
本性清净,就是佛性
法性本清净,就是一切法界
所见诸有因妄念起,就是因第八识无明种子而起
这道理和上述的不二是相同的
外性(法性)只是特质现象,就是特性,
这并无实际,因为和清净佛性不相干,所以只是虚幻
问题在于众生执著攀缘能见所见,第八识无明种子而起相应作用
这时候诸性诸有才变成对凡夫有意义,所以相应诸有诸性而轮回
举个白话的例子来说比较容易了解
就像丑女和美女,只是表相,与您的清净佛性无关,
但是如果起攀缘,就会产生阿赖耶识的无量神通作用
能见,所见,见性,法性,和第八识的关系,(如上如下)
这些道理用下面两点来理解就容易明白
1.「三摩钵提」由清净佛性幻化神通诸有以方便普渡众生
2.或者凡夫妄想执著而变化六道轮回,这也是由第八识所创造
这就是第八识的力量,轮回或者成佛,都是由自己第八识所变化
第八识如果净化无染,就是由佛性起作用,由清净心自在变化,这就是成佛
第八识如果妄念杂染,就是由妄心起作用,由执著起变化,这就堕入六道轮回——帖子详见:[问答集锦]收录网友与末学短消息问答,仅供参考 12楼
什么是法界的真相呢?
就是众生虽然表相上有生死,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绝对的死亡或出生
只是因为对六道的执着抓取不放,所以一直累世轮回
也就是因为种种无知害怕恐惧和情爱欲望贪着, 无法认清六道轮回的真相
因为对表相的执着,所以无法脱离轮回引力的控制
其实,轮回或解脱是可以自主的,
如果众生因为对表相的贪瞋痴, 这心念就不由自主, 就会堕入轮回
就像您对梦境中事物情境的执着, 这梦就一直持续, 如果您能破除梦境, 知道梦境是虚幻, 梦就醒了
如果众生对世俗能放下执着, 就能超越表相, 而投生清净的天道, 甚至脱离六道轮回的引力控制而成佛
六道轮回其实是自己造成的, 是自己的心念造成的
六道轮回的引力就是自己心念执着的力量
而这解脱轮回的诀窍, 就在于心念的超越和自主性
佛就是究竟圆满的超越者——帖子详见:[略说]法界真相
而最重要的就是在当下的一念,这每一个当下的一念,就决定未来的走向
世俗的一切终究会消逝和随着轮回而幻灭,
而当下的一念却可以决定我们逐渐走向光明还是不断陷入浑沌——帖子详见:众生平等,&实相与差别相
★作是解已,复应观察,彼诸所有一切微尘,一一尘中,皆有三世诸佛国土,是诸国土,最极清净,超过于前所有佛国,三世诸佛三世众生,及以三世庄严之事,皆悉具足。
★三世劫数入于一念,一一念中,三世诸佛坐一切处,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入禅定、或说妙法、或餐美食、或饮甘露,一一佛前,三世菩萨及阿罗汉,围绕而坐,三世快乐,充满其身;亦自见身,在诸佛所,受于如是三世安乐。复应想念,一一念中,我三世身,各持无量上好供具,而以供养一切诸佛、菩萨声闻,及以施与众生之类。
★于一一念,从其身出种种香云,云中复有无量宝盖,庄严绮饰,弥覆一切诸佛如来菩萨声闻,及以六趣众生之上。
其云复雨天之甘露,及坚黑牛头栴檀香末、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妙香花、妙意花,皆从空中,缤纷而坠;
电光烈曜,如日舒景,雷音震动,闻者悦豫;一切诸佛菩萨声闻、及诸众生,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四威仪中,其身恒受最上安乐。
一切的秘密就在于[引力]
除了科学所讲的[万有引力], 佛教讲的就是[念力]
因为众生各自的念力,
所以吸引[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基础特性物质), 而形成众生各自的身体,
因为群众的念力, 所以形成[依报][器世间](物质世间,山河大地海洋), 形成[六道]各自的世界,
一个六道世界, 组成相对等的银河, 众多六道世界, 形成无量法界, 大致情形就是这样,
但是实际量化对等关系我并不清楚(佛经上好像有记载,记得有看过), 因为我还没成佛
不过, 观念上就是如此
所以重点在于[念力],
如果愚痴无明, 这[念力]就是[欲望执着力],
如果是[佛菩萨] , 就是[无碍的自在神通力]
众生因为对物质和生命有很深的执着欲望, 念念都是世间的生活, 所以念念都无法摆脱,
