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并记录在[实修佛堂](习经堂)和[光明佛堂](品经堂)的纪录帖中
次序依照下列三个原则
1.内容篇幅:由小到大
2.内容深浅:由浅至深
3.方便和戒定慧:本愿功德门(由佛本愿功德和方便,消灾解难),戒行门(遵守戒律),观行门(练习定力观照),智慧门(心要&甚深不二):四种次序由浅入深
正在品读的先读完,其余如果还没品读的,请按照次序补齐——建议你们依照次序研习品读下列经典
本篇介绍[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这就是讲弥勒菩萨的慈心三昧, 后面提供经文给大家参考
也让大家了解佛教正观大乘三昧观怎么修, 如何不同于神教外道定
也建议如果想修禅定,想修观照,想修三昧,应该找佛经这样修,才不会误入外道邪定,变成楞严经讲的十种神仙和50种魔境
以前讲过, 小乘观不净无常苦, 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其实大乘三昧都是类似慈心三昧这样修的, 这种三昧修法很明显, 就是圆觉经讲的三摩钵提
不过,最后一定是入实相无分别, 就是禅那, 而最先的方式大都要静, 就是奢摩他
之前的信件,(注: 这是末学以前写给一些佛友的文章,现在转贴给大家参考)
我都没有详述圆觉经讲的三种净观, 这是为了让大家先自己阅读体会
但是,如果您没有多阅读种种佛经,也没有实修经验, 其实是不容易明白的, 文字依然是文字, 很难体会
这边稍微提及三种净观, 或许能帮助大家了解
所以, 我寄给大家的信最好都要看,不管您看的懂,或者看不懂
因为,我会在其中提到以前信件没有讲到的解说
奢摩他的重点在于静 尤其心静
三摩钵提的重点在于观想 就是想像
禅那的重点在于当下觉照 就是实相
先这样简单提及要诀, 关于实修的方法其实很多
例如,本篇的慈心三昧就是其一, 以前讲过的观无量寿经也是, 其他还有很多
如果您有课诵或者阅读修学法华经, 那也可以进一步修学[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就是讲三昧观法
更仔细的实修内容和经验, 以后有机会再说,
不过要注意的是正心, 按照佛经所说来修才会是正观正定三昧, 不然会出问题
要个别谨慎详细无误的教导才不会出问题, 这也是信中不详述的原因之一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弥陀佛——[慈心三昧]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是不是菩萨根器、能不能当菩萨根器、能不能普渡众生,这其实都看自己的发心和善知识的引导,
如果心境能不断正向、向上提升,就能不断超越,相反,就可能一退再退。
想提升,当然就像爬楼梯,都是费力或辛苦的,而费力和辛苦就是来自累世负面习气业障,
而能不能超越业障和痛苦,这就考验实修者的决心和毅力,也显示用心与心力、光明与智慧
如果常接触的是负面思维、懈怠懒散,又落实没有正向提升的定课,
那么,当然就会被负面心念和沉重的身体业障所侵蚀和障碍。
所以,忏悔和亲近善知识是初学非常重要的,常忏悔才能改过向上,亲近善知识才能避免退转——「实修」与「压力」
学习佛经中的道理和修行知识或法界观或佛的观念,
以此提升正确的知见和观念,改变人类原本的低次第观念,这样在心念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改变,才能逐渐转化身心,提升生命型态——【法性原理解析】生命的次第与真相&吃斋念佛诵经有什么用?
佛经中教导的内容很多,有因果,有原理,有案例,有戒律,有观行,有次第,有表法,有深义
由上述种种不同内容,可以让不同次第的修行者,在各自的知见上有所提升,或学习不同次第的修行方法——抄经的实修次第和原理
在「基础实修」阶段,关于「经典」的修持,是以「诵经」和「习经」为主
「诵经」是最基础的基础实修,如果没有多次读诵,当然无法熟悉这本佛经,更不用说其他佛经
不过,光是诵经也是不够的,因为多数人虽然自称佛弟子,也每天读诵定课经典
但是,问他这部经的内容讲些什么?到底修行该修些什么?却一问三不知,或支支吾吾讲不出所以然
这就是因为众生以少为足,没有自己好好深入了解,就像我们学习世俗课本也是要做功课的
所以,佛弟子也应该要「习经」,就是学习佛经中的内容,就像我们学习世俗课本一样,要做标记说明提示...
