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说。声闻乘大乘是为一乘。
世尊。何意作如是说。
佛言:
观世自在。我声闻乘中说种种法。所谓五阴。内六入。外六入。
如是等我说彼法界一味。而彼声闻不能觉知。是故我说有种种乘。
观世自在。如有众生闻说如是分别执着。彼人不知一乘之体。取种种乘而证彼法。异异而取迭共诤论。
我意如是。应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种种诸法相 我依一理说
生于下劣解 我说名[二乘](附注:[声闻乘][缘觉乘])
如闻声分别 而不知彼义
故诸乘相违 憍慢众生诤
知诸地妙相 及诸愿生处
此胜相对治 我说是[大乘]
尔时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
世尊。[深密解脱修多罗]中。此法门者名为何等。云何奉持。
佛告观世自在菩萨言:
观世自在。此修多罗名[地波罗蜜了义法门]。汝今应当如是受持。
说此地波罗蜜了义经时。七万五千菩萨得[大乘光明三昧]。
所谓的[一门深入]绝对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利用广大的资源来成就专业和专门
就像[金字塔],要建设到顶端,那要有稳固庞大的基础才行
就像一个企业的老板,一定要有弘观的国际观,才能站稳在世界潮流之中
学佛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心量小,就可能只是一门专业领域的小职员,就是佛法上的自了汉
如果我们心量大,就可能成为有社会和国际影响力的大老板,成为佛法上普渡众生的大菩萨
如果没有深入经藏,明白各种基础佛法知识和基础实修方法,又如何帮助我们通达诸经和深入实修呢?
所以佛陀才会讲的那么多佛经,因为每一本佛经都是我们自己成佛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所以,所谓的[一门深入],这一门就是[佛门]
想深入[佛门],那就要遵行佛陀的教导~[深入经藏]与[法门无量誓愿学]
若非如此,大家想想,您由一本经能通达诸经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各种经藏中该遵守的各种戒律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该如何学习各种三昧禅定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明白佛经中的甚深智慧和修法吗?
您光由一本佛经就能知道不同佛菩萨的名号和本愿功德吗?
您由一本[阿弥陀经]能知道[八关斋戒]的戒条和实修内容吗?
能知道[药师经]上的本愿功德吗?能知道[善财53参]吗?能知道[普贤十大愿]吗?
如果可以,那佛陀就不用讲那么多佛经
就像光读小学课本能懂大学课程吗?
其实,我们在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广泛的阅读和思维以及学习
这样才能触类旁通,让自己对[专业]或[专门]有更圆满的体会和了解
学佛更是如此,要有广大的心量和学习,才能成就佛果
谈到[一门深入],其实这是以[方法]上来说,
不过许多人弄错了意思,把[一门]变成所学的东西只能一种,其实这是天大的错误
[一门深入]一词来自[楞严经]
在[楞严经]上说这一门是指[根门],[根]就是[六根]
意思是说:可以选择由六根的任何一根来当作修行中专注破除执障的一种方法
所谓[一门深入]只是说您可以选择除执修定的一个方法
而不是要您不要学习种种经藏和佛法知识以及菩萨万行
所以初学者一开始可以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就如同[圆觉经]上讲的25种观修法,初学者可以选择自己容易契入的
但是熟练后,就可以学习其他方法,逐渐落实法门无量誓愿学,落实菩萨道,法法圆通
这样日后才能随时依照众生次第而以不同方法来帮助和解救众生
举例来说
就像我们吃饭可以选择拿筷子或刀叉或用手抓
您可以选定一种方法,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一门]
但是这不是说您只吃一种菜或只吃饭
拿筷子或刀叉,这只是学习过程的方法,就像吃饭时选择的一种进行的方法
而吃饭当然要吃各种食物,营养才会均衡,才能有好的成长和发育
学佛也是如此,[一门]的道理是指方法上而不是只能吃一种食物
这点大家要弄清楚,才不会错解经义,造成万世佛冤
又如同穿衣服一样,难道小时候的衣服能一直穿到长大?!