因此, 就算今生死亡,暂时脱离肉体束缚, 一样因为习惯性执着念力的关系,
又再次和种种缘分执着相吸引而聚合成为再一次拥有肉体的生命型态
所谓的恶业, 也是因为对物质执着深重,才会造恶, 引力非常沉重, 才会变成三恶道众生 ,
如果欲望比较低, 就容易飞升, 物质的[牵引][相吸引力], 就比较弱, 所以会成为比较轻的欲念聚合, 而成为天人
关于这些, 佛经(楞严经)有很深入的说明, 教导我们如何脱离这些引力,
简单来说, 就是空, 空是摆脱物质吸引的方法, 但是[空]还不究竟, 必须[空]和[有]两不执着,才能像佛菩萨一样
就像佛经常说的, 佛菩萨能把宇宙入一毛孔, 能够由一毛孔化出宇宙, 这就是摆脱引力而能自在运用的能力——帖子详见:[佛法科学观] 引力与念力
任何人一开始修行,都是要由凡夫的「意识心」学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然后才能逐渐契入佛心而实证「首楞严三昧」
所以,佛法是心法,万法唯心,这当然是由凡夫的「意识心」来学佛而逐渐契入「真心」,所以非一非异,不一不二
也就是说:「意识心」也能入「真心」,「真心」也能生万法(「意识心」),两者意义虽不相同,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
非一非异(不是同一个,那是不同个啰?也不是不同个,那是同一个啰?),
不一不二(不是同一个,那是两个啰?也不能分成两个,那又是一个啰?)
这样弄清楚了吗!或换个容易明白的说法,这样会比较清楚,就是:「真心是本质,意识心是变化」。
以现代物理来说就是「质能互变」,以古语来说就是「(本)体」和「(表)相」一如——帖子详见:《楞严经》:『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佛子!譬如比丘,入遍处定,于一切物,皆作地解、水火风解,以如是解,摄持其心;修慈之人,亦复如是,以慈胜解,庄严摄持。
依照佛教的说法:四大是指「地」坚、「水」湿、「火」暖、「风」动 四种特性,而且物质都是由这四种特性所组成的。「四大皆空」就是告诉众生,不要执著肉体和一切外在物质,这些都是生灭不实的。
其实,佛法中不只讲四大,例如:「楞严经」中讲「七大」。就是四大+「空」「见」「识」。
一般来说,修行次第愈深入就会愈讲愈细微,而且根器次第不同,说法也不尽相同,可能会以高破低,以深破浅。——帖子详见:辨析(分辨解析):四大皆空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慈之心。
一者平等大慈。不选择一切众生故。
二者饶益大慈。能开天人善道涅槃闭诸恶趣故。
三者救护大慈。毕竟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故。
四者哀愍大慈。不舍一切众生长养诸根故。
五者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
六者出生菩提大慈。示诸众生无上涅槃大菩提故。
七者于诸众生无碍大慈。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界故。
八者虚空等大慈。救护一切诸众生故。
九者法缘大慈。觉悟一切诸众生等知真实法故。
十者无缘大慈。证离生死实法性故。
大王当知。是名慈心无量。——帖子详见:何谓[四无量心]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如是坚意。菩萨欲学首楞严三昧。
先当学爱乐心。
学爱乐心已当学深心。
学深心已当学大慈。
学大慈已当学大悲。
学大悲已当学四圣梵行。所谓慈悲喜舍。……——帖子详见:[首楞严三昧]怎么修?如何明白[佛性]? ~ 首楞严三昧经
佛告长者。 [慈]有四事。
一曰慈念十方。
二曰如母育子。
三曰极愍念之。
四曰如身无异。
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慈念于十方 如母育赤子
常怀极愍念 如身等无异
佛告长者。有六法疾成正觉。
一曰身常行慈无怨无结。
二曰口常行慈演深慧义。
三者心慈仁和调隐哀念十方。
四曰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
