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光明净土

标题: 由《地藏经》所说【舍一得万报】,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布施][回向]相关内容 [打印本页]

作者: 淨慧    时间: 2024-3-1 05:54
标题: 由《地藏经》所说【舍一得万报】,结合「清净光明专辑」学习[布施][回向]相关内容
本帖最后由 淨慧 于 2024-5-23 18:08 编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 节录自《地藏经》的经文 ---

透过上述经文得知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所种下的善根,或是布施供养,或是修补佛塔寺庙,或是将有破损的经典给修补整理好
甚至于所做的任何善事,就算那件善事微小到如同一根毫发、一粒微尘、一粒沙、一滴水
无论是做了多大多小的善事,善事的大小并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若能发心回向法界,那么,此人功德,在百千生中就会得到最上及清净微妙的快乐
但是如果只回向自家的亲人眷属或自己的利益,那么,所获得的果报,也只有三生的快乐而已

前者是回向法界,后者是回向自家眷属及自身利益
为什么经文中会说「舍一得万报」? 这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末学在这边先分享一则佛经小故事: 舍一得万报

    很久以前,干陀卫国有一位画师,名叫“罽那”,在外地靠绘画工作维生。三个年头之后,一共赚了三十两黄金,便欢欢喜喜地回家。

    旅途中,罽那遇到佛迦罗城五年举办一次的大法会。他看到庄严隆重的法会,心里非常欢喜,便问法师:“办一天的法会需要多少钱?”“需要三十两黄金。”法师这么回答。

    罽那听了之后,心里便想:“我前世没有种福田,所以今生贫苦,日日出卖劳力为三餐奔波。现在遇到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植福才是。”他马上对法师说:“我愿意成为您的弟子,并且希望能有布施的因缘,圆满成就这个法会。”罽那敲起了铜钟,恭请所有出家众,准备举行法会。法会圆满以后,便满心欢喜地返回故乡。

    回到久违的家乡,一切仍是那么地纯朴,空气仍是那么地清新,他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回味家乡熟悉的草原气息。

    回到家,他的妻子问:“你在外边工作了三年,得到的报酬在那里?”罽那回答:“我得到的钱财,现在已经存在一个最可靠的地方。”妻子又问:“你所说的最可靠的地方在那里?”“就在清净的僧宝中。”罽那欢喜得意地说。

    “这怎么得了!”妻子听了,不但恶言埋怨责备罽那,而且立刻召集亲友,将他捆绑起来,押送到衙门。到了衙门,罽那的妻子向县官哭诉着:“我们母子二人,一向缩衣节食,在家里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而我的丈夫却把赚得的钱财拿去乱用,毫不在乎一家人的生活,请县官明察,还我个公道!”

    于是县官问画师:“你为何将钱财拿去乱花,不拿来照顾妻小呢?”

    罽那回答:“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如同闪电、露水一般短暂、无常,刹那即灭,而我今生连穿衣吃饭都有困难,都是因为过去不修福、植福,所以才遭受这种果报。这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佛迦罗城正举行法会,僧人们清净庄严,便生了欢喜恭敬供养之心,于是我就把三年所赚得的钱财,全都布施出去,成就殊胜的法会。

    县官听了罽那的这番话,打从心底高兴,不但赞叹他的善根与智慧,还将衣服、首饰,连同鞍马和车子全都给了罽那,另外,还分给他一所村庄作为封赏。罽那一念布施的心,成就了殊胜的果报;有智慧的县官也成为众人称叹的对象。这个故事,成为流传在村庄里的一段佳话,村民们也纷纷皈依三宝,成为佛陀的弟子。

    这村庄的空气,愈发地新鲜、清净了。

原公案出自《杂宝藏经》


故事中的罽那把钱财给布施出去,他在布施的时侯,用的是欢喜恭敬供养之心,来成就这场殊胜的法会
动机纯善,心量广大,用的是好心,不为己利,这样的果报自然就大
就末学目前的理解,这样就是舍一得万报


关于布施,善知识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教导:
关于「布施」,在不同的佛经中有许多不同次第的说法
这是佛陀为了普渡众生,根据众生根器和因缘事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法

总的来说,「布施」的用意有两个重点方向:

1.用于启发众生的善心,透过布施,让「施者」和「受者」建立利人利己慈善感恩的心
透过这样的互动,触动人类正向的心念和行为,启发良性的循环,以创造健康美满的社会
这就是佛法讲的共业因果,我们期望是良性正向的提升
但是,到底是正向的因果,还是负面的恶业因果,那就要看是否被不当运用,且是否处置得当