所以,「习经」也要从佛经的第一品到最后一品,都要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白话和划上重点,
并对整部佛经的架构、结构、章节和内容有整体的了解,经中各品讲述的内容和重点为何?如何起承转合?
以自己理解的程度,勾划出一个自己容易明白的蓝图,并且在脑中回忆回想,运用在生活中
这样日后有人问你这本经在说什么,你就能清楚明白的告诉他,这也算尽到修行和弘法的责任
如果讲不出来,那实在太丢脸了,这算什么佛教徒呢?还好意思自称佛弟子吗?
至于「品经」,什么才叫作真正的品经?
其实,品经就像「拈花微笑」,当然,这是很深的情况,初学者不是这样的
如果您够细心或有觉性,就能发现末学上面的讲解或许多文章中,其实就已经实际操作「品经」的种种细节了
就是您做的不仅仅是白话翻译,而是能依照各种佛经的教导互相支持和引证,
依照不同次第的经论说法,为不同众生做各种不同次第的说明
不仅在段落上、词句上、文字上、案例上,都要尽量做各种「法性」上、「无量义」上不同的讲解、论述或举例和说明
这边先依照「圆觉经」中讲到的「三惑」来说明
「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如下面佛学辞典所说: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是,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就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是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在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中等,无明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上面已经说得很明显,
1.就是您要能破除众生的见思惑,就是破除众生的凡夫俗见和外道知见,众生所提出的种种错误观念和邪见,您能不能一一破解?
2.您要能学习、明白无量法,对法性都能通达,这也是无量神通的基础,这也是「拈花微笑」
3.这就是关于「不二」「中道」「实相」的道理和实证
把上面三种情况用在「品经」上,就是您对经文,能不能有上面三种不同层次的了解和讲解
而且不只在品读佛经的时候如此,对生活中的一切相和一切众生能不能如此观照和觉照,
而逐渐观觉两空却不失正觉本心,符合「不二」「中道」「实相」
再以佛经中的名相来说明:
例如对于佛经中的佛菩萨名号或三昧名称,您只是就这样读过,或者能依照文字所表现的名相,就能知道更深的涵义
例如佛菩萨的因地发心、功德本愿、三昧的氛围内涵和方便方法...,如果相对应于一般众生,该如何演说或方便众生了解和实修
例如光是「念佛」两字,有多少可以实际运用的表法和心法以及和佛菩萨相应相印的心法、渐次法、平等法
如果没有实修念佛的各种方法和心法,您真的懂念佛吗?您能明白末学上面是在讲什么吗?
又诸如:拜忏、拜佛、持咒、诵经,这些真的都懂吗?以名相来说,您能对这些讲出什么道理?
这就能验证是否有实修、是否真正了解,也马上可以知道根器和次第如何
其实,这些在上面的破除三惑中,都可以包含一切解答
又例如:一般人逛街就是买东西,那修行人呢?修行人也逛街?
修行人基本上不应该常逛街,以免增加贪欲和杂染,如果有需要,才购买基本的生活用品
但是,如果是久修的大乘菩萨道行者,入世普渡众生,所以必须适当的观察众生相、众生性、众生心
所以,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大乘菩萨道行者,虽然逛街,但是,不是增加贪欲和杂染,
而是由商店所贩卖的物品、服务的态度、街上的人潮、来往的车辆、人与人的互动、脸上的表情、空气和街道与人的品质、以及综合氛围
由一切相,可以看出这附近众生的生活状况、习惯、欲望、相应的疾病、贪瞋痴杂染、信仰等种种状况,是否善良、是否容易教化...
由相而知性、知心,由众生的无量凡夫心而以无量法对治(所以必须发心并真正深入无量法,并普渡无量众生,圆满「四弘誓愿」)
就像品读佛经,您能不能也这样品读「世间相」和「众生相」、「众生性」、「众生心」、一切「法性」
回说佛经中常讲的修行次第: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思维解义、深入实修、为众生演说
如果不能像上面所说的这样深入品读佛经,那么算有实修吗?可以为众生演说或讲经吗?
