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回向两字的意思是指转向,将心念思维和行为作为转向一个目标
大乘佛法讲的回向,是指回向佛道,回向成佛,回向一切众生都成佛,回向佛国清净
意思就是将一切善心行为和作为转向最伟大的目标,不要自私的执着于自己执着于小我
因为将思维转向弘远的大目标,所以就不会执着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因为执着自我而痛苦
心量开阔就会自由自在,心量开阔就能广结善缘得到众多的帮助
也才能和佛菩萨的大慈悲愿力相应,而得到佛菩萨的真实加持
所以目标要远大,回向让自己和众生都成佛,这样才能超越一切
这就是大乘佛法回向的意义 —— [初学解答]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要持咒? 为什么要诵经? 为什么要回向?
回向的真实义就是心法,
对于初学者,回向是一种透过发大心而引发恢复佛性的心法修持方法
对于菩萨或实修者,回向也是以佛性光明超度引导众生向善的方法
透过广大发心回向,让心清净,不执着于小我
以宽阔无私的胸襟,逐渐就能放下执着,逐渐清净第八识,而恢复佛性成佛
而且以佛性光明圆满回而救度众生转化众生,普渡众生成佛
这才是回向的根本用意和圆满的实义
所以回向是一种发心增广作用
透过实际的观修,逐渐清除第八识妄念,而让佛性启发功德能力
因为先发大心,才能启发佛性功德 —— [略说]功德和回向的实相和原理
回向自己和众生都能成佛,这就是最根本回向(大集譬喻王经)
所以佛经上教导我们[回向法界]或者[回向佛国]或者[回向一切众生](普贤十愿,普皆回向)
这些都是佛教导我们的
另外,回向家人这也是好事,家人也是众生之一,回向家人也是舍己为人
冤亲债主也是众生,而且过去世结怨也是我们应该要化解的,
所以回向冤亲债主也是好事,让大家都解脱,这也是舍己为人
佛在经上说发心功德最大,所以发起大心将功德回向法界成就菩提,这样发心就有大功德
再用大功德成就小功德,再做小回向,[冤亲债主],[家人]
这样就一切圆满了 —— [问题解答]该如何回向?
大集譬喻王经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译
节录如下~
奢利弗。于世间出世间法中。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胜智慧。
奢利弗。是故诸佛世尊。赞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此是无上回向。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附注: 佛陀劝众生应当做无上回向,求无上菩提,以下开始做种种说明)
奢利弗。如有二人。
于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缕。同一树生。所作细衣价直百千。
一人欲作仆使麁衣。到织师所。告言丈夫。我此金色劫波娑缕善料理讫。同一树生为我好织。
织师报言。丈夫我当与汝作衣价直百千。何用麁衣。
彼人不纳织师善语。报织师言。但为我作仆使麁衣。
(附注: 意思是有人得到好材料可以做贵重衣服,可是却要求制作衣服的织者做粗衣)
如是奢利弗。虽同一法同一善根。或有攀缘声闻地者。或有攀缘独觉地者。或有住于无上道者。
(附注: 用上面的例子说明,同样是佛法,有人求小乘菩提,有人求无上菩提)
奢利弗。于中若有攀缘声闻独觉地者。应当语言。汝此善根是如来因。
若求无上佛菩提者。应亦语言。汝此施法所有善根。当同一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以彼善根施诸众生。作无尽心当摄取之。因此善根愿诸众生。当得具足不可思智不可称智。三界最胜无上智等。如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应种善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附注: 佛陀劝众生应当做无上回向,求无上菩提)
奢利弗。譬如国王第一夫人产生八子。于诸子中惟有一子具足王相。得绍王位以水灌顶。余诸王子复悉围绕依法奉事。
奢利弗。于意云何。非彼母腹而有过失。令余王子不得灌顶大王位耶。
奢利弗言。不也大德世尊。何以故。彼余王子。自于往昔不作王业不种善根。以是因缘。彼余王子悉不得绍灌顶王位。
(附注: 同一个母亲所生,立愿行业不同,所以果报不同,非母亲之罪,意思是造什么业得什么果,以此劝众生当作无上回向,得无上菩提)
佛言如是。奢利弗。同证一法界已。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得名法王。余诸善家子等。得声闻名。非此法界有过失耶。
(附注:上下文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声闻行愿小,所以得小果,若发无上愿行,得无上果)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非此法界有其过失。然由彼等于往昔时所作善根不能回向无上菩提。不行此道。亦不发愿。不作胜上善根。又不愿求遍知利益。是故今但生声闻事。彼等亦不行如来行。又无如来功德。不具神通。如诸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以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应回向无上菩提。
奢利弗。有时善家子善家女。发无上菩提心。彼时所有正信。三宝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伽留茶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心生忻跃(附注:就是欢喜雀跃)。云此道场不应久空。菩萨摩诃萨得成无上菩提。