五曰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
六曰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
是为六。
佛于是颂曰。
身常行慈心 未曾捶怨结
口恒修言愍 演深慧之谊
心和仁调隐 哀念诸十方
护戒不起想 正观十方空——帖子详见:如何快速成就大乘佛道~ 佛说演道俗业经
迦叶。[阿兰若比丘]至[阿兰若处]已。行[阿兰若法]。
以[八行]行慈。于一切众生生慈心。何等八。
一者[以慈利益]。(附注:以慈心利益众生,若心不慈,无法真正利益众生)
二者[以慈乐]。(附注:以慈心而自欢喜,也让众生欢喜)
三者[无恚慈]。(附注:真正的慈心不会生气,生气就不是真正慈心)
四者[正慈]。(附注:俱足智慧才叫做正,慈心不是烂好人,而是俱足智慧)
五者[无异慈]。(附注:无异就是平等,这就是平等慈,也就是怨亲平等,对众生平等无差别)
六者[顺慈]。(附注:这是指柔和善顺,不恶口不讥讽,如沐春风,风行草偃)
七者[观一切法慈]。(附注:为了普渡众生,所以能学一切法,明白一切法,在法义中行慈)
八者[净如虚空慈]。(附注:这是指破除上一句的法执,真正空有不着,真正不二慈)
迦叶。以如是[八行]于诸众生生慈心。
(附注:对于上述经文名相所做的法义解释,不同行者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无量义经]所说,因为修行人体会不同所以解释不同,小乘行者会用小乘涵义解说,大乘实相义行者,则会用大乘实相义来解说,本经是大乘经典,末学采用大乘实义说,故说不二,感恩佛菩萨加持)——帖子详见:什么是[阿兰若比丘]?[阿兰若法]?(如何修寂静禅定?) ~ 大宝积经
其实[生命]并没有终结,只有两种情况,就是一直轮回或超越轮回,所以佛经上说实相不生不灭,非生非灭
生命轮回是由[心念]所主宰,如果我们的心念被外相所左右,那就会陷入[心][相]牵扯共业的轮回之中
因为心念是相的制造者,相由心生,但是心又受到外相影响而迷惑,所以形成滚雪球般的巨大谜团,变成累世轮回
因此,想要解脱轮回,不再生生世世被现象所困惑或因为轮回而痛苦,
那就要自己超越外相,让心念导向真实,这样心念就会成就正向的作用
心念的正向作用和负面作用都一样强大
如果[负面心念]主宰自己,那就变成累世轮回的强大业力
如果[正向心念]光明自己,那就会变成佛菩萨同等的威力——帖子详见:[生命]和[心念]的原理
★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
★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
云何为离?离我、我所;
(附注:什么是菩萨行者所应该远离(不执着)的呢? [我]和[我所]都是菩萨行者所应该远离(不执着)的
【我所】
(术语)[我所有]之略,[自身]为[我],[自身外之万物]谓为[我所有]。有我之情者,以为自身外之事物,皆我之所有也。注维摩经五:「肇曰:我为万物主,万物为我所。生曰:有我之情,自外诸法,皆以为我之所有,是对我之法。」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
(附注:如何能够不执着[我]和[我所]呢? 这就要不执着二法, 就是维摩诘经讲的不二法门,就是远离两边对立执着)
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
(附注: 什么叫做不二法呢? 就是于[内六根][外六尘]一切法相诸行都平等
【内外空】
(术语)观内六根,外六尘,无我我所也。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内外空者,根尘合观,无我我所。」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帖子详见:行菩萨道,如何慰问病患?自己患病又如何调伏?~维摩诘所说经
[圣性]平等如虚空故。
是[性]无别一切诸法[等一味]故。
是[性]远离。离[身][心]相故。
是[性]离一切法。随顺涅槃故。
是[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垢]故。