讲解会不会太狭隘呢?能分辨众生根器次第和心性吗?会不会违犯佛陀所说的「要按照次第修行和说法」呢?
当然,也不是因此就不为众生演说,不过,还是要先好好加强自己,自己如果没有料,还能说什么呢?
因此,要好好自修,然后,只要发大心、大愿,祈请佛菩萨加持和引导,并小心遵照上述佛经中的教导原则:按照次第修行和说法
这样有发心、发愿、祈请并反观自照的修行者,也会随自己的次第而遇到可以同修或引导或对他说法的人
(您有多少努力和多少料,佛菩萨很清楚,如果时机到了,佛菩萨就会给您机会,让您依照次第增上修行)
演说佛法要看众生根器(这些佛经上都有教导,「般若经:魔业篇」),不是按照自己喜欢而乱说,
要先观察众生根(器)(习)性,适可而止,不要过多而无法接受,也不要过少而不清不楚
(不要过多而无法接受:就像末学这篇的份量和质量,如果是一般人或初学者或没有深入实修的佛弟子,也是没有心力读完和看明白或接受的)
自己有多少实修就讲多少,自己懂多少就讲多少,不要天花乱坠妄语乱说,不懂就说不懂,
不懂就回家向佛菩萨忏悔,然后继续往上修学弄清楚,这样就能按步就班慢慢增上——品读
观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观佛像佛相,观佛菩萨光明,观佛国净土,观法界光明,观一切众生光明圆满,观光明不二实相,观常乐我净
(可参阅[观无量寿佛经],[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观普贤行法经],[大般涅槃经],[华严经]...)
一切都在启发众生的发心,一切都在引导众生契入光明圆满的共鸣——大乘小乘的法缘原理~[小乘观不净无常苦,大乘观光明圆满乐]
透过这些净观的方法来达到禅定的状态,
这时候妄心消除,佛性的圆满功德就会逐渐显露
相由心生,业由心转,因为佛心显露,所以当下业障逐渐清净——[分析解说]禅定觉观的实修练习
想要去除尘染妄想,只要透过不断的练习心法,逐渐用正念取代妄念
随时用心法观照各种次第的佛心,而取代凡夫妄心,这样就能逐渐显露真心佛性
所以,这边讲出了~佛法最重要法门就是心法,就是正观,正确的心法观照
必须要依照个人次第情况,随时练习不同次第的心法观照,
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妄想,显露真心
其实这种做[佛心观照]的佛法是非常科学的
以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冥想],这已经运用在许多专业领域的教学课程当中
例如,登山者的训练,他们不可能每次都上高山训练,必须在平地就做好训练
其中很重要的训练课程就是[冥想],必须[冥想]自己在高山上,然后抵御各种恶劣的情况
又例如登入月球的太空人,或者飞行驾驶人员也都要做一定的[冥想]课程,
以帮助他们进入各种可能面临的情境氛围中,以便虚拟的适应和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冥想]的教学方式,又被称作为[虚拟情境教学]
其实这就是佛法讲的[观想][观照],这也是[三昧禅定]和[神通]的基础
透过心法观照就能逐渐显露佛性,显露佛性就能俱足一切功德
所以,以心法观照为基础,然后不论念佛持咒或诵经,就更能具备真实功德
讲到这里,相信您一定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慈悲心观照冥想方法
例如,之前末学曾经说过
如果有人因为念佛,或持咒,或诵经,或参加法会,或看到佛像,突然感动流泪
不论任何情况,只要您因为佛法而感动,甚至生活上任何感动的事情
这些都能利用来练习[慈悲观照],而且以[四正勤]的原则入[冥想],让这种心境扩大增长
这就是心法的实际观照修学,任何心法入观都是如此,可以举一反三——[分析解说]心法次第的观照实修
天大的灾难都是修行最好的机会, 都是破除贪瞋痴和法相执着的机会
为什么生气不止, 为什么不能停止怨恨, 为什么觉得委屈难过
而错失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或许您可以写下生气怨恨委屈难过的原因和认知, 尝试思维它并找到解答——这样您能不生气吗? 看看我们有多么容易生气和苦恼
一个连自己的心都无法控制的人,会因为众生而生气的人,这种人能度化众生吗?