我们从小到大,会随着年龄增长和成长发育而换不同大小的衣服
甚至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也会随着场合而改变衣服样式
学佛也是如此,自修时期会随着修行次第增上而改变法门
就算表法相同,心法心要也必定随次第而改变
行菩萨道阶段,也会随着普渡众生的方便而换不同的方便法门
菩萨修行从初地到十地也必定要学习菩萨万行
所以千万不要狭隘的错解了[一门深入]
既然入佛门,当知法门无量,万法唯心,切勿以少为足,画地自限
总而言之
其实[一门深入]只是就方法上来说,并不是全部
如果把[一门深入]当作全部,那其实是障碍了自己,遮蔽了自己
就像爬山,您可能需要一支拐杖来当作攀爬的辅助工具,有人则可能喜欢用绳索,或有人干脆开车
这就是所谓的[一门],它只是一种达成目的过程中的方法和工具,它不是你真正要获得的东西
这些方法和工具只是用来帮助您学习成长,增上定力和智慧
就像上山的过程,您会有不同的视野,会看到很多东西,会学到很多东西,会增广您的见闻和智慧
但是,如果您只是专注在拐杖或绳索上,那您将浪费山上的一切
因为您弄错了方向和目的,弄错了应该关注的焦点
就像有许多人到了风景区,却忙着拍照,却没有好好放松心情欣赏风景
这就弄错了方向和目的,浪费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学佛也是如此,那个[门]只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反观自照,增上智慧
而不是死敲[门],就像死敲木鱼一样
就像之前说过的,吃饭的时候您可以选择用筷子或刀叉或汤匙
但是目的是为了吃饭,要营养均衡,而不是专注在筷子或刀叉上
所以,学佛应该藉着这个[门],这个拐杖或绳索,好好的在上山过程中综观一切体会一切
透过这一门(拐杖或绳索)的帮助,逐渐[深入经藏],这样才能[智慧如海]——辨析:[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夹杂]
一门深入,就是佛弟子常困惑或分别执着的一个问题
有些佛弟子们开始分别,一门是哪个门,,认为自己一门深入,而无视其他法门
甚至否定其他门,,只赞扬自己的法门,,
众生愚痴,,,当知都是佛陀教法,,切勿随意论谤,,免堕恶道
如果是真正愿意荷担如来家业的佛子,,何不,念佛,与,深入经藏,都好好实行呢——[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
真正的修行,在方法上,可以先单纯,但是在见解知见上,必须要求正确和深入,所以必须深入经藏
方法上可先单纯,这是指修定方面,因为修行如果没有戒行和定力做支持,单靠「闻慧」很容易就破功
所以,在定力修持上,可以先念佛或持咒或诵经,而且单就一佛名或一咒或一经
所以,「一佛名或一咒或一经」,这是指初学者在「定力」修持上,而不是指「知见」只摄略一两本佛经
就像,我们在世俗的任何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可以先只用「母语」来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学习
「母语」就是学习世俗知识的基础支撑,就像刚刚讲的定力,修行上,初学者也要有基础定力,来深入修行
而各种知识,就像各种经论一样,就像我们依靠母语学习各种知识,我们依靠一种定力修行而一样可以深入学习佛法正知见
而且,逐渐深入修行后,就要学习无量法门和各种三昧观行,就像我们可能学其他语言
所以,不是指不用深入经藏,不是只有读一两本经就好,就像世俗中,我们也不可能读一两本书就懂一切——[辨析]修行知道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不必广研经论!?
佛陀在各种不同佛经中讲解各种法门或道理,就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器、心量、因缘、次第的众生
让众生都能随顺自己的根器、次第、心量、因缘,而做适当的修行,然后再随各自精进的情况而逐渐提升
所以,面对各种问题,如果我们能学习以佛陀所教导的智慧和观念知见去思考,就能逐渐开解与开悟
更能因此站在适当的高度,学习来开解众生、普渡众生,逐渐和佛陀有一样高度的圆满智慧——以「法性原理」来看「夹杂」与「杂行」
必须深入经藏和佛法,明白「法性」和「众生性」,
这样才能以「无量法门」普渡「无量众生」,也才能成佛
因为明白众生心、性、欲,所以,就见解和法门上来说,肯定是不会少的——[辨析]修行知道越少越好,只须依止善知识与一两部经典,不必广研经论!?
不同修行次第,解说佛法就不太相同
一般众生执着于[有],我执深重,
所以用许多表法为方便善巧来引导众生,逐渐教导因果报应,行善断恶,
之后根据其根器
有的逐渐教导[不净][无常][苦][空](小乘空义)的小乘法
有的引导发起大乘心行菩萨道普渡众生,自利利他
最后又以[空][有]不着,引入实相义不二法,
又能以[妙法莲华经]行[方便波罗蜜]普渡众生,故称为圆,真正空有不二——不二法门 ~ 维摩诘所说经
佛陀所有说法只有说一义,,就是要众生能入实相
但是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产生无量义(详见,无量义经)
不是法有问题或是法有分别,,而是众生的分别执着
佛度众生依然有方便法,有五乘法,有三乘法,有二乘法,有唯一佛乘法
这种法法的分别,其实是智慧尚未通达的众生才会存在这种问题
初学者不明白方便,,小乘不明白大乘,罗汉和菩萨不能明白诸佛的究竟实相——[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
如果堕入争执,而犯了「华严经」中所说的「执一非余」(执著一种法门、方法或说法,而否定其他修行方法与说法)
那反而可能不仅障碍了自己(心量与智慧因此而局限,难以深入甚深智慧与妙行),也误导了他人,不可不慎!