是[性]无我。离[我][我所]故。
是[性]无高下。从平等生故。
是[性]真谛。[第一义谛]故。
是[性]无尽。毕竟不生故。
是[性]常住。诸法常如故。
是[性]安乐。涅槃为第一故。
是[性]清净。离一切相故。
是[性]无我。求我不可得故。
是[性]真净。从本已来毕竟净故。——帖子详见:心是什么? ~ 大宝积经
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想。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
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
说明:这边的经文继续前面经文的说明
此凡夫妄心不是真心,不能自觉而把虚妄当成实有,以凡夫认知思维计较我和这个我所执处
而其实这些凡夫觉知也是虚妄的,因为虚妄心终究是生灭没有本体的,随生灭而消逝不可实见
如果不堕入凡夫觉知思维分别中,就无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也无一切法
但是因为众生妄心的凡夫分别的缘故,所以而生一切法而有一切法
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
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
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
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
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
说明:如果以能量来看待法身,或能明白上述经文的道理,虽然外相上因为执着而有所差别,但是本质能量上是没有差别的——帖子详见:『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空三昧]。
菩萨深观一切诸法有可说性。是可说性不可说。性中无故。名[空三昧]。
云何[无愿三昧]。
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可宣说故。有我有我所。有我有我所故。则名为苦。
菩萨摩诃萨破邪想故。知一切法不可宣说。
是故不着我及我所。无我无我所故更不愿求。是名[无愿三昧]。
云何[无相三昧]。
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不可宣说。以不可说故悉无一切烦恼之相。以无相故名为寂静。修寂静故是名[无相三昧]。——帖子详见:三三昧 ~ 菩萨善戒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空,离我、离我所,无作、无作者,无知者,无命者,无养育者,无补伽罗,离蕴、界、处,永出诸见,心如虚空,作如是念:『不见众生有微少相能损恼我身、语、意业。』何以故?菩萨远离我、我所故,不见诸法有少性相。以不见故,心得无畏,究竟到彼大无畏岸,坚固勇猛,不可沮坏,是为菩萨第三无畏。——帖子详见:[十种律仪][十种无畏]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是一义。所谓离也。
何等为离。离诸欲诸见。欲者即是无明。见者即是忆念。何以故。
一切诸法忆念为本。所有念想。即为是见。见即是邪。
舍利弗。善法中见。我亦说之名为邪见。何以故。
舍利弗。离欲寂灭中无法无非法。无善无恶。是事皆空。远离诸结一切忆念。是故名离。
舍利弗。无上道中诸欲永息。何等诸欲。谓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诸欲永息。——帖子详见:若人受是我见人见众生见有无见,是人不名供养于我,不名随我出家受戒 ~ 佛藏经
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应当先破[憍慢][瞋心][痴心]。不观我及我所相种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帖子详见:[诸经辑要]如何修行忍辱?