2.透过布施,可以消除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和执着,除去悭贪吝啬的个性
因为,贪着世俗物质也是轮回的原因,因此,降低物欲也是修行解脱轮回的重点之一
所以,布施也是用来逐渐断除自己对欲望的贪着而解脱轮回的一项修行

上面就是综观布施的两个大方向意义,
第1点就是佛法上所说的共业因果,第2点就是和自己的欲望以及自己的修行有关
所以,如果是正确的「布施」,则不仅是利人,也是利己的事情

然而,要探讨『「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这件事情
那就要看看是否符合上述两个重点意义,是否引起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否降低自己的贪欲?

如果不能达到上述两点的要求,而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被诈骗集团利用,增长了犯罪
虽然可能自己认为是真心的付出,但是因为自己没有用智慧分辨和觉察,
而被犯罪者不当的利用,没有有效的利用善款,而增长恶势力,造成社会的动荡根源
因此,这样的布施和发心就不俱备智慧,那就不算佛法教义上的「真发心」和「真布施」

「心」有差别或不纯净,就是有污染和私心的
或许真的送出了财物,但是,可能就说不上纯「真」了,请参阅:
《大智度论》:[净施]与[不净施]

另外,由修行佛法的深浅次第来看「布施」

1.对于吝啬且太执着物质的人,佛法教导这类众生应该布施,以便藉由布施来消除自己的悭贪吝啬

2.为了鼓励众生行善断恶,以免造恶而堕入恶道,所以佛陀宣说布施的功德(例如行善能投生天上),以增加众生对布施的意愿

对一般初学者来说,大都是基于上述两种心态来尝试,所以,能布施就很不错了,而比较不计较「受者」的状态和真假
所以许多佛经都讲布施的功德,以诱导一般众生能行善布施,让社会能和睦的正向发展

但是,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佛经则也另外教导「布施」的准则和细则
这是因为「布施」也是一种修行,因为「布施」要有智慧,不是随便乱施舍

基于上述理由,佛教的菩萨道行者,依照佛经的教法有两个修行次第的布施重点:

第一个次第,要有智慧分辨,行菩萨道有施与不施,必须符合种种细节,用智慧判断,不可以乱施舍
请参阅: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

[布施]学问大,您真懂布施吗? 行菩萨道有1.[施]2.[不施] ~ 菩萨善戒经

《大智度论》:[净施]与[不净施]

第二个次第,大菩萨对于一切众生都要施,大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广结善缘,所以一切都施,甚至身命
这个次第有两个重点:
1.如果不施,可能因此和众生结恶,所以菩萨必施以结善缘,然后才有机缘感化众生。
2.菩萨没有任何贪着和瞋念,就算对自己的身命也如此,
所以,菩萨能施舍自己全身或任何一处给众生为食,且不因此起瞋心
这是大菩萨境界,在佛经中都有这样菩萨以身作则的故事

上面这些是佛法中不同深浅修行次第的布施情况
明白了上面两种大方向布施意义,和上述几种不同修行次第的布施
然后我们才来看看原先的主题:「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再让我们好好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布施」?
我们是「真发心」「真布施」吗?真懂「布施」的意义和不同次第的修行吗?
自己的布施是出自于初学者贪功德的自私心,没有智慧的乱施,还是真正有修行能舍身命的布施呢?
自己如果遇到了「假和尚」,而不正确的布施,难道不会造成影响社会的负面共业因果吗?
就算自己是真正能舍贪舍命的布施,但是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或所遇非人,也难免要承担负面的共业因果

如果是菩萨行者,因为累生累世普渡众生,不会离开众生,不惧怕累生累世入世生死,所以广结善缘行施
但是,也不代表菩萨就没有智慧的乱施,菩萨行者会依照众生性和个别情况,给予众生适当的教导
再者,布施只是六度(或十度)波罗蜜的一项修行要点,不同的菩萨在不同的次第则会用不同的修行和方法来引导众生
所以,布施是一个复杂的因果,而且是共业因果,不能不负责的随便看待,
如果是真正的实修者,应该随着修行逐渐深入,并且因为情境和案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整

回说所谓的「三轮体空」,三轮是指「施者,受者,施物」
能够舍「施者,受者,施物」的布施才能称为「三轮体空」,这样的布施才可称为「波罗蜜」,才是「布施波罗蜜」
所以,一般人真的达到「真发心」和「真布施」的情况吗?没有贪功德吗?
『「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这句话能随便乱用吗?