就像有人能担十斤,有人则能担百斤,佛法也因此随顺众生次第而有不同法门(这也是「普贤十愿」)
所以,不论是一般凡夫重罪众生,或累世修行的菩萨行者,或学习菩萨万行的初发心菩萨行者
都有各自的方法可以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或甚至十方净土
而这些原理与相貌,只要佛弟子逐渐深入经藏与修行,就能逐渐明白
而且,在行菩萨道的过程,能随顺众生次第,引导适当的修行法门
例如:初学者学习一切善法,断恶修善,
或学习基础佛法知识,或比较简单容易学习的基础佛经(例如:十善业道经、地藏经)
这些都是可以的,都是助行、正行,都能增长善根与正知见(世俗的妄念与邪见才是修行中真正的夹杂)
如同小学、中学到大学,初学者要学的当然很多,不过,只要按部就班学习和落实即可——以「法性原理」来看「夹杂」与「杂行」
至于文字上您要如何拆解,只要符合实相义都是可以的
同样一个句子可以拆成几种白话,但是都符合实相义
因为中国文字很奥妙,拆前拆后都可以
这在禅宗公案都有
另外,这只是文字解,就算初学者意思懂了
这和实修还是天差地远, 这只要反观自己对财色名食睡的欲望就明白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读过或者了解这种实义,就已经实证
另外还有一种人不能真正明白实相义,堕入一切都空,
而不老实修行破除自己种种贪着,也不普渡众生,这都是出问题的
所以,大般涅槃经上说根器如果不符合,这些经文可能成为毒药
所以在此提醒您
修行要符合根器,若有困难,无法明白,切勿毁谤深法,最好先修忏悔——[问题解答] 请教: 无量义经~如何解释: "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对[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等,众生的种种分别执着
其实佛在经中也讲众生要念佛,,要一门深入,,但是这不是教你不要吃饭,一切事情都不干,,因为佛也讲广读大乘,,深入经藏
如果是一切事情都不干,,那是属于特别的闭关,,佛经上有设定期限,,例如,圆觉经的三净观,和,[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的念一切佛现前三昧
这种闭关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注:例如三个七天)诸行无犯而且成就一些瑞相,,就像成就楞严道场的闭关,,也是如此,稍有过失,就会失败,,修三昧没有瑞相,也不算成功
这和一般人众业缠身心不清净的念佛是两回事,,当然,如果您能舍离一切俗世,专心念佛,这样当然很好
另外,,佛陀在种种佛经上告诉我们要读诵受持为人演说,,难道都不用学了吗,不用说了吗,,
都可以丢了,,留一本就好了,,因为一经通经经通,,是这样吗,,所以不要再打迷糊仗了
我们自己如果没弄清楚,,也别误导众生呢
对于众生的种种疑惑和错误知见,要能发愿去破除,,为众生解惑,,搞清楚方便和究竟,,这样就能成就妙观察智——[略说]只要念佛就好?一门深入?一经通经经通?
许多修行上的初学者,或心量狭隘的修行者,总是喜欢询问或寻求最简单容易的法门
其实,烦恼无尽,法门当然就无量,烦恼不同,对治的法门就不同,烦恼有深浅,法门当然也有深浅
所以,哪来一个最简单容易又能对治一切众生一切烦恼和不同深浅的究竟法门呢?
就算有这种法门,或一般人以为就是「念佛法门」,但是,其实,就算是法门的表相表法相同,
但是实修过程中,随着修行者次第深浅的不同,其中法门的心法和深浅次第也是不同的
必定会随着修行者的根器因缘和次第,而存在不同的根本心法,或甚至表法的
所以,同样是「念佛」,有「持名」,或「忆念」,或「观相」,或「观想」,或「实相」等种种不同方法和心法
又例如:不同佛菩萨虽有各自本愿和法门,但是,对于不同众生和烦恼以及一切法和法性原理都是能通达的,所以能普渡众生
因此,如果真正想成佛,那么必定要明白一切众生性和烦恼,就要明白一切法和法性,
那么就要发起「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应该再有所排斥——「四弘誓愿」的法性原理内涵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