★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
★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
正念佛者。不可思议。不造行不作想。无等等离思惟。无所念无思处。无阴入界生住灭想。无有处所非无处所。非动非住。非色非识非想非受非行。于识不生识知。于地水火风不生识知。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亦复如是。如是不缘一切境界。不生诸相我及我所。不起见闻觉知之想。究竟能到一切解脱。心心数法灭不相续(注:,心即心王,即藏识阿赖耶,心数即心所,就是心法,心的作用)。净诸忆想非忆想等。善除爱恚灭因缘相。此彼中间悉断无余。
是法清净无文字故。法无欢喜不动转故。法无有苦不味着故。法无燋热本寂灭故。法无解脱性舍离故。法无有身离色相故。法无受相无有我故。法无结缚寂无相故。法相无为无所作故。法无言教无识知故。法无始终无取舍故。法无安止无处所故。法无有作离受者故。法无有灭本无生故。心数思惟所缘住法。不取其相不生分别。不受不着不然不灭不生不出。法性平等犹如虚空。过于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是名菩萨念佛三昧。
菩萨得是念佛三昧。一切法中得自在智陀罗尼门。闻佛所说悉能受持终不忘失。亦得晓了一切众生言辞音声无碍辩才。——帖子详见:[必修]十二因缘
1.在精进实修时期
在念佛方面
末学都是念[南无]+[佛菩萨的名号],
佛菩萨的名号很多,
末学都有各种名号实修相应的经历
其实念佛应该要知道念佛的用意,
(请参考下面帖子也要知道[南无]两字的意思,就是[真心归命],这才是[皈依]
而且更要在念佛的时候,真心归命于佛
而不是嘴念心不念
但是,实际上,许多人念佛,连[南无]的意思都不了解
而且大都是嘴念心不念,没有真心归命
所以祖师才会强调[南无]两字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念[南无]+[佛号]
并且在念佛的时候,真心归命于佛
2.到了心法实修时期
这就不一定要加上[南无]两字了
因为明白心法的时候,当下念佛或随时都是真心皈依
而且这时候强调心法相印的各种修法,例如三昧觉观
所以重点在于心念和法义的相印和觉悟
所以佛经上讲甚深佛法的时候,
念佛都是破除佛号和佛相的
而是注重在正念实相,逐渐达到[不二]的次第
所以这时候不管有没有念南无两字,
其实都是真心恭敬归命于佛的
希望经过以上的说明,大家能有所了解
详细情况请深入经藏参阅佛经就能明白——帖子详见:[南无]+[佛菩萨的名号]和念佛字数的问题解析
佛告阿难。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阿难白佛言。世尊色是无常。
佛言。若无常者。为是苦耶。为非苦耶。
阿难答言。色即是苦。
佛言。若无常苦是败坏法。若有多闻诸圣弟子闻是说已。执于此身如是之色。即是于我及我所不。
不也。世尊。色中无我亦无我所。
复次阿难。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是常耶。是无常耶。
阿难白佛言。世尊皆是无常。
佛言。若无常者为是苦耶。为非苦耶。
阿难答言。如是四阴即名为苦。
佛言。若无常苦是败坏法。若有多闻诸圣弟子闻是说已。执于此身如是四阴。即是于我及我所不。
不也。世尊。此四阴者实无有我及以我所。
复次阿难。如是我者不在过去现在未来。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胜若劣。若近若远。彼一切法。悉亦非我及以我所。
阿难当知以如实智。而观察之诸法无我。
若有名闻诸圣弟子。作是观已便生厌离而得解脱究竟涅槃。
如是修学证此法时。生分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帖子详见:佛陀开示众生[中阴入母胎],[怀胎十月]的[过程]与[出生后的痛苦] 3楼
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说明:虽说佛法是心法,但真心佛性本自清净无染,所以,一切心法或诸法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解脱,故因应众生的种种妄心妄想而生
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
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
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
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
说明:这段经文是说妄心是一切境相的根源,虽然妄心和境界相依而生且似乎无先后
相依而生是指相互影响而辗转生出一切相和妄念,就像梦境是因妄念而生,
而又因为梦中境界再影响心念而增加妄想,妄想又产生境相,这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而非单向情况
若妄心消逝则梦醒,一切梦中境界也相对的完全消失,所以说妄心是一切境界的根源
人生的道理也是如此,皆因心无明而产生一连串的虚妄境界,而一切诸佛因为没有无明和妄心,所以境界的体性本自空无——帖子详见:『一实境界』实修者二种观道:『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占察善恶业报经》
★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
★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
[法药]者。所谓若起淫欲应观不净。若起瞋恚应行慈心。若起愚痴应观十二因缘。于诸烦恼应正思惟。离于乐众舍我所有。