当然不行,所以请别高估自己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自己的瞋恨心,而不是别人的愚痴
当我们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对众生生气无法释怀,
这样我们自己也不可能有智慧善巧能帮助人,自己也正是个愚痴的人——[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佛经上也说行菩萨道的最大问题就是瞋恨,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生
瞋心会退失菩提心,障碍彼此,菩萨行者若产生瞋恨,就不会想救度众生,就无法成佛
菩提心一退,行菩萨道过程中的种种不圆满就无法弥补改善,就会变成重罪
所以,菩提心是行菩萨道最重要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戒律就是戒瞋恨
菩萨行者若一起瞋心,必退菩提心——[略说]如何劝导众生?发起度化众生的心,却由众生度化了自己!
如果随凡夫心起贪嗔痴慢疑,那么也势必结恶缘或牵引累世恶缘业力,恶果也就近在眼前了
也就是,正确的修行者,心中应该学习舍弃一切恶念(负面思维、不光明的念头)
这样就必定能成为学佛成佛的助力,一切都会化险为夷,都会回归清净与光明,痛苦也会转为安乐
自己也就能真正逐渐契入佛性本心,真正学佛成佛了—— 一心向善、学佛成佛,才能缔造你我双赢的美好未来
【我有二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
这是说:「我」有两种,
第一种叫作「法我」,「法我」意义很深远,可以依照不同次第做不同深浅的解说,稍候再说明
第二种叫作「自我」或「假我」,「补特伽罗」就是指「有情众生」,就是指轮回中的正报主体,依报则是客体
例如:人就是主体,就是正报,车子房子就是客体,就是依报。「补特伽罗我」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自我」,
就是『有情众生所认为的自己』,而这通常就是指自己这个肉体或观念中的我。
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指真正真实的我,究竟的我,根本的我,实相的我,觉悟的我
以佛法中的不同佛法名相来说,简单说就是:
清净后的「第八识」(空如来藏、第九识=庵摩罗识)、或「佛性」、或称「自性」—— 「真我」与「假我」
关于[无我]两字,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次第或场合或心境,会有不同的影响
心境如果对了,可以光明无碍
但是,心境如果狭隘了或受到世俗影响,也可能堕入小乘
而又如果在世俗论坛中以此ID为号,又像是招摇撞骗
所以,这是很容易大好或变成大坏的两个字
你们可以详细思维探讨,这对观察法性和众生性有帮助
===============================
下面只简短解说,提供参考,其他留给大家思考
如果是因为自己身心上的问题,例如被病痛所苦,而以[无我]为号,希望空掉我而舍掉病苦
从次第上来说,这也是可行的,这是属于[凡夫]入[小乘]的阶段,对初学者来说是可以的
不过,如果原本的称号是大乘的[蓮心],以佛性本心为号,发露种种善性和菩萨性
却因为自己凡夫病苦而堕入凡夫心性,想以[无我]来舍苦
这反而就是从大乘本心堕入为凡夫心(执着病苦)或小乘心(以小乘无我来舍苦)
但是,如果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入众生界,而发起广大无我心,这却又是属于大乘心
当然又与上数几种情况不同了
所以,无我两字,根据众生次第与心量不同,情况与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以[法性]和[众生性]来看[无我]
分别心是来自于无明愚痴
对于法界(宇宙)真相不明白不透彻,有执着妄想欲望,这时候就会有分别心
所以分别心是来自于根本无明,是来自于愚痴,是来自于妄想欲望执着
所以什么是分别心,其实就是愚痴心,就是妄想心,欲望心,执着心——[问题解析]什么是分别心?吃素不吃肉是分别心吗?