是真发心?还是贪功德?或是怕舆论?
如果能弄清楚法门的根本原理和意义以及修行次第的差别,并且宣说让众生明白,
这样就不会造成修行的偏差和群众的误解以及社会的乱象 ——帖子详见:辨析:「真发心」「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再者,关于回向的内涵及原理,末学也藉由这个机会来学习相关的教导:
感恩佛菩萨,感恩师长们!

[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两字的意思是指转向,将心念思维和行为作为转向一个目标
大乘佛法讲的回向,是指回向佛道,回向成佛,回向一切众生都成佛,回向佛国清净
意思就是将一切善心行为和作为转向最伟大的目标,不要自私的执着于自己执着于小我
因为将思维转向弘远的大目标,所以就不会执着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因为执着自我而痛苦
心量开阔就会自由自在,心量开阔就能广结善缘得到众多的帮助
也才能和佛菩萨的大慈悲愿力相应,而得到佛菩萨的真实加持
所以目标要远大,回向让自己和众生都成佛,这样才能超越一切
这就是大乘佛法回向的意义 ——帖子详见:[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就是为了让众生发起[大乘心],
这种能够让心放下自我而发起大心,才能逐渐实证[功德],也就是恢复[佛性] ——帖子详见:[超度众生]和[功德回向]的内涵和原理
至于回向,一般众生知道的只是表相的观念
其实回向的真实义就是心法,
对于初学者,回向是一种透过发大心而引发恢复佛性的心法修持方法
对于菩萨或实修者,回向也是以佛性光明超度引导众生向善的方法
透过广大发心回向,让心清净,不执着于小我
以宽阔无私的胸襟,逐渐就能放下执着,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而且以佛性光明圆满回而救度众生转化众生,普渡众生成佛
这才是回向的根本用意和圆满的实义

所以回向是一种发心增广作用
透过实际的观修,逐渐清除第八识妄念,而让佛性启发功德能力
所以佛经中的观想回向都是先发起大心,与佛相印,然后观想法界光明
最后才做更细部的观想回向以及个别超度
这种发心和观修方式,只要参考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慈心三昧)就能明白
为什么如此? 因为先发大心,才能启发佛性功——帖子详见: [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佛陀在经上说回向应该[回向成就佛道],这在末学的帖子中有发表

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什么是成就佛道呢?学佛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放开,真正解脱
而怎样才能放下自己让自己解脱呢
佛说为众生就能够放下自己,所以这就是行菩萨道普渡众生的原因
把心思放在普渡众生,不要任何事情都只想到自己,这样就能逐渐放下自私放下我执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闻声救苦普渡众生呢?就是因为完全放下自己(我执)
自己清净光明心量宽大,自然能力就大


所以如何回向呢?
就是回向自己和众生都能成佛,这就是最根本回向(大集譬喻王经)
所以佛经上教导我们[回向法界]或者[回向佛国]或者[回向一切众生](普贤十愿,普皆回向)
这些都是佛教导我们的
另外,回向家人这也是好事,家人也是众生之一,回向家人也是舍己为人
冤亲债主也是众生,而且过去世结怨也是我们应该要化解的,
所以回向冤亲债主也是好事,让大家都解脱,这也是舍己为人

佛陀说广大回向有大功德,因为心量大,所以功德大
所以不用担心功德不够分,因为真正宽大的心量才是真功德
所以先做大回向,[回向法界]或者[回向佛国]或者[回向一切众生]

佛在经上说发心功德最大,所以发起大心将功德回向法界成就菩提,这样发心就有大功德
再用大功德成就小功德,再做小回向,[冤亲债主],[家人]
这样就一切圆满了,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其实回向的用意就是让佛弟子学习要为众生,心量要宽大
心量只要宽大,自然就能和佛菩萨的神通功德相应
因为发起大心才能恢复佛性
众生佛性和佛菩萨的佛性完全相同,平等无差,功德圆满俱足 ——帖子详见: [问题解答]该如何回向?

深深忏悔自己实修还很浅,还有很多不足,愿努力实修持续增上

感恩师长们慈悲教导
感恩佛菩萨慈悲护念
感恩一切护法圣众
感恩同修同愿同行
感恩清净光明净土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