出家三事应当爱护。[三事]者。所谓1[持戒清净]。2[其心调伏]。3[入定不乱]。——帖子详见:[出家必读]佛陀讲的各种[恶沙门]与果报~大宝积经
《楞伽经》卷四:
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即,三能变)。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注:这是导致轮回的恶知见),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帖子详见:[诸经辑要]~[心][意][识][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 2楼
★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
★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
复次迦叶。[善持戒]者。[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所作]。[亦无作者]。[无行][无非行]。[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灭][无非灭]。[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不以戒自高][不下他戒]。亦[不忆想分别此戒]。是名[诸圣所持戒行]。[无漏]不系不受[三界]。远离一切诸依止法。
(附注:这就是讲不着于[主][客]两边和[对立]两边,
不过有些人误会不执着两边~以为就是对立的两边两种都能做,所以有人说吃肉喝酒也是空
其实这是错误的,所谓真正的不执着于对立主客两边是指~真正超越主客对立两边
也就是说没有吃肉喝酒的欲望,也没有该不该断除吃肉喝酒欲望的烦恼,完全超越[有][无]两边,这才是真正超越两边,没有吃肉喝酒的问题)
尔时世尊。欲明了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持戒无憍慢 亦无所依止
持戒无愚痴 亦无有诸缚
持戒无尘污 亦无有违失
持戒心善软 毕竟常寂灭
远离于一切 忆想之分别
解脱诸动念 是净持佛戒
不贪惜身命 不用诸有生
修习于正行 安住正道中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无暗无所有
无我无彼想 已知见诸相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无此无彼岸 亦无有中间
于无此彼中 亦无有所著
无缚无诸漏 亦无有欺诳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心不着[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 真实净持戒]
虽行持诸戒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 遇戒求圣道
是名为[真实 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 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 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 诸圣贤之性
是清净持戒 诸佛所称赞
心解脱身见 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 则为无有比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 具足[清净戒]——帖子详见:四种[破戒]却[相似善持戒],与[真正善持戒] ~ 大宝积经
众生知佛性 犹如迦叶等
无上甘露味 不生亦不死
迦叶汝今当 善分别三归
如是三归性 则是我之性
若能谛观察 我性有佛性
当知如是人 得入秘密藏
知我及我所 是人已出世
佛法三宝性 无上第一尊
如我所说偈 其性义如是(原理和意义如上述)——帖子详见:【真密&真皈依】《涅槃经》:「如来秘藏真实义」、「真归依处」即是「佛性」
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
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著种种戏论诸熏习故。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七识]由彼虚妄因生。不能如实分别诸法。
观于高下长短形相故。
执著名相故。
能令自心见色相故。
能得苦乐故。
能离解脱因故。
因名相生随烦恼贪故。
依彼念因诸根灭尽故。
不次第生故。
余自意分别不生苦乐受故。
(附注:因为上述这些缘故,所以不能见佛性,无法解脱轮回)
是故入[少想定][灭尽定]。入[三摩跋提][四禅][实谛][解脱]而修行者生[解脱相]。以不知转灭虚妄相故。——帖子详见:如来藏 ~ 入楞伽经,楞严经
★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
★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
菩萨成就如是五忍修集五想。
一者[众生想]。二者[法想]。三者[无常想]。四者[苦想]。五者[无我我所想]。
……
[法想]者。
菩萨谛观。众生者名为法界。名有为法。名有漏法。若是法界还对法界谁打谁瞋。无我无我所寿命士夫。以智慧力作是观时。灭众生想成就[法想]。——帖子详见:[诸经辑要]如何修行忍辱? 3楼
菩萨成就如是五忍修集五想。
一者[众生想]。二者[法想]。三者[无常想]。四者[苦想]。五者[无我我所想]。
……
云何菩萨修[无我无我所想]。
菩萨谛观。有诸外道说我是常。我若常者众生无我。何以故。众生者即是五阴。五阴无常。若无我者何有我所。是故[无我][无我所]。
