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由《楞严经》色阴十魔之境相,思维体会如何破除虚妄与执着 [打印本页]

作者: 净慧慈光    时间: 2024-3-19 17:26
标题: 由《楞严经》色阴十魔之境相,思维体会如何破除虚妄与执着
本帖最后由 净慧慈光 于 2024-5-15 11:06 编辑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礙,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合,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礙。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

末学以当前次第理解与思维,修行不是要我们去证(求)得什么境界,如果我们在境相上产生各种执着认为有所证,这样只会头上按头妄上加妄,离显露佛性越来越远

因为众生佛性本自具足、本来就有、一切都在、不求自得(但不是说不需要去修行)

所以末学认为修行应当是做减法,减掉贪嗔痴,消除一切负面心念,保持正向清净光明心念,这样自然与法界光明相应,早日恢复佛心佛性

这就好比一颗被染污的摩尼宝珠,不需要额外镀一层金,那样只会失去原本的它,需要做的只是将它冲洗干净自然光芒遍照,因为光明本来就在!

由此想到
禅宗行者,禅定中,见佛斩佛,见魔斩魔,破除一切虚妄 —— 执着自以为的预梦,易堕入魔扰

以上,深深忏悔实修还很浅,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愿好好努力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