佛法中的真平等,不会有对立,不会有苦难,这就是平等的真义,真正的平等
平等就如其字义,就是平等,就像一种禅定,所以,不会死亡,而是进入一种真平等的同化状态中
当然,这决定于心念,相由心生,心是根本——平等
以佛法的[实相义](甚深佛法)来说
功德其实不是一种回馈或者回报,
其实功德并不是由别人给的, 也不是做了什么善事的回报
功德是众生原本俱足的, 不需要往外求, 因为功德其实就是佛性本体显露的圆满展现
当我们究竟显露自己原本圆满的佛性,我们就和佛菩萨一样,我们就和佛菩萨有一样的功德
因为佛性平等无差别,这才是真正的功德, 是指众生原本俱足的能力
所以实证佛性本体才是真正功德, 也就是成为佛菩萨才有功德
因为功德是指佛菩萨真正清净自在平等慈悲神通变化的能力
以功德的[方便义]来说
我们一般初学佛者所想要的功德福报,其实只是[有漏布施]的因果回报
例如,我们给人一个微笑,对方就给我们一个微笑, 这是因果回馈,反作用力
但是真正的功德不需要回馈, 真正的功德是本体佛性的清净自在, 不被轮回控制, 所以能超越六道轮回
因此佛在经上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如果是有漏的(无法三轮体空)就不是波罗蜜(究竟圆满到达彼岸)
因为[一切方便义的功德]都是为了逐渐让众生恢复原有圆满佛性, 究竟到达彼岸(原本平等无差别的圆满佛性)
[念佛][持咒][诵经][施食][放生][回向][发愿][善行][六度]...等等一切佛法[方便义功德]都是如此——[功德]的[方便义]和[实相义]
「真我」:指轮回的业障身是假我,「有情众生」若能恢复清净圆满的「佛性」,才是真正的「真我」——「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我」有两种,
第一种叫作「法我」,「法我」意义很深远,可以依照不同次第做不同深浅的解说,稍候再说明
第二种叫作「自我」或「假我」,「补特伽罗」就是指「有情众生」,就是指轮回中的正报主体,依报则是客体
例如:人就是主体,就是正报,车子房子就是客体,就是依报。「补特伽罗我」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自我」,
就是『有情众生所认为的自己』,而这通常就是指自己这个肉体或观念中的我。
其实「自我」(不论肉体或观念上的我)没有真实性(这是从根本和究竟上来说),
因为「自我」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执着虚妄下而形成观念见解上的我,以及因念而投生成为肉体这个我
但是,除了人道和畜生道,鬼道或天道并不是以肉身为身体,而是意念身,
所以,「我」这个身体,从不断「六道轮回」的过程看来,「我」和「身体」以及「观念」都是虚幻变异的,
而且就是因为不能认清轮回真相,不知道法界的法性原理,不明白佛性,因妄念执着假象的我和客尘而轮回,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这就像在梦中,你想吃梦中的烤肉,或正在吃,醒来,梦中的肉和我都是假的,而且梦中吃肉的想法也是因迷而生,也是虚幻
所以众生执着的这个自我,就像由各种观念织成的梦境,梦中的我就是由各种观念见解织罗而成的,所以没有真实性
而如果把这种「虚妄性」中的「假我」当成真实,这种认假为真的知见就叫作「恶知见」
相对来说,如果修行者能逐渐明白「法我」,不论生活中或梦中都能逐渐契入「法我」,这就能逐渐见到真实而解脱
所以,就算在梦中,梦中能知见「法我」,这都是好的,因为『实有法我。法性实有』,梦中能见性,也能趣向解脱
也就是,真实的原理,不论在生活中或梦中,对众生的观念都有矫正作用,能让众生逐渐契入真实。
反之,妄念,不论在生活中或梦中,都不应该执着虚妄。简单说就是:『真理到哪里都是真理!』。
至于「法我」,从佛法上来说,就是指真正真实的我,究竟的我,根本的我,实相的我,觉悟的我
以佛法中的不同佛法名相来说,简单说就是:
清净后的「第八识」(空如来藏、第九识=庵摩罗识)、或「佛性」、或称「自性」
这些以前讲过许多次,可以参考下面文章和经文:
【真密&真皈依】《涅槃经》:「如来秘藏真实义」、「真归依处」即是「佛性」
「佛性」与「法性」&「轮回」与「解脱」&「常」与「无常」
轮回中的我,因为不能见性,所以浑沌,所以,这种迷糊的我并不是真我,「佛性」才是「真我」
因为众生的欲望和执着,「佛性」被「六尘」所覆盖,所以,才需要透过修行来除盖恢复「真我」「佛性」 ——「真我」与「假我」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