菩萨复作是观我者即是菩提之心。菩萨初发菩提心时。于众生中得一子心。是名[我所]。若我于彼有瞋心者。云何得名[有我][有我所]。我若增长瞋恚心者。不能度脱一切众生。作是观时。成就于忍增长[无我][无我所]心得[无我想]。以是因缘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帖子详见:[诸经辑要]如何修行忍辱? 3楼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结此手印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
唵(一)菩地(二)室多(三)牟致波(二合四)陀邪(五)弭(六)
此陀罗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复退转。去来现在一切菩萨。在于因地初发心时。悉皆专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圆正觉。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月轮成熟观察。是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观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恶及一阐提。如是等罪尽皆消灭。即获五种三摩地门。云何为五。一者刹那三昧。二者微尘三昧。三者白缕三昧。四者起伏三昧。五者安住三昧。——帖子详见:观心陀罗尼,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心地三种秘密无上法轮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又如渴鹿,于阳焰中,妄生水想,勤苦奔逐,我心行慈,当知亦尔。又如阳焰,水不可得,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我性。
又如梦中见种种物,梦心分别,谓为实事,及至觉时,了无所在,应知诸法皆亦复然。
如翳目者,于净空中,见种种物,谓之为有,其人后得阿伽陀药,治眼翳尽,所见之物,悉皆随灭;
如是众生,以有身见及边见故,而有我想,若得智慧药,灭除此见,所有我想,亦随止息。是故我应如是修慈,如从梦觉,离我我所。
★“佛子当知,此修慈者,乃至未能离于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常得六种梵天之福;若舍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先世已来,所有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
★“佛子!一切菩萨,皆应如是修习慈心,汝以修慈,名为慈者。
★“佛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得闻此修慈经者,则能销灭无始时来诸恶业障,离众病厄,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于其中间、或至临终,必得奉见十方诸佛,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或得三昧、或得法忍、或得入于陀罗尼门,其心安隐,无有死畏;永离一切诸恶道苦,必生清净极乐佛国。
★“佛子!譬如有人,于三界中,盛满七宝,日以三时,奉施如来,尽于一劫,其人功德,应知亦尔;何况有能修习之者,假使无量诸佛如来于一劫中,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佛说此经已,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十方国土诸来梵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词解:三昧(梵文:समाधि Samādhi),又译三摩地、三摩提,意译为等持、正心行处、「心一境性」,佛教术语,意指专注于所缘境,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皆可称为三摩地)——帖子详见:瑜伽师地论:为证「心一境性」及断喜乐。当勤修习四种作意
迦叶。[阿兰若比丘]至[阿兰若处]已。行[阿兰若法]。
以[八行]行慈。于一切众生生慈心。何等八。
一者[以慈利益]。(附注:以慈心利益众生,若心不慈,无法真正利益众生)
二者[以慈乐]。(附注:以慈心而自欢喜,也让众生欢喜)
三者[无恚慈]。(附注:真正的慈心不会生气,生气就不是真正慈心)
四者[正慈]。(附注:俱足智慧才叫做正,慈心不是烂好人,而是俱足智慧)
五者[无异慈]。(附注:无异就是平等,这就是平等慈,也就是怨亲平等,对众生平等无差别)
六者[顺慈]。(附注:这是指柔和善顺,不恶口不讥讽,如沐春风,风行草偃)
七者[观一切法慈]。(附注:为了普渡众生,所以能学一切法,明白一切法,在法义中行慈)
八者[净如虚空慈]。(附注:这是指破除上一句的法执,真正空有不着,真正不二慈)
迦叶。以如是[八行]于诸众生生慈心。
(附注:对于上述经文名相所做的法义解释,不同行者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无量义经]所说,因为修行人体会不同所以解释不同,小乘行者会用小乘涵义解说,大乘实相义行者,则会用大乘实相义来解说,本经是大乘经典,末学采用大乘实义说,故说不二,感恩佛菩萨加持)——帖子详见:什么是[阿兰若比丘]?[阿兰若法]?(如何修寂静禅定?) ~ 大宝积经
佛经中的一句一偈都是行法,佛经中也遍满心法——帖子详见:什么是行法?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