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生时长时应知当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等声闻。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声闻众。围绕在前。多有声闻独觉出现。
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尔时即有佛性佛地佛智佛功德等。俱时出生亦无先后。
奢利弗。譬如须弥山王住处。若分分断比于余山犹为高大。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善根回向无上菩提。若即以比诸余善根。足为最上高大住持。
(附注: 意思指初发心就能回向无上菩提,这种善根比其他善根都高大,是最上善根)
奢利弗。譬如四天王天普于须弥山边而住。三十三天住于山顶。
奢利弗。于意云何。须弥山上岂不容受四天王天。而彼四王不住顶耶。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须弥山上非是不容四天王天。而彼不住。但彼往昔不种山上受用福报。以其不作如是业故。不得住于须弥山顶。
(附注: 意思指所种善根不同,所得业之果报不同,种什么根,得什么果)
如是奢利弗。我此法体亦无过失。而不容受诸声闻等。令其不得十方世界智。以彼往昔所作善根。不知回向无上菩提。亦不发愿修如是行。不发最上遍智智心是故今作声闻。不得游于如来行处。又无如来功德。亦不具足诸力无畏无碍智等。
(附注: 声闻不知道回向无上菩提,所以得声闻果)
以佛具足是智故。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附注: 佛因为因地发愿俱足智慧,所以得佛果,所以我们当以佛愿为愿,回向无上菩提,就是发心成佛)
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诸天及人若干闼婆阿修罗世当须守护。何以故。彼善丈夫为诸大人阿修罗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奢利弗。如摩尼宝虽未磨拭。当知即为国王大臣若城邑人及余智人别识宝者称赞贵重。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当知亦为诸佛世尊菩萨声闻称赞贵重。
(附注: 宝石的原石虽尚未雕刻摩亮,但仍是宝物,初发无上心者虽未证果亦同)
佛言。奢利弗。若欲不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者。应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奢利弗。诸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乐欲莫退莫离。
何以故。
我说不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者。谓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乐欲不离不退者。
(附注: 劝发大乘菩提心,不要退心)
奢利弗。譬如有摩尼宝具多功能。将问作摩尼宝人言。此摩尼宝有何功能。问已彼随所知如是为说。于中若多知者说多。若少知者说少。
如是。奢利弗。同证一法界已。乃有转生声闻智者。彼等随胜功德而知。随胜功德而说。随其所问还如是答。依有限智。以昔有限发愿故。
(附注: 声闻发小愿,所以得小智)
然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无限智。以昔无限发愿故。有无限无碍智。无限六波罗蜜。善巧方便成熟众生。何以故。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昔行菩萨道时集无边愿。以是无边功德法庄严故证于遍智。
如是。奢利弗。其诸声闻独觉所有善根。若名闻若香。若威德若力。皆不及彼初发菩提心菩萨摩诃萨。何况入行。何况不退。何况一生补处。何况至灌顶时。何况住普贤菩萨行。何况在胜道场。何况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所有香。所有威德。所有力。具足此力所谓诸佛世尊。
奢利弗。其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善根生时长时。当知他诸善根皆所不及最上而住。
是故奢利弗。发菩萨乘善家子善家女。虽小善根不可轻贱。莫言不增长耶。
何以故。
发大乘人善根若增长时。当知作无量阿僧祇。
佛言。如是奢利弗。以发愿力故。诸声闻少智。
然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称无边不可说智。何以故。彼昔行菩萨行。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称无边不可说愿。以造彼业成就乃至到无碍智最胜功德。
(附注: 愿力不可思议,当发大愿)
佛言。奢利弗。于意云何。若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乃至施一灯。彼因缘故何者福多。如是语已。
奢利弗言。世尊发大乘者乃至施一灯。福德是多。非声闻乘独觉乘以无边阿僧祇无量灯施。如是语已。
佛言。奢利弗。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附注: 大乘行者的福报远远超过声闻缘觉,因为发心不同的缘故,心量越大,福报越大) —— 该怎么回向?何谓[无上回向]? ~ 大集譬喻王经
让心放下自我而发起大心,才能逐渐实证[功德],也就是恢复[佛性] —— [超度众生]和[功德回向]的内涵和原理
所以,在「楞严经」中,把没有「回小向大」的小乘最高「缘觉」果位「钝根辟支佛」和「声闻」果位「钝根阿罗汉」,归类为「50阴魔」中两种最高等级魔境 —— 「隔阴之迷」的分析探讨
欢迎光临 清净光明净土 (http://ksetra.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4 |